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够得上你们的条件。”官牙子赶紧打开一摞纸张,挑了两个出来,摆在了他们面前:“一处在东街,那里您二位也知道,都是些有钱人家,绝对安静,且宅子也打,不论是布局还是装修都很好,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就能住进去;还有一处是西街那边,一个两进的院落,但是前院很大,符合要求,不过需要略微收拾下。”正所谓“东街富贵,西街勤俭,北衙办公,南面坊市”这么个划分法。也就是说,东边住着的基本上都是本县富户;西街则是平民老百姓;北边是衙门的地盘;南边则是做买卖的地方。“先到西街去看看,然后再去东街。”石宏大直接就定了基调。“行,等我跟那边说一声。”官牙子果然是个爽利的人,直接打了声招呼,就带他们俩去了西街。西街都是平民老百姓,但是因为穿越前辈打的底子好,这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了些,可井井有条,也讲究卫生的,并没有脏乱差的地步,而且穿越前辈起码做到了一点,他延续了前明的风格,因为在明朝的时候,是没有乞丐的,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程度。现如今更是一片清平盛世,起码表面上大家都这么认为。西街的这个宅子虽然没有临街,但是离主干道不远,是两进的三合院宅子,没有后罩房,但是前头的院子很大,真的有一片草地。“这地段还好,价格也公道,只是房屋有些老旧,得自己好好拾掇一下。”官牙子很实在,指着房上的瓦片:“起码这瓦片就得换一下,还有窗户也要重新漆一下。”于良吉去看了看院子,那一进的院子的确很大,十几个人都能耍的开,还有车马房,地段也属于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去东街看看。”石宏大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官牙子也不恼,又带了两人去了东街。东街都是有钱人,宅子当然盖得好,就算是不住人的宅子,也是有专门的人打理看护,不必担心宅子的荒芜落魄。东街的宅子同样是两进的三合院,只不过带了个后罩房,一进院子比西街的小一些,不过同样能排开两辆车马,而二进的院子却超级的大,光是正房就五间,两侧三间厢房,还有六间后罩房。最主要的是,二进的院子里种植了两棵家杏两棵李子,后罩房那里栽了两棵垂杨柳。院子里还有两个小花坛,虽然因为没人入住,却已经开了花,是一丛丁香。看宅子的是一家四口,他们住在前头的东厢房,挨着马房和大门,有个什么动静,都能第一时间反应。最主要的是,这一家四口都是老实人,原来的主家现在还给他们付工钱,因为他们将宅子看得很好。于良吉特意进了主屋看了看,里头打扫得很干净,他们是突然就来的,根本没给人打招呼,也就是说,这看房子的人是隔三差五就要打扫一遍所有的房间的啊不错不错,所有的卧房都盖着一铺大炕,将来考试的人多了也能住得下,而且有后罩房,还能当仓房用。“这宅子多少钱”于良吉看得很满意。“这宅子因为地理位置不错,所以价格高了些,纹银三千两。”官牙子没想到于良吉会开口问价。做这一行的,一旦主顾开口问价了,就代表看满意了。只是这宅子虽然好,可因为价格高,挂在牙行一直没卖出去,他也是用试一试的心态带他们来的,这地方的房价之高,没几个人承受得了。毕竟临盛县的富户就那么几个,谁还不认识谁啊于良吉一听,三千两,换算了一下,大概相当于他那个时代的三十万,嗯,不包括上税的钱,不过他是举人,户口本上也是他当家,所以免税。三十万买这么好个宅院,太值当了记得他有个同学,也是在小县城,他家买的还是楼房,花了将近二十万,他这可是独门独院。饭饭小凌儿818手打,转载请注明第243章 榜上有名要是认真说起来,这个还是便宜很多的于是于良吉就心动了。当然,他只是问价,然后他就想砍价来着。