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好菜好饭。等他们到了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摆桌了,凉菜就是家常凉菜,里头放了黄瓜,闻起来有股清香味儿,这个一来就摆上了,剩下的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就是每一张桌子都有个锅塌鲤鱼,是黄大厨看他们家有不少大鲤鱼,是车达过年的时候捞到的,只是家里人少,吃的也少,就没吃完,干脆给做了得了。还有两个菜,一个酸菜炖肉,一个小鸡炖蘑菇。汤是海带豆腐汤,清清淡淡,很适合小于举人。他们一到地方,很多人过来打招呼,尤其是杨达,第一个蹿过来,那速度,吓了小于举人一跳“哥哥跟你说,今天大家伙儿可是憋了一肚子的话,你可有个心理准备”杨达怕小于举人被人问懵,再加上这孩子虽然读书厉害,但是嘴码子就不行了,要不然那次也不会让村里人帮他出头,弄走石宏大的后娘。“我也憋了一肚子的话呢”小于举人笑呵呵的不当一回事儿,他跟老村长,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果然,开席之后,老村长跟小于举人坐的是炕桌,只有八个人,老村长,小于举人,车爷爷和石宏大。再有就是两位学堂的先生,还有卖豆腐的孙大爷和邵铁匠。四方的炕桌一边坐俩,小于举人挨着石宏大,而且他们的地方是在车家的大火炕上,等于是主人家的卧室。而地下放着的桌子上做了八个,付家兄弟俩 赫然在列。每次吃饭了时候,大家都约定俗成,每次都把两家人分开,从来不在一个桌子上坐下之后,开席动筷。酒过三巡,邵铁匠就憋不住了,他这个有点急性子,开口就问了小于举人甘草杏的事情。毕竟曾经说过,想交给村里人,只求不浪费每一年辛辛苦苦结出来的杏子。只是当时大家权当耳旁风了,现在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谁还能当耳旁风“那天不是说了吗大家谁想弄这个甘草杏,直接来问就是。”于良吉不怕他们问,就怕他们不问。老村长也笑呵呵的干了一杯老白干道:“小于举人都说了,你们也都听到了,谁想弄就去弄,反正左右不这是些吃不完就丢掉的杏子,弄好了你们还可以卖去县城里的铺子,那东西放的好,冬天过年的时候,肯定能卖上价儿”这事儿不用老村长说,大家都知道“能全告诉我们么”付大柱子直撇嘴。原因无他,他跟付二柱子家不一样,他们家种的是三棵柳树,别人家都是好几棵杏树,都是长大的家杏,他们家就一棵杏树,还是去年种的,花都没开几个而付二柱子更是生气,因为今年看到小于举人家收杏子,没收他们家的,他那个败家媳妇儿,一气之下,把家里好不容易养了七八年的杏树,拿着斧头闲着没事儿干,她都给砍了结果他家刚砍了杏树,第二年这家杏就要做甘草杏了付二柱子今天就埋头喝闷酒了,真是越喝越愁,人都说“妻贤夫祸少”,他那已经去世了的老娘,怎么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个媳妇啊“付村医你说什么”跟他们一桌的是黄大厨,听到这话立刻就问了他一句。并且因为黄大厨嗓门儿大,这一句里外屋都听到了。平时他们请客是不会邀请于家其他的人的,毕竟小于举人代表了于家,而石宏大则是代表的他自己一家。黄厨子是在于家扛活的,不算是一家人,他们都是记名在小于举人那里的,平时是不请的,也不能请。不过这个时候人家来帮忙,不能让人做好饭就回去吧车家也不是那样的人,干脆留下来吃饭好了,吃完了跟小于举人一起回去就行了。“我说,能全告诉我们么”付大柱子被 人当众诘问,也有些不高兴,干脆破罐子破摔的直接怀疑上了:“师父教徒弟还留一手呢”“我又不是大家伙儿的师父,留一手做什么”小于举人轻描淡写的把玩着手里头的酒杯:“这方子又不是我一个人会,有的是人会做,只不过咱们这儿不知道罢了,就算我不告诉大家,还可以出去打听一下,我何必留着这个东西,跟大家生分呢”众人听了都点头,因为于良吉一开始就说了,这是外面传过来的方子,根本就没什么保密可言,真保密的话,也不能从外头传到这边来,这边有多偏僻,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方子都能流传到这里了,外头指不定满天飞了呢再想到别的村子没他们村子杏树种的多,就算是想要跟风,这杏树也不是当年栽上就能开花结果的,起码四五年才能看到果子,七八年上的是最能结果的时候 。