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今穿古之小大夫>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1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162(1 / 1)

d哪个武将不委屈啊文景辉一到了八月就跑去了居庸千户所,不仅在那里过了中秋节,直接在将土豆收好后,连土豆秧儿都弄走晒干了成了烧柴,一点儿不给人留下痕迹。“不至于吧”纪纲看着文景辉神神叨叨的样子,有些不以为然,那些人再厉害,也是臣子,燕王可是亲王。“你懂什么”文景辉看着人装土豆进麻袋,打包好放上车:“这是防照于未然”“可也不用连秧子都。”纪纲指了指满地捆起来的土豆秧子,这东西也就一把火的事情,偏偏先生非要一棵不留的都带回岗子村。第038章 大赦事实证明,文景辉的深谋远虑绝对没白费。进了十月,朝廷下发了新的命令,令各卫所自筹军粮,今年河南决堤,户部的粮草,先紧着赈灾用。于是各个卫所都粮食吃紧,幸好燕王通过常青商会,分了各个卫所每个三万斤土豆,五万斤白菜,五万斤萝卜,还有各种因为抵抗草原蝗灾而养活的鸡鸭鹅数万只,这才将过冬的粮食凑足。也幸好,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朝廷没有下发兵器“没有下发兵器”文景辉一听武大这么说,就皱了眉头:“每年消耗的兵器那么多,若是不补足了,你们拿什么守城啊”“燕王说,想要兵器就自己打造。反正上头也不管我们了,你看看你想打造个什么兵器出来”以前虽然可以打兵器,但是铁这个东西有人看着啊用也不敢多用,现在不同了,朝廷不给发兵器,我们自己打造总没话说了吧文景辉想了想,画了三棱刺给武大:“你们能打造火枪么”冷兵器再好,也不如热兵器厉害。“梨花枪倒是有,但是那东西不好用。”动不动就自爆什么的,伤人的同时,也伤己啊。明代梨花枪,只有一个铁筒,状如尖笋,小头口径三分,可安引信,大头口径一寸八分,内装毒药,用泥封口。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数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也是。”想着明朝要到嘉靖年间,才能有火绳枪发明。文景辉干脆越过这些个,找了最简单的一种火枪图纸,画了出来:“这个,打造零件,然后组起来,就可以了,子弹都一个口径,以防日后不好用。”他们俩忙碌的时候,外头也没消停,北平府紧张的不得了,只因上头不给军粮和军械。“他们到底什么意思不要江山了吗”燕王气的不行,直接一封奏疏呈上去,语言犀利,丝毫不给新帝面子。建文帝自然被自己四叔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同样的对四叔对自己这么不恭敬还是有些介怀,但是看到奏折里说军粮没有可以自筹,兵器没有拿什么守卫边关江山社稷都不要了吗建文帝头一次在朝堂上发火,皇爷爷刚走这些人就开始消极怠工,他能不生气么现在这江山可是他的又开始调拨军粮和军械给北平,但是北平传回来的消息并不好,燕王一直缠绵病榻呢。听说,为了这事儿,给皇帝上折子的时候,一边写一边生气,都气吐血了不知道这消息怎么走漏了,如今几乎半个大明都知道了建文帝这个新登基的皇帝,被流言蜚语弄的是焦头烂额。十一月,燕王身体渐安,祈求回京奔丧。毕竟老爹这都死了半年了,总该让他们回去看一眼,哪怕是看一眼坟墓,也是个坟墓。可是建文帝不允几位叔叔,他谁也不让回来啊实在是还没做好准备,回来干什么篡位吗外头热闹,文景辉这边也不消停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而且连等都不用等,张昺和谢贵、张信一接到任命,就快马加鞭的来了北平府,赶着冬月的尾巴到了地方,一到了地方就走马上任。京城那边,诏求直言,举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癸卯,沐春、何福破斩刀干孟,麓川平。