“三千两”于良吉皱眉:“太贵了点,便宜些”那官牙子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位贵客,这个是定价,您要是想讲价的话,也可以,需要等主家说了算的人过来,和您当面谈,小的是不能做传声筒的,以免有贪图之嫌。”因为以前就有讲价的传统,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都是买卖双方讲价,官牙子不在其中穿针引线,他只需要安排人手将买卖双方引荐到一起就行了。这样是防止出差错,也为了防止中介人员在其中吃回扣之类的事情发生。“那这里的主家”讲价啊,于良吉很是摩拳擦掌。“这本来是一户姓刘的大户人家在这边的别院,他原本是南方人,只是来这边做生意,在这里落脚,现在北边不消停,他家就不来人了,要将别院处理,这才委托牙行代售,您要是想讲价的话,可有得等了,我先给他们去信,然后他们再派人过来。”说白了,其实很麻烦的,因为对方在南方是有大产业的人,人家或许不在乎这点钱,你爱要不要,大不了就挂在牙行一直代售。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必了,就这儿吧”石宏大直接拍板:“先去银行取银子,再去牙行办交接。”“不讲价了”于良吉瞪大眼睛。石宏大拉着他简介地说了一下,这屋子看好了就买下来吧,不然若是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钱,要求一分不让,来回传信还耽误时间。“您英明”官牙子笑着对石宏大竖起拇指:“要我说啊,其实你想的很对,这家的主家一看就是做大买卖的,一年到头也来不了几趟,人家也不会在乎那点钱。折腾来折腾去的,也耽误工夫啊”“嗯,走吧。”石宏大拉着于良吉,跟官牙子去了银行,银行也是朝立的,于良吉身上有带着自己的签章和印鉴。到了银行,石宏大却拿了自己的签章和印鉴,支付了三千两银子给官牙子。“我的账户里也有钱的。”于良吉一直认为石宏大没多少钱,哪怕结契之后,那些东西都摆在了他的小书房里,可石宏大说了,这都是他的战利品,和哥们儿送来的贺礼。说实话,他真的一个月给石宏大二两半银子的零花,还都是兑换成铜板给他放在兜里。二两半别说在十八里铺了,就是在县城也够吃上好几天小饭馆的了。“没事。”石宏大拍了拍他的手,拉着他跟着官牙子去了牙行,过户的时候,依然过户到于良吉的名下。“你花的钱,挂你的名字吧。”于良吉觉得有点像现代买房子,产权证上写谁呢“过户给我,要花三十两的税钱。”石宏大幽幽地看着于良吉:“我不想上税。”官牙子在一边听着,嘴角直抽抽“那还是挂我的名字吧”于良吉可从善如流了。官牙子有经验,他会帮他们俩办完一系列的手续,石宏大给了他二两银子的辛苦费,这已经很高了,平时都是一两。“二位,您看这房子的看护”官牙子最后送他们出来的时候,开了口:“是您二位派人过来,还是让那一家四口搬走”毕竟是已经卖了出去,或许人家由自己的想法呢。“人还是留在这里看顾宅子。”石宏大没打算换人,因为人呢看起来还不错,他也就不费事地自己找人看宅子了。“工钱一个月是五两银子。”官牙子赶紧开口告之,这个可一定要说好,毕竟县城居,大不易。那家人可没有田地收成,全靠给人扛活吃口饭,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想吃点香菜,也得去街上花钱买一把。所以一家人都对这个糊口的活计很上心,宅院照顾得很好。“好,这是五十两银子,四十两是他们的工钱,十两是赏钱。”石宏大直接给了他五十两现银:“我们还有事情,有时间就过去。”今天他们见过一面,不会认错,再说那宅院也没啥东西,都是大件的家具,不怕丢。“好,好”官牙子高兴地接了。石宏大和于良吉在中午的时候,离开了牙行,进了一家小吃铺子,因为于良吉饿了。“来两碗打卤面,一碟卤肉。”石宏大点餐,点完之后,还看了看于良吉,加了一句:“再来一碟咸菜丝。”“好嘞”店小二十分麻利地给上了一壶白开水。这地方是供应不起茶叶的,因为拿东西太贵了。打卤面做得很快,卤子是现成的,一个酸菜肉末,一个咸菜肉丝,于良吉选了酸菜肉末的,还放了一点点辣椒油,配着咸菜丝。一筷子都没动卤肉,因为那卤肉是卤猪头肉,肥肥的,他觉得腻。