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7(1 / 1)

d的活儿不插手,就是闷头做衣服,于良吉告诉刘宋氏,晚上别动针线,省得熬坏了眼睛,白天也是做一会儿歇一会儿,他们家又不是着急穿,不需要赶工。母女俩从来到这里大半年了,习惯了之后也不再那么紧张了,知道主家跟当时说的一样,是个好人家,吃得好休息的也好,倒是气色好了不少。偶尔也能露个面,跟刘宋氏也说些话了。饭饭efe手打,转载请注明150 踢翻快乐吃晚饭的时候,于良吉就跟石宏大说了,他把钱分给了大家,并且没有声张,是趁着走礼的时候送去的,幸亏于家有一千多两的现钱和一些散碎银票,勉强够分了。石宏大就把自己带回来的银票和银角子都给了于良吉,让他收起来。“我还把甘草杏的事儿跟老村长说了。”于良吉说完别的事,就开始显摆自己的丰功伟绩了。“老村长怎么说”甘草杏的事情,早在小于举人做的时候就打算分享给村里人了。“咱家还有不少甘草杏,卖了吧,得了钱,老村长会让村里人知道的,到时候不愁他们不主动来套交情。”于良吉早就跟老村长说好了。“那就行,明天十五了,咱们家花灯就别想了,弄点月饼吃吧。”石宏大本来想买花灯回来的,但是想到于家毕竟去年才死了当家人,不适合大张旗鼓的庆祝,连小于举人出去送礼,用的都不是红色的包装。“早就让黄厨娘做好了,明天咱们啥都不干,就在家里懒着”于良吉用喝酒的气势喝了一碗瓜菜汤下去。这是秋天老瓜菜吊的汤,有一股子清香味儿,而且一点油水都不放,他觉得好喝。“还懒着呢,最多不做什么体力活,别的活儿还是要做的。”石宏大给他夹了点儿蘑菇到碗里:“家里的布匹棉花的看看够不够,不够要赶紧添置,眼看着就要冷了。”“今年没有多少木柴,不如买点煤回来”于良吉吃掉碗里的东西,提议。木头毕竟少,枯树也不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柴火刚收回来暂时还烧不了多少。而且烧炕做饭可以,取暖的话,他们家可是地暖,锅炉也得用一种耐烧的燃料才行。“我早想到了,在县里定了一千斤的蜂窝煤,过几天他们给送来。”好的煤炭是受朝廷控制的,但是像蜂窝煤这种民用的东西,不受控制,就是价格贵了点,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用来烧炉子取暖的,因为耐燃。农家人取暖用自家的苞米杆儿,高梁杆,葵花杆之类的东西,还有就是苞米瓤子,冷的时候最多烧点木柴,就像去年的于家那样,但是需要半夜起来看火。“这个好,这个定的好”于良吉高兴了。吃完饭走了走消食儿,然后洗了个澡,等头发干了,就上炕熄灯哄孩子睡觉,然后俩人躺在炕上还在小声的说事儿,因为要准备过冬了,很多东西要提前弄好,去年是因为守孝,可以不考虑吃肉的事情,今年冬天他一定要给大人孩子都补一补。家里的苞米一粒都不打算卖了,都留下,人吃马嚼的都要粮食喂养,巴家已经弄了不少表青饲料,家里那么多大牲口呢,这一冬天可全都指着这些青饲料和粮食养活了。尤其是家里的马匹,这东西比老牛都要娇惯些,还有驴子,家里已经置办了大石磨,每天没事就让驴子拉磨,磨个新鲜的玉米粉,豆粉之类的东西。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月光清凉如水,一泻而下,照在寂静的院子里,好似白昼一般。民间重视的节日不多,多以节气区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算是除却除夕之外最受重视的节日了。如今中秋,北方不如南方温暖,虽然才中秋,可已经凉飕飕了,比起后世的温室效应,如今的才是纯天然节气。已经有冷风刮了起来,就这才中秋节而已去年的中秋节,于良吉没过来呢,于家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也没心思过节。今年不一样了,一切都慢慢的上了正轨。