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今穿古之小大夫>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81(1 / 1)

d知道了”刘泰民兴高采烈的走了。文景辉又要制药了。称了药出来,就看到了武大:“你怎么来了”“帮你弄药粉。”武大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俩人,一猜就猜到了他们来的目的。果然在门口看到出来的文景辉手里头的药包。文景辉头一次碾药粉的时候,脾气也是头一次爆了,所有人都知道,小大夫做药的时候,不能被打扰。于是第二次,武大就有了准备:“这是给你定制的小石磨,碾药粉应该够用了。”手里头竟然拿了一个袖珍石磨,完全可以给文景辉碾压药粉用,看样子还是新的。“哇哦”文景辉是真高兴了。“我帮你。”武大主动走过来,接了药包。有人给免费当劳力,文景辉自然无异议。武大力气可比文景辉大多了,速度也快,石磨用的很顺手,哗哗哗的几下子就给弄完了,比起文景辉自己弄了一下午加半今晚上,武大简直甩他三条街文景辉也在跟武大制药的时候,跟他说了做棉被的事情。“以后做好了棉被,我亲自送出去,你看放到哪里,你好去拿。”武大没问任何原因,只想着帮文景辉打掩护。文景辉默默地看了看武大,这个人,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不正常吧可是他一没有刨根问底,二没有善加利用。他,是不是也对他有些意思想起自己刚来的时候,立下的志向,文景辉都觉得脸红了。弄完了药丸子,文景辉回房间看了看两个孩子,数了一些钱出来,用个小荷包包好,去了穆老爷子那里。一进门,他就看到了一百个编撰好了的药箱子。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上,各个精致结实“这些都合格老爷子的手艺真棒”文景辉乐呵呵的竖起大拇指,穆老爷子自得一笑,他的手艺,多少年练出来的呢。文景辉趁着穆老爷子高兴,立刻奉上了装着钱的荷包:“您老可要继续努力啊我这里可就指着您老啦”说的穆老爷子不想收钱都不行,文景辉可怜巴巴的看着他呢。穆老爷子帮文景辉将箱子倒腾进了他的屋子,后来老范跟武大也来帮忙,很快,一百个箱子,就到了文景辉的书房里,将空间挤没了武大看了看没吭声儿。晚上睡觉前,文景辉将药箱子都收到了空间,而他本人则是又一次钻进了空间里,将已经打包好了的茄子豆角等蔬菜放一边,拿着香菜油麦菜等蔬菜又开始了包装,等着明天偷渡出去卖掉。等他钻出来的时候,都不知道几点了,赶紧洗洗上床睡觉,没有注意到门外一个黑影一闪而逝。第二天吃完早饭,文景辉就跟纪家舅妈说了做棉被的事情。他是怕纪家舅妈觉得他见外,有事情宁愿花钱请人帮忙,也不让她去做。“请人做也好,咱们的菜屋还忙不过来呢”纪家舅妈倒是不介意,不过却提了意见:“让她们领回去做,咱们家没那么大地方,而且菜屋的事情不能露出来。”“是这个道理。”文景辉点头,他也没想着让人在自家做棉被,自家都是老爷们儿,一帮子妇人过来,成什么样子这年代可不讲究什么男女平等。避嫌才是正道啊“让她们领着布匹和棉花回去,做成了被子拿回来,咱们用称量一下,足金足量的就照付工钱,不够斤数的可就别怪咱们了。”针线活上的一些猫腻,纪家舅妈还是知道的,因为在山东的时候,纪家舅妈也没少接活做东西,可以剩下一些针头线脑,但是棉被不同,棉花都是大片大片的,拿东西一弹就蓬松,唯有足斤足两的计较,才不会被人卡去太多的油水。纪家舅妈将这些东西都跟文景辉一一说了一遍,为的是让文景辉心里有个数。“那这些东西都交给舅妈你了,我对这个不懂啊”文景辉一听头都大了:“都是女人家的事情,您出面,可比我方便多了”“好吧。”文景辉又是求求你的表情看着纪家舅妈,纪家舅妈心里软啊当时就答应了:“你放心,有舅妈在,别人欺负不了你”“还有啊舅妈,我要一万把交刀,就剪针线用的那种。”