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眼刘观。那一眼里,刘观什么都明白了。老皇帝还没咽气儿呢,皇太孙也不能太过分,动作太大容易反弹,老皇帝再怎么心疼大孙子,他也同样心疼儿子们。可是,皇太孙啊老皇帝还没死呢,这就已经插手进藩王的封地府邸了,还要安排人手监视诸藩王历史上的皇太孙不少,经过册封的没经过册封的一大堆,可细数历朝历代的各位皇太孙们,不管能不能登基称帝,他们的人生走到最后,结果可都不怎么美好。不是被奸臣所害,就是被宗亲所废,反正都是不得善终的结局,更关键的是,那些跟着他们的大臣们,也都没落到什么好。“大人,前方到怀柔县了,是否要住驿站还是进城”轿子外面的随从声音响起,惊扰了正在思考事情的刘观刘御史。“去驿站”刘观条件反射的选择了驿站作为落脚点。没办法,他也怕自己有什么行为不端,别看现在重病在床,但是一旦有什么事儿,老皇帝找茬儿更能宰人了啊驿站可是个绝对没错处的落脚点。只是要在驿站落脚,第二天他们就得直接启程,会路过怀柔,而不是落脚在怀柔县城。这两个地方挨着。要是在怀柔县城落脚,就要在怀柔待最少三天的时间,考察怀柔县县令的政绩,看怀柔的民风,参怀柔的刑作,检怀柔的税例等等。“慢着”刘观越想脑袋越大,干脆喊了人过来吩咐:“去怀柔县城。”“是,大人”随从立刻找人先去怀柔县城报信,让怀柔县令赶紧准备迎接巡按大人的到来。刘观吩咐完了人,又开始闹心。黄子澄光是说要他安排人手,可关键是他一个人都没派给他,这意思是要他自己看着办啊要是有可能,刘观真想吐黄子澄一脸唾沫星子有好事儿的时候想不到他刘观,一有这种事情了,就想起他这个同年来了,东宫里的那位也是太天真,阎王殿下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吗他推荐他算什么他推荐的西席先生,人家能不能看得上眼还两说呢再说了,他上哪里找个肯听他命令的人啊这不是强人所难呢吧一路纠结到了怀柔县。整个县城都戒严了,为了迎接这位巡按大人。巡按乃是代天巡狩四方,只对皇帝一人说话,所以别看品级不高却权利巨大。当然,因为朱元璋的杀伐果断重典治国,现在的人还不敢在他的治下太过分,刘观不敢不对朱元璋交代给他的任务不负责,所以他还是有些真材实料要回禀给朱元璋。但是又不想得罪东宫的那位皇太孙刘观的纠结,很快就在怀柔县被解决了怀柔县令的师爷是个能说会道的家伙,跟刘观的贴身幕僚是半个同乡,通过这位幕僚,师爷跟刘观递了话儿,刘观呢也正因为如此,在燕王府来人确定巡按御史的前进路线的时候,就跟人打听了一下,燕王府缺不缺西席先生。“倒是真的要请一位教习先生,给三公子启蒙。”来人脸色不太好看,邀请教习先生的事情,年前就有了打算,但是事情多,一耽搁就到了年后开春儿,还没能办妥。不是没有合适的,就是有了合适的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他们都知道,这是有人想方设法的要往燕王府里塞人可他们王府是谁都能进去的吗如今可倒好,燕王不发威,还当他们王府是驿站了啊这么个巡按御史,也敢算计他们王府了“与其找什么博学鸿儒,不若就在当地给三公子请一位启蒙先生的好。”刘观也想好了,甭管两边儿谁是谁,他都不能得罪,也不能不办事儿,干脆就取个中庸之道。选个既不是燕王府的人,也不是南京安排的人,到时候推荐一下,用不用的,就看这个人的机遇如何了。所以尽管燕王府来人一脸不情不愿,他也权当没看见其实刘观也是扯着虎皮拉大旗,狐假虎威呢他是代天巡狩四方的御史言官,谁知道他说的话,是不是皇帝的意思阿这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就这么着,文景耀瞎猫碰到死耗子,竟然也跟着高调了一把第二天下午他就来觐见巡按大人了,很是一通装,将逼格拉高的一比那啥,看得巡按大人一个劲儿的点头,内心满意不已:能找到这么个傻逼兮兮的货,到时候不管成与不成,都是他的事儿了替死鬼不好找啊而文景耀自从知道他将要去燕王府做启蒙西席先生,几乎是喜大普奔啊这是什么这就是好运来啊这时代讲究的是尊师重道,哪怕他只是给三公子启蒙的小小西席先生,以后也能挺直了腰板儿看谁还敢来向他追讨赌债至于文景辉他就是个屁等他再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一根小手指头就能捏死他文老太太彻底的颠儿了起来到处跟人家说她大孙子能耐都成了小王爷的启蒙先生啦文良氏这个亲娘也疯狂起来她的好儿子终于熬出了头啊文德贵更是整天耀武扬威呀日子过得心情简直不要太好文家虽然依旧借住他处,却在得到准确消息的第三天上午,文老太太就带着人回了文景辉的房子,那家人可能是得到了消息,人家全家人都出了远门,大门那里一把大锁,昭示着主人家不在的事实。