一大早起来,于良吉就震惊的看到了宋氏母女这二位怎么露面了然后他就知道为什么露面了宋氏母女送来了秋装,新的,精心绣制过的儒衫,从头到脚 ,包括内衣加里衣,帽子、腰带和袜子,鞋子等等,还有各种配饰,玉佩,香囊,荷包宋婶子亲自给于良吉梳了一个包包头,然后给他戴上了帽子,于良吉心想幸好昨晚洗澡了,不然肯定一睁眼睛,就要被撵去浴室换了一身衣服,广袖长衫,跟那天见付大柱子似的,甚至比那天还严重点,因为那天给他打扮的是黄厨娘,今天可是宋婶子穿衣服什么的,于良吉可以接受,但是在看到宋婶子掏出好几个胭脂水粉之后,他就炸毛了“这是干啥的”于良吉颤抖着小声音问宋婶子。ooknt“给您绞脸傅粉。”宋婶子一脸认真。“别开玩笑了”于良吉整个人都要不好了他虽然现在跟石宏大关系暧昧,但是他也是个纯爷们儿不是没想当人妖真的他发誓“”宋婶子不明白了。“不擦”于良吉蹦哒了起来:“以后这玩意儿离我远点,家里胭脂水粉都给女的用,男的谁用小老爷我开了他”宋婶子虽然不懂“开了他”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小老爷青白的脸色和眼中明显的厌恶,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儿。“这是干什么呢”石宏大出去活动完筋骨,打了一套拳法,回来就看到于良吉穿戴一新,但是为什么气氛不对“我不要擦脂抹粉”于良吉看到他来了,赶紧飞奔过去,广袖飘飘,好像谪仙一般。qnrcqnrcyygyibqqffbook看到石宏大眼前一恍惚,然后于良吉就躲到了他身后,露出半只眼睛,对宋婶子手里的胭脂水粉,警惕的简直一比那啥。“好了好了,不擦就不擦。”石宏大哭笑不得把人从身后揪出来:“准备准备,吃饭了。”宋婶子只好带着自己的东西一福身后里去了,后来于良吉才知道,一般读书人见客的时候,都要修饬一下自己,有大户人家的少爷什么的,脸上起痘痘之类的,会适当的擦一些粉遮掩,不是太娘,而是对客人的尊重。于良吉脸上是没有痘痘的,但是有点苍白,宋婶子想给他敷点腮红看着气色好些。不过于良吉坚决不同意早饭吃的猪肉白菜馅的大包子,喝的杂粮粥,配的自家新腌制好的,拌了香油葱丝的小菜。吃好了早饭,孙大爷正好送来了热豆浆,黄大厨还留下了半板豆腐,刘文喜付的现钱。孙大爷还给带来了节礼不多,就四斤五香豆干,一对野山鸡,豆干是自家做的,山鸡是家里人去地里收拾田垄的时候逮的。“一点东西,别嫌弃少。”孙大爷笑呵呵的将东西给了前来拿豆浆的小于举人。“哪儿能呢”于良吉一点都不客气的亲自接了过来。孙大爷的笑容就更灿烂了:“快回去吧,我去村里转了一圈,也会去过节了。”尽管是中秋,老爷子还是很早就做好了豆腐。如今在了围墙,村子里都安全了很多,他老人家打算冬天也不停歇了,不多做,一天做一板水豆腐,五斤干豆腐,反正天气冷了豆腐一天不吃也坏不了。大不了压干了做豆腐干,实在不行的话,水豆腐就放外头变成冻豆腐,一样能卖的出去。“哎,您老慢走啊”于良吉笑呵呵的跟老头儿告别,拎着东西回去了,豆浆归他跟孩子们,东西让黄大厨拿去处理。于良吉知道,自己要是扭捏一下,这老人家心里肯定 不痛快,自己还不如大大方方,跟以前一样,给啥都不嫌弃,给啥都收着,当然,限于他们能拿得出来的东西。今天要是给的是价值百八十两银子的茶叶,他肯定不会要。那种东西也就只能是县太爷送的起,别人不需要考虑,肯定没人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给他。不过孙大爷刚走,乔小五就过来了,拎着自己设套抓到两只活的野兔,和一串榛蘑。都是野味儿,尤其是榛蘑,还是乔小五进山砍柴的时候顺手捡的,但是不多,这东西能卖上价格,炖小鸡也非常入味。给小于举人送来当节礼,再合适不过。于良吉接了东西,还给乔小五带了好几块烤好的月饼回去。不一会儿两位先生亲自来了,正式走礼,林杰送了于良吉自家娘子烤的月饼,洪泽涛送的是他自己打猎之后自己烤的兔子黄大厨对他的烤兔子很感兴趣,黄厨娘对林洪氏的月饼表示普普通通。然后是张家二叔和二婶子过来,拿的也是自己家的特产,今年张家种了五亩地的瓜子,给于良吉带了十斤;送走张家夫妻,杨大哥过来了,送的是他自己抓的一对野鸡和杨大嫂秋天那时候采的秋木耳。