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小官之子> 分节阅读 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1(1 / 1)

d交给了董之宇,他兴奋的交给摊主:“三十张,不多不少。换灯笼。”作者有话要说:脑洞好似卡住了,需要上点油第四十五章拿到灯笼的董之宇笑的合不拢嘴, 他左看右看分外满意。正想再去试试的时候,蒋子文拦住了他:“老板也是小本生意,拿到一个就可以了。”“可是我们这么多人一起拿到的灯笼”董之宇有点犹豫。“没事, 咱们想看的时候就来找你看呗。你可要好好保管啊。”林明岚说。“那行,我肯定好好保管。”董之宇拿着灯笼, 招呼老板点上了蜡烛。虽然老板这头卖出了一个大灯笼, 但是呼啦啦围上来的人群看见有人成功的拿走了灯笼, 所以愿意花上三文乐呵乐呵的人也更多了。所以董之宇要蜡烛的时候老板爽快的说:“您是第一个拿走老虎灯笼的客人,我多送您一只蜡烛。”然后把灯笼点上了。拿着灯笼, 他们四个一路逛着。刚才吃的有点撑了,正好散散心消消食。“虽然现在不是元宵,但是这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倒真是好看。”黄绍礼感叹道。“那就接下来是不是就该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林明岚打趣道。“咦”黄绍礼突然咦了一声。“不是吧, 还真有人呐是谁”“我瞧着那背影, 有点眼熟。”黄绍礼疑惑的说。“那就去看看呗。”他们几步走到一个货郎的货箱前面。几个年轻女子正在货箱前面挑着绢花木簪,拿起一朵粉色的, 又拿起一朵蓝色的,犹豫不决。“姐,你怎么来府城了”黄绍礼惊喜莫名, 拿起了绢花,“喜欢这个绢花,就两个颜色都买了吧。”“阿弟,你也来逛灯会啊”黄绍华也很欢喜, “我和同村的姐妹们一起来的,约了车,到时候一起回去。”“正好,姐姐,我买了灯笼,想送给你的,今天正好应景。”黄绍礼把一路提着的灯笼塞到他姐手里。“谢谢阿弟。”黄绍华拿着灯笼爱不释手,“要不,咱们一起逛吧。人多热闹。”黄绍礼回头看了看三人,都冲他点头,他说:“好啊,一起逛逛。”四人的队伍变成了七八人的队伍。黄绍礼带着他姐姐走在前面,林明岚他们落在后头。黄绍礼问道:“姐姐,你平日难得出门,怎么这次想着来府城里逛逛”“这次是咱们村里的胡姐姐带的头。胡姐姐快要出门子了,想着来府城里逛逛买点压箱底。正好这次有灯会,她就雇了个驴车,打算白天买了东西,晚上看了灯会再跟我们一起回去。我上次不是跟你提过想要来府城里找个活干么我这次来就是想来看看风向。”黄绍华有点兴奋的说:“府城不愧是府城。这次的东西都贵了好多。我瞧着刚才那个货郎,他就这短短的一个时辰,卖出去二十多朵绢花,每朵两文,还有好几根木簪,一根十文。我估计着至少赚了三十文的利润。这种可是大有可为啊。”“但是这货郎平日里走街串巷,风吹日晒的,很辛苦的。姐姐,我不想你这么辛苦。”“你放心,我也没有打定主意,不过是先来看看。”黄绍华说道。“姐姐,我的同窗,就是前几年来过咱家里那个,”他回头指了指林明岚,“他给出了个主意,姐姐你做饭的手艺很好,再说咱们村里那么多野菜野味的,可以开个小饭馆。地方我都给你想好啦,就在我们府学背后的那条街上。”“这”黄绍华有点犹豫。黄绍礼也是担心姐姐辛苦,于是再接再厉,“姐姐你的手艺确实很好,做做家常菜的,完全没有问题。再说了,请上一两个帮工,姐姐也不用很累。再说了,上次咱家请客,大家都对姐姐的手艺赞不绝口。”“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再想想”“姐姐想着这个事情就行了,今天难得出来消遣,放宽心,先玩吧。走,去看看前面的货摊。”黄绍礼拉着她就走到前面去看货摊了。“最近在书院怎么样啊”林明岚问董之宇。