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太热,他只好早点,一出门就看到了洪泽涛,两人一起默契的不吭声,在学堂的小操场上打了一趟拳,然后还相互拆了拆招。“我发现你这身手不错啊”洪泽涛对石宏大其实是很好奇的,这个人你说他是农夫吧偏偏身手了得,比他这个武秀才也不逞多让说他深藏不漏吧,可你看哪个有本事的人,整天的跟着小老百姓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还带人去铲地趟垄的看不懂啊看不懂“什么不错啊”石宏大感叹到:“当年当兵的时候,冲锋陷阵,你要是不会两下子,死的就不是敌人,是你啦”“也是啊”洪泽涛问道:“你还真的上过战场”“上不过战场,就我这农家子第的出身,能有这身手都是被逼的,不到性命攸关的时候,你就不知道人有多大潜力”石宏大哈哈的大笑着走了。留下洪泽涛思索了好一会儿。石宏大的事情他也听说过的,想到他那家,以及他糟糕的父母缘,多少能理解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石宏大回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小于举人被于宝宝闹醒。于宝宝每天也只能吃一瓣西瓜,一个香瓜,因为有规定,他的肠胃也不太好,将养了这么久,才长高了一些。这娃子就一大早过来拉他小叔起床。小于举人典型的没睡好的架势,闭着眼睛问于宝宝:“这么早起床干什么呀”“起来去菜园子里头,帮宝宝挑香瓜”于宝宝拉起小于举人后,就低头认真的给小于举人找鞋子。夏日里他们的鞋子都是草鞋,编成带着大窟窿的夏凉鞋样子,这个穿着方便又通风凉快。讲究点的就是用薄绸子做鞋面,做个小靴子什么的,那样的他们家也有,但是都是出门的时候穿,平时都穿草鞋,小于举人觉得这样方便。于宝宝找到鞋子就让小于举人起来穿好,跟他出去。“为什么要挑香瓜啊”小于举人一边迷糊糊的穿衣服,一边不解的问于宝宝。“我每天就能吃一个香瓜,我要挑一个最大个的”于宝宝一握小拳头。数量上没办法增长,只能在分量上找,一个香瓜,一两重也是一个,二两重也是一个,五两重还是一个所以他要挑个大个的回来吃“让你石大叔帮你挑去,小叔困着呢”这个时候正好石宏大进来,小于举人眼睛没瞪大,却很尖的看到了他直接把小于宝宝丢给了石宏大,自己往炕上一仰,接着睡于宝宝:“”石宏大:“”最后爷两儿鸟悄的出去了,于宝宝选了菜园里最大的几个香瓜,石宏大特意用称称了一下,选了最大的那个给他。小于举人真正睡醒之后,看到了不仅撇嘴:“你就惯着他吧”石宏大嘿嘿笑着不搭理他,专心哄着小侄子,小于举人看他不注意这边,趁着机会自己上手挑了第二沉的香瓜,他一天也只能一个的份儿啊今天更加闷热了,到了中午的时候,天上就不见了阳光,云层好像很低的样子,仿佛触手可及,空气都闷闷的好像让人喘不过来气一样,一直到下午两点,哗的一声,下起了雨。这场雨下完了,连空气也好了很多的样子,气温也降低了一点点,虽然不明显,但是小于举人就是觉得凉快了许多。等过了几日,到了七月末八月初的时候,气温就凉爽多了。一入八月份,连天都蓝了三分,小于举人终于可以不必苦夏,吃上了黄大厨精心为他准备的肉丸冬瓜粉丝汤。七月份的时候,小于举人连口肉都不想吃,连巴家几口子都不怎么吃羊肉了,因为吃那个上火,只好改成牛肉。如今总算是乐意吃点肉了,黄大厨几乎是想变着花样的给他吃肉。八月开始,阳光普照,地里的苞米都要成熟了,在还是青嫩的时候,黄厨娘让小黄带着巴多和巴穆去了一趟地里,找到些苞米掰回来,水煮了直接端上桌,打了辣椒卷鸡蛋酱,洗了葱和小香菜,以及一些小水萝卜做蘸酱菜。小于举人吃了两穗苞米,和无数的蘸酱菜八月的天气干燥的很快,苞米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小于举人家的蒜苗都开始收获了,因为秋天来临了,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大蒜,晒干蒜了。