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今穿古之小大夫>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5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54(1 / 1)

d位杨叔叔看,求指教一番。小家伙写的东西很稚嫩,但是却言而有用。“大公子的文章已经初见雏形,虽然不怎么成章法,却言而有物,等日后读了经史,便会再见华章溢彩。”这家伙看东西看的认真,说的话也很在点子上。不卑不亢,很有一股子才子气度。“听到了吧日后要好好写东西,日后再请杨叔叔来给你品评一下文章,你还小,不用着急,啊”文景辉摸了摸儿子的头:“去看看妹妹吧。”“是,爸爸再见,杨叔叔再见。”小家伙很有礼貌,拿了东西便去看小进宝了。大人的事情,就是麻烦打发走了小家伙,文景辉也不怕丢人了,直接就和杨寓说了他那个奏折的事情。杨寓对文国公目瞪口呆“您就没请个幕僚什么的”国公府啊幕僚都没有的吗“请什么呀我打算四月份就回北京了,这地方待得整个人都软绵绵的了,不舒服,不舒服啊”“南京可是帝都啊”哪有国公爷不住在帝都,跑去陪都的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文武百官,哪个不想离天子近一些怎么文国公就想离天子远一些呢可你要说文国公对皇帝有意见,那也不是,这都给户部填补粮仓了,为的还不是大明江山稳固了大明江山,才能稳固新帝的帝位,才能让民间不再怒意沸然,毕竟,这位新帝的帝位来的不是正途。“您就帮我一把,我们这些人里,真的没有人会写这东西。”这也是文景辉为什么不惜家丑外露,也要请人代写了。因为就连武大和纪纲都不一定会写这东西,至于小丁和小范,那就是麻绳提豆腐,别提了。杨寓真是个有才学的翰林,亲自执笔,打了一个草稿,文景辉看了看,觉得写的比唱的都好听字迹也好看。文景辉乐呵呵的照着抄了一遍。杨寓别的都没敢动,就拿了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文景辉书房里的书,是真的很多。武大他们是头一批冲进金陵城的人,后来抄家的时候,纪纲顺势收了不少人家的书房,里头别的东西他也不贪,因为他不缺钱,也不缺东西,但是几家人里,也就文景辉家里有书籍,还给村里弄了个学堂。于是纪纲别的不在乎,这书籍可不能让人。自己全都划拉进兜里,然后给文景辉送来了。所以有不少的孤本,珍本,古本等书籍在这里。杨寓就好象老鼠掉进了米缸里,看的爱不释手。等文景辉抄完了,这位才子还没看完呢文景辉看他看的这么入神,就没打扰,他看书的时候,也很讨厌别人打扰,所以将心比心,文景辉也就不打扰这位大才子了。文景辉拿了一本纪纲给他弄来的偏方集略,里头有些东西,很值得一看。这个年代,本身识字的就不多,能读书识字的都奔着当官去了,几个能当大夫且中医博大精深,一学就要十年八年之久,很多时候,老百姓有病了都是硬扛着,除了看病难之外,就是抓药花费太大,若是能有些平日里解决小病小灾的偏方,子民们就能方便许多了。所以文景辉想着,若是能刊印成册,就好了。俩人在书房里看书,武大一回来就看到梁大管家在张罗着让厨子做一桌上好的席面。“家里来了什么贵客”自家人来,梁大总管是不会张罗着做什么席面的。“哦,杨翰林来了。”梁大总管知道两位国公的某些事情,故而不想让武国公误会什么的,干脆先说一声。“杨翰林”武大一愣,什么“杨翰林”翰林院是干什么的,武大还是知道的,那是文官们的地盘。“国公爷国公爷您可回来了”武国公府的那位于思行于大管家就跑了过来。“怎么了”武大走出去看自己的兵去了,还顶盔掼甲呢,手一下子就按在了刀柄上。