“还是老样子呗。每天上学下学,学功课,习字。上次考试,子文是身体的缘故,所以失利了。但是先生说我是学识不足。本来去考试吧,就是先去习惯习惯考题和考场,我也没想着一定能考中。但是等到真的没考中,还真有点不开心。”董之宇叹气,“所以我现在比平日多学习一个时辰了。希望下次能够取中吧。”“我觉得你学的有七八成了,就是差了点火候,要是下次考试,考中的希望很大的。别灰心,我可是在府学里等着你啊。现在我住的宿舍旁边,可是还差人啊。”林明岚拍拍他的肩膀。“那行,明年你就等着我吧。”“前面到琉璃阁了,走,去看看。”蒋子文回头说道。“好好好,明岚,我在这买东西,你可要算优惠点啊。”董之宇说。“当然,走吧。”这次琉璃阁在门口,摆上了十多盏琉璃阁,五光十色惹人注目。门口的管事看着围过来的人群越来越多,先是拱手行礼,然后说道:“感谢各位乡亲平日对琉璃阁的厚爱。今天也是难得的机会,所以特意回馈各位。这里有十盏琉璃阁特质的灯笼,应应景。要是有那位文人墨客能够做出打动围观的乡亲们的词句,不论是诗还是词,都可以赢得灯笼一盏。这边有笔墨,有意参加的人,请便。”听完这话,顿时有人跃跃欲试。反正又不花钱,试试又何妨呢顿时摆着笔墨的桌子前面挤满了人。蒋子文倒是想去试试,不为别的,就是试试自己的诗句有没有进步,他看了一眼,问道:“明岚你也上去试试呗。”“我要是上去就得被人说是黑幕了。你们去试试。我在后面替你们加油。”他们三都想上去试试,就都到了桌子前面,挥毫写下自己最得意的诗句,还要契合今天灯会的盛景,倒是不太容易。诗句写完了,等笔墨干后,管事的叫了一个识字的伙计站在门口,大声的念着递上来的诗句。围观的人虽然有听不懂,但是有懂门道的人不停的解说着,“这首诗写的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个也好,辞藻华美,用典用的巧妙。”诗句都念完了,然后就是大家伙一起来说说是那几首最好,最后选出了十首最受好评,黄绍礼和蒋子文都被选上了。他们强行压抑着兴奋的表情,从管事的手里接过灯笼,马上把蜡烛点上了。灯笼虽然好看,但是更开心的是他们的诗句能够力压众人。“大家都拿着灯笼了,我也该拿上一个。”左右瞧了一眼,董之宇拿着老虎灯笼,其他两人提着琉璃灯笼,林明岚从旁边的小摊上买了一个小灯笼拿上了。“好了,咱们都带上灯笼了,去街尾的主会台吧。”在商业街的街尾,木头搭的高台上前,徐知府在高台上,瞧着沙漏上的时辰上差不多了,于是先站在高台上,先发表了一通与民同乐的讲话,然后就叫大家伙都退开了。准备开始点燃烟火。这次的灯会最后的节目就是烟火。早早的,城里的烟火就都被官府都收上了,就等着这一天一起点燃。人群先退开几丈开外,然后衙役先在高台上铺上隔火的材料,然后用火折子点燃引线。“嘭”天空上炸开了几朵金色的花,然后“嘭嘭嘭”的几声连响,各色的烟火在深色的天空中绚丽的开放。人群里何时看过如此绚烂的场景,纷纷发出惊叹声。烟火放上一会儿,又歇上一会儿,加起来足足放了半个时辰。放到后来,人群都只顾着抬头看天。烟火再多也有放完的时候,慢慢的人群从街尾上去散去了,又重新从街尾逛起来。“时辰差不多了,我姐还要回村里,我先送她回去,再回书院。”黄绍礼说。“我也要先回家了。明天还要上书院呢。”蒋子文说。“那好,我跟我娘约好了地方,也要先回家了。”林明岚也说。四人道别之后各自散开,回家去了。第四十六章在马车上的王氏一直面上带着笑意, 还时不时的掀开车帘看着四周。林明岚试探的问:“娘瞧起来很开心”“不过是这次聚会又瞧见了自己以前的朋友罢了。”她嘴里说的轻描淡写,嘴角含着的笑意却不是这么说的。想来也是很好的朋友,王氏才这么开心。“对了, 再过几天是初一,你有空么”王氏突然发问。“我算算, ”林明岚想想旬休的日子, “那天是上学的日子, 没有空。”“那初十呢”王氏再接再励。“初十那天倒是休息。娘有事安排”“是,我这朋友嫁到了远地方, 如今难得回来一次探亲,约好了一起去大慈寺上香。