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太后放心,臣已经派人去了”萧孝先当即禀报道,他当然不会忘了耶律宗真,事实上他来见萧耨斤的同时,就已经派人去带耶律宗真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产钳京城医学院,一头怀孕的母羊被绑在手术台上,“咩咩咩”的惨叫个不停,李璋穿着订制的白大褂,拿着一个奇怪的工具站在旁边,而在他的身后,则是周太医与一众医学院的助教,这些助教都是从太医局抽调过来的,大都十分的年轻,这也是李璋要求的,毕竟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一些。“女子怀胎十月,但在生产时却经常发生难产的情况,其中很多都是因为胎位不正,导致孩子生不下来,而现在我手中的这个工具名叫产钳,是专门为了对应这种情况而设计的。”李璋说着向众人示范了一下产钳的使用方法。这个产钳是李璋按照自己的记忆,让人特意打造出来的,虽然产钳的使用会造成产妇和婴儿的一些并发症,但却是人类生育史上的一次革命,许多难产的情况都可以使用产钳解决,当然像之前张皇后那种特殊情况并不适合使用产钳。手术台上的母羊也正处于生产之中,本来它是用不着产钳这种奇怪的工具的,但为了演示,也只能委屈它了,毕竟李璋也不可能真的找个产妇让这么多的人围观。母羊的生产很顺利,但并不妨碍李璋演示产钳的使用,其实这东西也的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据说最早还是由古埃及人发明出来的,只不过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尽量避免对产妇和婴儿造成太大的损伤。当然有些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遇到特殊情况时,甚至还需要把婴儿的手臂折断,这样才能把婴儿顺利的拉出来,虽然看起来残忍,但至少能保住母子两人的性命,而且婴儿的手臂折断也可以接上,只要处理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李璋讲解的很详细,周太医他们也听得十分认真,甚至旁边还有专门的人记录,如果不是毛笔使用不方便的话,李璋会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记笔记,不过现在铅笔还没有造出来,只能由专门的人记下来,等下再让他们抄写了。不一会的功夫,只见一头浑身湿漉漉的小羊就被李璋用产钳拉了出来,而母羊也停止了惨叫,估计是没什么力气了,小羊努力了几下很快站了起来,大大的眼睛中也带着几分惊恐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估计是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妈妈。李璋这时放开母羊,让人把它们母子带走,这才向周太医他们问道:“怎么样,产钳的使用过程你们都记下了吗”“记下了”周太医与其它的助教也纷纷点头道,这已经不是李璋第一次给他们上课了,事实上在这次实操之前,李璋已经给他们上过不少理论课了,所以他们之前早就已经有所准备,这时实际操作也让他们与之前所学的相互印证。“很好,明后两天我会安排你们实际操作,到时我会亲自给你们打分。”李璋这时点了点头道,现在医学院还没有正式开学,所以他现在主要是给这些助教上课,讲解一些现代医学理论,至于真正的手术还没有条件,否则他可能会给学生们演示剖腹产。课上完了,李璋也有些累了,当下让助教们下课,他自己也去外面洗了洗手,不过这时周太医却忽然走过来道:“山长,有件事我一直想说。”“周兄请讲”李璋笑着开口道,周太医看着显老,但其实才四十多岁,而且两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也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感。“是这样的,山长今天讲的产钳使用,另外还有之前讲过的剖腹产,的确是救命的法子,只不过咱们的助教和学员都是男子,去给女人接生也不方便吧”周太医这时终于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讲了出来。李璋听后却是淡定的一笑,其实这件事他早就想过了,大宋虽然不像明清那么封建,但男女大防还是要守的,更何况就算是后世,妇产科也以女大夫为主,很多产妇也不愿意让男妇道医生帮自己接生,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女子了。“其实我让助教和日后的学员们学这些,并不是让他们去给产妇接生的,助教把这些东西教给学员,而咱们的学员日后则要派到地方建立官方的医院,他们的任务其实并不仅仅是亲自给病人看病,而是要把最新的医学技术带到地方去,比如他们可经组织一批产婆,把产钳的使用教给她们,这样肯定会减少因难产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李璋这时笑呵呵的开口道。