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9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8(1 / 1)

d肃想的问题。饭饭小说论坛记得忘记手打,转载请注明第二百零二章 拜访张家“这事儿不用你们爷们儿管,我来就行”刘宋氏一摆手,“那些个东西,你们爷们儿懂什么”一屋子的爷们儿闭嘴了。刘宋氏下午就给拾掇出来了。因为今年初二初三可以去张家拜访了,这年前就没送礼过去,张家也能知道于家的意思,这是初二的时候过来,再送年礼不迟。刘宋氏给准备的东西,是两匹松江布,四匹细棉布,六匹粗棉布,两对野鸡,两对大鹅。给张家老爷子带了两瓶老白干,一罐甘草杏,毕竟农家老头老太太,抽烟喝酒的多,张老爷子喜欢喝酒,这白酒和甘草杏都挺适合。给张家老太太的是两个苏绣的抹额,一个五福捧寿的图案,一个松鹤常青的图案,都是十分的漂亮,用的是锦缎和丝线,摸着那手感都不一样。因为主要是看两位老人,那六匹粗棉布就是给三位舅舅舅妈的,足够了。太过不好,张家的回礼会让张家觉得是负担,太薄了也不好,薄了该让人觉得于家对张家这个亲家轻看了。“不错不错”于良吉觉得,还是女人家心细,他们都想不出给对方什么礼物合适了。毕竟是头一年,自己带着小侄子去拜访外祖家,若是失礼的话,丢的可不只是自己的人。“再给加点青菜,就够了。”石宏大在旁边补充。青菜一直是于家的保留曲目,多亏了自家有个大棚,冬天才有青菜吃,还能省下一大笔礼物。“放上六根黄瓜,十根青椒,十个柿子,还有四个小角瓜。”于良吉想了想:“加上两小捆青菜。”今年大棚收成不好,这已经是他能给出的最大量了,因为他还要去县里看两位同窗和县令大人以及山长。这四个人也是要送青菜的,虽然不多,但是在县里,青菜也只有两家大棚种植,卖价那叫一个高啊青菜在冬天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可在东北这边却难得,且东北这边天气冷,这烧大棚也是十分吃力的,一天都不能断了火。到了晚上,于良吉还在惦记,这礼物轻不得,重不得。“走亲戚真糟心啊”于良吉一头撞进石宏大怀里。“是啊,你看咱俩多好,我家都不用走,你家就一个”石宏大觉得俩人真是绝配。于家那一个还是个娃娃,给自己俩人养老送终的,嘿嘿嘿。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之后,宋氏母女俩将所有人都拾掇了一遍。于良吉和于宝宝是重中之重,其他人作为配角也不能丢了主家的脸面,于是用了一早上的时间,给众人梳理打扮。众人穿戴整齐后,于良吉带着于宝宝乘坐马车,其余的人也坐上了板车,一行三辆马车,走出了大门。路上遇到人,大家都热情打招呼:“小于举人这是去哪儿啊”“带着我侄子,去他外祖家。”每一个人路过,于良吉都会打开车厢跟外头的人打招呼。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全村都知道了。“小于举人不容易,是个仁义的。”老村长也听说了,抽着旱烟的老人家点了点头。富贵不相忘。哪怕如今哥嫂都不在了,有于宝宝,他这个当叔叔的就不能不顾及他,外祖家也是不能断了来往的,他做的很对。不过石宏大就不高兴了。“总是开车门是干什么”石宏大将人送到了村口大门那里,冷着脸训他:“没事不要开门打窗户的,你自己不怕,宝宝还怕呢”“知道了,知道了。”于良吉笑眯眯的挥了挥小爪子,“快回去吧,明儿我们就回来了。”石宏大抿了抿嘴,“我在家等你们。”于良吉差点笑出声,那后面的“们”字儿明显是后加上去的啊“嗯嗯,快回去吧,外头冷呢。”于良吉推了推他,这大庭广众的,俩人也不能干什么,总不能来一出十八相送吧哎呀妈,想想都怪羞人的石宏大很不甘愿的目送他们一队人马走了,要不是于良吉说不要他去张家村,他真的会跟去。