“那个姓杨的翰林,在书房里和文国公待了两个时辰,一直没出来”于思行一脸告密的表情:“那可是翰林,学士文化人啊”武大当时就变脸了大步流星的就直奔书房而去梁大总管对于大总管特别有意见“你瞎掺和什么呀那是杨翰林”他请来替国公爷解决烦心事的,老于这人干嘛一脸捉那啥的表情啊“我家国公爷,是个粗人,杨翰林一看就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于思行对文官都带着一种天生的防备,觉得文官老爷们都特别的足智多谋“人家一肚子花花肠子关你什么事”梁大总管就不待见于大总管了,怎么武国公找了这么个管家啊“不关我的事,关我们国公爷的事”于思行一甩袍袖:“我得赶紧跟去看看,国公爷可别把你那个什么翰林揍趴下”“什么”听于思行这么一说,梁大总管也坐不住了,赶紧跟着他一起跑了过去。书房里,静悄悄,只有翻书页的声音,夕阳的余光透过薄薄的窗纸照射进来,将书房里的东西镀了一层金色。武大一路过来,没见到几个下人,因为书房乃是重地,大管家说了,没事不要在书房范围内徘徊。可就是因为没人在附近,武大都到了门口,也没人通报给书房里的文景辉和杨寓。“碰”的一声武大抬脚一下子就踹开了门“我回来了”他踹开了门不算,接着还大吼一声文景辉和杨寓瞪大了眼睛,一脸惊吓的表情看向他。第075章 字士奇晚饭餐桌上,文景辉跟杨寓有说有笑,武大尴尬的坐在一边嘿嘿嘿。两个小家伙看了看爸爸,再瞅了瞅义父,乖乖的吃晚饭。“文国公就不用叫杨翰林这么客气了,下官字士奇。”杨寓觉得文国公十分可亲,这位空降的国公爷,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秀才。“噗”文景辉一口汤全都喷了出来杨寓字士奇合起来,那就是杨士奇古人太欺负人了名和字,是特么分开的“你这是怎么了”武大吓坏了:“赶紧的,换一桌菜”梁大管家和于大管家赶紧招呼人换桌子,厨子重新炒了菜,婆子也做了新的吃食。“文国公,你这是”杨寓有些纳闷了。他就报了个字而已,想着和文国公这么投缘,若是能经常往来,也能看看那些孤本珍本的书籍。怎么文国公反应这么大啊“我我我就是觉得,你这个字,真好真好”文景辉自我介绍:“我的字是星宇,星星的星,宇内的宇。”“武擎苍,字飞扬。”武大在一边也腆着脸自我介绍了一下。“哦哦,飞扬兄,星宇兄。”杨寓一拱手:“士奇有礼了。”“好,好”文景辉就跟捡到了金元宝一样,笑得见牙不见眼。武大看了看杨寓的小身板子,又瞅了瞅小大夫,到底没吭声,但是重新开席后,他就很没眼色的坐在了文景辉和杨寓的中间不过三个人现在互相称呼彼此的字,关系感觉更近了一些,说的也很愉快,而且文景辉跟武大说了他请杨士奇过来的事情。“奏折的事情,也的确是需要一个人教一教咱们,咱们都不怎么擅长这个。”武大也察觉到了这个短处。“飞扬说得对。”杨寓也赞成的道:“星宇,你这次可以找我来捉刀代笔,日后也不能总是找别人来代笔啊一些内容,还是不宜被人知道的,以防走漏风声。”官场上的事情,讲究很多。“那就麻烦士奇,教一下我们啦”文景辉难得遇到一个明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官,巴不得粘上去。“教你们是可以,但是有一个要求”杨寓一脸向往。“什么要求”文景辉和武大彼此看了一眼。武大心里猜的是:难道这位杨翰林,有病要求医问药文景辉猜测的是:历史上记载,杨士奇是个人才,但是他有一个遭心的儿子,带累了他。据说儿子身体不好,杨家才会这么惯着,结果,惯子如杀子。“我要看遍星宇书房里的那些珍本,古籍”杨寓双眼放光:“若有可能,还想抄下来。”“这个没问题”文景辉一口就答应了。“常来也好,教一下我儿子。”武大也顺杆爬,能让小大夫这么看重的人,肯定不是凡人啊“您儿子”杨寓愣住了:“没听说你成亲了啊怎么冒出了个儿子是庶子”可是也不对啊这位武国公,去年进了京,可没少折腾“就你见过的,我儿子。”“啊”文景辉和武大,将杨寓弄晕了。这到底是谁的儿子啊看到他一脸迷糊的样子,文景辉好心的跟他解释了一下他们两个孩子的来历。