幸好那卤肉也不多,石宏大吃的时候,将上头的瘦肉都给弄下来,放到了于良吉的碗里:“吃吧。”这个时候这样的小店可没青菜,虽然十八里铺已经开始育苗,并且多数都挪到了菜园子里,可青菜价格依然昂贵,谁让这个时候是青黄不接呢。“你吃吧,我吃点就够了。”于良吉将瘦肉拨了点回去。又被石宏大给拨了回来:“我吃肥的。”于良吉:“”旁边也有一对夫妻在吃面,那男的可得意的跟女的道:“看,还是我对你好吧,大肥肉片子,可劲儿吃”女的嫣然一笑,当然,没多好看,就是很淳朴的样子。男的还用眼睛斜视石宏大,意思很明显:吃个肉而已,还给人吃瘦肉,你这样做对么石宏大生气啊于良吉赶紧憋笑,故意大声:“我就喜欢吃瘦肉,肥的太腻”石宏大:“”俩人吃完了面出来,还有点哭笑不得呢“你呀”石宏大刮了一下小于举人的鼻子,眼中带着宠溺。“哼哼”于良吉哼哼唧唧,拉着石宏大溜溜达达往客栈走。路过集市的时候,还买了不少五彩绳,这不是快要到五月节了么于良吉直接买了最显眼的五彩绳,一捆“这么多”石宏大也知道这东西一年也就带一次而已。“给学堂里的孩子,一人拴一个手腕。”于良吉看着一捆五彩绳,笑呵呵地道:“剩下的让他们的母亲给系就好。”石宏大只好由着他来,拎了一捆五彩绳回去,客栈里的人都刚好睡午觉,俩人也没吭声地上了楼,结果发现两边的楼梯口,各自站着一个人,巴家父子俩于良吉惊讶地问:“怎么没睡午觉”俩人看向他,其实是看他身后的石宏大,石宏大摆了摆手,巴图憨厚一笑:“有点闷,出来透透气。”“哦,回去睡个午觉吧。”于良吉也不疑有他,自己溜溜达达回了房间。巴家父子俩不知道跟石宏大说了什么,反正石宏大不一会儿就进来了,也和衣跟于良吉在炕上眯了一会儿。下午便开始整顿行李,随身的衣服,还有买来的小玩意儿,客栈也不再安静如斯,大家终于可以大声说话了,尤其是一楼,吃饭的大厅都快要吵翻天了。石宏大怕他们太吵,一直没让于良吉带孩子们下去,在大厅用餐,都是在屋里用的饭食。晚上早早的歇息,于良吉睡不着,翻来覆去地在炕上烙饼,石宏大只好按住他,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就跟于良吉刚才哄于宝宝似的。就这样,也是闹到十点,于良吉才睡着。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退了房,上了马车,外头已经有很多人在街上了,尤其是一些拉着学子的马车。他们到了放榜的地方,客栈是靠近集市的主干道上,放榜有四个地方,分别是县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文武两座贡院的大门口。所以大家不用挤着看榜,只要找个地方看榜就行了于良吉没去,因为那小身板跟人挤不起,石宏大去看的,巴家父子俩守着三辆马车。石宏大挤进去看了半天才出来,面无表情地上了于良吉的小马车车辕,一样鞭子:“驾”于良吉:“怎么样啊”孩子们没听到石宏大说,只听到石宏大赶了马车,以为自己都榜上无名,干脆都不吭声了,还有两个弱小的已经红了眼眶。“赶紧回去,好准备庆祝”石宏大也不装了,哈哈大笑地欢乐喊道:“大家都榜上有名”“真的”于良吉惊喜地问车门外的石宏大。“真的,我看的可真了,大家都考上了”石宏大也没想到,于良吉他们三个教导出来的孩子,竟然一次都通过了“虽然名次不高,可也占了中等。”杏榜每次一个县只取一百名,文武就是二百名。自家这八个孩子,都占了中等,还有两个武生是偏上一点的,起码进了前三十名。于良吉已经高兴地咧呵着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而马车里的孩子们,都高兴地要哭了马车一路不停,以飞快的速度回到了十八里铺,老村长他们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眼巴巴地看着三辆车回到了十八里铺,于良吉抱着宝宝出了车厢,石宏大扶着人下了马车。老村长头一个走上前,有点哆嗦地问:“咋样”“中了”于良吉大声地宣布。等着的全村人都激动了“都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