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来了人,没什么别的事情,宣读了一下给石宏大的任命:“晋石姓宏大,正六品,武略佐骑尉。”竟然是衣蛾武略佐骑尉虽然是末尾的正六品的散职,可也足够让人家震惊的了正六品啊他们这儿最大的官,县令大人才正七品而已石宏大比他高了两级,正七品之上还有从六品,然后是正六品别说于家人吃惊,十八里铺都轰动了,顺带整个县城也都动了要说这些人里头,谁最后悔无疑是石大听到石宏大安然归来的时候,他就后悔了。自家的日子原本过的很好的,是自己亲手将家产都推了出去,带着老婆儿子女儿回了老屋居住,还有那五百两银子的负债。当时有多着急跟石宏大撇清关系,现在就有多后悔石张氏也傻眼了当初清点家财的时候,她昏迷不醒,大儿子跟二儿子围着她团团转,小女儿哭着让两个哥哥赶紧回家去拿娘的私房钱,她守着娘,结果俩儿子无功而返,一家人都被净身出户,要不是还有这么一个老房子可以栖身,他们一家人大冬天的就要在街上要饭吃了就这还不算什么,家里吃的喝的都没有,一家五口人,就一点随身的行李和包袱,连锅碗瓢盆都没有让带出来还是石大拉着石大喜上街找活儿干,冬天这个时候活计本来就少,再加上石大喜习惯了好吃懒做,让他出大力还不如死了算了更何况这县城就这么大一点儿,谁不认识谁啊人家一看是石大父子俩,根本连找他们都不找不过,某些行当还是缺人手的,例如送葬的,挖坟坑的,这些别人嫌晦气,都不肯干,工钱也给的不多,但是石大不嫌弃,只要能赚钱,给口饭吃,就行了。石大喜一开始特别不乐意,谁爱在大冬天的,天还黑的时候去坟地里挖坑啊可是不去他爹就揍他,好几日没吃饱了,石大能坚持住,石大喜可不行,被揍了两次他就老实了。石宏大的喜讯传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父子俩领了工钱买了米面回去,背着走在路上,石大喜累的瘦了一大圈。整天吃不饱不说还要干活,当然要瘦了。官差一路敲锣打鼓的过去,石大怔怔的站在路边,耳边回荡的是一阵阵的喊声:“杀敌有功,特晋正六品,武略佐骑尉。”石宏大当官了虽然是个散职,可也让十八里铺从此傲视周围的村落,包括县城颁令的人,于良吉给封了厚厚的红包,好生给送到村子口,目送人走了才转身,吓了一跳十八里铺的人都来了“这是咋了”于良吉有点手足无措。这就好像大家原本都是差不多的样子,突然你就变得美若天仙,别人都是丑小鸭似的,你一时也肯定难以接受。“以后,还住在咱十八里铺么”老村长现在也不确定了。“当然”于良吉点头:“不住这儿,还能去哪儿”石宏大知道老村长的意思,大家可能也觉得自己这块穷山恶水,养活不了石宏大这条蛟龙。还有乔大娘和车姥姥她们都有点担心小于举人。毕竟石宏大如今当了官,小于举人可只是举人,万一石宏大觉得自己吃亏了,要解除契约,找个女人过日子,小于举人可咋办“今天晚饭都到我家来,咱们这可是喜事,迟钝席面不为过,都自己带就酒水啊我家那葡萄酒只给村里的妇女们喝”小于举人笑呵呵的挥舞着小胳膊招呼大家:“都过来啊”石宏大也找上老村长,跟他说了,自己不会走,当然,他跟小于举人的结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更不会解除。老村长虽然还是不放心,但是只能讲担心压在心底,表面上还是高兴的,毕竟自己村里有个当官的,以后在外人面前,他们更能抬头挺胸了。幸好石宏大回来的时候,已经上冻了,带回来的那些猪肉还有一头没有动,直接就做了席面在席上,于良吉找了单媒婆,让她宣布了一下喜讯,巴多跟宋姑娘的喜讯,全村人都高兴的祝福他们。顺便,石宏大也跟老村长说了,巴家开春之后就分出来,落户在十八里铺。“这是好事儿,能多些人口,咱们村儿也有发展。”以往都不够三十户,现在算上两位先生,已经三十户了,加上巴家,明年开春就三十一户了,高兴“只是要到明年开春呢。”石宏大给老村长倒酒。“哎哎,可别给我倒酒,我这。”