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在镇子中央的一块高地上搭起了凉棚,经过消毒后,他们可是接收病人,治病的治病,隔离的隔离,安排人员去镇上各处消毒,阿莲和倩倩负责按照晓晓的配方熬制中药汤,家里人和镇上人每天都能喝到中药汤,病情很快就被控制住了,自从晓晓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死人。晓晓治疗这次瘟疫的事情很快就被传开了,这个时候的晓晓做出了一个决定,她知道消息传开后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找她,她今后想随遇而安了,谁找她都会去,但是石头他们必须回到天坑去,只有回到那里才安全,因为到目前为止,百丈崖基地已经被人家给毁了。说不上哪天有人会抓到孩子们来威胁自己,所以她想从这一刻起她不想再连累孩子们。第二天石头就带着家人回了天坑,这里只留下了金梅和晓晓两个人。还是被晓晓想对了,第二天这里就来了一位老人,白头发白眼媚,不笑不说话,他来到这里直接说是来求晓晓去救命的,他的媳妇快生了,偏远山沟里请不到一个接生的,因此前来请晓晓过去救命金梅接过去说:"不就是一个生孩子吗怎么会说到救命"老者说:"我叫次仁旺堆,是个藏族人,两个女人为了给我生孩子都失去了生命,这些年因为这些事情一直影响着我,这是我最后的一个女人,她马上就要生孩子了,我不想失去她,所以就千里迢迢地前来请你过去"说完他就给晓晓跪下了。晓晓一想这个时候如果到川南去转转也不错,和金梅对了一个眼色马上就答应了他,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孩子们已经都转移走了,晓晓和金梅简单收拾一下就上了次仁旺堆的马车。一个下人赶着马车,次仁旺堆骑在马上,晓晓和金梅坐在车里,高兴的次仁旺堆高声唱起来藏族男人可能都爱唱歌,但是不能不说次仁旺堆的歌唱的确实不错。第二百二十三章次仁旺堆的家很远,马车走了三天两夜,几乎是马不停蹄,直到进入甘州的时候车速才降下来。距离甘州不到三十公里有一个叫莫坝的地方,这里就是次仁旺堆的家,他的家是一个牧主庄园。次仁旺堆率先打马跑进家门口,下人把马接过去,他转过身来掀开车门上的布帘让晓晓和金梅下车。所有的家人和下人都出来迎接晓晓和金梅,真不知道他们是处于好奇还是表示热情,反正是都站在院子门口看着晓晓和金梅,站在那里是既不说话又不笑,搞得晓晓和金梅到是很紧张。次仁旺堆用藏语说了一句什么,这些下人才散去。下人走了之后,次仁旺堆才领着她们向院子后面的高层建筑走去,路上他说:"给我们藏族人治病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藏庙里的佛爷,另一种就是上天派来的神仙使者,你们就是神仙使者,所以刚才她们是再向神仙使者表示敬意。晓晓突然想起穿越前自己就对藏族的一些民间礼节了解一点,他们会非常虞城地对待自己的信仰,看来自己和金梅要尊重人家的这些风俗。她们被安置在了后院的一所房子里,和产妇之隔着一个门口,说这样能监控到产妇的情况。晓晓放下行包很快就见到了那个产妇,看着产妇的肚子还真的把晓晓给吓了一跳,圆的像个皮球到是见过,但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而且这个女人就像是一个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几岁的小女孩顶着一个大肚子。这里离甘州很近,这里有很多汉族人居住,所以这里的人即使不会说汉语但是都懂,这个小孕妇看见晓晓就用汉语问好,晓晓对她开始了身体检查。通过聊天晓晓和金梅了解到,她叫卓玛拉,今年十七岁,父母都是庄园里头人的奴隶,这是头人开恩才让她有了孩子,如果这个孩子顺利降生,头人会给她的父母解除奴隶的身份,所以说她现在是两个家庭的希望。晓晓就是穿越到这个年纪的女孩身上,她不想旧剧重演,所以她很认真地给卓玛拉检查了身体,看看她是否有心脏病。通过问话和检查,晓晓放心了,这个女孩身体很健康,就是怀孕比常人的肚子大,但是晓晓检查发现并不是双胞胎,可能是怀孕期间吃的营养过剩造成的。临近产期的时候,晓晓又发现了一个难题,藏人是不接受剖腹产的,一旦遇到难产可怎么办呢她开始犯愁了。怪不得藏族女人生产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搭上生命,原来和他们的风俗信仰有一定关系,看来晓晓还得给他们做宣传。