文景辉赶紧加价码,事情太多,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有人在身边,赶紧抓劳工“要那么多交刀干什么”纪家舅妈简直用看疯子的眼神看文景辉了。古代人,管剪刀叫“交刀”或者是“铰刀”,但是文景辉看过了,纪家舅妈用的“铰刀”,跟个工艺品似的,又是铁花又是点铁的,根本不适合用来当医疗用剪刀,干脆选了个跟现代十字绣用的那种u型剪刀差不多的“交刀”好了。小巧还不贵,使用也方便。“有用的嘛您帮我找找看,有没有卖的有的话,就买一万把啦”文景辉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算了,你还有什么事情,只要舅妈能帮的就帮你一起办了吧”纪家舅妈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方便知道,也不追问了。“要一万根大码针,一万根小码针,还有您老那个绷带,织成了吗”文景辉想起自己的绷带还没着落呢。“明后天就能拿给你看,一点都不难,连纪绣都会做了。”“那就好,舅妈真厉害”“少灌迷魂汤”自此,纪家舅妈就将这些个活计揽了过来。而且纪家舅妈很有心思,她还给崔家婶子派了十床棉被的工,让崔家婶子在闲暇之余,也能赚点家用。当然,充当邮差的是来回倒腾蔬菜的几个人。在刘泰民服药的这十天里,文景辉没接到一个病患,他以为大家都很健康了,其实,是大家都观望。刘泰民的病情,可以说是花草村公开的秘密了,大家都熟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就不少,谁还不知道谁家的那点子事情啊但是刘泰民明显改变了,看着红光满面精精神神的人,谁还不知道小大夫的药是起了效果啊连刘泰民家的,都在人前有了一种婉约的妩媚,当然他们不会用这么文雅的词汇来形容,只知道刘泰民家的好像都变漂亮了。以前是听说,因为崔寡妇对崔远的重视,对儿子保护的很,同样的,文景辉也被崔寡妇纳进了保护者行列,都不让人开口,想打听文景辉的事情,那是无法从崔寡妇嘴里听到任何消息了。现在不同了,看到高家给的那么多诊费,这得病的多严重啊再看看刘泰民,又一个实例,都坐不住了。“小大夫,我这膝盖骨总是疼,你看”“去肉摊子上称两斤大骨头,熬汤喝”“小大夫,我不是着凉感冒了,就是鼻子堵了,喘不过来气儿”文景辉起身去了自家厨房切了一片大葱回来,直接贴那个人的鼻子上了,不到一分钟,那个人就鼻子通气了哎哟喂这可走了不得的事情了主要的是,文景辉治病用的方法太简单了这个时候的百姓可怜呐,有点大情小灾的基本全都硬抗,身体好的扛过去,身体不好的就完蛋。好不容易镇子上有个药铺子,还有药没大夫,药铺子老板是个半吊子。这回好不容易有个有名有姓有真材实料的小大夫坐诊了,不管哪不舒服都跑来看一眼,十个铜板的诊费,许多人家也是出得起哒而文景辉认为大家都是穷苦人家,看一次病不知道要鼓起多大的勇气,能不费钱的他绝对不用,都是用一些在现代的家庭常识小技巧来解决问题,只有极少数的才抓药,也就二三十个铜板的价格,多了他也不要。文景辉是彻底出名了。连九河镇上都有老熟人过来看病,九河镇的药铺子还想聘请文景辉去坐诊,后来看到文景辉家,那药铺子老板根本就没进门,转身就走了。看人家这架势,有家底有药房,又有患者,他就是给开再高的工钱,人家也不会去啊不过文景辉忙不过来,他不可能天天看病,所以规定了只上午看诊抓药,下午他要读书。“我家孩子都要四岁了,现在开始启蒙。”文景辉对自家儿子很重视,觉得四岁的儿子,又这么聪明,绝对不能浪费了。“小大夫,你还办私塾”老大娘惊讶的问文景辉。“只是自家村子里的几个大孩子,读书考功名是不行了,但是认识一些字,不做个睁眼瞎倒是可以。”文景辉的确是这么做的,尽管纪纲穆肃他们回来的机会少,可每次回来,文景辉都要捉住他们,教几个新字,考一下原来学过的东西。文景辉对学习抓得很紧,要不然他们练习写字的宣纸,不会多到都够包装蔬菜的了。第019章 第一个一千两“可能收下我家小孙子”老大娘不好意思的恳求道:“我家小孙子就喜欢读书识字,可惜,这镇子上的学堂要的束要一年一交,我家也没那么多余钱,不求他多出息,不做个睁眼瞎就行,束可能要半年一交。”