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今穿古之小大夫>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60(1 / 1)

d景辉先急了“纪纲,纪纲怎么能怎么能进锦衣卫”文景辉气急了,拉着武大不撒手。“不要着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想想看,怎么才能让纪纲不犯傻。”武大其实也有些毛骨悚然,这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回了原点呢“我听你说过,纪纲在锦衣卫里最大的过错,就是用刑,若是纪纲不用刑呢”武大记得文景辉说过的那些话。虽然不一定成真,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验证,武大已经相信文景辉说的那些了。所以他记得,纪纲最大的过错,就是对抓来的朝臣们大肆用刑逼供,以至于诏狱里冤死屈死的人无数。作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同僚师生,各种关系的人,自然将这笔帐算在了纪纲的身上。他们不敢算到永乐皇帝的身上,毕竟那是皇帝,纪纲就不同了,没有背景,草根出身,不找他算账,找谁“不用刑”文景辉听了武大的分析,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对,就是不用刑的问案方式”“可是,不用刑,怎么能问出东西”武大这个时候也有些挠头,他都知道,三木之下,焉有不招不用刑,怎么办“你去找纪纲来”文景辉推了推武大:“我有话跟他说”“好”武大立刻就去了对面的纪家,找纪纲。此时的纪纲也在家犯愁呢。“锦衣卫就算我们是个乡下人都听说过,那个什么伯夫人说,当年她公爹,每次上朝前,都跟家里人告别,是那种死别就怕被锦衣卫的人抓去,一直是有去无回的啊”纪家舅妈竟然知道锦衣卫,还很怕锦衣卫。可如今,这个臭名昭著的活儿,竟然落到了她儿子的身上“圣旨都下了,谁敢抗旨啊”纪纲挠了挠头:“再说了,汉王这也是为了咱们好。咱们在这里根基薄,被人挖个坑埋了都不知道,就像这次,若是有个人在锦衣卫里,提前得到消息,岂不好”“可名声还要不要了”纪家舅舅老实了一辈子,到了儿子这里却变的厉害了。大儿子在老家弄蔬菜大棚,搞的有声有色;二儿子在金陵,都成了伯爷了还成了锦衣卫副指挥使;三儿子据说在云南,成了沐府的良医政三个儿子,都外成名就就一点不好,三个儿子,就老大有两个儿子,老二是没指望了,也不知道老三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该娶妻生子了。可老二若是做了锦衣卫,名声可能不好了,到时候老三还能娶到好媳妇吗“舅妈”就在这个时候,武大到了。“武大啊,你来得正好,你说你表弟摊上的这叫什么事儿啊锦衣卫,是那么好当的吗名声还要不要了”纪家二老见到武大就是一通吐苦水。以前想着儿子当官好,如今看来,当官也不一定就好。“星宇让我来带纪纲过去,他有话和纪纲说,您二老放心,别人当锦衣卫名声不好,不代表咱们家当锦衣卫名声就坏了,相信星宇,他有好办法”武大向二老保证。听到文景辉有好办法,二老对小大夫还是很信任的,人家是个聪明人。“好,小纲,你跟着你表哥去,问问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可千万不能坏了名声啊你三弟可还没成亲呢”“知道了,那我过去了。”纪纲其实也很想知道,文景辉有什么好办法教教他。他自己不在乎名声,可家里人在乎啊俩人直接又从家里回到了国公府,文景辉就在书房里等他呢。“先生。”纪纲看到文景辉,先行了一礼:“您有什么好办法”“坐下说。”文景辉笑着受了纪纲一礼,让他们俩坐下,梁大管家端了热茶来,亲自守在门口,不让人靠近。谁也不知道,那一天,屋子里的三个人都说了什么,连守门的梁大管家都没听清楚。第二天,文景辉终于放心的收拾了东西,进宫去和义父义母拜别,带着两个孩子,和武大一起回了北平府。临走的时候,永乐皇帝和徐皇后,皇太子和太子妃,以及皇太孙,和尚未就藩的赵王都送了东西。而汉王,因为要回开平卫,和文景辉他们可以走一路,只在北平府分开就行了。