老村长吓了一跳,石宏大毕竟是当官了,给他倒酒不妥吧“那就是吓唬人的名头,咱们该咋过日子,还咋过,总不能找个供板给我供上去吧”石宏大自嘲的硬是给老村长和车爷爷孙大爷他们这帮老人倒了酒:“要真是那样的话,您们看看,给我上多少香火合适啊”这句话惹得大家会心一笑,石宏大还是那个他们认识的石宏大。饭饭小说论坛凤尾竹叶青手打,转载请注明285、巴多大婚石宏大成了官老爷,家里可以省下明年的土地税了,石宏大身为六品散职官员,有一百亩地的免税额。这也是圣太祖的意思,官员不是全免税的,可以有两个店,一百亩地免税,多出来的还是要交税赋,和前朝那种只要当官就全免税不一样。如此一来,官员们也要更加注重税收,敢有人多收钱,也会触动官员们的收益,很快就会被处理。“我还要开垦八十亩的荒地,凑够了免税的数量。”石宏大还跟老村长打商量:“您看在哪儿合适”“就沿着你那荒地接着开垦就行了,那一片都是因为靠近山根,没什么人家敢单独过去开荒,你都是雇佣人手,一去一大帮,不怕这些个。”老村长很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连在一起,好好种,将来不愁成不了上等田。”于良吉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在一边朝石宏大眨眼睛。“成,听您的”石宏大跟老村长干了一杯。庆祝过后,第二天一大早,于良吉就扶着腰爬了起来,昨晚石宏大可能是喝多了,竟然对他好一通啃,气的小于举人掐了他好几把,也不知道疼似的,唉早饭是香喷喷的小米粥、荷包蛋,还用干虾仁泡了做成了虾饺,一摞笼屉,里头是香浓的小笼包,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炒熟了的咸菜丝,拌着葱丝和香菜,味道嗷嗷好。热闹过后,也就归于平淡了,除了十八里铺又有了一个大靠山之外,就没别的事情了。如今已经十月份,外头就飘起了小雪,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于良吉早已换上厚实的棉衣。“今天开始准备办事,我先去单媒婆家。”于良吉吃完饭拍拍手:“你去找老村长,先给巴家买块地皮。”就算是没有家,有个地契,也能有点底气不是“行,别忘了定下点肉羊,和肉牛。巴家毕竟是草原上过来的,可能,有些菜品他们那儿婚宴必须要有。”石宏大想得还挺全面。“嗯,这个要提前说,过几日要是下了大雪,可不方便出去了。”于良吉给他夹了一个小笼包子:“家里东西不够赶紧采购,冬天天寒地冻的就不出去了。”不到东北是不知道冷啊以前他就知道东北冷,但是没想到没有污染环境的东北,更冷“记住了,一会儿就跟刘文喜说一声。”石宏大吃掉小笼包子:“后头两个没打开的木头箱子,一个箱子里是我的官服官帽,另一个,是上头给的赏钱,足足三千两。”全都是湛湛新的钱呢。“银子存起来吧。”家里有零花钱,基本上够用,大宗的钱财,于良吉从来不存在家里,都存到银行去。因为那里安全啊“金子。”石宏大喝干净碗里的小米粥,补充了一句。于良吉:“”说话不带大喘气的于良吉跑去单媒婆家,商量了一下具体的流程,其实就是单媒婆说,他听着而已,不过单媒婆还提了要求:“后天我要去说亲,你给我仗腰子”“行”于良吉二话不说就点头了。没办法,单媒婆嘴码子太厉害,除了点头他可不想跟她打擂台,人家是辩论高手。“过几日,乔家的也该定亲了。”单媒婆喝着小于举人给带来的好茶叶,心里这个美啊“乔家”于良吉一愣:“乔大娘家”“是啊”单媒婆点头:“乔小五。”“小五”于良吉都不知道这事儿。“还不是被吓着了”单媒婆一甩手帕子:“上次送粮的事情,让乔家大嫂吓坏了,小五都十八了,好歹也能说亲了,赶紧的成个家,能有个子嗣,哪怕是个女孩儿呢,也比以后有事儿强啊”乔大娘是真的吓坏了,人车达都有媳妇了,她家小五不能没有媳妇啊娶了媳妇有个后,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好歹有条根儿,乔大娘在石宏大回来之后就去找了单媒婆,家里早已经有他哥哥姐姐们给留下的聘礼,只要小弟弟到了岁数,就赶紧给说亲。