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3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374(1 / 1)

d可以重建董家,但他却执意要跟着李璋。“董家的生意你不要了吗”李璋坐在船头看着远处的天际线,随后向身后的董清问道,董家的生意虽然归还了,但董清想要重新掌握,也需要安插和培植自己的心腹,可以说正是他最忙的时候,但他却偏偏在这时选择了跟随李璋南下广州。“侯爷,我的父母兄弟,以及妻妻子儿女全都不在了,就算是恢复了当年董家的生意又有什么意思”董清这时神情低落的回答道。董清之前活着的最大动力就是为家人报仇,可是当真的亲眼看着阿各色等人被杀,孙立等人也被押回京城受审,到时肯定也难逃一死的结局时,他却忽然感觉一阵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你的年纪还不算大,现在再娶妻生子也不迟,也许用不了几年,你就有一个新的家了。”李璋淡淡的开口道。“我我忘不了死去的妻子儿女,暂时还不想娶妻生子,也许过几年可能会改变想法吧”董清这时再次迷茫的道,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着李璋,也许是因为对方帮自己报仇,所以他想要报恩吧,可是以李璋的身份地位,他就算是想报恩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听到这里,李璋也不由得扭头看了看迷茫的董清,同时心中也有了一个想法,于是再次开口道:“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话,我倒是可以给安排一件事去做”第六百八十八章 干脏活的人广州几乎是泉州的翻版,只不过李璋做的更加缜密,根本没有给任何人逃跑的机会,而且相比泉州,广州这边的情况要好的多,至少当地的官员并没有全部被腐蚀,不过依然有不少的官员落马。而当李璋离开广州时,又是无数的胡商人头落地,无论他们的罪行大小,在李璋这里只有一个死刑,因为据李璋所知,那个蒲寿庚的祖先就是从广州迁到泉州去的,只是李璋分辨不出他的祖先是谁,索性就全杀了,反正在他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决定了这帮胡商的命运。“侯爷,您现在把这些胡商都杀了,虽然有不少人是罪有应得,可是这帮人掌握着不少的海贸,把他们杀掉之后,也会影响到大宋对外的海贸,如此一来,广州与泉州等地的税收都要大为减少了。”回程的船上,董清这时一脸忧虑的向李璋道。因为自己全家上下都死于阿各色这些胡商之手,所以他对所有胡商都带上了一种莫名的恨意,只是对于李璋如此屠杀那些胡商,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妥,特别是现在他的身份也有些不一样了。“无妨,区区一些胡商而已,杀他们之前我就已经让人审问出他们手中掌握的航线了,船只也被朝廷没收了,只要花费点时间,总能把他们手中的海贸接管过来的。”李璋却是毫不在意的道,他本来不是个喜欢杀人的人,只是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些人也不得不杀,有时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命根本不算什么,更何况这些还不是大宋的子民。“可是这些胡商的影响力不仅仅只在大宋境内,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海外的关系和影响,比如阿各色等人在南洋和天竺一带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关系,甚至可以把货物送到大食等地,而我们却很难把生意做的那么远。”董清这时再次耐心的解释道。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淡定的一笑,也并没有直接回答董清,而是反问道:“我大宋的海贸主要是哪些货物”董清听到这里也愣了一下,不过还是老实的回答道:“咱们大宋对外货物主要是丝绸、茶叶和瓷器,另外最近的棉布也大为畅销,而从海外主要进口一些香料、宝石、珊瑚之类的贵重货物。”“这就是了,丝绸、瓷器、茶叶和布匹这些东西愁销路吗”李璋听完之后一笑道,从这些进出口的商品上就能看出,大宋主要出口一些手工业品,而进口的都是一些贵重物品,绝对的贸易顺差,所以大宋每年都能从海贸中获得巨额的利润。“当然不愁销路,甚至十分的抢手,一个普通的瓷碗在大宋可能只能卖几文钱,可是运到海外却能换来等重的黄金,至于丝绸和茶叶则更加的抢手,不过相比这些传统的商品,我觉得棉布的利润更大,因为瓷器和丝绸这些商品一般只有贵族和富人才买的起,而棉布的价格更低,需求量更大,如果产量能上来的话,销量只会比瓷器和丝绸更大。”提到海外的贸易,董清也显得有些兴奋的道。