杨寓对武大十分钦佩。华灯初上,武大让人送了杨寓回去。杨寓觉得今天的经历很神奇,他和朝野上一直很神秘的文武两位国公结交,甚至一天时间就能直呼彼此的表字了。当天晚上,武大可着劲儿的折腾,折腾的文景辉最后都咬了他好几个手表当然,第二天,文景辉就去上朝了,也幸好空间里的时间过的慢,不然他都缓不过来。上朝的时候,文景辉上了奏本,说完他就觉得不错了,神清气爽,很舒坦,但是有些人的脸色就不太好了。不过早朝上的另一件事情,让文景辉觉得不太好,那就是安南那边不太太平。别人或许无所谓,但是文景辉记得永乐皇帝初登基的时候,的确是南征过安南。文景辉一直在想这件事情。可他又无法跟别人商量,只能拉着武大叨叨叨。“就算是有人造反,那也是安南的事情,大不了,等他们事发了,出兵平叛呗”武大不在乎,对他来说,只要不是在大明境内,管他呢“到时候,我也想去南方有许多东西,我想收进空间里。”文景辉赖在武大身上拧麻花。“看情况哈”武大特别享受小大夫的另类撒娇。崔远又送去了一次,这次户部收了,收的特别畅快。送完了粮食,崔远就到了国公府,如今他都知道了,两府都是相通的,他只要来一家就行了。“这次去,见到了唐二公子,这家伙,如今都当了户部的大官了”崔远唏嘘不已。如今他们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小胖子呢”“他去南边采购粮食去了,如今走海运,可方便了。”“去南边”“占城,安南。”文国公:“”武国公:“”夏四月丁未朔,安南胡气袭陈氏封爵,遣使察实以闻。这件事情在朝中讨论了许久,武大不上朝都听说了这件事情,回来和文景辉说了说,文景辉气哼哼。己酉,户部尚书夏原吉治苏、松、嘉、湖水患。夏尚书走的时候,带走了文景辉刚送进户部粮仓里的粮食,永乐皇命万分庆幸,幸亏有了小九儿。文景辉和武大联袂进宫求见永乐皇帝。“小九儿啊,你来啦坐”永乐皇帝见到文景辉就心情好:“这次幸亏了你未雨绸缪。”“义父,家有余粮,才能心里不慌。”文景辉笑了笑:“所以以后粮仓千万不要空了。”“是啊,户部干净的连耗子进去都能含着一包眼泪爬出来了。”武大气哼哼:“户部啊”“户部,乃是朝廷的粮仓,钱袋子,现在却比脸都干净”永乐皇帝也郁闷。他就算是有常青商会赚钱,也架不住这么大个天下,也不能全靠常青商会支撑啊“义父,我来,是想和您辞行的。”文景辉道明了这次来的目的。“辞行”永乐皇帝一惊,立刻就抓住了文景辉的手,顺带的也揪住了武大的:“你们俩要去哪儿”“皇上,您松开些,松开些”武大的手劲够大,一挣就挣开了,挣开了之后,就开始扒拉另一只龙爪。文景辉的手腕都被抓出了龙爪印儿。“义父,义父,我们就是在这边待的不太舒服,想回北平府,哦,现在应该是北京了。”文景辉觉得永乐皇帝这是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还是怎么脑补反正是觉得,他们要永远离开他。“回北京”永乐皇帝一愣,随后就松了一口气。“嗯,这里住着不太舒服。”文景辉可怜兮兮的道:“感觉整个人都软绵绵了。”“我住在这里也不太舒服。”永乐皇帝简直像是找到了知音。金陵是好,可就是太好了,好的都磨了人的意志,软了筋,销了骨,百炼钢,也成了绕指柔。“我们回去准备春耕了,这都四月了。”最迟五月,便要下种了,耽误不起了。“好吧,回去看一看老神仙,义父七八月份会下旨,建都北京,南京,就当作陪都好了。”永乐皇帝将他的心思,直接说给文景辉和武大听了。“那我们回去,先买地”武大一听,就想着买地的事了。“义父,若是建立京城,可否将图纸交给我”文景辉一听来了精神。北京城啊他最喜欢的建筑群当年没少研究还有靠近北京城的小汤山,温泉啊“义父要提出来,还得需要大臣们讨论,所以这事情没那么容易定下来,你可以先画着图纸,不着急。”永乐皇帝见义子还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