文景辉想了想:“大娘,现在不急,明年我们岗子村要大兴土木,到时候会起个学堂,统一授课,束也会酌情适量的收取,您老别着急。”这位老大娘本来就是因为着急上火才起了一嘴的泡,再着急可就火上浇油了。“真的吗”老大娘几乎是惊喜的追问文景辉。“真的,我是里长,我说了就算”文景辉拍着单薄的胸膛保证。老大娘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宣传开了,花草村的人都要乐疯了现在,花草村的妇人们,都接了文景辉的棉被活,虽然纪家舅妈没有明说,但是她们都自觉的不卡油,只留下点针头线脑,棉花更是一斤没有浪费,都给缝进了被子里。纪家舅妈给文景辉送来了绷带。“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这种”“是就是这种”文景辉看着眼前没有经过漂染的原色绷带,心情舒畅的不得了。“这种绷带挺好织就,让纪绣织就行”纪家舅妈没多想,就将小女儿给贡献了出来,不用她做别的,就织布好了。“简单的话,就分出去,舅妈,我这也要的多呢”文景辉可不想压榨童工,小纪绣才多大啊“这你也多要啊”纪家舅妈一听就有些郁闷了,绷带什么的,能做什么呀这么松松垮垮的,连亵衣都不用这样的布料。“要的啊要很多”文景辉一本正经的求着纪家舅妈:“舅妈”这句“舅妈”叫的好几个波浪线在后头缀着。“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安排。”纪家舅妈又领了个活计,找跟纪绣差不多大的小丫头片子,纺线织布,要说严密的土布她们织不了,这样的,哦,绷带,肯定没问题啊于是花草村的小丫头们也都有了赚钱的能力。各家都有一些纺车织机,只是大小新旧不同而已,而文景辉规定的绷带,纱布,都有一定的规格,肯定的说,她们都能织的出来。而且文景辉为了能多出绷带纱布这样的医疗用品,将来能起到大作用,甚至动起了改革纺车和织机的心思。不过到底没敢真动手,现在,还不是时候。纪家舅妈规定了,一丈长两寸宽的绷带,十个铜板,一丈长三寸宽的纱布,十五个铜板。这是加工费,小丫头们领回去的都是成捆的棉花,需要纺成线,再织成布。两道工序,这些工钱已经很高很高了。腊月初一,菜屋出了一批果实类的蔬菜,文景辉趁机又走私了一大堆空间里的蔬菜进去。这会因为人手少的关系,文景辉没少倒腾,最后竟然出了一千根茄子“好像咱们没那么多茄子啊”因为天天在菜屋里照顾蔬菜,小丁和纪绕特别的上心,记得自己养活的茄子秧苗上,好像没挂那么多茄子来着。文景辉一听就有些手脚发麻了,他一高兴,有点儿偷渡大发了,明明才三百来根可以采摘了的茄子,愣是弄出了一千根。其实他们家种的茄子并不多,最多的是黄瓜和尖椒,还有角瓜也不少,少种的是苦瓜,只有一点点。茄子和豆角比苦瓜多,但是绝对没多到可以一次采摘一千根这种程度。因为豆角和茄子,在初秋的时候,就有农家晒了干菜来着,文景辉怕不好卖。“都摘下来了,还想什么赶紧包好装车。”武大适时的轻声呵斥,却是解了文景辉的围。“快包好了”纪绕手忙脚乱的开始往里头装茄子。小丁也开始往里头倒腾黄瓜。大冬天的,吃了两个月的酸菜干菜或者是肉类,突然吃上一口清爽的黄瓜,那种感觉,谁试谁知道啊食香阁的掌柜的疯了又给了纪纲他们一辆马车,货到了都不清点了,直接换了赶车的人和马,拉去了北平府。马车速度快,牛车走三天,马车跑起来的话,也就一天到达。腊月初二的晚上,崔远母子俩跟着送货的车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小胖子的马车和他的书童,两个车夫,既是赶车又是保护少东家。崔婶子是交给纪家舅妈十床做好了的被子,纪家舅妈像模像样的给了她二十个铜板。而崔远就不同了,他先是在吃完晚饭后,点着四盏油灯跟小丁两个对账,崔远的账本上,还有负责监督的纪纲和穆肃的画押,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