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匹就要价五十两银子还是进价卖的时候,掌柜的都没敢多标,就写了个一百两,一匹。放了快一年了,再卖不出去,这料子可就要砸手里头了。石宏大脸一沉,竟然只有一匹,不够用的啊“独一无二”店小二立刻改了口:“不过您看旁边这一匹,一样的料子,就是里头是掺着银线织就的,也是独一匹。”“那这两匹都给我包好。”石宏大看了看旁边的那个,也是正红色,不过里头掺着的是银线,和金线的那个倒是挺般配。“好嘞”店小二激动的赶紧给包好,这两匹料子就快二百两了,他也有提成赚的呢。于良吉觉得成亲是好,但是没必要都要采购大红色的布匹,他看中了一齐青翠色的料子,这个颜色他跟石宏大穿着太嫩,但是给宝宝正好还有一匹宝蓝色的,他觉得很配石宏大,就也下手了。然后选了十匹樱红色的细棉布,二十匹宝红色的细棉布。这是给家里人准备新衣服用的,女的用樱红色,男的用宝红色。喜庆不过他还选了一匹珍珠红的料子,这种料子在无论是灯光还是阳光下,都能闪光他就想做个小衣服给宝宝穿,他跑在外头,就会全身都闪光了啊想想他就流口水“这匹我要了”“这匹我要了”两个声音,同时响起。而且两个声音,一男一女。于良吉的手都摸到布料了,听到声音后扭头,正好对方也扭头。石张氏看到于良吉,就有点萎了。因为于良吉穿的挺好,这样的人不是家里有钱,就是家里有权,再不就是俩都有。她一个平民老百姓,还是真跟人整不起。于良吉是认识石张氏的,但是石张氏没认出他毕竟当年于良吉刚过来,说句不好听的,又瘦又小,当时见面的时候,还披麻戴孝呢现在的于良吉可是吃胖了也长高了,而且不只有女大十八变,男的还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呢看到是石张氏于良吉当时火气就上来了“这匹。”石宏大偏偏在这个时候过来了石张氏可能认不出于良吉,可石宏大化成灰她都能认出来“石宏大”声音大的全布庄里的人都看向他们了。“嗯”石宏大也没想到会看到石张氏。“你怎么在这里”石张氏瞪大了眼睛:“这里是你一个长工能来的地方么”这家布庄是县城最好最大的布庄,里头的料子质量特别上乘,当然,价格也很上乘。店小二抱着包好的两匹珍贵布料傻眼了。这是个长工可仔细看了看石宏大的穿戴,这穿的都不比他们东家差,尤其是身上那身衣服的绣工和做工,绝对的苏式手法,这东西在北边,可少见了。除非是家养的绣工,在外头的成衣铺子和绣坊里,也就只有府城的一家江南云绣法,才有纯正的苏州绣娘,有这种手艺。在布店当了三年多的店小二,这点眼力还是有的。随后他就看石张氏不顺眼了,因为石张氏虽然也是一身新衣服,可她那是粗棉布的新衣服,哪怕是崭新的,那也是粗棉布“长工怎么了”于良吉一听这话就生气:“起码他能自己养活自己,不像某些人,有儿有女还要养老费”“你谁呀”石张氏一遇到石宏大,就跟被晾了愤怒点一样,啥都不怕了的架势。“还是我要结契的人。”石宏大皱眉:“不是跟你们说过了么”为此,他提前给了今年的养老费,嗯,二两,当然,他找人捎口信儿,是石家村的人。不是特意去找的人,而是“巧遇”在某个地方。如今不止张家村和十八里铺知道于良吉要结契了,石家村也知道了石宏大结契的事儿。石大回来什么都没说,但是喝了酒,揍了石家老三一顿,要不是石桂娘要出嫁,石大恐怕也会揍是石慧娘一顿。当然,石张氏也没得了好,石大没揍她,就是关在了屋里三天,没给饭吃,要不是儿子女儿求情,石张氏都怕自己被饿死在家里看到石宏大她能不来气么“说过了是啊,你这样的,也就只能找个男人过日子”石张氏尖锐的声音让人直皱眉:“断子绝孙”石宏大脸一沉,于良吉赶紧拉住他,石张氏怎么说也是他继母,他要是忍不住动了手,就他那手劲儿,石张氏不死也得残而且石张氏这人他算是看出来了,恐怕正愁没人给她养老呢,石宏大别让他沾包赖上他可是知道石宏大下手那股子狠劲儿。