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今穿古之小大夫>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穿古之小大夫 分节阅读 270(1 / 1)

d的见到这俩人,纷纷裂开了小嘴儿。“乖啊”俩人看着几个小的,也不再绷着脸了,怕吓到孩子们。武大和纪纲刚从马上下来,跟孩子们打了一声招呼,就大步流星的往院子里走呢,外头停留的平西侯亲兵都没敢伸手拦。“武大”文景辉直接朝武大扑了过去他是没想到武大这么早回来,还带了纪纲一起今天才八月十二,离八月十五还差三天,文景辉以为他们最快也就明后天到家,或许还有八月十五当天回来的说实话,大明的开国皇帝是个工作狂,一年到头就三天假,除夕和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就要开衙平民百姓还好一些,可以初六七再干活,也有大户人家和商贾们初八开店门的。“嗯”武大抱着小大夫,摸了摸小大夫的头。这人心地善良,就连头发丝都是软的,摸起来舒服。“这么早回来”“听说纪绕回来了,我就和纪纲一起早点回来,不差这两日的时间。”军营里都安排妥当了,武大就没心思再等那么两日,干脆带着也安排好了的纪纲一起回岗子村,有事情军营来人找他就是,反正也不远,搭船半天时间就能走一个来回。“纪绕和沐春的事情,你知道么”文景辉松开武大,偷偷的跟他咬耳朵。“嗯。”纪纲也是不放心最小的弟弟,等到他一说回去,他就直接跟回来了。纪纲进去了,屋子里是纪家舅舅和舅妈,纪维和白四娘,纪纲,纪绕和沐春。他们俩在院子里没进去,俩人将空间留给了纪家自己的人,让他们商议商议。“回家。”武大拉着小大夫的手,直接出去纪家大门,回了自己家,和两个孩子亲热了一番。第二天,小丁和小范也回来了。七个人昨天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他们一起出来迎接的时候,每个人起码都是笑脸儿。第二天下午,老范带着家眷也回来了。而八月十五当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汉王竟然来了祭祖的时候,汉王也在场,只是他是着的便服,低调的很,就站在纪纲身边。团聚祭祖过后,他们住到了八月十八,便分别了,因为每个人手上都有不少事情,耽误不起,他们已经是忙里偷闲了。“徒弟啊这个你拿着。”文景辉给了二徒弟一箱子用密封的瓶子装的空间灵水,他发现这水就算是在外面,也不会变质,他实验过了,才给二徒弟准备的。“这是什么”纪绕有些不解,师父把他单独叫来,还背着表哥,给了他什么东西这么神秘“这是应急的药水,你记着,若是有朝一日,你或者你那位,有性命之忧的时候,可以用它吊命。”文景辉实在是不想二徒弟刚刚得到幸福,就要天人永隔。“师父,我那里还有您给的人参都没用完。”人参也可以吊命。“你懂什么人参吊命最多三四天,还不一定能救得回来,这东西你不用的时候千万别开封,用的时候,三天一瓶,尽快来找师父救命,这可是好东西,不许浪费。”文景辉将东西塞给纪绕:“你要跟他回去云南我也不拦着,到了云南那地方,努力发展,那可是块风水宝地。”“您前天还说,那里乌烟瘴气来着”东西收下了,但是调侃了师父一句。纪绕也知道,师父不想他去云南,但是没办法,沐春还是平西侯,他需要镇守云南。等沐晟大了就好了,让沐晟成亲、生子,然后袭爵,他们就自由了。“那不是怕你去受苦么”文景辉哪能不知道这二徒弟的心思恐怕得等沐晟袭了爵,他们才能自由自在。除了纪绕,文景辉也给了汉王一份,老范一份,没交给老范,直接给了范婶子。小丁给了两份,他和小范一人一份,纪纲给了一份,武大就不用了。众人都知道文景辉担心他们,给的东西都是保命用的好玩意儿,一个个收了之后都妥善保管。九月癸未,命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穷民。庚寅,初遣中官马彬使爪哇诸国。庚子,岷王楩有罪,削其护卫。而九月,侯显又来了岗子村找文景辉。