我又听说了大慈寺的平安符特别灵,尤其是高僧开过光的学业平安符,之前的状元郎都去求过, 心诚则灵, 本人去求的话更加灵验, 所以我想着正好带着你去求个平安符。”娘哎,下次会试还有好长一段功夫呐再说这种以讹传讹的消息, 哪个庙里没有几个有这功夫不如多练几笔字。但是想着王氏一片爱子之心,所以他答应了:“那好啊,一起去。”“那就好, 那就好。”王氏不住的点头。马车踏着溶溶的月色,行进在街道上。渐渐的离人群远了,又拐了几个弯,就回到了自己家的小巷里。门房是搬家之后才新雇的, 瞧见他们回来赶紧打开门。车夫绕到后门把车停好。王姑姑和张姑姑今天没有跟着出去,估摸着时辰快到了,早就在门口候着。等他们一回来赶紧招呼着:“夫人回来了,累了吧热水备好了,去洗漱吧。”“今天也辛苦你们了,早点回去歇息吧。”王氏瞧她们忙活半天,心疼的说。“娘,那我先回院子了,明一早还得去府学呢。”“行行。”王氏答应着。林明岚自己的院子里平日没有丫鬟也没有仆妇,他自己觉得不自在。王氏带着王姑姑一起回了院子,张姑姑调着水的温度,然后招呼着王氏洗漱。王氏一边卸着钗环,一边跟王姑姑说着:“秀儿,你知道我今天遇见谁了吗”“是哪位啊”“就是以前在背后那条街上的,常常跟我一起玩的柳荷。我们一起长到十二三岁,后来她家搬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见过了。这次她难得回乡探望亲人,会在这里过上一个月。”“这次她回来,听说了灯会的事情才过来逛逛,没想到就碰上我了。”王氏笑的十分开心,“在茶楼里时间短,没办法叙旧,她就跟我约着有时间去大慈寺上香。对了,明天叫着门房去送个信给她,就说初十的时候去。”“好的,我记下了。”“好好,今天累了一天了,歇着吧。”王氏也换上寝衣准备休息,王姑姑也退下了。一夜过去,第二天又是一个好天气,不过一早,他照着往常的习惯去上学了。每天上学的时候极其规律,这时间好像也过的飞快似得。初九的晚上,王氏就叮嘱着,明天一早一定记得早点起床。所以他是一早就起床了。等张姑姑到院子里叫他的时候,他正套着靴子。王氏住在隔壁的院子,去那边用过早饭之后,就一起出发了。大慈寺早年他去过,不过又有好几年没有去过的。不过这里倒是变化不大,寺庙前方还是那片熙熙攘攘的集市,聚满了附近的村民,卖着各种的新鲜蔬菜,还有那杂耍摊子依然火爆。王氏一路掀开帘子瞧着,面上虽然不露声色,心里可急的很。好容易到了停车的地方,她赶紧下了车,翘首看着来的方向。不过她也没有等多久,来路上就驶来一辆蓝蓬的马车。马车渐渐驶进,然后停稳,从马车上下来一个妇人,年纪和王氏相差无几。但是瞧着很是精神。然后车上下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柳夫人远远的瞧见了王氏,也是激动的不行,待车一停稳就下了车,上前握住了王氏的手,激动的说:“好久没见了”“好久不见了,阿荷。”王氏也激动不已。她们两握着手互相打量着,柳夫人马车上的那个少年跟着后面叫了一声娘。“瞧我这记性,忘了介绍了,这是我家的孩子,叫夏启,还有个女儿,有点累了,在客栈里休息。”“这是我家的孩子,叫林明岚。”林明岚上前见礼,“夫人安好。”那个少年也上前给王氏见礼。“咱们别站在这路边上,我在大慈寺订了一个厢房,我们去那边歇着吧。”王氏说着,拉着柳氏一路走上了阶梯。林明岚上前招呼着他,那个少年默默的跟在后头。大慈寺的台阶有许多阶,能来的人为表虔诚需要一阶一阶的走上去。王氏跟柳氏久别重逢好像不觉得累似得,一边走一边聊着。“阿荷,自从你离开之后,头几年我寄的信,你都收到了么”“我搬家之后,然后没几个月又搬了一次,然后驿站就没找到我新的地址。”“可惜可惜了。”王氏叹道。“没关系啊,有缘还会遇见啊,这次我回来,都没有想到能碰见你。你这十几年过的怎么样。”柳氏问道。“过了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