听到李璋的这些话,周太医也终于一拍脑门明白过来,当即也是大笑道:“看我这榆木脑袋,竟然没想到这点,若是能把官方的医院开遍全国,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活命,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功德啊”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同时对周太医的感观也更好了,因为他在提到医院开遍全国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救活无数的人,而不是自己将因此而立下大功,从而平步青云,这说明对方的确是个心怀仁心的医者,难怪他会那么刻苦的钻研医术。“山长,宫里来人了,陛下请您进宫一趟”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人前来禀报道,这让李璋也立刻向周太医告别,然后快步离开了医学院。前天辽国那边忽然传来消息,耶律宗真在温泉山发动政变,这让李璋也是大叫一惊,因为这次政变比原来历史上提前了半年,不过幸好政变失败,萧耨斤早有准备,把参与政变的人一网打尽,耶律宗真也变成了阶下之囚。只是让李璋更加没想到的是,在政变当晚又发生了变故,耶律仁先竟然说服了一个手握兵权的契丹将领,然后挥兵杀向温泉山救援,想要救出耶律宗真,甚至反败为胜控制住萧耨斤。然而送来的消息也只到这里,后面就没有了,因为现在温泉山乱成一团,双方暂时还没有分出胜负,赵祯和李璋都在焦急的等待这场政变的最终结果。第五百九十二章 收复燕云的好时机“耶律仁先率兵突袭温泉宫,与萧孝先护送萧耨斤的大军相遇,双方交战之下,耶律仁先大败萧孝先,差点将萧耨斤活捉,但却救走了耶律宗真,现在他护送着耶律宗真逃回上京,而萧耨斤与萧孝先则返回中京,双方各自纠集大军,大战一触即发”李璋读着辽国最新传回来的情报,脸上也满是狂喜的表情,特别是心中更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因为辽国现在的这种局面,正是他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他提前通知赵安仁,通过赵安仁又提醒了萧耨斤,说不定现在耶律宗真已经政变成功,从而独揽大权,到时辽国虽然会有些动荡,但却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息下来。大殿中不但有李璋,赵祯和吕夷简、王曾等人也都在这里,他们这时也同样是满脸的喜悦,毕竟辽国的内乱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甚至他们恨不得辽国打的天翻地覆,这样他们才能坐收渔利。不过在激动过后,赵祯这时终于冷静下来,当下开口问道:“各位爱卿,辽国内乱,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各位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赵祯的话音刚落,就见王曾第一个站出来道:“天佑我大宋,萧太后与辽帝争夺,以现在的局势来看,这场争权大战肯定是再所难免,而辽国的国力本就有所下降,如此一来,等到这场大战结束,无论谁输谁赢都将是我大宋之福”“王相所言极是,只不过辽国内乱,朕觉得咱们是不是能做些什么”赵祯听到王曾的话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笑着向下面的大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阵兵边境,然后派出使节出使辽国,要求废除岁币”这时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站出来一脸正色的开口道。听到这个中年人的话,大殿中包括赵祯全都是一愣,随后就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而李璋更是惊讶的看着对方,这个中年人名叫石中立,是名相石熙载之子,不过他虽然出身官宦世家,学问也相当不错,但性格却是戏谑诙谐,平时嘻嘻哈哈的没个正形,哪怕现在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一职,但依然不改本性。比如前段时间石中立骑马,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当时有不少官员在场,全都吓了一跳,但石中立却像个没事人似的站起来,然后拍了拍身上的土笑道:“幸亏是石参政,如果换成了瓦参政、瓷参政的话,这下肯定会把自己摔碎了”上面仅仅是个很小的例子,类似的还有很多,特别是他的胆子也是极大,当初宰相张士逊告老回乡,在酒宴上十分自得的夸自己为相多年,现在天下太平,他也十分满意,结果石中立却直接怼了一句:“可惜北辽未灭,战火难平啊”从上面也能看出,石中立此人倒是有点像汉朝中的东方朔,只不过他的官职可比东方朔大多了,现在已经是副宰相,但平时说话依然没个正形,为此不少谏官都参奏过他,他的不少朋友也劝他注意一下身份,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似乎根本没把自己的官位放在心上。