因为有汉王同行,护卫的事情,就不用他们操心了。纪家舅舅和舅妈不放心家里,纪纲如今又成了锦衣卫副指挥使,二老决定回老家去,那里是非少,省的在这里被人算计,连累了儿子就不好了。所以这样一来,就剩下纪纲和小丁小范在这边相互扶特,幸好三个人还有不少同袍在朝,永乐皇帝对纪纲这个男儿媳妇也很看重,倒是不怕被人为难。辛未,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属。甲戌,襄城伯李浚镇江西。回到怀柔县的时候,文景辉特别怀念的看着外头的风景,这可是老家了。这次他们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衣锦还乡。两位国公,纪家夫妻俩因为纪纲的关系,已经被追封为伯爷和伯夫人了。一路上,汉王对纪家二老照顾的特别周到“汉王还挺有毅力的啊”文景辉看着汉王围着二老献殷勤,这一路上都快成了一景了。“他到现在都没能得到舅舅和舅妈的认同,自然要殷勤些啦”武大难得看到汉王的笑话,特别的得意洋洋,谁让汉王追的人是他表弟呢。“还是咱们俩好,我家谁都不用你讨好”文景辉头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孤儿的身份,还蛮不错的,起码不用武大费心竭力的讨好谁,他俩才能在一起。“那是”武大厚脸皮的揽住了小大夫的肩膀。汉王也算是头一次上门,走的时候,就请旨,要在怀柔县徘徊数日,明面上是拜见张三丰老神仙,实际上,去纪家认认门才是目的。到了怀柔县,如今怀柔县的县令已经变了,一个姓张名福的人担当,而潘益民潘县令已经升任北平知府。设在北京的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武大任都督府的指挥将军,掌管北平一地军队。文景辉依然是闲置的国公,只不过他回乡居住而已。张县令亲自出城门迎接这一队归来的人。亲自送他们到九和镇,而九和镇已经是人声鼎沸了。第084章 真正长远的打算“小大夫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冯老爷子见到文景辉特别的热情。自从他们离开了岗子村,大家总觉得失去了主心骨一样,有些不踏实。虽然文景辉说他会回来,但是京城可比小小的怀柔县好多了,而且文景辉和武大又都是当了大官的人,能愿意回来么一直到文景辉真的回来。他们才相信文景辉说的是实话。“冯老爷子,我回来了”文景辉尽管当了国公爷,可骨子里,他还是当自己是那个小大夫,是这里的一个小秀才。“哎哎回来了,回来喽”冯老爷子笑的见牙不见眼。文景辉和武大归来的消息,在十里八村都传遍了,但是没有人敢上门攀关系了。以前武大当了官,文景辉当了官,他们可以去攀个交情,拉个关系,如今俩人的官据说是最大的了,国公对小老百姓们来说,真是高不可攀了。当然,并不是真的没人来攀关系,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纪维是所有人里最高兴的那个,他盼了许久,可是把人给盼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们肯定回来”纪维接了父母和表哥先生先到家里来:“你们俩的房子,我们一直打扫着呢,进去就能住,我让四娘去给你们烧了烧炕,一会儿就能回去休息了,先在这里吃个饭。”纪维因为娶的是白家四姑娘,便称呼自己的内人为“四娘”。“好,幸亏有舅舅一家在这边,不然我们回来还得自己打扫屋子做饭,这多好,弟媳妇就给打理好了。”文景辉一屁股坐在了纪家的炕上,抱着纪家的大孙子,三岁半的小娃子玩儿。他家的儿子和闺女都大了,不如小娃娃好玩了,一个个都跟个小大人一样了。纪维拿了账本给武大和文景辉过目:“去年冬天的青菜卖得不错,如今战事过去了,大家的心啊,可是都落了地。”打仗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老百姓们都是提心吊胆,都怕过了今天没明日,如今新皇登基,施行仁政,安定天下,百姓们安了心,便会好好过日子,不会再如同惊弓之鸟一样。“你只要告诉我们,分多少就行了,这些东西不必看了。”武大将账本一划拉,去逗弄表弟的小儿子,才两岁,蹒跚会走的小东西了。表哥和先生都应对好了,剩下汉王,纪维就挠头了。搓了搓手,纪维扯了个笑脸出来:“汉王殿下。”