和次仁旺堆说到手术接生的事情,次仁旺堆说:"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学得是汉语,我能看懂很多汉文的书刊,早就知道剖腹产的事情,可是藏人的信仰是,生孩子的女人那一刻是圣母的身体,普通人是不能伤害圣母身体的,再说我们藏人有孩子必须从女人子宫里出来才算入世,我的前两个死去的女人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死掉的。晓晓说:"不到万不得以我很赞同女人自己生产,但是你的女人身体弱小,肚子很大,恐怕靠自己生产一定会有生命危险,你如果始终坚持不动手术,我只能告诉你她活命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五十,那还是在非常幸运的条件下。难产大出血就让她很难活下来,这还是这个女孩子没有什么其他病症,你还是考虑一下吧能保证孩子大人平安,这比什么都重要"。次仁旺堆说:"还是让我考虑一下吧"第二天早上次仁旺堆就来找晓晓说:"我考虑好了,你帮我创造一个借口,就说我的这个女人在这里生孩子不吉利,你什么也不要说,别人问就这样解释好了。次仁旺堆当天就安排了两辆马车,把孕妇、晓晓和金梅给送到了离庄园十几华里的牧铺,带来很多生活用品和四五个下人,这里变成了临时妇产科医院。次仁旺堆告诉晓晓,在危急时刻这里可以动手术,但是不要让这些下人看见,一切都要秘密进行。晓晓知道这个次仁旺堆并不迂腐,但是他还是顾及到民族的信仰,看来自己尽量让这个女孩自己生。三天后卓玛拉开始有了反应,晓晓始终站在她的身边,不断地指导她做些辅助生产的动作,这个小姑娘到是听话,她知道只有听晓晓的话才能顺利生产,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五天后卓玛拉终于被抬上了产床,直到胎衣破裂的时候晓晓才知道这个女孩的羊水太多了,孩子也是顺产,但是因为在娘体里羊水太多挤压了小小的心脏,孩子剩下来一直是在休克,晓晓是使尽浑身解数在孩子身上折腾了二十多分钟从让孩子哭出来。宣布母子平安的时候,次仁旺堆都没有问问是男是女,高兴的跪在地上嘴里嘟囔着什么一个劲地在磕头。剩下来的是男孩,母亲生他的时候见血了,而且还没有动用手术,这些条件都符合藏家生孩子的习俗,次仁旺堆第二天就用马车把孩子和大人以及晓晓和金梅拉回了庄园。十天之后,晓晓看到产妇母子平安,她告诉次仁旺堆她们要走了,是该到了离开的时候,次仁旺堆说:"来一趟川南不容易,听说你这个神医过来了,有很多藏人从很远的地方过来想求你看病,他们都没有什么钱,所以每天都是守在庄园的大门外,我现在是赶不走他们,又帮不了他们"说完长长地发出一声叹息晓晓说:"你帮我找一个肃静干净的地方吧,我从明天开始给藏族老乡看病,不收诊疗费用,只是药物要他们自己去买"次仁旺堆到是痛快,他说:"最好的地方就是我的前院,那里干净不说,还能有下人伺候着你们,从明天开始那里就是你的临时诊所了,至于药物,我会安排附近的藏医前来卖药,这对他们有好处,他们也会打破头似的赶紧过来"就这样晓晓在次仁旺堆的庄园前院办起了诊所,金梅负责接待,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开始营业。为了防止不影响到次仁旺堆家里人的生活,晓晓让金梅在大门口让人排队,轮到谁谁进去,这样到是不影响次仁旺堆的家庭生活。刚刚看过两个人的时候,晓晓就知道遇到了麻烦,有很多病人都是积劳成疾,手术动不了,药物不可能马上见效,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办晓晓的心里泛起了惆怅。第二百二十四章晓晓最后还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个处方,叮嘱他们怎样吃药,最后才把人送走,有三个患者是眼睛上出现了白内障,必须要做手术才能好起来,但是她刚刚说出来就有一个患者打了退堂鼓,人家就是不想动刀。三天后两个白内障患者拆开纱布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又回到了从前,高兴的这些藏民直流眼泪,他们说晓晓是上天派来的使者,给他们带来了光明。从这些亲身体验过的人开始,晓晓又连续做了二十几列白内障手术,每个手术都是成功的,消息传开这里就开始麻烦起来,主要是晓晓治病不要钱,只是自己花点药钱,这样的医生他们几乎就没有见过,所以到这里来治病的人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是两百公里以外都奔着晓晓来了。