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是啊”石宏大拿了个勺子给他:“快尝尝吧”虾仁家里也有,但是没这么大,那个熬汤放点行,煮个馄饨之类的可以,做蒸蛋的牡丹虾仁就不行了,不够大啊石宏大记下了这一点,走的时候,大不了让人多送点到这里,过段日子他也要过来一趟,再取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活动一下别积了食儿,回头睡了一小会儿午觉,爬起来,洗把脸,溜溜达达出了门。正好看到林杰和洪泽涛。“这会儿该看看书了吧”林杰笑呵呵的看着小于举人在院子里逛游。“不看。”于良吉一口否决了。“为何”上午都溜达一上午的时间了,怎么到了现在还不看看书“你俩现在太紧绷了,放松,不放松考试的时候你俩就得断线”于良吉跟他们讲道理:“现在要放松,考试的时候在紧张不迟,要是现在紧张了,考试的时候,你俩都容易断线,知道么”当他看不出来吗这俩人心里惦记事儿呢,逛街回来,别人都买了东西,就他们俩没买,不是没有钱,而是压根就没想买东西,没那闲心于良吉这两年给他们的束脩可不少银子,吃喝拉撒这种东西,在农家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还说放松呢根本就没有放松。这一路林杰的眉头就没开过,总往一起凑合还有洪泽涛,那拳头总是张开,握住,张开,握住,当谁看不见是咋地俩人被他说得讪讪一笑。“齐五齐五”于良吉扯开喉咙喊人。“哎”齐五蹭蹭跑出来:“这那儿,小老爷,您有事吩咐”“去买六口大缸回来”于良吉掏出自己的钱包,数出十两银子,以为他也不知道大缸多少钱一个:“给你十两银子,多退少补。”“好咧”虽然奇怪小老爷要大缸干什么但是齐五不是多嘴的人,这才头一天接触,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小子去了集市那边,挑了六个一样高矮粗细的大缸,让人绑了给送货上门。于良吉拉着他们俩走走逛逛,干什么呢聊天“以后啊,这边就给你们俩住,正好,一个住东跨院,一个住西跨院”他细细的把自己的打算,和石宏大的话都说了一下,表示俩人都很支持他们科举。这两年时间,于良吉也能看出来了,这俩人都不是那种人走茶凉的家伙,不管以后怎么样,只要他们能记得十八学堂的好处,以后有事儿找他们,肯定能帮忙。他本身宅得很,守孝三年的时间,除却两个同窗,其余的人都断了联系,这样也好,他本来就不是原主,人认识的越少越好。可是也不行,人生在世,总得有朋友不是秦桧还有三个至交好友的呢果然,他说了这么多之后,俩人都很感动,就差跟于良吉拜把子了,逗得于良吉呵呵直乐。水缸买回来了,已经让人清理干净。而这个时候,就有人上门了。头一个过来的就是送番茄的老大爷,于良吉爽快地接了,扒拉了一下,里头果然有六个瘦瘦小小的绿色的小番茄,且是泛着嫩绿色。“这老头儿人也太不讲究了,怎么能用生柿子充数”刘文喜一看就生气了,怎么能糊弄他们家小老爷呢“不,要的就是这绿色的柿子”于良吉可不同意,摇头晃脑的将几个绿色的干瘪瘪的柿子宝贝儿一样的拿回了屋子。刘文喜目瞪口呆:“”石宏大若有所思。刘文喜反应过来之后,立刻跑了进去:“小老爷,生柿子不能吃,会中毒的啊”“我不吃,你们也不许动”于良吉在屋里嚷嚷着:“谁都不许动啊”第二个来的是那送山货的夫妻俩,有点害怕这种高门大户的样子,但是东西都不错,齐五是个眼睛尖儿的,看着东西都很好,一个劲儿的偷着乐。山货很贵,要了五十八两银子石宏大直接给了六十两整数:“剩下的算是给你们的赏钱,以后有这种好货,不要出去卖了,直接送到这里来。”