然后是红辣椒之类的也开始关注,宋氏母女已经开始拿厚实的棉布,开始做冬衣了。八月也是金秋,而且八月还有个重要的节日,就是八月节,中秋啊八月初八的时候,于良吉带着于宝宝去烧了纸,祭奠了一番于大哥,因为前年的八月初八,正好是于大哥过世的日子。石宏大觉得自家的苞米差不多了,就叫人请了帮工们过来,去年他们也是这个时候秋收的,赶在八月节前,将苞米抢收了回来。而八月初十之后,大家都忙了起来,因为要秋收,北方不似南方,秋季时间长点,北方秋季的时间最多两个月,七月热完了,八月就凉快了,九月就开始下霜了。饭饭iii45手打,转载请注明186仲秋时节所以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大家都紧绷了神经,天气好的时候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使,连学堂都要在八月十五之后才开学,八月十五之前,大家都在忙着秋收呢今年的苞米长势不错,小于举人又有秘方,他这秘方大家都知道,但是相信的人少,毕竟是一年的收成,可不能开玩笑,偏偏小于举人当时去李家给张艳辉提亲的时候,跟李家老爷子说过,还是当着大伙儿的面说的收成之后,李慧娘挺着个大肚子,带着丈夫和娘家给的谢礼来道谢了“道谢”小于举人不知道哪里值得李家道谢。“是啊,谢您给的妙方啊”李慧娘怀孕之后,这一胎可是让她在张家抬头挺胸了,张老猴精都不敢吼她了。一吼她就抱着肚子,说吓着了,吼谁她都说吓着了,闹的张老猴精如今跟蚌壳一样紧紧的闭着嘴巴,因为她说了,要是再吼,她就回娘家张老猴精别的不行,对张家血脉很重视,当然,对男孩重视,女孩就一边去吧。“我给了什么妙方我怎么不知道”小于举人一头雾水。“您让我爷爷种苞米之前,用那啥泡一泡,我家里没人听,就我爷爷非要这么整,我大伯家都担心今年绝产呢,结果您猜怎么着”李慧娘说话嘎巴溜丢脆,不等小于举人说,她自问自答了:“我爷爷啊,就非要照着您的方法育种,别人不听没关系,他听就行了这不,秋收了,我大伯家的苞米棒子都比我家的粗实,不用过称就知道肯定增产了啊”而且据说增长恐怕不是一二十斤,起码四五十斤的架势一亩地四五十斤,十亩地就是四五百斤,一百亩地呢以此类推,可不是增产了吗可不是得给小于举人送礼么“老丈好气魄”小于举人一伸大拇指,他虽然增产,但是很多人不信啊就连十八里铺这边自己村子的人,都很少按照他的话去做,别人问他增产秘方的时候,他也没瞒着掖着,可就是没几个人有尝试的精神。也是,他们都跟李家那边的差不多,生怕泡坏了籽儿,耽误下种,春天的春耕可是直接关系到秋天的秋收呢。李老爷子以身试法,这下子没人再怀疑小于举人的法子不行了,反倒是后悔不迭的人不少,早知道,自家春耕的时候,也这么办啊只可惜,不是谁家都有李老爷子的眼光的,人家李家今年就增产了好几百斤而十八里铺的人也都暗暗发狠,让一个外村的人家得了头筹,小于举人的法子他们都知道,就是没照办,明年,小于举人干啥他们干啥“这是我爷爷让人送来的谢礼,都不啥贵重的东西,您别嫌弃啊”李慧娘挺着个肚子,将东西摆开了。小于举人笑着道:“不嫌弃,哪怕是一棒苞米,也不嫌弃这是人老丈的心意。”张艳辉就将礼物都给打开,让小于举人过目。其实真不是什么贵重的好东西,普通的苞米饽饽,还有两棒最大个的苞米棒子,一篮子咸鸭蛋,还有用新的绿豆做的绿豆糕,一小布口袋的干木耳和蘑菇。没拿活物过来,怕小于举人家看不上,自家那鸡鸭鹅什么的,外表看着可不怎么好看。“这个就好,这个就好”小于举人是真喜欢人家给的东西,都是当年的农作物,特别新的那种。看小于举人喜欢,李慧娘就高兴了,全过程张艳辉都在护着媳妇儿,以及媳妇儿的肚子。等人走了,小于举人才松口气,这孕妇上门真不是一般的折腾人啊今年的八月十五,过的很轻松,可能是有了去年的经验,黄厨娘做的月饼也都十分恰到好处,而且因为于宝宝和巴甲他们几个小孩子都要换牙了,放的糖都少了很多。