然后是邵铁匠家,于良吉的那个手动脱粒机没少让他赚一笔手工费;还有老倪家的,于良吉可是定了他们家的大肥猪,给的价格也高;然后是车家等等,陆陆续续的都有了人来送礼,于良吉都收下,走的时候多少都给带了四块到十块月饼。上午大家就在走礼和接待之中渡过了,中午吃的很丰盛,四菜一汤,野鸡炖蘑菇,肉炖豆角,清炒土豆片和果仁菠菜,打了紫菜虾皮汤。中午热乎了些,黄厨娘等一帮妇女已经将晒好的干菜都收了起来,菜园子里日渐凋零,很多蔬菜都生不了,家里的大棚已经盖好了玻璃,里头的土地也都翻新过了,就剩下籽儿种菜了。于良吉早就让人买 了菜籽儿回来,自家也有不少菜籽儿可以适当的种下去一些。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一上午十八里铺的人就都走遍了,因为户数少,下午就没有人再来回串门儿了,都留在家里做点什么,跟家人过节。于家也是如此,黄大厨正在奋力的做猪头,这可是要上供的,早在当天拿回来的时候,他就瞄上了。第二天开始燎毛,剃毛,上大锅煮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在卤汤里煮,顺便跟着煮的还有猪蹄儿除了猪头,还有整只的小公鸡,也宰了五个,其中最大的那个是整只卤上的,也是要作为供品。烧鹅也准备了三只,一只是整个的,作为供品,两只已经手撕好了,等着晚上开饭的时候吃掉。还有白切肉,因为家里的关系,红烧肉之类的只能给别人吃,自己家是不能上这么重颜色的吃食的,所以只能是白切肉。黄厨娘那头也带着自家闺女开始烤制月饼,五仁的是最基本的,还有瘦肉和咸蛋黄的,青红丝是外头买的馅儿,味道还可以。家里人都换上了新衣服,刘文喜挨着个给发了节礼,按照小老爷的规定,逢年有十两银子的大红包,过节有一两银子的小红包。饭饭efe手打,转载请注明151 亮堂的很南方可能整个村子都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开个大会舞个火龙之类的活动,但是北方不行,晚上就冷了,谁没事傻了吧唧的外头逗留啊冻不死但是肯定能冻病下午没别的事情,于良吉亲自去祠堂里收拾了一番,清理了灰尘,擦了牌位和供板。傍晚的时候,晚饭早早就准备好了,待得一轮明月初升,于良吉带着于宝宝,亲自搬着野猪头,整只公鸡和大鹅,进了祠堂。上供这三大样之后,还有一盘葡萄,一碟炉果儿,一盘五块月饼,一碟素煎豆腐。磕头,上供,拈香,烧纸。家里有了妇女就是不一样了,叠了不少金银元宝和各种摇钱树,金山银山的,烧了好一会儿才烧完。“小叔叔,这些都留在这里吗”于宝宝指着供板上的东西问于良吉。“今天是要供在这里的,明天就能拿下来了。”于良吉将宝宝手里的香插进香炉里:“等爷爷奶奶和爹娘享用完了,剩下的才是咱们的哦”他才不会放东西一直放到烂呢,意思意思放个一天就行了,放坏了也不吃掉那是浪费“哦。”于宝宝看了看灵位,都是他的长辈,放在高高在上的,他看的时候都要扬脖。“好了,咱们出去吧”于良吉拉着于宝宝的手,终于出了祠堂大门。门口,石宏大正等着他呢。“走吧,回去开饭了。”石宏大过来,一把抱起于宝宝,一手牵着小于举人,一家三口很和谐的回了家。身后,祠堂房檐上挂着白色的灯笼,里头的灯光柔和而温暖,跟天上那轮明月清冷的月光相映成趣。过节了,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吃饭,这次是十八口人,因为多了宋氏母女俩,平时神隐也就算了,过节的时候可不行。一桌十个菜,四凉四热,一道甜品一翁汤。众人先给于良吉和石宏大敬了水酒,清淡带着丝丝甜味儿,是江南来的米酒,白色的,顾忌着宝宝还在孝期,并没有上烈酒。就连喝不惯米酒的巴家人也不敢有所异议。于良吉又敬了大家一杯水酒,之后才正式开席,他先动的筷子,然后是石宏大,最后是于宝宝,别人才开始动。虽然正经的主人只有两大一小,但是于良吉当他们都是家人,相互敬酒之后,开始了吃吃喝喝。吃完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