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来,足够家里烧火用的了。两天时间,十亩地的玉米就都收回来了,并且是光棒的那种,不用二次扒皮了。这是帮工们的心意,省了一道手续,省下了不少功夫。剩下的就是起花生了。qnrcqnrcyygyibqq花生直接松了土拔出来就行,回来进行晒干都来得及。他们把花生的秧子编成绳子,露出下头一嘟噜的花生,回来后把花生挂在了架子上晒,收的时候也好收的很。花生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才收拾好,剩下的半天,他们就拿着农具帮忙把旁边的土豆给起了。土豆长势不错,虽然只有区区的两亩地,三根长垄的量,尽管土豆种子并没有优化过,但是依然起了一千六百来斤。不过不太够吃,于家的种植也单一了些,豆子什么的就是种了一点点,还是石宏大自作主张种植的,完全是为了留种,不留种的东西都没种因为毕竟是开荒地我,熟田少。谷子也打回来了,直接送去的打谷场,晾晒一下之后就会上磙子碾压。因为有了围墙,打谷场那头的大门也要人看着,老村长早已经不下田干活了,于是老人家就亲自去看大门。于家的地在村子里不算是最多的,但是却是最早收拾完的,帮工们用了五天的时间,于良吉爽快的结了账,石宏大跟人约定,明年种地的时候,再过来帮忙。送人离开之后,于家也开始打谷子了,因为他们家最早收拾完大田,所以是头一个在打谷场打谷子的人家。地方很宽敞,用的是驴子,拉着石磙子碾了两三次,扬长,去糟粕,留下沉实而饱满的谷子,用倒囟去壳,弄出小米来。秋天一到,这天也凉快不不少,最要紧的是,雨也少了很多,有的时候哪怕是阴天,也只是下了小雨而已,空气干燥的很。于良吉让刘文喜出去收一收农产品,绿豆红豆和大豆,这都是必须的,石宏大还去县城买了不少新大米回来,足足六百斤,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家要开粮铺呢。土豆看起来多,但是也就一堆而已,家里大小一十六口人,一千多斤的土豆,也怕不够,不过隔壁乔大娘家种了不少,以往乔大娘都会去县城卖出去一些以贴补家用,现在不用去县城了,于良吉都给包了“这下我可省事了,不用跑去县城了。”石宏大很高兴的拍着小五的肩膀,巴图他们正在搬运土豆回家。乔小五羞涩的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三麻袋土豆:“这三个是送的,我也省的跑县城跟人竞争了。”秋收的时候,农产品都下来了,县城里买卖土豆白菜和单丘大葱的人不要太多哦,他就是去卖土豆,也只是散卖,还要给人送货到家,一天天的起早贪黑,家里还要兄弟们帮把手收拾秋收。现在好了,能卖的土豆都让隔壁的买了,还自己派人过来拿饭饭艾瑞莎手打,转载请注明第140章深秋出孝除了土豆需要买,还有白菜,不论是腌制酸菜,还是做干菜,都需要买,因为当时种植的时候,没考虑那么多,菜园子里的菜足够他们一家三口吃的了,可现在他们是一家十六口人,青菜还好,夏天什么都够吃,到了秋天要晒干菜的时候就不行了,一亩地的茄子晒成干就够三口人吃的,剩下的你也不能让他们都吃酸菜吧就是腌制酸菜,白菜也不够啊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小于举人家收菜老倪家的白菜,老孙家的大豆,老邱家的大葱,人家多出来吃不了的茄子,还有各种黄瓜妞儿,就是小黄瓜,腌成菜用正好的那种,黄厨娘可高兴了,每天就拎着布袋子,赶着驴车出门,上人家去看青菜,好的就直接下钱买下来,帮忙搬上驴车拉回来。这个时候还不到腌菜的时候,但是白菜已经定好了,先开始着手腌制小菜,家里黄厨娘成了权威,谁都不许插言。于良吉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不过他能给自己找事儿,他要跟人去采蘑菇并且提前好几天就跟人说好了,乔大娘她们不同意,但是挡不住他想去的决心。等到了那天,于良吉一大早就穿戴好了,还背着个柳条筐,带着大草帽,看起来全副武装的样子,很专业的架势。