“哼”付大柱子气哼哼,时不时的发出点声音来,吸引人的注意力,阴阳怪气的样子,让人看了别提多别扭了。而付二柱子一个劲儿的喝酒,时不时的吃菜,竟然一句话都没问甘草杏的事儿众人想到付家两兄弟跟小于举人不对付,更有付大柱子家就一棵还不能结果的杏树,而付二柱子家那三棵大杏树,早被自家婆娘砍了当柴烧了。这事儿也不是啥稀奇的,他那婆娘是个碎嘴的谁都知道,过年走门串户的时候,哪个媳妇子不说些什么他婆娘那个时候可硬气了,不卖杏子,就砍树烧火现在再看付家兄弟俩,谁还不知道咋回事啊没人搭理他俩,全都转身跟小于举人说话儿。“老村长,咱们村儿的杏子到时候可不少,能都卖出去吗”有想到小于举人卖出去那二十两银子,再瞅一眼那坛子,今天他们就吃了十两,十两银子啊“有了名声你还怕卖不出去”老村长给自己夹了一筷头子的粉条,牙口不行了,只能吃点这样的软和东西:“实在不行卖给县城里的那些个铺子,总比丢掉强”“再说了,一文钱也是钱,比白扔了强啊”林杰也在一旁敲边鼓,他还是很佩服小于举人的,这配方虽然说不是秘密,可在这里他不说,一时半会没人知道。可他乐意为了不浪费东西,特意跟村里人分享,这份胸怀,比那些敝帚自珍的人强多了“也是,一文钱也是钱啊”那人想明白了,随后就问:“那制作的方子”“方子的事儿,去问小于举人,这事儿人家可不藏私。”说着还扫了一眼地桌上坐着吃饭的付家兄弟俩。这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老村长不揽功劳,别人问他他就直接推给小于举人,让这些人去问于良吉。于良吉也不吝啬的一遍一遍的告诉他们,甚至写出来制作的流程,反正这些人哪怕没读过什么书,字还是认识的,就算他们不认识,不是还有孩子们认识么,这就是全民都识字的好处。第二天是孙家请客,就是做豆腐的孙大爷家,于良吉特意让石宏大气抱了一坛子甘草杏过去,每个人尝两口,剩下的给孙家的孩子们吃了。大家都尝到了甘草杏的味道,都记住了,小于举人也说了,让他们吃,但是做的进修,可能味道有稍微的偏差。“做饭还有各家各味儿呢,这做东西也一样,你家的甜点他家的酸点,没必要非要统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再一点请大家记住,这甘草杏最好是自然风干,别烘干,烘干的颜色不好看,我这儿暂时没烘干的,都是风干的,但是你们也别犯这个错误,颜色黑黢黢的谁吃啊一看就跟长毛了一样,坏掉似的,没品相,卖不卖出去就不说了,自家吃着也犯膈应。”小于举人特意提醒他们。自然风干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烘干不需要啊加大火力,屋子温度高点儿,风干需要三天,烘干可能就需要一天,省时间。毕竟杏子的成熟期就那么一段时间,过几日不是熟透了烂了,就是让人吃了,再不就是被鸟雀啄了,总归不是完整的了。就怕有人贪财,赶时间,坏了好好的甘草杏。“瞧你说的,我们都知道,注意着呢”“就是,说风干就风干,不会烘干的,大夏天的烘干,可热死了”“就那么几间房子,还烘干呢,到时候别杏子没烘干,人先干了”“你说话咋这么中听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这么一说,小于举人才想起来,不是谁家都跟他家似的,大多数人家,都是普通的三合院,大菜园了,厨房连着火炕,夏天做饭都是用的外面的灶台,真用火炕烘干,得多少柴不说,也没地方烘干啊有炕那都是给人睡的,虽然说农家不太讲究,可也不能儿媳妇老公公睡一铺炕吧可是烘干烧太热,晚上肯定降不了温,哪怕勉强睡在上头,呵呵,不中暑才怪热晕过去的可能性,百分之八九十正月十五这天,没人请客,家里煮了饺子,黄大厨还笑言,两位老爷不在家,连食材都省了不少。