只是他体谅他,不想他去面对那些人,就很坚决的拒绝了他的随行,只带了巴家三父子,还有刘文喜,以及宋婶子。巴穆这个半大小子给于良吉充当书童兼护卫,虽然他才十四岁半;巴图和巴多是赶车兼护卫,这一路上万一遇到啥野物,没这对父子不敢射杀的刘文喜是给于良吉赶马车兼管家,而且他认得路啊唯一的女眷宋婶子,专门负责照顾宝宝,顺便她带了很多行李,虽然只住一晚,可该预备的还是要预备齐全,她是按照大户人家的公子出门游玩一日的架势来准备的,虽然已经精简再精简,还是一马车的行李。于良吉抱着宝宝乘坐马车,因为是带着车厢的,马车里有个小碳炉,车厢里的温度还是很热乎的,外头是刘文喜赶车,剩下两辆马车,一辆给宋婶子和巴多乘坐,顺便拉着一车行李,另一辆马车则是一马车的礼物。因为怕天气太冷,车上都铺了厚实的棉褥子,身上也围了棉被,于良吉坐在自己的小车里,想着明年再做两辆马车,带车厢的那种。张家村很快就到了。张家村是一姓村,来了外人大家伙儿都能认出来,而且张家村里头就有公立学堂和举人山长。于良吉的双辕马车是有功名的人才能乘坐的,他这马车是走在前头的,后面跟了两辆大车。而且这些人穿戴整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张玉文家在张家村中间的位置,一般越是中间位置的人家,越是嫡支相传下来的,张玉文在他们那一辈,排行老三。张玉文是个识文断字的,当年就差一点没考中秀才,不过那个时候,边疆不稳,他就耽误了考学,后来边疆稳定了,他也没了那股子心劲儿,这才憋着口气,本来想把女儿许个秀才,可人家秀才凭什么看重你女儿啊就给许了个秀才兄长,就是于良吉的大哥。只是后来不说也罢。张玉文家在张家村算是富农,家里有田有地有房有车,还有三个儿子,八个孙儿,就一个外孙子。张家第三代都是男孩,这在农家是家业兴旺的征兆。这天一大早,就穿戴整齐,一直在屋里等着什么,家里三个儿子都陪儿媳妇回娘家了,孙子自然也跟去了,老两口这边接待的是几个近亲。例如张玉文的堂兄,张老太太的娘家人早就都没了,她回去也没地方回,干脆在家等外孙。于家过来的动静很大,张家村的人也早就有所耳闻,听说是腊月里于家没来送年礼,有人嘲笑张玉文家的,老太太自己说的有那八卦好事儿的就在张家等着,结果人还真等来了到张家门口的时候,马车停了,刘文喜跳下马车,放了马凳:“小老爷,小少爷,到了。”于良吉赶紧给宝宝裹好厚实的大髦,带上皮帽子,“宝宝,记得小叔叮嘱你的话了吗”“记得。”于宝宝抿了抿小嘴儿,“不可以要红包,要说吉祥话。”“对,那是你外公呃姥姥姥爷,舅舅舅妈,还有表哥表弟们。”于良吉哄他:“要在这里住一夜,乖啊。”“嗯。”于宝宝点头。于良吉伸手推开车厢门,先将宝宝送了出来,刘文喜恭敬的在一边站着,宋婶子立刻上来抱着宝宝下了马车。她现在的身份是小少爷身边的婆子。以前也目睹过各个少爷身边的丫鬟婆子是怎么照顾少爷的,当然,他们家没那么多说法,但是不能让外人轻看他们家。抱着宝宝下了车,才将宝宝放到地上,正好是站在一块干净的地方上。于良吉随后下了车,看到他出来的人,都直了眼睛。他今儿穿的衣服,是宋佳母女俩自从知道他要在正月初二的时候,带着于宝宝去外祖家拜年,就开始制作的,包括于宝宝那一身都是。其实爷俩儿只是各一身大髦裹着,那大髦是用狐狸皮做成的,脖子用的貉子毛,加上爷俩儿都不胖的身材,乍一看跟亲父子似的。大髦衣服一穿,就是比别人贵气许多这年头农家还不时兴穿这样的衣服,一直狐狸的皮也值不少钱呢而俩人这一身,是于良吉的意思,他穿什么,宝宝就穿什么,这叫“亲子装”嘿“外孙给外祖拜年,祝愿您二老万事如意。”于宝宝一抱小拳头,很是像模像样。“哎哎”张家老太太早就忍不住了,直接一把抱起于宝宝,这个稀罕啊就别提了,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二老新年快乐。”于良吉也是一抱拳,面带微笑。