是月,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年末了,文景辉不止要忙着赚钱,还要忙着攒粮食,眼看着朝廷就要对燕王动手了。可是没想到,新皇登基,竟然大赦天下赦了就赦了吧,特么的这么一大赦天下,文家人又回来了腊八的时候,岗子村照旧喝腊八粥,今年因为洪武皇帝大行,山东也不敢出妖蛾子了,这会也没有了往年的流民。兰大嫂子她过来跟文景辉说了,冯大力托她过来告诉文景辉一声,文家人回来了“回来了”文景辉都快忘记文德贵一家子了。“是,这不大赦天下了吗”兰大嫂子虽然跟文德贵一家不认识,但是也听说过这一家的龌龊事。“不是说,遇赦不赦的吗”文景辉还记得当时的判词。“不知道啊”兰大嫂子也正纳闷儿呢:“指不定给了新上任的新官儿多少钱呢。”“他们就是个流放的人,有什么钱啊”文景辉知道文家人回来,恐怕事有蹊跷。“那怎么办”兰大嫂子可不想现在的好日子有变故,自打小大夫成立了岗子村,他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家里如今每顿能有个荤腥,一年四季都能有新衣服穿,这好日子他们都没过够呢。“兰大嫂子,我托您个事儿,帮我打听打听吧。”文家人就跟癞蛤蟆一样,不咬人他膈应人啊“哎”兰大嫂子巴不得帮文景辉忙呢。后来文景辉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实在是文家人太不会遮掩了,要是他,都不回来老家,干脆去别的地方,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文老太太到了那里后的第二年就死了实在是受不了那里的劳作,而文德贵也累成了狗,文良氏更别提了,上有婆婆下有儿子,丈夫还对自己非打即骂,文良氏简直生活在地狱里后来文老太太死了,武贵友成了同样跟文德贵和文景耀一起劳作的役工。文德贵和文景耀属于养尊处优的老爷少爷,干活根本不会投机取巧。而武贵友则不同,他从小就做农活,虽然做的没武大多,但是比文家父子俩可熟手多了。加上都有共同的仇人,嗯,也就是文景辉和武大。这混来混去的,就混熟了武贵友是个会溜须的,跟个看管他们的酷吏搭上了交情,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当了个小管事,文家也跟着沾了光,不必累死累活了。但是生活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洗具杯具的是,文景耀因为认识字儿,也跟着得到了上面人的青眼,当了个记账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被上面撸了下来,连带着武贵友也跟着倒霉了。武贵友说文景耀肯定犯了错误,文景耀说武贵友中饱私囊,反正责任都是对方的而后不管两人怎么努力,再也不能过上好日子了,最后也就放弃了,开始自暴自弃,酗酒打架,喝酒闹事,时常发生。文景辉想不明白,但是若是仔细回忆的话,就会发现,那段时间,正好是武大他们献出了水泥混凝土配方、钢制手弩等物的时候,那个时候文景辉无心的说了一句括:家里的藏书,被鸠占鹊巢的叔叔一家都给丢了,烧了。当时燕王知道后,那叫一个恨呐你说文家那几个人还有好日子过吗有一次武贵友喝多了,年轻人嘛,都有过那种冲动,可是这里是冶铁的地方,女人少不说,都是又老又丑,年轻漂亮的早被上头给拦下了。武贵友不知道怎么回去的,睡在床上的时候,摸到了一具柔软的身体,然后。等文德贵和文景耀回来的时候,就特么的将文良氏和武贵友,捉奸在床了武贵友比文景耀大三岁,文良氏可是文景耀的娘文景辉听到这里脸色都青了武贵友,这也太重口了吧文德贵一气之下就病倒了,文良氏倒是乐意跟着武贵友,武贵友年轻能干比文德贵强百倍文景耀咽不下这口气啊但是武贵友说了,活儿,他可以跟文景耀分担一半,但是前提是文景耀不能反对他跟文良氏的事儿。文良氏说实话,长得不是什么天仙化人,又是劳作了两三年,但是在这个地方,母猪都能赛貂蝉的冶铁大营里,算是个半老徐娘了,可文良氏温柔小意,伺候的武贵友服服帖帖,再加上文良氏算是武贵友第一个女人,武贵友一个农家汉子,哪里是文良氏的对手文良氏将武贵友拿捏的死死的,也不去照顾文德贵了,不久之后,文德贵就嗝屁着凉了。冶铁大营里哪天不死人随便丢进炼铁炉里烧了,全当祭炉了。