“这次又怎么了”因为经常来,侯显和文景辉更熟悉了,来了也不客气,直接软塌塌的坐在了软榻上,一脸“累死咱家”的样子。“岷王的事情,你看到报纸了吧”如今北平日报改成了大明日报,已经被永乐皇帝铺设南七北六一十三省都有发行。“嗯,邸报也看了。”岷王朱楩这个人,有些志大才疏,老是跳出来折腾,也不怪永乐皇帝拿他开刀。“说实话,皇上其实也想削藩,可不知道怎么下手重了,怕重蹈覆辙,轻了,又怕反反复复。”重蹈覆辙,重蹈谁的覆辙不用侯显明说,文景辉也知道说的是建文帝。而反反覆覆,说的八成是汉王和赵王,毕竟这两位是他亲儿子,他总不能一视同仁吧可是不一视同仁,那些个不老实的兄弟他要怎么办呢圈养他不是没考虑过,就是总觉得,小九儿还有更好的办法。其实圈养王爷这事儿,也是大明一大特色,因为永乐皇帝自己就是藩王造反登基,他登基之后,收回了藩王的兵权,又不断的削减藩王护卫的数量,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不放心。但是他靖难的口号,就是建文帝不念亲亲之情,对王叔们迫害,现在他当了皇帝,自然不可能自打嘴巴,开始削藩。可是不削藩,他怎么办“明白,明白”文景辉点点头,他都懂,不就是怕被人诟病么“可有良策”侯显期待的看着文景辉。“有”文景辉特别大方:“将袭爵制度,改成降等袭爵制,保证被所有人接受。”这一规制,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有的东西,如今拿到明朝来一样。文景辉立刻修书一封,让侯显带了回去,永乐皇帝看后大赞,解决了他一块心病啊八九月份正是秋收的时候,全天下都很忙碌。待到粮食入仓,粮草入库,马放南山了之后,一年的辛勤倒也能喘口气歇一歇。十月,文景辉又给永乐皇帝去了信,说了海运之事,毕竟要建设北京城,总要有好材料。可是这好材料,也要收集一下啊他想要看看,什么时候郑和下西洋为了达到目的,文景辉在信中写了不少海外之事,争取把外边描绘的遍地都是黄金的样子希望能引起永乐皇帝的兴趣,让他赶紧派人下西洋写完了信发走了,文景辉又一次进入了空间,到了书房里看师父张三丰。老头儿也真是个神人,竟然蹲得住要知道空间里是除了他和武大能进来外,没人和他说话,聊天“啪”刚进来,就被老头儿丢了一本书在身上,文景辉赶紧接住,不解的看向老头儿。“入门心法,正宗的入门心法,记得和武大修习,我给你的那个别练了,根本没用”老头儿说着放下手里的东西,抻了个懒腰:“我也修炼,咱们仨个一起来。”文景辉和武大紧急安排了一下,就说出去访友,便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进了空间,和张三丰一起,三个人在灵水湖畔打坐。修真果然很神奇,他们打坐竟然不累,不饿,也不困一直保持灵台清明空间里一个月之后,估计外面也就几天的时间,最先突破的是张三丰。空间里的清风徐徐围着张三丰转悠,若是文景辉和武大修真时间长就会发现,那不是清风,而是灵气。三天之后,张三丰竟然筑基了身上出了一身特别臭的汗水,武大和文景辉不得不打断了修炼,先给老头儿去弄些热乎的洗澡水洗一洗。第099章 有人送来了枕头老头儿筑基之后洗了个澡,就想去炼丹,这件事都成了执念了。“师父师父”文景辉赶紧拖住老头儿:“您都闭关这么久了,怎么着,也得出去见一见人啊”这闭关都快半年了,再不出去,他怕两位师侄着急的上吊“哦”张三丰筑基后,脸色更红润了,整个人鹤发童颜“别哦了,你赶紧出去溜达一圈儿,证明你还活着,不然外头的人怕都要破关了。”武大对这个超级大灯泡,已经忍无可忍了。虽然他不知道灯泡是什么,但是对于这种一赖在空间里就扎根不出去了的人,他真是受够了“多久了”张三丰想了想,他闭关一般都是一年半载,再长他也是能待得住,可是怕徒孙们担心,他从来不在人前闭长关。“快半年了,师父”文景辉拉着老头儿的衣袖不撒手。“好吧。”张三丰刚说了个“好吧”俩字,文景辉就将老头儿带出了空间。反正师父也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照样仙风道骨的模范造型,赶紧弄出来。