d都十分有经验,甚至有人可以简单的工具钻出一根笔直的枪管来,但这些人的技术虽好,但却很难传承下去,一个学徒想要学到他们身上的本事,却需要跟着师傅身边苦练数十年,最后的成就也未必能比得上师傅。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工匠虽然不能说完全不识字,但也只认识一些常用的简单字,根本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更无法将自己的技术总结归纳,而如果他们死前没有教出一个好徒弟,那他的本事就要失传许多。而且工匠们的技术传承也是古老的师徒传承,这种传承带着不少的糟粕,比如徒弟要无条件的服从师傅,甚至还要在师傅家打杂,做牛做马才能换来师傅的传授,甚至有些师傅为了防止徒弟学会了自己没饭吃,还会偷藏一手。总的来说,其实也就是技术的传承有问题,而且李璋从火器监也联想到其它方面,比如钱行、纺织等等,这些被自己提前带来的新兴行业虽然看起来十分兴盛,但想要让它们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不断的专业人才加入。“既然军队的人才有武学,那么这些行业也必须有专门的技术学校。”李璋这时低声自语道,“看来是时候普及一些基础的教育,甚至开办一些专门的技术学校了。”李璋是个穿越着,他可以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创造出一个行业来,只是这个行业没有原先的苦累,只靠李璋自己的指点虽然能有一些成就,但却容易变成无源之水,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李璋有一天去世了,那么这些行业又该怎么发展以前李璋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事,只是当时他年纪太小,影响力也有限,所以就算提出来恐怕也没多少人影响,但现在赵祯当政,李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年纪渐长,甚至连孩子都有了,所以他也要为以后做打算了。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来做,如果不分先后所有事情一拥而上,到时李璋也吃不消,而且还容易因为事情太多而导致有所疏漏。第二天一早,李璋再次进宫见赵祯,而赵祯看到他也立刻道:“昨天母后找你是不是说曹氏的事”“嗯,姑母已经知道了,而且还十分的自责,昨天我和杨太妃劝了她许久,但看姑母的样子,似乎还是有些放不下。”李璋点头应道。“昨天下午母后也去找我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也是怎么劝都没用。”赵祯这时也是苦笑一声道,他最怕的就是让母亲因为这件事而内疚,结果还是发生了。“再等等吧,这种事光靠别人劝根本没用,也许时间久了姑母也就想通了。”李璋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不过他也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情,毕竟她身为母亲,好不容易想为儿子做点事,却没想到又遇到曹氏这种女人。“这个曹氏真是害人不浅”赵祯这时再次有些恼火的道,虽说曹氏能入宫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朝堂上的大臣也要背负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吕夷简,但曹氏毕竟是始作俑者,所以赵祯也把怒火都迁到了她身上。李璋听到这里也是暗叹一声,虽然他对曹氏也十分不满,毕竟因为她的自私,使得赵祯和李太后都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希望赵祯能接纳曹氏,哪怕是为了宫中的安宁,可是看赵祯现在的样子,恐怕等她进宫后只会倍受冷落。“陛下,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与陛下商议”李璋这时转移话题道,当然他也的确是有要事与赵祯商量。“什么事”赵祯当即把曹氏的事抛之脑后问道。“是这样的,我想由朝廷出面,开办一所医学院,就像武学为军队培养人才,医学院不但将为宫廷,同时也是为大宋培养更多的大夫。”李璋当下开口道。李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把医学作为一个突破口,而他准备开办的医学院不仅仅教授传统的中医,另外他也将把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现代医学写入教材中,虽然他的所学有限,但却可以为这个时代的医生提供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思路,希望他们日后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医学院表哥你为何忽然有这种想法”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是一愣道。