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知道在这个时代,爹妈杀了亲生子女,最多一句“不慈”而已,连命都不用偿还,而子女要是敢打爹骂娘,这辈子就直接干苦役到死去吧燕王这可是谋反啊岗子村出去的几个当官做门面的,哪个不是在燕王手下小大夫回来了之后,那大批的物资运出去,纪家舅妈这些个妇女,总算是知道了小大夫要她们做那些个物件,都是干什么的了。且平民老百姓,造反这么大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一场顶级海啸“小大夫啊”作为跟岗子村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花草村,花草村的老人宋老爷子做了这个开场白。“在。”文景辉赶紧应声。老实的反应,让一边陪着的人们忍不住会心一笑,但是想到什么,这笑容就灿烂不起来了。“这唉”宋老爷子张了张嘴,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好了。人家这态度这么好,他怎么训斥“宋老大哥你就别吭吭哧哧的了,你不说,我来”冯老爷子代表的是九河镇。“那你来”宋老爷子也知道自己嘴笨,让嘴码子利索的冯老爷子说吧。“小大夫啊,你这是支持燕王殿下跟皇上打擂台吗”冯老爷子真不愧是比宋老爷子嘴码子厉害的人,一张嘴就直接一针见血了“新帝登基之后,可有施行仁政可有减免赋税”文景辉也反问了回去。“新帝登基之后,有大赦天下啊这不是仁政吗还减免了赋税,虽然不是咱们这儿。”冯老爷子记得还挺清楚。文景辉等老爷子说完之后便冷笑了两声:“大赦天下,就赦回了文良氏那样恬不知耻的贱妇,赦回了文景耀那残害手足冒名顶替的无耻之徒就赦回了武贵友那贩卖良人为奴、又勾搭有夫之妇成奸的恶棍”“仁政我在北平府上给燕王诊脉,王爷心力憔悴,为何只因当今皇上为了防自己的亲叔叔,连江山社稷都不顾,给戍边的将士们的粮草军资,全都只够一月之用”“现在还好,若是冬日里,遇到大雪封山的时候,补给不及时,你让将士们,喝西北风,吃雪块子吗就因为皇上一人的猜忌,将士们就要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皇上戍卫边疆,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听到文景辉的话,这些人都傻眼了他们都是平民老百姓,说句不好听的,能跟县令大人说上那么一句半句的话,都能当作谈资炫耀半辈子,何时听说过天家的事情边疆重地他们是无法了解,但是文良氏和武贵友他们是亲眼看到的还有文景耀,那天跟着官兵来带走小大夫的人里头,的确是有文景耀,因为他还自己蹦出来显眼了一回呢。“先生,你说的可是真的我二弟他们可都在军中,这吃不饱还能有力气打仗吗”纪维头一个就急了。“他们还好,我送了那么多粮食过去,起码能吃到秋收。”文景辉安抚了一下着急上火的纪家人。“我听说,先帝去世,新帝连让藩王们回京哭丧都不许,这也太过了。”穆老爷子在一边摸着胡子感叹:“先帝若是在天有灵,可是个什么心情死了没儿子给摔盘,就一个孙子给送终,怎一个可怜哟”穆老爷子是由彼推己,他是迫不得己,就一个独苗孙子在身边,死了也是孙子给送终摔盘扛孝幡,可先帝那么多儿子,那么多孙子,死后一个都没来哭灵,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啊新帝这做的太过分了穆老爷子他不是什么博学鸿儒,也不是什么肱骨之臣,他只是以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博学鸿儒有多少肱骨之臣又有几位全天下跟穆老爷子一样的小老百姓呢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啊坐在这里的人,都差不多跟穆老爷子一个意思死了都没儿子给送终,还要儿子干什么孙子不让儿子回来给烧个纸,养活孙子干什么不得不说朱元璋的“以孝治天下”非常成功啊反正老的少的都挺义愤填膺。“王爷也是迫不得已。”文景辉开始给燕王洗白白:“你们可能不知道,王爷的几个兄弟,都被新帝。”文景辉告诉了他们,几位倒霉的被拉出来当成鸡宰了,儆猴给藩王们看的王爷们的下场。