小于举人既然喜欢,那就送到这边好了,县城没得卖,府城总会有买到的,大不了自己来带回去就是了。“成,成,贵人的吩咐,我们也便宜”山里夫妻俩高兴坏了,这好事儿谁不同意啊送走了他们俩,又来了一伙人,送苹果来了赶着个骡车,拉着一大车的苹果,一个人赶车,四个人帮忙押车,于良吉让人开了大门,把骡车弄了进来。看着车子不大,但是装得满满当当。“这些,要卸在哪儿”赶车的人也有点傻眼,这地方一看就是有钱人住的地儿,这么多苹果,放哪儿啊于良吉想了想:“你们这骡车,我也一起买了吧”对方:“”最后,于良吉花了大价钱,连果子带骡车一起买了下来,送走了人,齐五他们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小老爷,这是买果子,还是买车啊车子买了下来,骡子也买了,就在院子里呢“来,咱家有地窖吧”于良吉问齐五。“有,就在前头不远的地方,冬暖夏凉,里头还很大呢”不论穷富,谁家每个地窖啊“那就好”于良吉笑呵呵的开始指挥大家干活了。首先,就让人去买了好多白纸和细草绳回去,先选好苹果,然后不要用水洗,选定的苹果都用单张的纯白纸裹好看,用草绳系紧。让人买来的六口大缸,都是一米多高的那种,到于良吉的胸口了都,让人先将大缸洗干净,用开水烫过,用干毛巾擦干,把缸抬到地窖里,往大缸里倒进一些清水,约莫满了缸底即可,然后加进两块高于水的石头,再把石头上放一个跟缸底直径差不多大的木板,最后把苹果摆放好,盖上一层牛皮纸,然后是木头盖子,盖好就可以了。这是最早期最有效的储存方法,若是不动的话,能从金秋放到来年三四月份呢石宏大不知道这种办法是不是有用,但是他从来没见过储存水果能储存的这么久的,简直不可能于是他悄悄的吩咐了齐五,“要是到了明年三四月份,没人来看这东西,你就把大缸里的挑出来,里头的东西烂了就直接丢掉,大缸刷干净,放着,万一下次小老爷来了,还想腌个啥水果的呢”齐五:“知道了,大老爷。”大老爷太惯着小老爷了,不过人家两口子乐意,他也没啥可反对的,希望这次失败之后,可以让小老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苹果吃了也比烂了强啊等折腾完了苹果,早就天黑了,吃了顿晚饭,睡觉前于良吉才嘻嘻哈哈的跟石宏大道:“这回他们俩肯定不紧张的”石宏大捏了捏他的脸蛋儿:“干了一下午的活儿,紧张也不紧张了”小于举人使坏,让林杰搬苹果,让洪泽涛系绳,林杰累得够呛,洪泽涛憋得满头大汗这俩人要是林杰系绳子,肯定心灵手巧;让洪泽涛去搬苹果,肯定不觉得咋样偏偏然于良吉给掉了个个儿这就是小于举人在考前,给他们俩的放松方式,虽然很累,但是效果不错。饭饭晓庭手打,转载请注明第二百六十五章 进考场了放松效果不错,反正第二天俩人起来晚了于良吉还想笑嘻嘻的跑去叫他们起床,被石宏大给拦住了,昨天都让人做了一下午的白工了,还想打扰人睡觉这家伙太不知道自觉了。“不许去,老实点”石宏大抱着于良吉,不让他吭声。于良吉嘿嘿坏笑,在他怀里使坏,挠他的痒痒,结果石宏大一声没吭“你不痒痒吗”于良吉就纳闷儿了。“从小就没痒痒肉,你特意挠我痒痒,根本笑不出来。”石宏大很坦诚地告诉于良吉,挠他痒痒,没用只有出其不意,才让他笑上一笑,这种故意为之,他觉得没啥可笑的啊于良吉气馁了,只好在他怀里换了个姿势,秀气地打了个哈气,闭着眼睛睡了个回笼觉。跟林杰和洪泽涛一起起的床。今天才正儿八经的开始读书,但是只读一上午,下午让洪泽涛跟石宏大说拆招,于良吉跟林杰作画,或者林杰吟诗,因为考举人是需要在最后的时候,赋诗三首,题目有可能不限,有可能指定。于良吉吟诗作对不成,只会一些现成的,或者酸了吧唧的那种,他作画不错,小的时候还学过一段时间。