可是文老太太是谁这两天她已经不知道要怎么作才好了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已经是不同凡人,文老太太麻利的叫人砸了锁头开了门,将人家的东西全都一丝不动,然后将他们家的东西又搬了回来九河镇本来就是一处北地水路的一个小规模交界的地方,消息不说散布的快吧,可也肯定比别处便捷许多。燕王府得到消息也很快,当时燕王就要抽刀砍人去等文家的风言风语传到巡按大人的耳朵里的时候,早就已经是流言满天飞了。谁让巡按大人在本地毫无根基,手下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怀柔县的治理情况,其次是民风俗物,这还是手下化妆便衣的情况下,在茶楼里听到的呢。而能让人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谈论的事情,不说是板上钉钉的也得是八九不离十了。燕王府那边还没给确切回信呢,这边就以“小王爷”的恩师自居了啊别说燕王会生气了,就连刘观都气炸肺啦第042章 蜚语“哗啦”怀柔县衙的后衙,接待巡按一行人的书房里,好好的一套细瓷茶具,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一地的碎瓷片儿。“大人,息怒啊”幕僚一肚子的苦水,还得让东翁消消气,老乡啊老乡,你这是要害死我啊“息怒如何息怒”刘观整个人都要爆炸了就这么几日的功夫,从一个小小的启蒙西席先生,还是给三公子启蒙,还不是给世子,就敢如此猖狂自称,燕王府还没确定消息,他这边先张狂上了,这是要干什么“东翁,气大伤身,您可得注意啊”幕僚叫了人进来打扫,又亲自倒了一杯热茶给刘观。“这样的人,本官如何能推荐还是推荐给燕王府这不是要帮本官一把,这是要害死本官啊”刘观捶胸顿足,后悔不跌。燕王府本来就对他插手不满了,但是那边摸不准这到底是他的意思还是老皇帝的意思,所以尽管不满意,却也没凭没据,不敢得罪他这个代天巡狩的八府巡按。但是同样的,朝中多少人都看着他呢说一句大不敬的话,他现在就是两方博弈的那只手,谁有心动弹一下,他就得给人家动弹去金陵,北平,他一个都得罪不起“东翁啊,以在下愚见,恐怕没那么简单”幕僚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个推诿责任的理由:“文家的人怎么会这么猖狂呢难道那姓文的秀才,就那么没脑子吗”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骨气,就算文家的人短视,那姓文的秀才也不知道天高地厚吗要说这里头没什么猫腻儿,幕僚自己先不信了。读书人可以清高,可以自傲,可以轻狂,但是绝对不会有张狂文景辉都考上了秀才,难道这点儿道理还不懂吗退一万步讲,就算文景辉是个小白,他不懂这些弯弯绕绕,他的启蒙老师,教谕先生还不会跟他说吗“你是说”刘观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是燕王府那边的人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贸然插手安排人,肯定会让燕王府那边反感的,但是没必要弄得满城风雨吧燕王的胸襟没那么小。其实,这只能说,刘观对燕王,还是不了解啊“报”门外的随从大声的喊。“进来”刘观的声音也不小。随从进来后,头也不敢抬,知道老爷生气着呢,他可不想撞上去,可是事情也不能不禀告,只能消极以待:“老爷,燕王府长史葛诚葛大人到访。”