“这是怎么了”布庄老板走了出来,看到石张氏就是嫌弃的道:“你要买什么就赶紧买,不买就出去”“我当然买了,我要买这匹布”石张氏这回也不怕于良吉了,脑袋一热,她就不蒸馒头争口气。“我也要这匹布料,而且刚才是我先摸到布料的”于良吉才不让她如意。虽然只是一匹布料的问题,可于良吉就是要石张氏心想,事不成“你一个男人,要这种布料干什么自己穿啊”石张氏这个生气啊“你管我,我就喜欢这匹布料,我给我小侄子穿,怎么着吧”于良吉一抬小下巴:“我今天就把话放到这儿,这匹布料卖给我,我办事要用的所有布料,就全都在这里买了,要是这批布料我买不成,我宁愿去府城采购,也不会在这里买一匹布”布庄老板看了看店小二,店小二机灵地打开已经包好的两匹布料,其中一匹让布庄老板眼前一亮哎呀妈呀可算是把那匹布卖了出去“我我也能买得起那匹布啊”石张氏兜里的确有银子,是小闺女的彩礼钱,当然,她就带了四分之一出来,给小闺女弄嫁妆,剩下的都留着,给大儿子娶媳妇。“你”布庄老板也是有眼光的人,这位一看就没多少钱,跟那两位客人可不是一个等级的啊“这匹珍珠红的绸子,要价三十两。”店小二报了价。石张氏兜里头就三十两“我一个珍珠红的,又不是正红,要那么贵”石张氏不信,觉得他们店大欺客。“这可是用珍珠磨成粉,兑了染料,十匹有八匹染不成,就两匹能成,剩下的只能重新改个色儿。”这也是这种料子昂贵之处,只比那用金丝银线编织的便宜那么一点。石张氏彻底无语了,她当时只是看这匹布料好看,没考虑价格,以为最多十两就够了,她想用这匹布料给女儿做个压箱底的衣服,等回门的时候穿着回来,也让村里人都看看是真没想到价格这么贵“这匹料子,还有那边那匹浓绿色的,都给包上。”于良吉直接就开了口,财大气粗的很:“这些都给我算一下账。”石张氏不吭声,不跟他抢了,但是她没走,她倒是看看,这人买不买得起反正她是买不起的同时看石宏大也眼睛淬了毒一样她可是记得,这人是石宏大要结契的对象,当时消息传回石家村,石大也没吭声,等于放弃了对石宏大婚姻的干扰权。其实他倒是想给石宏大捣捣乱,可惜,没那个能耐不过石宏大结契也好,日后他也没个孩子,这家产都是她儿子的了这也是她听了消息之后,没坚决反对的原因,这种好事她求都求不来呢谁知道于良吉直接拍了一张银票,一千两“一共是三百五十一两,给您抹个零头,算您三百五十两”布庄老板可高兴了大买卖啊整个县城谁家采购一次就买这么多啊大宗买卖多数都是一个村儿的一起来,可他们买的都是棉布,因为丝绸锦缎这种东西,不是谁都能穿的啊石张氏这下子眼睛都亮了没想到石宏大找了个这么有钱的男人结契于良吉是带着人来的,巴图父子俩直接将布匹装车,刘文喜收了布庄老板给找回来的钱,都是真金白银因为于良吉给的也是全国通兑的龙头票子。石宏大眼中带笑的看于良吉挫石张氏,用钱砸人,不过等看到石张氏贪婪的眼神之后,石宏大就想扶额了,小于举人就没想过,财不露白么,石张氏这么爱财的人,岂能放过这么个攀附有钱人家的机会恐怕日后有得闹了。于良吉买完了要用的东西,就跟石宏大走了,理都没理石张氏,石张氏这回老实了,选了两匹正红色的布料,是细棉布的那种,就付了银子,蔫头耷拉脑的走了。后头店小二都没看她一眼饭饭小说论坛凤尾竹叶青手打,转载请注明223 预备喜事走出布庄之后,石宏大就忍不住乐了。于良吉扭头瞪他:笑毛儿啊“你呀”石宏大伸手呼噜了一下于良吉。“让她看不起人”石宏大是什么人,于良吉心知肚明,但是他的身份不可能公之于众。不仅不能公之于众,很多时候还要保密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个退役的农家汉子。不过石家的人更愿意相信他是在于家当长工,因为那样符合他们对石宏大的希望。