“菜蘑菇”石宏大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不是老娘们儿干的活儿吗”于良吉一脸黑线:“谁说的”“采蘑菇都是女人们去,男的只要进山打猎就行了。”石宏大以为小于举人读书读傻了,这个都不懂,就安慰他:“等秋猎的时候,我带你进山,现在乖乖回去,秋考虎可毒着呢。”然后乔大娘就过来了,找了家里的几个女眷,连带着刘文喜家的大闺女都跟着去了,一伙儿妇女少女和女孩儿,还有几个小伙子也跟着去了。“他们怎么能去”于良吉愤怒的指着跟着他们一起走的乔小五等人。那都是男的“他们是跟去保护的,你还是嗯,在家里看书好了。”石宏大看了看跟去的人,女的就不用说了,男的各个都是孔武有力的庄稼汉,哪怕是遇到野猪也有一战之力,小于举人这样的豆芽菜,还是免了吧。石宏大虽然没那么说,但是眼神露出来了那么一点点,就一点点,真没多少但是于良吉就看出来了,然后他立刻就炸毛了“我是很弱,但是我也是男的啊”于良吉生气的呼呼呼:“我也能保护人呀”石宏大:“”“我也有本事的”于良吉气呼呼的喊完了,觉得略有点累,于是坐下歇一会儿。“他们都是要徒步走过去的,还要背着蘑菇徒步走回来,你确定你要去男的不止要背着各种东西,回来的时候,还有可能要背着走不动的小姑娘,做丈夫的也可能会背着媳妇儿,做儿子的会背着老娘你确定你要去”石宏大好脾气的蹲在于良吉面前:“你是个举人,一旦跟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有个什么接触,很容易被人误解,且咱家如今算是有钱有势,谁知道谁能怎么样那个付二柱家的也在,听说还有两个外村来的大姑娘,你猜,你要是去了,会怎么样”石宏大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早于良吉放出要去采蘑菇的风声之后,就有人蠢蠢欲动了,付家的妯娌俩不约而同的把娘家的闺女带了一个来,这个秋收的时候,谁家不忙采蘑菇也是为了冬天多个吃的东西,也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别的地方也有山有林子,为什么非要跑到十八里铺来十八里铺地方就这么大,人口就那么几个,谁家有个风吹草动都能知道,来了两个陌生的大姑娘,都传遍了石宏大都没敢露面,就让自家的几个女眷出去了。“这”于良吉一听,就明白了,原主以前也是差点被付二柱家的给算计了,已经是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换了他,跟着大嫂看了那么多宫斗宅斗剧,一听就听出来了。随着于良吉当了举人老爷,还得了朝廷的两次嘉奖,十里八村的人儿可都盯着他呢,尤其是于良吉眼看着就要出孝了。家里还办置了那么大的农业,还有仆人伺候着,这要是嫁进来,可就是举人太太,有丫鬟有婆子,前呼后拥,不用自己做饭洗衣服,更不用下田干活,吃香的喝辣的,享福的很十八里铺名声在外又如何多得是想嫁进来的大姑娘十八里铺凶名在外也扛不住人家有一颗奔向富贵的心“现在知道了吧”石宏大好笑的看着消极的小于举人:“从你说要去采蘑菇开始,就有人算计起来了。”“唉”于良吉摘下草帽,觉得好没意思。“等打秋猎的时候,我带你进山。”石宏大帮他把背上的柳条筐卸下来:“再说你这样也不行,你还得准备点老艾叶熏一熏,不然容易招蚊虫。”“我去看看老黄瓜,要是可以的话,就抠籽儿了”暂时做不了别的,于良吉打算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去找合适的蔬菜种子。“去吧去吧,晚上用老黄瓜吊汤,听说很不错。”石宏大点头,目送于良吉去了菜园子。站在菜园子里,于良吉看着逐渐减少的青菜,以及逐渐荒凉的菜园子,很多的青菜都是被切成丝或者条晒干,也有还稚嫩的小豆角,小茄子等被腌制成咸菜,辣椒末等。现在园子里剩下的都是长老了的蔬菜,是用来留种子的,例如老黄瓜,都变黄了,也没人去摘,还有茄子都白了,豆角皮都干巴了。于良吉挑了一根已经很老了的老黄瓜,回去创开,取籽儿出来,晾晒,老黄瓜肉留给黄大厨去处理。