晓晓觉得这样下去可是不行,她到还没有感觉出什么,每天乱哄哄的让人家次仁旺堆怎么办,如果是他的乡里乡亲他就认了,现在可是周围方圆上百公里的人都够了过来,是得想个办法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晓晓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金梅,金梅说:"干脆咱们就出走吧,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看病,一个地方只待上个三五天,这样病人摸不到我们上哪里去,身边的压力马上就会减少,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充其量也就是几十个人治病,如果再少点,我们是不是很轻松"。晓晓一想金梅的这个办法不错,马上就找来次仁旺堆说了自己的意图,次仁旺堆说:"这个办法到是缓解一下压力,但是居无定所你们是不是很辛苦,这样吧我赠送你一辆马车,送给你一个赶车人,一切行动都由你们自己支配,我的马车将会成为你们的路牌,在藏南活动,这辆车到了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就这样晓晓和金梅带着一辆马车开始游离于川南藏区。晓晓在这一带地区为当地藏民和彝族群众治病的消息还是被外面的人知道了,很快就有北川日报的记者跟了上来,他们不用前来寻找晓晓和金梅,问过当地群众就了解了全部过程,晓晓治病和动手术是不要钱的,直接说她就是在为藏族老乡做贡献她的事迹很快就被北川日报给报道了,很快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江宁政府的一些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分析晓晓这是在收买人心,居心拨测、用心不良,将来一定会造成影响和危害,应该派人前去制止。另一派势力说晓晓这是远离是非,甘心和藏民群众在一起,人家这是在低调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去打扰她,如果因为这件事情挑起藏民的不满,将来就没有办法控制川西的局面。就这样一场争论最后还是停下来,多派特别行动队的人暗中秘密监视着晓晓,就放下了抓捕晓晓的行动。晓晓和金梅在这些地区一转就是半年,这半年的走访医疗确实给当地藏族老乡解决了很多问题,当地群众都把晓晓当成了亲人,她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考虑到年龄大了,不便每天舟车劳顿,晓晓和金梅商量就在甘州和阿坝中间地带的信川县城办起了一家诊所。诊所开业这天来了很多藏民群众前来祝贺让晓晓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久未露面的杨福成、山城办事处的毕主任、还有非敌非友的尹白顺都前来祝贺,他们说晓晓办诊所有多远的路程都得过来看看,晓晓知道他们每个人前来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是前来祝贺的,所以只能是客气地接待。送走了所有人静下来的时候,晓晓告诉金梅说:"有一利就会有一弊,我们停下来原地就医我们是方便了,当地藏民群众也方便了,但是弊端也会随之而来,今天肯定是前来祝贺明天就是前来请我们前去就医,这种情况还不如不办这个诊所好了"金梅说:"我师傅静音师太曾经说过,世事如漂萍,今天决定不了明天的事情,干脆就不管它,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漂流人世中,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我们就是治病,不管给谁治病,或者到哪里去治病,反正我们就是尽能力治病,估计活得不见得不轻松"你还别说,金梅用她师傅静音师太的话还真的让晓晓开朗了不少,她也想明白了,就是金梅说的,今后就是死心塌地的治病,随遇而安,干嘛不会轻松下来呢晓晓在信川满打满算的治病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就迎来一位久违的老熟客,她就是南京的陈阿丽,她这次是以个人关系前来向晓晓求助的。陈阿丽现在供职于江宁政府,具体做什么她纵纵肩笑笑没有说,好像是有点保密,这些对晓晓到是不重要,陈阿丽说的病人是她的顶头上司,这个人现在快不行了,运往国外人家一问病况都不接收,所以她冒然前来求助晓晓,她想让晓晓前去确定一下,如果实在不行就彻底放弃治疗了。没有办法,晓晓只能是跟着陈阿丽登上了直升机,他们是直接降落在这户人家的院子里,可见人家的院子有多大。晓晓见到病人时发现,这是一个让人没法确定年龄的男人,看着满头的白发像个八十老翁,但是看脸上皮肤又像是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