就这样过了几日,到了赶考的时间。一大早大家就都起来了,但是走路都踮着脚尖,早饭更是为了不出错,煮的鸡蛋,熬的小米粥,吃的两合面馒头,咸菜是切成丝拌了香油和葱丝香菜,为了不出错,连辣椒油都没敢放,万一吃多了胃疼呢里头放的是白色的白菜丝。于良吉坐在餐桌上,看洪泽涛已经夹了两次咸菜到嘴巴里了,不由得笑出声:“洪先生,你不口渴么”“啊”洪泽涛好像没回神一样。“你都吃了两口咸菜了”石宏大指了指咸菜盘子。洪泽涛脸一红:“这事儿闹得,我都没注意。”“还有,林先生,你已经干着吃了半个馒头了,不噎得慌”石宏大也跟着看热闹。林杰低头一看,自己干啃了馒头,连粥都没喝一口“好了,好了,不紧张。”于良吉拿了个鸡蛋给他们俩:“好好吃饭。”嗯,好好吃饭。结果石宏大就发现,于良吉夹了两次咸菜,都夹的是白菜丝儿这是把自己当小兔子养呢么吃完了一顿乱七八糟的早饭,上了车子,于良吉就送他们俩去了贡院。府城的贡院,可比县城的大多了,且连门前的街道都是四开,并非双开,就这,还差点被车水马龙给淹没。门前不许停车,附近二十里的道路,都不许停,道路两边四排马车停靠的地方,可以停车在停车位,只不许路上停,怕堵了路。又有专门的人行道,放考生们进去,但是闲杂人等不许在路上逗留,贡院大门里头十排人,在检验前来考试的学子,同样,此处分东西两个贡院,文贡院在东,武贡院在西,占了好大一片地方,基本上,两个贡院的前头已经净街了。于良吉送林杰进了文贡院,那边石宏大也送了洪泽涛进了武贡院。刘文喜驾着马车,拉着小于举人往回走,跟骑着马的石宏大在一处转盘道汇合。“咱们回去吧”于良吉蔫头耷脑,没办法,他也紧张,就是没表现出来,生怕给俩大龄考生增加压力。回到家里,四野寂静,没办法,今天考试,东西两区都戒严,尤其是北区那边,更是十步一岗哨,于良吉觉得这闹的有点过。“不过,你看。”石宏大给了于良吉一份今天早上的报纸。上头老大一个标题:北疆启动战争预警,边关已发生多次冲突。于良吉瞪大了眼睛:“这、这、说的事咱们这儿”“嗯。”石宏大点头。“可我,我什么都没感觉到啊”于良吉捏着报纸,傻呆呆的样子。“这里是府城,整个东北的心脏之地,除非兵临城下,否者是不会有任何混乱产生的,只不过科举这种事情,就戒严很多了。”石宏大给他倒了一杯茶,放到他跟前。于良吉低头看报纸。报纸上说,是去年那场雪灾闹得外族人那边死了很多牛羊,而一开始朝廷是给予赈灾的,一匹马换五十斤粮食,一头牛三十斤,一只羊只有五斤,没办法,羊肉汉人很少吃。且关内也不是没有羊,牛的话,草原上的都是肉牛,关内用得更多的是耕牛;马匹值点钱,可关内有着自己的养马场,买马匹进来最多是优化品种。外族人是游牧民族,不管是哪个部落,没有了牛羊,他们只能等死。可不换粮食,牛羊也得饿死,人更得死只能换购了粮食,可吃完了粮食,这牛羊也都没了,就剩下马匹,帐篷和弯刀,朝廷给了他们赊购的福利,但是要还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可是这帮人呢不知好歹也罢,或者是血液里天生就带着不劳而获的基因,他们竟然不愿意朝廷给他们贷款度过这个困难时期,而是抄起了弯刀,骑上了战马,他们来边将打草谷了打草谷是辽代常见的词语。辽初,军队出征,“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 兵卫志上中如此记载。这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被辽人称作“打草谷”。自此,草原上的外族人们就习惯性的来边疆打草谷了,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