小于举人也觉得,吃百家饭,能尝到很多味道,还跟他讨论了一番,例如乔大娘的油煎豆包;孙大娘家的五香豆干等等,全村谁家都有点特色菜。今年于家依然没有花灯出现,就 是普通的素灯笼,平时也挂在外头照亮用,也不闹花灯。反而是在吃完早饭之后,小于举人带着于宝宝,又去祠堂上了香,桌子上摆着的东西,已经摆的够久了,主要是那三个头,第二天撤掉了,换了一批新的,是上供用的素点。三个大头都被放到已经塞满了雪的大缸里,放到背阴的冷 处,冻得杠杠的。这一整个正月里,就在各家轮流请客吃饭中渡过,最后一家请客吃饭的是学堂的两位先生,一直到二月初一才结束,而第二天,就是二月初二了。饭饭远方手打,转载请注明179 早春三月。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要吃猪头肉,黄大厨在晚饭的时候,上来了三个头猪头肉是清蒸的,羊头是麻辣的,牛头是卤煮的,端上来的除了片好的肉,就是那个老大老大的头骨了。“劈开,劈开”小于举人吆五喝六的招着三个头,要不是他那小刀片子也就能片片肉,他自己又没力气,早自己上手了。“劈开干什么”石宏大就不明白了,小于举人老是出意外招。去年过二月二,家里还吃素呢,所以也没吃猪头,更没羊头和牛头,今年头一年一起过二月二。“要里头的脑子”小于举人挥舞着手里头的小刀片子,看的石宏大胆战心惊:“给孩子们吃”石宏大劈手夺过他手里头的小刀片子:“行,但是你告诉我,这谁给你的”这么危险的东西,怎么就到了他手里万一挥舞的不当心,伤了自己怎么办伤了孩子怎么办“在巴甲那里看到的,我怕他玩儿这个伤了孩子们,就给没收了。”然后他今天拿出来,本来是想显摆一下割肉的,例如割点羊脸儿什么的“我怕你也伤到人,不许再拿这个玩儿了,没收”石宏大很残忍的没收了小于举人的小匕首。小于举人:“”不带这样欺负人的“这羊脑子就要用刀劈开”因为是二月二,过完它就等于新年彻底过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凑到一起吃顿饭。巴图很给力的抄出了他的大刀,一下子劈下去,直接将羊脑一劈两半,小于举人一見,也不顾得自己被拿走的小刀子了,赶紧拿碗用勺子把羊脑儿挖出来,浇上葱姜蒜和酱油等作料,分到几个小碗给孩子们一人一碗分了。“为什么要吃羊脑子”阿雅他们这群女眷是在另一桌上,牛头只有一个,猪头肉倒是分开两大盘子给大家吃,牛头肉也分了,就是羊头差一些,干脆一个桌子上一个。阿雅不太明白,为什么非要让孩子们吃羊脑“吃啥补啥,给他们吃脑子,补补脑子,以后都聪明些”小于举人还很有道理。过完二月二,这热闹的气氛就消失了,懒散了的人们也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准备,就是学堂,过了二月初十,就开始上课了。孩子们留的寒假作业,也都要交上去,顺便两位先生要考核一番,林先生考核的自然是让他们背的书了,解释暫时他们还没学,但是背诵一定要会,结果考下来,十个里头有八个没背下来而于宝宝和于家其他的孩子,连巴甲这个外族人都背的顺溜,一字不差,且作业也都完成的很好。“他叔是举人老爷,当然有空教他了,我家谁教我啊”有孩子不服气了,他们家一堆的事儿,能写完寒假作业就不错了。“这位同学,你放假之后,不是上树掏鸟就是河面溜冰,我们都是在家写作业,又看书,我家小老爷也是很忙的人,只是时不时他看一眼我们的学习,并没有整天的看着啊”刘文喜家的大儿子刘斌,不服气的辩解。他们的学习都是有规定的,一天要看多少书,背差长一段,写寒假作业。当然,小于举人不是没给他们开小灶,他只是弄了好几个课外练习题让他们做,背书也是隔三差五的抽查。该玩儿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出去玩。但是这些谁知道反正小于举人没天天跟先生似的教导他们。那个同学闭嘴了,他出去玩的时候,也遇到过几次先生,甚至还有刘斌他们,而且当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