文德贵就这么着,死了都没能留全尸。正好赶上洪武大行,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不知道武贵友怎么贿赂的新上任的官员,旧官员早被谢贵他们一来就给替换了下去,毕竟冶铁可是最重要的地方,是可以制作武器的军事重地。然后大赦的名单上,就有了文良氏和武贵友还有文景耀的名字。文景耀聪明啊他是个读书人,虽然读得不怎么样,心思都放在了歪处,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回老家,他想让文良氏和武贵友跟自己走,但是武贵友不同意他大字不识一个,出去被文景耀给卖了都不知道文良氏自然是跟着武贵友了,她也想着千好万好,不如老家好,还是回老家吧。文景耀只是冷笑着跟老娘告了别,至于武贵友,连看都没看一眼,就头也不回的走了。第039章 云涌“走了去了哪里”文景辉对文景耀不放心,那小子太坏了,就好像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蹿出来咬你一口。“这个没打听出来,就知道现在武贵友和文良氏在九河镇渡口那里做工,文良氏浆洗衣服,武贵友干苦力,勉强维持生活。因为人都认识他们俩,他们俩也没能找个什么体面的活计,再说了,这老妻少夫的,可是永没幸福呢”兰大嫂子大咧咧的跟文景辉说了句带着色儿的笑话。“他们死活我不管,离我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在九河镇,文景辉忍受不了,弄死了他们,文景辉觉得太过了,干脆撵得远远的好了。“现在就是不赶他们走,他们也要走了。”“嗯”“这寒冬腊月里的,就算他们再能干,能做什么呀”俩人其实是想着回到老家,能有几个熟人帮衬一下,结果发现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文良氏的手都冻肿了,武贵友出苦大力,都镇不饱肚子。本来武贵友是想着直接回三合村,但是文良氏不想,她知道武贵友的老娘武佟氏不是个善茬儿,而她跟武贵友还不算是夫妻呢。就死咬着牙在外头挣活路,不回三合村。可是就在九河镇上干了三天活计,文良氏就受不了了,这回武贵友说回三合村,她也不反对了。“算了,以后三合村,就那么着吧,冬天种植青菜的事情,就别算三合村了。”文景辉就算再大度,也不会去帮武贵友和文良氏。这俩人,太恶心了后来听说三合村也没能容得下他们俩,他们俩又离开了三合村不知去向,文景辉也就撂下不管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他们这次来,学聪明了,带了军粮和军械,服从的呢,就给发军粮发兵器棉衣,不服从的呢,就拖着补给不发,什么时候学聪明了,什么时候发建文帝太心急了,或者说是齐泰他们太心急了,连年都不让好好过,就要拉燕王下马啊而且,建文帝还来了一封圣谕,要燕王世子进京燕王看着眼前的圣谕,冷笑频频,老爹在位的时候,哪年不是七八个蜀国进贡朝拜到了侄子这里,听闻京师今年就两国入贡来朝,琉球忙着应付倭国;而高丽真是欺软怕硬,老爹刚死,这就不来朝贡了不管外人的欺辱,反而算计起自家人,要他的嫡长子进京,是奔丧还是压为人质,谁说得好“现在还不是时候,王爷,你不只要让世子进京,还得让两位郡王都去。”道衍知道建文帝不如洪武帝,但是没想到,竟然如此不堪造就,属国都敢不来朝贺,还是天朝上邦吗更让人不理解的是,都到了这份上,建文帝不说关注属国情况,竟然还琢磨藩王,这也太不分里外了。“都去”邱福傻眼了,这可是王爷三位嫡子,都去“进京,奔丧,可遣世子,以及两位郡王,他们跟皇帝同辈,去了京城,能帮您稳定朝廷。”道衍出主意。他们现在准备不足,尤其是兵器,虽然已经开始打造,但是只能在地下,上头养了不少鸡鸭遮掩声音。也幸好,这些年,边关卫所鸡鸭养殖的挺多,吃蛋不费事儿了。王府也养鸡鸭鹅的,倒是不显眼多少。“王爷,世子和两位郡王都去这不太好吧”张玉等人听了道衍的话,有些担忧。“就因为王爷只有这三个儿子,才要一起去,若是去一个,保证回不来,但是三个都去了,保证就都能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