“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特别是当初我看到陛下因皇后的去世而痛苦万分时,我也在痛恨自己的医术不精,其实像皇后当初的情况,如果能提供一些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可能让皇后活下来,而医学院除了传授医术外,也将进行一些医术的研究,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李璋这时也面带沉痛的道。听到李璋提到去世的张皇后,赵祯也感觉心中一痛,特别是想到当初两人相处时的甜蜜,更让他鼻子发酸,眼睛也热热的,不过最终他还是长吸了口气,止住了将要溢出的眼泪道:“表哥你说的不错,皇后虽然去世了,但类似她的病人还有许多,别的不说,光是每年因难产而亡的女子,就不知凡几,如果医学院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也将功德无量”“我也是这样想的,医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比如军中受伤的将士,以前每次打仗,受伤的将士死亡率都是极高,现在军中使用了新的伤口处理办法,死亡率已经大为降低,类似的还有一些以前的绝症,现在也能治疗了,我想集中全天下的良医,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医术,总有一天,现在的绝症在日后也能得到治疗。”李璋再次缓缓的开口道。“准了,那就按表哥的意思设立医学院,只是医学院没有先例,表哥你觉得该如何办理”赵祯先是点头答应,随后又开口询问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弹劾的赵振“医学院不如就交给我来打理,至于武学那边,这几年已经走上正轨,平时我经常十天半月还不去一趟,所以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打理。”李璋这时毛遂自荐的道,他本来就是半个医生,而且又想把后世的医学理念引入到现在的中医体系中,所以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人能担当这个重任。听到李璋愿意亲自打理医学院,赵祯也十分高兴,但是当听到李璋要把武学的事放下,这让赵祯又有些发愁的道:“表哥你去医学院我求之不得,可是武学也没必要放任不管吧,现在曹老将军不能管事,武学可全都靠你撑着,如果你走了,我实在想不出来有谁能接手。”“当然是你啊,武学从建立之初就应该由皇帝来兼任山长一职,只是当时情况特殊,所以才暂时由曹老将军担任,现在刚好由陛下兼任山长一职,另外再从朝中的老将中挑选出一个得力之人担任校监就行了。”李璋这时笑呵呵的道。“我我哪有时间管武学的事”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是苦着脸道,他每天光是处理奏折就要花费大半的时间,哪怕李璋经常劝他放权,但他依然是有些不放心,有些事情还是要亲自处理。“没让你亲自去管武学,但你也想清楚,武学可是为军队培养将领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武学出身的将领会越来越多,日后很可能全国的军中将领都是武学出身,而他们都出自武学门下,所以山长这个职位可是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你确定会放心的交给别人”李璋这时再次笑呵呵的反问道。听到李璋的话,赵祯也忽然想起来,当初武学建立之初,李璋就曾经对自己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当时自己一来年轻,二来也没有掌权,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现在仔细的想一想,武学的确是越来越重要,甚至如果日后军中将领都出自武学门下,那影响力就更恐怖了。“我明白了,那就立下规矩,日后武学山长一职由皇帝兼任,所有将领都出自天子门下,虽然这不能完全确保他们的忠心,但也是个笼络人手的手段。”赵祯最后郑重的点了点头道。不过说到这里时,赵祯又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可是表哥你不做校监了,那这个校监该由谁来做,交给其它人我也有些不放心啊”“陛下怎么忘了,不是有一个人正在被大臣们架在火堆上烤吗”李璋这时忽然一笑道,他在决定辞掉武学的事情时,就想好了接任的人选。“架在火堆上烤”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这才反应过来,当下抚掌大笑道,“我知道了,赵振这个家伙已经几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赵振之前率兵大败党项,并且将李元昊逼到黑山,甚至逼得党项不得不与辽国翻脸,而现在宋军更是占据了党项原来的土地,也打通了与西域的通道,身为主将,赵振自然是居功至伟,甚至有人已经将他与曹玮相比了。不过大宋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将领了,从这方面为看的话,赵振的功劳甚至比曹玮还要大。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在大宋这种文官打压武将的风气下,所以自从赵振打败了党项后,朝堂上对他的弹劾就没有停过。