文景辉特意将先后顺序打乱,从最普通的圈禁,到湘王的举家自焚,让他们意识到,新帝对藩王的迫害越来越严重在听到湘王举家自焚之后,所有人都惨白了脸。“这这可真是真是”宋老爷子喃喃了半天,愣是没憋出个完整的句子在他们的意识里,闹个分家已经是大事情了,谁能想到分个家,当侄子的就能将亲叔叔活活逼死呢还是以这种惨烈的方式,举家自焚啊“这新帝,我看也不是个好人”纪家舅妈因为关心儿子和外甥,说话就没留神:“亲叔叔都能往死里逼,还有什么事儿是他干不出来的这江山他自己都不好好看着,王爷。”纪家舅舅赶紧拉住纪家舅妈:“都是外面的事情,你一个妇道人家,少胡说八道”“纪家的没胡说八道。”穆老爷子看了看冯老爷子和宋老爷子:“两位老哥哥,我身为岗子村的老人,是支持我们文里长的,王爷对治下百姓如何,你们应该比我这个后来的清楚,若是没有王爷带着那些将士们浴血疆场,何来我们这太平日子”这三位都是从元朝活到明朝,横跨了两个朝代的老人,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数不胜数,最是能切身体会。“那年北元残部退守草原,路过我们村子的一队人马,抢了我们过冬的粮食,盐巴和猪牛等,甚至还抢了几个大姑娘小媳妇,那几个都是刚烈的,直接就她们的血染红了老少爷们的眼睛,大家拿着锄头、耙子,跟他们拼命,我那可怜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儿,还有老二一家,全都没了啊”“还是官兵们来了,打死了那群强盗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我家里后来又有事情,现如今啊,就我跟我的孙子俩相依为命了,要是我有儿子,老头子死了,孙子不让儿子给我摔盆,我死了也不瞑目啊”“穆老爷子,您别别,保重身体要紧”李永江红着眼睛安慰穆老爷子。他是富贵过的人,也是打过仗的人,虽然是后勤,但是也知道将士们的艰辛。不管自己怎么闹腾,新帝也不应该不顾边防将士们的死话,万一粮草补给不及时,外敌攻来。后果简直不堪想象“既然如此,小大夫,你是个能耐人,我们都很敬佩,若是能帮得上忙,你尽管开口”冯大力作为九河镇的镇长,冯老爷子又是他亲爷爷,冯老爷子的话,足以代表冯大力的意思了。“冯老爷子,您也是支持王爷的吗”文景辉其实最主要的是争得他们的支持,他们不用上前线,只要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他不贪,整个县城他指挥不动,也没那么大的心力,只要九河镇和它辖下的村庄能配合一二,他就有把握稳定后方。目前最主要的是,空间里有粮食和药材,被褥和帐篷他这几年没少积攒,缺的是运送的人手。常青商会的人如今忙得团团转,他就另辟捷径,直接以大家伙儿的名义,劳军这份功劳将来平分到镇子和各个村子的头上,也能给这块风水宝地一十庇护。既能体现燕王是民心所向,也能分担一下他身上的注意力。“王爷,也是迫不得已啊”作为燕王治下的百姓,宋老爷子对燕王可是很佩服的,觉得小大夫说的在理,燕王殿下,比当今新帝可要好多了,起码没自毁长城。“文里长,我们九河镇的人,都支持燕王殿下”冯大力人高马大,声音也大,他这一嗓子,在祠堂里,都带回音了。“花草村也一样。”刘里长可眼界远着呢,岗子村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全都是文景辉一手促成的,跟着他走,保证没错。第061章 纪纲献策这有人同意,自然就有人犹豫,他们倒是聪明,也不说反对的话,这个时候谁敢说不支持燕王只是不出声。文景辉自然注意到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一般打仗的时候,若是需要民众出东西,那肯定就是粮食了。这个时候的人,自己都吃不饱,哪里能乐意给出去“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学生就却之不恭,以后劳军所需,并不会让大家全出,意思意思就行了。只是要麻烦各位送粮或者做棉被等物品。”文景辉就先把话说清楚。“不要粮食”三合村的里长立刻就出声了。“不是不要,而是大家表个态,一家一袋绿豆、红豆、大豆什么的,送给燕王殿下,表示大家都支持他。