“说的谁家的姑娘啊”于良吉好奇了,乔大娘那么好强的一个女人,得找个什么样的小儿媳妇啊“这女方家你认识。”单媒婆笑眯眯的道:“就是张家老闺女。”整个十八里铺,就一个张家,张贵家,他们家的老闺女,那不就是张艳静吗想一想,那个小闺女也十七了,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是不是太小了点儿”于良吉想到十六岁,太小了。“不小了,今年说亲下定,明年就过礼成亲”单媒婆总想给自己村儿说媒,外头的人,且在后头排着。“也还好。”于良吉想了想,反正过了十八岁,在他那个年代也是成年人了,这边也是十八岁,早婚是早婚了点,不过人家爹娘也着急,定亲就定亲吧。“还有那邵铁匠他们家的大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有好几个人家都找上我,让我给说和呢”单媒婆可自豪了。“邵铁匠怎么说”于良吉还记得自己刚来的时候,邵铁匠家的大儿子才十四岁,半大的少年,现在都能娶妻生子了啊“当然是先在本村找了,可惜,本村没有合适的,只能望外找,我这儿啊,现在有个合适的,李家村的,是张家大小子家的慧娘跟我提的,是她的一个堂妹,年纪小一点,十六了,不过长相好,性格好,家里条件也不错。”单媒婆开始滔滔不绝:“我去看过了,长相的确是个美人,说话轻声细语的,持家有道,她家的人我也看了,没有不好相处的,都是老实人,听说女红和厨艺都是一绝呢”“这么好的女孩子,为什么嫁进咱们十八里铺呢”于良吉就好奇了:“还是邵铁匠家”邵铁匠可是个残疾人士,哪怕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也没道理外头好好的闺女嫁进来吧不是于良吉歧视残疾人,而是要找个好儿媳妇,首先就得是不能有啥坏心思,邵铁匠那人可是个倔脾气。当年能跟付大柱子较真儿,全村也没几个。“小于举人你这就说错了”单媒婆可不这么想:“现如今咱们十八里铺是什么地位他们是什么身份咱们这儿不止有小于举人您,还有林举人跟洪举人,两位老先生我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官职,可那也是进士出身,还有咱们的孩子,八个秀才今年能出八个,明年就能出十六个”“出不了那么多”小于举人赶紧打住她夸张的说法:“秀才可不是好考的,您当是捡东西啊弯腰就能捡起来”“那我可不知道,我就知道咱们十八里铺如今成了香饽饽,多少人都想嫁闺女娶儿媳妇,可惜,咱们十八里铺的闺女,我不打算往外说了,就咱们自己消化,至于外头的,当然挑好的来了,那个郑家庄的那谁家的闺女,也看中了邵铁匠家,我打听过了,那家闺女可厉害了,如今在家就是她说了算,这要是我给说到十八里铺来,邵铁匠家还不得被管得死死的啊那我可真是缺了大德了。”单媒婆别看爱说亲做媒,可也有底线,不是什么人找上门来她都给撮合的,以前是不敢挑,现在是有底气挑了。“那是。”于良吉也觉得单媒婆做得对,邵铁匠那人脾气耿直,要是被儿媳妇拿着了,非得闹起来不可。跟单媒婆说好了,第二天于良吉就跟着单媒婆去了乔家去张家,好事终于说成了,先定亲,过了年长了岁数之后,上了老秋就下聘礼,冬月里成亲成了一桩美事,单媒婆又来于家,给巴家和宋家说亲,当然是一说一个准,然后定了日子,最后找老村长,给上户口。不过户口已经上报,要明年才能正式成立,因为他们现在还是于家的下人,是要先解除合约,才能正式上户口。不过是提前报备一声。进了冬月天气就更冷了,于家热热闹闹的开始准备成亲用的东西,巴家没啥经验,幸好宋婶子很靠谱,还有人帮忙,从冬月十三开始就热闹,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