也正是深知石中立的为人,所以朝中的大臣这时才会感到惊讶,毕竟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时没个正形的石中立,竟然会这么激进,要借这次辽国内乱的时机废掉岁币。要知道岁币可是先皇赵恒与辽国达成的联盟条件之一,虽然不少人都觉得十分屈辱,但终北宋一朝,直到辽国灭亡才废掉了岁币,这中间不是没有人想要废掉岁币,但一来辽国势大,二来这是赵恒与辽国结盟立下的条件,如果废掉了岁币,就相当于否定了赵恒结盟之举,所以在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下,很少有人敢提岁币的事。但是石中立这时却偏偏提了,而且脸上也没有了平时的嬉笑,反而一脸的严肃,这让所有人都是即意外又惊讶,李璋也同样如此,他与石中立不算熟,甚至以前基本没见过面,只是对方升任参知政事后,这才偶尔见上几面,只是平时听说过这位石参政的一些趣闻。“这件事”赵祯这时却露出犹豫的表情,并不是他不愿意废除岁币,只是岁币是他亲爹定下的,作为儿子,他废掉父亲立下的规矩也要承受一些道德上的压力,所以他这时也拿眼睛看向旁边的李璋。李璋也没有让赵祯失望,只见他这时站出来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岁币之事还是不能操之过急”李璋的话一出口,赵祯也立刻松了口气,旁边的不少大臣也同样露出点了点头,毕竟他们也都觉得废除岁币实在太激进了,哪怕辽国内乱,岁币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废除的,这可是牵扯到当年的澶渊之盟。石中立看到李璋反对,脸上也露出焦急的神色,看向他的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失望,他知道李璋对赵祯的影响力,既然他开口反对了,那自己的建议基本不可能被采纳,只是这也让他对李璋十分失望,他本以为李璋推动对党项的战争,会赞同自己的建议,却没想到连他也不敢动辽国。不过李璋的话并没有说完,只见他这时淡定的一笑接着道:“臣以为现在辽国内乱,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如此一来,双方肯定会抽调各地的兵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边境的兵力必定空虚,此时正是我大宋出兵收复燕云的千载良机,还请陛下早做定夺”李璋的话一出口,大殿中除了赵祯和吕夷简外,其它所有人全都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连石中立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废掉岁币,结果李璋倒好,竟然要直接出兵攻打辽国,这可是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只见身为百官之首的吕夷简这时也忽然站出来开口道:“臣附议,若是陛下想要收复燕云,此时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说仅仅只是李璋一个人提议攻打燕云,别人可能还会觉得李璋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是有些疯狂的想法,但是随着吕夷简这个宰相表态,却让其它人也醒悟过来,甚至这时也有人注意到赵祯的脸色未变,看样子他对李璋的话并不意外,如此说来,这下更让他们暗自猜测,难道说这件事是陛下与李璋早就商量过的,甚至连吕夷简也可能参与其中今天能来垂拱殿的大臣并不多,全都是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事的人,这些人中自然也没有一个是傻子,特别是李璋和吕夷简的表态,更让他们从震惊转为沉思,而当他们认真的思考时,却发现李璋的提议虽然大胆和冒险,但却颇有道理,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是一件名垂万古的大功绩,史官肯定也会将这件事大书特书。“臣也赞同定北侯的建议,若是收复燕云,那我大宋北方将有一道坚固的防线,再也不必布置重兵,时时刻刻担心辽军南下了”这时石中立也一脸欣喜的表态道,如果能拿下燕云,那么大宋与辽国之间的攻守之势立刻逆转,到时大宋哪还需要什么岁币看到石中立这时也表示赞同,但王曾等人这时却露出慎重的表情,虽然夺回燕云的诱惑很大,但其中的风险也同样很大,如果出师不利,不但会让大宋损兵折将,而且还会打破辽宋两国之间的平衡,如果等到辽国内乱结束,恐怕大宋就要面临辽国疯狂的报复了。“朕也觉得此议可行,之前赵振率兵大败党项,结果李元昊率领着手下的残兵败将,竟然在辽国境内纵横驰骋,辽国非但拿不下他们,反而让李元昊越战越强,由此可见辽国兵制崩坏到何种程度,若是我大宋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