王爷的心,也是苦的啊他也想有人能理解他,我们都是他封地上的子民,新帝失德,奸佞当道,王爷是为了我们才起靖难,清君侧,我们没别的东西能拿得出手,也就一点心意。”一点不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的少,捐赠多少全看自己。到时候自己送去,也能振奋军心。文景辉记得邱报上提到过,建文帝早已在征军粮。“征”,是强制执行;而“捐”,则是自助自发。到时候又是一番对比,就不信了,舆论上还不能偏颇燕王一些文景辉收到了各个村子送来的杂粮,但凡是能吃的,基本上都送了一些,有人心眼活泛,并不拘于只送粮食,盐巴什么的也捐赠了一些。文景辉让小林将收到的每一笔捐赠,在暗地里都做了记录。“先生,你不会想抓着他们的把柄吧”小林看着厚厚一摞花名册,上头连捐赠了一罐咸菜都有记载,写着是哪个村子哪个家的谁谁谁捐赠。“这日后自有用处,好好记录啊”文景辉笑眯眯的看着四十多车的东西。这里村民们劳军捐赠的也才十车的杂粮,剩下的都是文景辉找人以外头收购到的粮食的名义拉回来的。七月二十四日,朱棣亲自率兵增援前锋军。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反扑松亭关,进而进攻北平府,燕王带人直接坐镇松亭关。刘家口是个险关,武大他们一路用炸弹开路,手里头的炸弹不够炸开刘家口,强攻险关是不可能的,刘家口能跟松亭关齐名,防御不是一般的稳固。纪纲献策燕王,不如用反间计使宁军内讧刘真等人知道宋忠兵败怀来后,退守刘家口,拒不出战。“三员主将中,刘真年老力衰,又缺乏计谋,尚且不足为虑;陈亨是宁王的老部下,是个老油条,左右逢源;只有卜万英勇善战,是我军一大阻碍。”“从刘家口出关走近路攻之,不数日可达大宁,所以刘家口必定是一场硬仗。”“末将有个主意。”纪纲出列,有些羞涩的看着大家伙儿。“你说。”燕王对纪纲还是有印象的,这个小子心眼多,眼睛贼,是个能磨成利刃的人才,因为出身的关系,他也能放心的用,只不过他是武擎苍的表弟,燕王还在考虑,要不要将纪纲磨成手里头的一把刀。毕竟能当刀的人,绝对是别人的眼中钉。纪纲说了他的计划,原来那一场大战之后,有很多士兵都在战场上走散了。当然,这种情况很常见,而纪纲恰巧活捉了两个大宁的军卒,一个叫李二,一个叫张三,这俩小兵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人物,关在一起的时候,没少嘀嘀咕咕的埋怨。纪纲这几年历练出来了,他本就脑子活泛,立刻就想到了反间计被抓到的两个大宁军卒,李二和张三,被关在俘虏营里,本来按照燕王的意思,他不要俘虏,因为自己的手下都吃不饱,还要白白养活这些俘虏可是道衍老和尚说了,要仁慈于是,俘虏们受伤的给药,关起来的给吃的,倒是跟在大宁的军中无二样,只不过是没有了趁手的武器,暂时失去了自由而已。不过前一批俘虏,嗯,已经被放了回去,这俩是走散了后被单独捉住的,他们俩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一般都会以为自己会被拉出去砍了。“我就说往东走,你偏不怎么样,被抓了吧”张三埋怨李二,俩人是一个村出来的,但是张三心眼多,李二很自负。俩人一直在军中不着痕迹的偷奸耍滑,每次遇到战事,总会能躲就躲。这次也是,燕军的炸弹不止炸没了宁军的军心,也炸飞了他们的勇气,李二一听动静不对,张三拉着他就卧倒了。随后李二扯起张三,寻了个方向就顾头不顾腚的跑了后来俩人迷了路,张三觉得往西走是回去的方向,可李二坚持往东走张三家里没李二家富裕,在军中李二又是小旗,比张三这个军士级别高,正好是管着张三的人,他说往东走,张三反对不了,就这么被纪纲给抓了。“你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还不赶紧想办法”李二自负习惯了,成了俘虏也没改脾气,对张三吆五喝六。“我有什么办法大不了,咱们俩一起到地下去呗”张三有些幸灾乐祸,嗯,也可以说是苦中作乐。要不是摊上李二这样的白痴小旗,他们一行人也不会就剩下自己和他俩个,回去也是受惩罚,指不定就去马圈扫马粪了。“你们就是宁王的兵”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