除此之外,还有老倭瓜和角瓜等,也都是留种的,不留种的早在青嫩的时候就摘下来吃掉了。于是等黄大厨来做晚饭的时候,就发现他的厨房已经有了很多东西:倭瓜、角瓜、老黄瓜,还有去了籽儿的老葱叶子“这是谁干的”他的厨房,一直都是很好的,食材也是精挑细选的,怎么可能要这种东西这要怎么做饭怎、么、做于良吉有点心虚的躲在屋里不出来,拿着一本书当道具,于宝宝看了半天他的小叔叔,没吭声。看到一大一小装死,回来的石宏大只好去了厨房说了一下,今天抠籽儿,这些东西别浪费了,做吧“可是这要怎么做”黄大厨脸色臭臭的。“我想以您的能力,肯定能做出一桌美味的,加油”石宏大拍了拍黄大厨肥厚的肩膀子:“我相信你哈”不相信也不行啊“当然”优秀的厨师,是用杂草也能做出美味的于是晚上的饭食,很丰盛,老黄瓜吊汤,豆角皮子炖去皮倭瓜,里头还有土豆,以及青嫩的苞米,是一份素丰收,也就是大丰收里头去掉了肉类的一大锅炖菜。老葱叶子剁碎了充任了葱花。还有蒜蓉油菜,油菜籽当然被收取了的,剩下的油菜其实没多少能吃的了,不过也剩点儿嫩叶子能吃。还有秋菠菜,油菜、香菜等速长的蔬菜,也能吃点绿色的菜。一个炒菜一个炖菜,一个汤,家里经常有的做菜方式,只不过因为还有几天的孝期,所以还是只能吃素。采了几天的蘑菇,天气越发的早晚凉了,中午却炙热的很,很多人家都早出晚归的忙活着最后的秋收,打谷场每天都有人家在晾晒谷子和豆类,然后打出来,于家定了好几个人家的农作物,也正等着交货入仓。等到了八月十日的时候,就是于良吉出孝的日子,去年的八月初八,是于大哥去世的日子。虽然说弟为兄披麻戴孝,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一年的时间里,于良吉身为一个举人老爷,守得住一口肉都没吃其实八个月之后,他就能吃一些白肉之类的东西了,可于良吉一口都没吃,一滴酒都没沾只因为他心里觉得自己顶替了原主,为原主的兄长,也为了原主,守一年的孝,心甘情愿。出孝的仪式办的很简单,只有老村长和乔大娘他们这些长辈们到场,简单的去掉了身上一直缠着的白腰带,重新在祠堂里上香磕头,于宝宝也乖乖的去掉了头上一直带着的白色的布条,这是用来扎头发用的,别的孩子都是红色绿色粉色的鲜艳颜色,只有于宝宝是白色的或者黑色,没第三种颜色。头一年过去了,于良吉还带着于宝宝,准备了一些祭奠物品,带着他去扫了墓,烧周年祭品。祭品都是石宏大给张罗的,包括纸人纸马甚至还有纸马车,怪齐全的,还有个四合院的纸院子。于良吉看的目瞪口呆,于宝宝甚至伸手摸了摸那小巧的纸精的院落“咱家盖了新房子,也得让他们有新房子住啊”石宏大说的可理直气壮了。于良吉嘴角直抽抽,这也太迷信了吧不过却得到了老一辈人的认同,老村长他们就觉得不错,甚至车爷爷也点头表示,这么做才对车爷爷是村子里年岁最大的老人,车姥姥现在还活着,俩人什么都好,就是年轻的时候伤了身体,车姥姥怀孕后总是流产,最后岁数大了,在善堂抱养了一个养子。养子对二老很不错,十八岁了,至今未婚,不过听说已经开始相看人家了。二老之所以收养孩子,就是怕死后夫人祭奠,所以对这种事情很在乎,而刘文喜甚至还给买了金山银山,当然,都是纸扎的那种,看着金灿灿很闪闪,其实都是涂料的颜色,但是老人看着高兴啊烧了一大堆东西,并且报备了一声,于家出了个举人,也盖了新房子,老房子改成了祠堂等等。于良吉叩拜的很虔诚。带着于宝宝一起磕头。回去之后,叔侄俩洗了个澡,于良吉除了孝,于宝宝还没有,但是介于他是个小孩子,可以放宽一些条件,第二年就可以吃点肉了。当然,还是不能办喜事,但是吃和穿上面,只要不是大红色的,就都可以尝试来一点。于是当天午饭就有一盘白切的瘦肉,没有一点肥肉的痕迹,这是因为叔侄俩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吃到荤腥了,绝对不可以一开始就大鱼大肉,只能是怎么清淡怎么来。还有一盘炒青菜,以及一碟糖蒜,大米白饭,算是给他们预备的最合适的晚饭。饭饭艾瑞莎手打,转载请注明第141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