特别是最近李元昊同意与大宋议和,这让不少文臣都认为军中已经不再需要赵振,甚至放着赵振这种功高震主的将领,万一他造反怎么办所以这段时间对赵振的弹劾也是如同雪片一般送到政事堂,最后出现在赵祯的案头上。赵振也不傻,而且他有个儿子名叫赵珣,就在禁军中担任将领,所以赵振那边也早就接到风声,他倒是知道进退,数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毕竟只要他回到京城,就没有人敢说他想造反了。赵祯也觉得赵振十分合适,一来他是军中的老将,二来又立下灭党项之功,虽然李元昊还没有彻底剿灭,但其实军中已经不需要赵振再坐镇,事实上赵振的统兵能力并不拔尖,但胜在稳重,打仗时不冒进不贪功,所以之前大宋第一次对外用兵才选了他,现在也是他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武学的人选也确定了,赵祯终于放下心来,然后与李璋又商议了一下医学院的事,相比武学,医学院的重要性似乎要小得多,但却关系到民生,而且医学院的学生也不像武学那样,毕业后有明确的去处,太医局也要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这些也都需要提前考虑好。其实李璋之所以先建立医学院,除了有张皇后这个事情对赵祯的刺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宋对医学还是十分支持的,特别是科举中还设有医科,所以医术学得好也能做官,比如太医局就是专门的医官选拔制度,甚至太医局本身就是个医学教育机构,只是太医局的教育规模太小,而且教学也十分保守,根本达不到李璋的要求,所以他才建立另立医学院。对于医学院学生日后的去处,李璋也做了一个清楚的规划,太医局培训的大夫主要用于补充自身之用,而太医局也主要为皇家和大臣服务,有时地方发生疫情时,也会从太医局派遣良医去地方,但那些都是临时性的,相比之下,地方的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南方偏远地区,有些地方的人生病后,只能向巫医求救,根本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医疗水平低下也是古代人寿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李璋对医学院学生的规划并不仅仅用来补充太医局,而是想要建立一个由朝廷主管的全国医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由朝廷授予正式的医官职位,然后像普通官员一样派遣到地方,设立官方的医院,为地方提供医疗服务,有点像后世的公立医院,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李璋的这个想法,赵祯也十分的赞同,事实上李璋的想法并新鲜,只要再等几十年,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宋徽宗登基后,大宋也会设立医学,并且在地方设立惠民局,同样带有一些医疗性质的服务。商议完医学院的事后,李璋想了想再次总结道:“其实也不瞒陛下,医学院只是一个试点。”“试点”赵祯对李璋口中的新名词早就见怪不怪,这时也好奇的追问道。“不错,昨天我去火器监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那就是技术的传承,相比之下,医学的传承还是不错的,至少有太医局这样的衙门能够传授医学,但火器监的那些与火器相关的技艺却只能靠师傅与徒弟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遗漏,所以我觉得火器监也应该设立一所学校,把他们的技艺传承下去。”李璋这时开口解释道。赵祯与李璋一起长大,两人间的默契也无人能比,李璋的这些话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但他却一下子就明白了,当即也点头赞同道:“表哥你说的不错,这点倒是我疏忽了,有了武学这个先例,已经证明学校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火器监,另外还有将作监、都水监等等,这些应该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学校。”“陛下所言极是,不过饭要一口口吃,陛下万不可操之过急,现在先设立一所容易一些的医学院做试点,如果效果良好的话,再推广到其它行业也不迟。”李璋当即赞同道,顺便还劝赵祯不要着急,毕竟他了解赵祯的性格,有时还是有些太急躁。“朕明白,那就这么说定了,明日我将吕相他们找来商议一下医学院的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赵祯当即点头笑道,今日与李璋的谈话也为他指明了一条施政方面的道路,这让他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所以心情也好了起来。“对了,听说表哥你要纳妾了”赵祯这时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笑嘻嘻的向李璋问道。“你怎么也知道这件事”李璋这时也惊讶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