“那就是了,我以前也做过生意,咱们的货物不愁销路,只要能把它们运出去就行,而且我大宋不缺人手,更不缺造船的技术,只要有利可图,肯定有无数的人愿意冒险出海,既然如此,那为何要把赚钱的机会让给那些胡商”李璋当下再次反问一句道。李璋的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董清这时却再次皱起眉头有些为难的道:“可是可是海贸的利润虽大,但安全却是个大问题,海上风暴这些天灾就不说了,海外之人大都十分野蛮,甚至可以说见利忘义,有时我们把货物千辛万苦的运出去,但在人家的港口上却无法保证货物的安全,比如在南洋那些土人控制的港口,就时常发生货物被抢的事情。”“那些土人很强吗”李璋再次反问一句道。“不强,其实很多土人根本就没开化,连条像样的船都造不出来,但奈何他们人数众多,又占据着港口,我们需要进港口补充物资,甚至是交易货物,所以就算被抢了也只能打碎牙齿咽到肚子里。”董清当下再次无奈的回答道。“还记得我交给你的任务吗”李璋这时忽然再次另有所指的问道。“当然记得,侯爷您说朝廷要整顿海贸,加强朝廷对海贸的控制,同时向外扩张,消除所有敢于阻拦大宋脚步的阻碍”董清说到这里也忽然吓得出一身的冷汗,不过紧接着他又感到无比的兴奋,因为他隐约间已经猜到李璋的意思了。“海洋是国家的未来,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国家的未来,而你的任务就是打通大宋对外的通道,至于那些敢于阻拦之人。”李璋说到这里也冷冷的看了董清一眼,随后这才开口道,“那些胡商就是他们的榜样”“小人小人明白了”董清这时也半是激动半是恐惧的回答道,激动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恐惧则是因为知道从今天起,将会有无数的人头落地,而且这些人还都将死在自己的手上。董清没有问李璋为何不由朝廷亲自出面,而是把这件事交给自己这么一个商人,因为他知道李璋的意思,有许多的事情不方便由朝廷出面,特别是一些肮脏的活需要有人替朝廷去做,而他就是帮朝廷干这些脏活的人。“很好,你是个聪明人,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这件事交给你我也十分放心,日后若是事有所成,朝廷也绝不会亏待于你”李璋对董清的反应也十分满意的道,本来他来泉州之前,并没有想过把这件事交给董清,不过后来他发现董清的能力过人,而且海贸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所以最合适的人选反而也只有董清。董清听到这里也重重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又有些迟疑的道:“可是可是如果想要扫除障碍,就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能打能杀的人,我们董家之前的老人几乎都不在了,新招募的人手也不足信任,所以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人手的问题你不必担心,朝廷最近要整顿水师,到时会将很多不合格的水师士卒清理出来,这些人虽然不适合呆在军营,但至少比普通人强一些,再加上重金的诱惑,足以他们为任何人卖命。”说到这里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再次道:“另外北方边军也要缩减一部分军队,其中一些年纪大、伤残等有问题的将士将退出军中,这帮人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朝廷虽然会给出安家费,但这帮人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恐怕很难安于平凡,到时你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招募一批”听到李璋提出的这两批人,董清也不由得吓的冷汗直流,本来他还以为朝廷可能只是让他占据几个港口,可是现在李璋竟然要把那些军中退伍的士卒安排到自己手下,这帮人如果到了无法无天的海外,天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而且他明显的感觉到,李璋的野心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些港口,甚至可能还会有更大的企图,只是这些却不是他敢问的。第六百八十九章 归程海面上风雨交加,海船也像是一叶扁舟似的在海浪中颠簸,幸好这场风雨并不是很大,李璋早已经习惯了海上的风浪,这时依然稳稳的坐在书桌前翻看着这段时间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这趟沿海之行已经结束了,李璋他们几天从广州到达泉州,然后董清下了船,他要开始筹划李璋交给他的任务,而李璋则是继续北上准备回京。