提前一天给各家都送了些月饼聊表寸心,这个时候都收拾秋忙着呢,谁家都没怎么好好过节。“让黄厨娘去吧”小于举人钦点送礼的人选:“顺便去看看,谁家的菜咱们家能收一些,就提前跟人家定一下。”去年他们家的菜就多数都是收的村里人的,今年也不例外,实在是人口多,自家菜园子的出产不够吃啊“哎”这个黄厨娘愿意干,去年就是她买的秋菜。中秋前,小于举人备了好几份礼物,人没去,东西让刘文喜送去了,给县令大人的,给周家和王家的,还有给县城学堂山长的,两位先生也搭了个顺风车,将给山长的礼物托付给了刘文喜。小于举人不得不感叹,古人这个时候,就有各种节礼了,一年需要一个都不能落下,家里这次还是刘长喜提醒的他呢“他做的就是管家的工作,到点儿了提醒你,不然要他干什么”石宏大特意道:“你根本不用操心这些,这些都是他该操心的事儿。”“好吧。”小于举人觉得也是,他还是操心点自家吧。中秋的时候,小于举人还带着于宝宝去祭奠了一番,并且上供了好几个馅儿的月饼。只在中秋节当天供了一天,第二天就拿出来让孩子们分吃了,这东西放不久,可别浪费了。于家也收到了不少的礼物,都是村里人送的,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还有人送了小于举人两对肉鸽是老山长给的回礼,过年的时候,老山长回了老家,六月份才回来,所以过年和五月节的时候,小于举人都没送礼,人不在,家里人都跟着回老家了,给谁啊不过这次给的礼物厚了三分。剩下的都跟去年差不多的流程,不过小于举人站在葡萄架下仰头看着已经开始爬蔓的葡萄,这才一年,刚才爬上来就不错了,他以为他会在八月节吃到自家的葡萄,结果是他要求太多了,这个时候的葡萄,虽然也有改善,可这里的葡萄是没改善过的原始种,长得慢啊“明后年就差不多了。”石宏大安慰他,别老是钻牛角尖,什么都想当年就吃上,怎么是个急性子呢“算了,不想了。”小于举人扭头拉着他回屋:“过了节,我就带孩子们去县里准备考童生试”别人都能放假了,就那几个大孩子,小于举人一狠心,没给他们假期,一直拘在学堂,天气热的时候,中午都不让他们回家了,就在先生家吃一顿饭,睡个午觉,然后起来继续背书,一早一晚凉快的时候,还要跟着武先生习武。“行,我带人护着你们。”石宏大也握了握小于举人的小爪子,还跟当初一样的柔软,你说他也干点农活的,怎么手还这么软呢石宏大散发思维。“又不是去远地方,还要人护着”小于举人也捏了捏他的手,总不能老是他捏他的,而他不还手吧“你不懂,等考试的时候,人多,没人护着万一让人挤出个好歹呢”石宏大可不放心让他带着一群半大小子出去。“好吧,带着人也好,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呢”八月二十,小于举人坐着马车,带着八个学生,由石宏大护送,巴家父子赶车,一起去了县城。童生试是读书人科举的第一个考试,考过之后,便是童生,是表示有资格考取功名的人。八个人里头,五个是要考武试的,只有三个是考文试的,文武都是在同一天考试。八月二十他们就到了,找了一家最大的客栈,结果客满了“来赶考的人不少,早早的就有定了房间。”掌柜的虽然客满却不是很高兴:“您还是去别的地方吧这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考武举的,可厉害着呢”小于举人理解了,这是闹事儿的多了,掌柜的无奈了。“那好,告辞”石宏大也不纠结,直接带着他们找了另一家,这家小于举人住过,就是在杨凯家小吃铺子的旁边。这里地位有点偏,人还没住满,尤其是上房,小于举人一口气要了这里仅有的六间上房,孩子们四个住一间,他跟石宏大住一间,剩下的巴图父子住一间。“好了,咱们去隔壁你们杨二叔家吃饭去”小于举人早就想好了,吃饭自然也很重要,没有比熟悉的人更好了,就隔壁杨凯那里就好。住的地方没得挑,吃饭的地方肯定要好,还得是熟悉的人家,万一找了个不讲究的,吃坏了肚子怎么办这还是要考试呢杨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