“二老新年快乐”他身后的人,男的抱拳弯腰,女的深蹲作福。“好,好,快进屋里来”张老爷子红光满面,光是这架势,就够给自家长脸的了。“对,进屋说,进屋说”老太太先抱着宝宝进了屋子,宝宝已经大了,老太太虽然力气还有,但是宝宝进了屋子就自己下了老太太的身,乖乖站在老太太身边。张老太太摸着外孙带着的皮帽子,满心的欢喜。于良吉迅速的打量了一番张家。张家是典型的东北三合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屋中间是堂屋,东边两间住着张家二老,西边两间住着张家大哥一家子,东厢房是给老二家住的,西厢房是给老三家。后罩房他猜测跟自家一样,是仓房,装粮食用的;两边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客房,就是小了点儿。周围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菜园子,西北角是茅房,东北角是牲口棚子和养活家禽家畜的地方。外头围墙不高,上头插满了树枝,挡不挡人不知道,反正鸡鸭鹅什么的,肯定飞不出去就是了。门也不跟十八里铺那样都是木板门,厚实的能砸死人,他们的门都是剥了皮之后的树干,扎成篱笆的样式。松松垮垮的当个门,中间的缝隙很大,估计小一点的猫猫狗狗都能钻进钻出,跟十八里铺那种恨不得将自家弄成碉堡的样子,一点都不同张家的房子是砖瓦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过收拾的很干净,房顶上没有积雪,房前屋后也十分整洁。最主要的是,他们家看门狗今天栓的很远,虽然也汪汪叫,可因为距离的关系,于良吉真不怕它饭饭小说论坛记得忘记手打,转载请注明第二百零三章 张玉文家张家堂屋。如今屋里已经站满了人,一个个都好奇的看着于良吉和于宝宝,以及他们身后跟来的人。不好奇不行于良吉已经成了张家村的八卦风云人物了。跟自家村子的举人老爷一样的身份,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跟举人老爷一样的性格了。“坐,坐。”于良吉当然是坐在主位上,旁边的主位上坐着张老爷子,而老太太则是紧挨着于宝宝,宋婶子上前将宝宝的大髦衣服脱了,帽子摘了,顺便送了出去,放到了自己的车上,车上都是他们的行李。于良吉则是巴多帮忙,脱了大髦衣服和帽子,露出了身上穿着的衣服。众人见了又一次羡慕,并且小声讨论了起来。翡翠色的锦缎,制作而成的广袖棉袍,腰间束着巴掌宽的青蓝色锦缎腰带,袖口和领口都是同样的颜色滚边,包括头上的缎带,上面都精细的绣着卷云祥纹,寓意小老爷平步青云。更妙的是,这衣服的料子,是宋婶子亲自挑选的,是那种带着一点点反光效果的料子,听说里头是掺了银粉织就的,不论是阳光下还是灯光下,只要有亮光的地方,它就有反光出现,整个人身上都泛着一层看不见的柔光,特别称人。而跟于良吉一样装扮的自然是于宝宝。俩人不止是外面的皮毛大髦一样,内里穿着的衣服也一样,只不过于宝宝是他的缩小版,爷俩儿站一起,跟哥俩儿似的剩下的人虽然都是一身棉布衣服,可也都是细棉布,上头有着绣花,做工也比他们身上穿着的新衣服精细,尤其是他们穿着的衣服都是配套的,颜色搭配怎么看怎么好看那是当然的了宋婶子的眼光很高的,伺候惯了那些高门大户人家,眼光要是不到位,人家也不会用她们。早已经泡好了茶水等他们,于良吉面前是一个很讲究的盖碗儿,这种东西农家一般没有,除非是富农,就像张玉文这样的,讲究个门面,才备了这么个东西。一套茶具九个盖碗儿一个大茶壶,市面上大概能要个十两八两银子。于宝宝面前是一碗糖水,这是农家一贯的作风,糖在这个时代虽然因为穿越前辈的存在,已经不是那么昂贵了,但是一年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