不过这趟沿海之行也让李璋收获良多,其中主要有两个点,第一点就是大宋的海贸情况,以前李璋只知道海贸利润丰厚,各个港口每天都有大批的货物进出,但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而这次他不但去了泉州和广州,另外也去了明州和杭州,对这些大港口的调查也让他掌握了许多关于海贸的详细情况。总的来说,大宋主要是出口丝绸、瓷器这些手工业品,而进口的要么是贵重的黄金、珠宝等物品,要么就是香料、矿石等农产品或原材料,特别是矿石这方面,李璋也是第一次知道,因为大宋缺铜,所以一直从海外进口铜矿石。而据李璋初步的统计,大宋各个港口进出口的货物估计在四百种以上,数量种类极其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大宋对外一直处于贸易顺差之中,毕竟大宋出口的主要是手工业口,附带着劳动价值,而进口的大都是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或者是其它一些十分初级的原料等。另外李璋还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宋的铜钱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因为大宋的铜钱造型精美,又有大宋的国力背书,所以在海外也是通用货币,也就相当于后世美元的地位,特别是大宋周边的国家,都十分喜欢用大宋铜钱,因此有些海外的商人会把货物换成铜钱,然后运到海外卖掉,获利也是十分巨大。不过这也造成了大宋铜钱的流失,毕竟大宋本来就缺铜,于就产生了从海外进口铜矿石的情况,但是依然满足不了铜钱的需求,幸好这些年钱钞发展的极快,已经在南方港口普及开来,这也极大的缓解了钱荒,甚至听说海外也开始有商人使用钱钞。“也许要把在海外开办钱行的事提上考虑的日程了”想到钱钞,李璋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钱行现在名义上虽然还是属于他的私人产业,但其实已经在一步步的交给朝廷了,特别是豆子考上进士后,钱行已经具有了半官方的背景,估计再过几年,钱行就会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钱行了。不过在海贸的兴盛之下,也掩藏着不少的阴暗与危机,比如因为海贸的获利巨大,也演生出许多靠海贸为生的阴暗职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盗,甚至许多有名的大海商本就是海盗,这帮人在海上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而海上又是法外之地,根本没有任何律法能惩治他们,这也使得海盗的发展迅速,许多海盗甚至敢上岸抢掠。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大宋沿海就要出现一个海盗王了,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其实早在唐朝时,沿海的海盗就通过互相吞并,最后形成一些不小的势力,只是唐朝强盛,海盗也不敢上岸,可是大宋就不同了,现在海盗还是群雄割据,他们就已经有人敢上岸了。想到海盗,就不得不说李璋的第二点收获,也就是大宋沿海的军纪败坏了,这个败坏可不仅仅只有水师,刚开始的时候,李璋对水师的军纪败坏还十分恼火,可是当他见识了沿海各地驻扎的步卒时,却发现水师的情况还算好的,步卒的情况更加糟糕,甚至到了不堪大用的地步。其实这也不能怪沿海的驻军军纪败坏,主要还是大宋的军事重心一点在北方,威胁也主要是辽国和西北,所以对南方一向不重视,而南方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也都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觉得南方远离危险,有什么事情都有北方顶着,所以他们也丝毫不担心有敌人入侵。在上面这种心理下,不仅仅是沿海地区,甚至整个南方的驻军几乎全都是腐败不堪,不但兵员数量不够,而且将士也几乎不怎么操练,平时让他们维持治安、设卡收税倒是没问题,但如果让他们上阵打仗的话,还不如让一群羊上战场,至少羊群乱撞之下可能还会伤几个敌人,而这帮南军如果上了战场,说不定敌人没有进攻他们就先自己崩溃了。这可不是李璋小瞧南方的驻军,事实上南方最近几年也不太平,特别是交趾的黎桓夺取丁朝政权,建立前黎朝,黎桓此人野心极大,表面上臣服大宋,经常派人朝贡,可实际上却经常出兵骚扰大宋的边界,而邕州一带的驻军却连小小的交趾都挡不住,甚至还要向广州一带求救,但哪怕救兵到了,依然是败多胜少,简直是丢尽了大宋的脸面。幸好这两年大宋的军威大振,一举打败了党项和辽国,这也使得南方的交趾老实了许多,暂时不敢再骚扰大宋,但南方驻军军纪败坏的情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