“大哥就喊我高煦就行,或者叫我朱小二。”叫“朱小二”还是纪纲开创的叫法儿呢。朱高煦觉得这么叫很亲切,便默认了。现在拿出来,只不过是想体现一下自己平易近人而已。文景辉听了之后闷笑不己,朝武大打眼色,武大扫了朱高煦一眼,对这位汉王的脸皮有了新的认识。“啊”纪维都被惊呆了“你少搭理他”纪家舅妈从大外甥手里抢回小孙子:“汉王殿下,我们也到家了,您看您什么时候走”这还连屁股都没坐热呢,就想赶人走了“我。”朱高煦这个委屈啊这辈子他还没被人这么嫌弃过呢不过为了纪纲,他认了,忍了武大看了看文景辉,文景辉开口了:“舅妈,汉王殿下这一路行来也累了,在咱们这里休整几日再去开平卫,也是可以的,舅妈,您老就别挤兑啦”“就是,老婆子也太没气量了”纪家舅舅就比纪家舅妈看得开些:“汉王殿下若是不嫌弃,就在这里住下,歇一歇再去那个,呃,什么地方来着”“开平卫”朱高煦赶紧补充提醒,还是老丈人好。“对,那都是边关重镇,苦着呢。”纪家舅舅一提起这个,就觉得人家汉王也不容易。“以前苦,现在好着呢。”武大在一边告诉纪家舅舅:“现在那里也修了新的城墙,同样扣了大棚,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菜,还养了不少牲口,不缺吃不缺喝的,比我那个时候好太多了。”武大那个时候,缺衣少穿,连军饷都没有,现在,那地方比一般的乡村都要舒坦。“哦哦,那就好,本来当兵就够苦的了,要是还吃不好睡不好的,人还能有力气打仗么”纪家舅舅还挺能体谅,自从他二儿子偷偷跑去当了兵,大外甥也入了伍,老人家有事没事就乐意打听一些边关的事情。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心疼着呢。武大和汉王跟纪家舅舅聊天,文景辉就跟纪家舅妈谈:“舅妈,事已至此,您就算生气,又能改变什么呢他们只要过的好,不比什么都重要吗”文景辉知道纪家舅妈是个疼孩子的母亲,就朝这个方向努力,肯定没错“唉”纪家舅妈虽然心里明白,可就是过不去那道坎儿。“舅妈难道你也对我和武大在一起不乐意么”文景辉可怜兮兮的看着老人家:“我们俩也是一起的么。”“你别多想啊”纪家舅妈赶紧道:“你们俩在一起,是武家祖坟冒青烟了,能跟我家这个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啊”文景辉眼珠子一转:“人家好好的亲王,宁愿那啥,也要跟纪纲在一起,多真诚啊”“你说的也是。”纪家舅妈这会儿正混乱着呢。文景辉一看有戏,趁热打铁:“就是啊再说了,我跟武大两边不靠,有爵位在,不怕没饭吃;纪纲有爵位,将来没儿子,可以让侄子过继嘛”“你跟武大俩要是没儿子养老送终,也让纪维家的给你们俩摔丧盆儿不怕没人给扛孝子幡”纪家舅妈还惦记武大和小大夫呢。老人家总是觉得,两个男人在一起,死了没儿子给摔丧盆儿,扛孝子幡,也没后人给上坟烧纸,是很凄凉的一件事情。所以老人家早就跟大儿子说好了,岗子村不是有文景辉买下来的九云岭吗那地方是个风水宝地,日后大家伙儿都去了,就埋一块,上坟的时候,给他们二老烧纸,就不能少了他们表哥和文先生的份儿不然二老就算是死了也不瞑目敢少烧一份,半夜就来找他们好吧,老头儿老太太的脾气上来,纪维一个劲儿地保证,就算他死了,他儿子孙子也会执行这个家规的“舅妈,你想的太遥远了。”文景辉嘴角直抽抽。这才是“真正长远的打算”啊连他这个后世穿过来的人都拍马不及终于是雨过天晴,等白四娘回来后,一家子摆了饭,总算是吃上了热乎的饭菜。带回来的那些随行人员,被黄大叔带着黄大婶接待了,做了流水席,在村子里祠堂前的广场上吃了。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就是以前文景辉的学生们住的集体宿舍,当然,这次因为都是男的,不用分开睡。当天晚上,文景辉和武大,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他们在岗子村的家里。三层的小楼,依然耸立在岗子村的最高处,可以看到全村的风貌,以及听到远处悠悠传来的暮鼓声。晨钟暮鼓,是从两仪观那里响起来的。两个孩子回到熟悉的家中,将带回来的东西都拿了上去,小进宝的各种箱子,绣件等物品;小招财带回来的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