刘观一个激灵葛诚坐在接待客人的花厅里,细细的品味着雀舌的韵味,他在北地这里,生活尤其艰苦,已经很少能喝到这样的雀舌了。他的身份太过尴尬,一般来说,王府的长史都是亲王要哪个,京城就派去哪个,身份要么是亲王的授业恩师,要么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伴读,或者一起上阵厮杀的生死之交。有明一代,王府长史是明代官僚集团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之一,与宦官群体不同,他们有正五品的官方品级,但是却在王府任职,为亲王办差,此职位是兼有府官和国官的性质。这样重要的位置,却被老皇帝直接派人过来担任,丝毫没有给燕王开口的机会其实葛诚自己也乐意过来,老皇帝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以后这天下就是皇太孙的了,等皇太孙登基称帝,他们这样潜伏下来的人手可就有了有武之地。葛诚不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仕,所以要想往上爬,必须要立下大功劳,让皇帝和朝臣们都看到他的能力,才能有机会位极人臣所以他选择了一条险路,卧底燕王府削藩又不是明朝才有的问题,只要他做出成绩来,就不怕日后得不到回报所以即便北平府怎么苦寒,怎么艰难,他都不会萌生退意,因为这可是关系到他日后的前程,还有子子孙孙的未来。“葛长史”刘观一副唯恐接待不周的样子,微微躬着身体,一进门就先给葛诚见了半礼。因为他是代天巡狩的御史,尽管品极高,但是跟葛诚不是一个路数的官儿,他又心虚得厉害,这才一见面就先服了软。“巡按大人客气了”葛诚立刻站起来,回了个全礼给刘观,一揖到底:“葛诚见过巡按大人。”“不知道葛长史前来,是有什么事儿吗”刘观不知道葛诚在燕王府里其实地位尴尬,拿不准这位葛长史是来兴师问罪的,还是来询问他行程的,心里七上八下啊“听闻巡按大人有一贤才欲举荐给王府,不知道可否让本长史见一见”葛诚一开口,就直中红心。“啊”刘观有点儿傻眼。“怎么,有问题”葛诚心里也是一紧。他是接到京里的消息后,才决定来一会这位巡按大人的,他在这边谁都不认识,虽然说燕王府里有不少眼线,可他也不可能贸贸然的就去接触,谁知道这些眼线,是谁派来的啊万一走老皇帝的人,他这么一去,不就说明他并不是跟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老实吗那位可是个狠人他为了孙子监视儿子可以,要是有外人敢插手其中,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他可不敢挑战那位的底线。就是因为他的知情识趣,事无巨细,只要老皇帝问,他就敢全都说,不论好坏的那种,老皇帝才会信任他,王府长史有左右之分,也就是说,应该是有两名长史辅佐亲王治理封地的,但是燕王府,只有他一个人担任左长史,右长史空缺啊“也不是,就是”刘观还不知道要怎么跟葛诚这个“燕王府”的来人说。“老爷”这回是贴身随从来了。“什么事儿没看到这有贵客呢吗”刘观不高兴地呵斥。随从咽了口口水:“老爷,唐瑜唐大人到访。”“谁”刘观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同样跟他一起站起来大惊失色的还有葛诚。“唐瑜,唐大人”刘观跟葛诚的脸色巨变唐瑜是谁朱元璋钦点的皇子老师,教过朱元璋所有的儿子御赐翰林东宫教谕唐瑜唐华信,就连皇太孙都没那个命得他亲自教习在皇太子去世后,这位先生以“不忍生死离别”为由,悲痛异常,最后上书朱元璋“自请出京以避伤心,不然,恐有随逝之殇。”也就是说,他这位当老师的,因为学生的英年早逝,伤心不已,触景生情,若还留在京里,恐怕要跟着学生一起死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年代,哪里有老师这个长辈给学生那今晚辈殉葬的就算朱标再是皇太子,也不能这么干啊这可是大不敬但是朱元璋却觉得唐瑜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