“这里有三匹马,现在是半夜,夜深人静,骑着回去,明天师父您就出关了。”武大早已准备好了马匹,就等着老头儿出来呢。十月初一,张三丰出关。文景辉大张旗鼓的送了一大堆东西到两仪观,恭贺师父修行有成,内力更进一步之类的理由,足够糊弄世人。武大也回了军营,他不能离开太久,毕竟他可是坐镇一方的指挥使,带着十几万的兵呢。冬十一月乙亥朔,颁历于朝鲜诸国,著为令。壬辰,罢遣浚河民夫。甲午,北京地震。其实地震不大,只是有着轻微的震感,但是朝廷这不是要建都北京么于是很多人又有了小心思。乙未,命六科办事官言事。文景辉在岗子村不知道朝廷里是怎么个说法,只从大明日报里看到,皇帝训斥御史言官言而无物,一连罢免了十三个御史,这才消停。丙申,韩观讨柳州山贼,平之。闰月丁卯,派遣到安南的人归国,言胡氏可封安南为王,被陛下斥责。皆因派遣去的人是一明两暗,三拨人马,安南胡氏原是安南宰相,扑杀王室后,自立为王,如此乱臣贼子,如何可封为安南之主冬月底,朝鲜入贡者六,自是岁时贡贺为常。是年,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暹罗,占城,爪哇西王,日本,刺泥,安南入贡。别人的贡品,都收下了,唯有安南,逐其使者,毁弃贡品,大明作为安南宗主国,命令胡氏归还安南原国王的一切,自裁谢罪。安南自然不能低头认错,胡氏一再上表辩解,却始终未能让大明皇帝消气。腊八粥飘香的时候,也是到了年末的时候。纪纲在腊月初一就接到了旨意,宣他回京述职。文景辉吸吸溜溜的喝着香甜浓稠的腊八粥,一边看着一本游记,这上面说的都是山川地理,有用的文景辉就摘录下来,整成一本大明地理全书。要说这古代就是交通不方便,一个人一辈子都走不完大明,故而这本游记很是珍贵。“皇上可能要对安南动手了。”武大以“回家喝粥”的理由,跑了回来。正好,和文景辉俩相依相偎,在书房里一窝就是一上午。“早就该动手了。”文景辉将喝完了的粥碗递给武大。“还要么”武大接过来,询问。“不了,一会儿还有腊八饭要吃。”文景辉摸了摸肚子,他的胃口不大,可不能再喝粥了。“安南一个小地方,为什么皇上那么看重”武大就不明白了,那地方那么热,能干什么对于武大来说,怎么冷他都忍受得了,就是不能太热安南不仅热,还是非常热的那种“可是那个地方,出粮食啊水稻可以一年四季都种植,从来饿不死人。”文景辉叹了口气:“咱们这里上好的水田也才能种植一季稻子,或者是一季麦子。更多的是粗粮,没法儿和人家比。若是皇上真的派人攻打,可要占住安南。”“但是安南有他们自己的国王。”小大夫的话,武大不怎么看好,人家有自己的国王,你身为宗主国,替属国平叛,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吧“笨啊”文景辉理直气壮的道:“平叛也是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凭什么这些花费要宗主国承担既然是安南出的岔子,就让他们补给宗主国的损失军饷,粮草,误工费,人工费,精神损失费伤药费,抚恤费,终身残疾费哪个不是钱一亿两白银都嫌少”“那要是他没钱怎么办”一个小小的属国,能有一亿两白银说死武大都不信。“没钱就拿粮食补一斤大米一个铜板,以当地大米的价格,一直到他们还完为止”文景辉气哼哼的丢下书就开始写信:“这事我要和义父先唠叨唠叨”武大无奈的看着小大夫撒癔症。你说为什么要按照安南那边的米价算钱因为安南那边就是出大米的地方,人家一年四季都能种植水稻,大米就跟不花钱似的吃,那米价能高了吗照文景辉这么算计,安南国王三辈子估计都还不起大明的战争赔款了。这封信很快就递了出去,武大也不管永乐皇帝怎么想,到了过年的时候,直接就回老家过年了。炮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新年终于来临,劳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停下歇歇,与家人团聚,欢欢喜喜的过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