要是石宏大过的好,他们就该不甘心了。可惜,石宏大现在日子过得的确很不错。“嗯,你说得对,用钱砸死她”石宏大说出了于良吉的心声。“哼”于良吉一扬小脖子:“走,去前面买调味料和干货,还有各种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干什么”家里的应该够用吧“买点吧,咱们办事用,逢年过节,就不用总动用学堂的东西了。”于良吉早就想自己弄一套了。农家人时兴的是相互借用锅碗瓢盆,但是那样不太卫生,于良吉很早就想自己办置一些东西了,不用的时候放着,用的时候直接就拿出来了,方便。农家起码一年两次请客吃饭,一次腊月,杀猪饭,一次正月,新春饭。“好吧。”石宏大本来想说没必要,但是想到于良吉那爱干净的劲儿,恐怕是不习惯跟别人共用碗筷,就没多说什么,方正买回去也是都能用得上。锅碗瓢盆可以直接买,但是桌椅板凳需要定制,索性这是一家的东西,干脆留了地址和钱,让他们做好了直接送去十八里铺。“三月初十之前到位,我们家要办喜事。”刘文喜和对方约好时间,要是过了契约的时间再送去,那就只能腊月吃杀猪饭用了。“原来是喜事啊”老板一听就高兴了:“您放心,您定了这么多东西,又赶上喜事,我再送您四个碟子八个大碗,一套茶具”“那感情好”有搭头才高兴,白得的东西,谁不要尤其是刘文喜,恨不得占人便宜占到地老天荒去。于良吉跟石宏大在他身后看着他跟人讲价,要好处,以及搭头等。出了这里之后,就去了干调店,买盐巴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家里的调味品少了很多,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干姜。“干姜啊五十文一斤”伙计一开口,就喊了个高价。“这不对吧平时都是二十文一斤”刘文喜生气了,抠门儿的世界,是只能降价,不能涨价,一涨价就碰到敏感神经线,哪怕是一文钱,也不行何况这涨了一倍半“没办法,这东西现在急缺啊”伙计也苦着脸:“我们家就剩下不到三百斤了,后续货源我们老板还没找到呢”“干姜又不是人参,还缺”刘文喜才不信他的话呢。“干姜是比不上人参,可人参治不了着凉发热啊”伙计还有话说呢:“听上货地方的人说,山东那边的干姜,半数以上都让朝廷调配到边关去做了药材,调味料这块就给了一点额度,这价格蹭蹭的往上涨,还没货可供应呢”于良吉听明白了,看样子边关那边是有人着凉发热,他猜测很有可能是戍边的官兵们。“这样吧,来五十斤就行了。”于良吉没有还价,直接张口要了五十斤。“小老爷。”刘文喜觉得买贵了。于良吉对他摇了摇头,贵不贵的得看时候,自家去年的干姜都分给了村里人熬药,没分之前,大家都用大葱水服药,效果不佳,后来用了干姜水服药,就都发汗了,汗过之后就好了可见这药要想起效,离不开干姜。朝廷也肯定是看上了这一点,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直接调运干姜到边关,给官兵们使用。连市场都无法保证正常供货了。最后,于良吉花了大价钱,买了五十斤干姜回去,顺便还买了花椒,大料,桂皮等调味品。“肉类,不买吗”刘文喜一项一项的看采购单子,最大头的还剩下肉食,毕竟办喜事,肉类少不了。“去屠户那里订购,现在买了回去,过几日要是热了起来,还不得臭啊”石宏大拍了拍手:“跟他定两头猪,一头外头来的肉牛,回去找付二柱子,买他家几头羊,至于鸡鸭鹅这种的,干脆在村里收好了。”有钱,在哪儿买不是买在村里买,还能让村里人有个赚头呢不止买这些,还有喜宴到时候用的大米白面和豆油,也在粮店买齐了,还有乔大娘让他们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