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2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2(1 / 1)

d也有地窖,但是县城没有这么好的苹果。有了事情可忙的于良吉,果然觉得日子过的很快,三天之后,苹果也都下了窖,考试也考完了,赶紧火急火燎的接了孩子们回来,这次他们出门带了刘全森过来,这里的大夫老早就被别人预定了,他们还是自己带人过来吧。刘全森号了脉,都是很健康的,让人好好歇一歇就没什么事儿了。饭饭元年空。手打,转载请注明334 冒了青烟孩子们考完了试,歇了两天缓了过来,于良吉就带着他们回了十八里铺,十八里铺如今正在秋收。时间走的飞快,昨天还是夏日,今朝就已经是早秋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最幸福的时候,秋收到了。春天种下去的不是种子,是希望;秋天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未来。一夜之间,整个十八里铺都动了起来,东边刚发白,就有人起来做早饭,喂牲口,太阳还没升起来,就有人出了家门,往地里去。村里有牲口的人家不少,都套了大车,在地里田间和家里两边跑,基本上都是全家一起抢秋收。为什么要说“抢”是因为地里种的大多数都是玉米、高粱、大豆之类的耐旱作物,虽说东北的秋天少雨,不代表没雨,万一要是下一场雨,哪怕是小雨,淋湿了地里的农作物,已经长成的粮食就会发芽啦。而且粮食收回来不代表就完事了,还要趁着天好的时候,晾干了才能进仓储存,要是就这么装袋进仓,一冬天捂下来,粮食就发霉吃不得了。没有任何机械帮助,这里的苞米都是要先靠人工把裹着叶子的苞米从秆子上拧下来,放进筐子里,抬到地头的车子里去;而高粱要先把秆子割倒,把穗子割下来放到筐子里抬到地头的车上。农作物的果实先运回自家的院子里,等都收完在做进一步的处理。其中高粱比大豆还急一些,因为高粱的穗子总是招来不少鸟来啄食;而大豆比苞米着急,因为熟透了它就会炸,豆荚一开,里头的大豆就会滚出来,落在地上,只要一场雨,就会泡胀发芽。收完了果实,地里的各种苞米秆子、高粱秆子也要收好,要割下扎成一抱粗的一捆捆,这是主要的柴火来源,一铺大炕一般晚上烧一捆就够了。还有地下的根,这边都叫苞米茬子、高粱茬子,也要一个个的从土里刨出来,还得把上面带的土磕打掉,再堆到一起,这个也是能烧的。这些都要在秋天做好的,要不明年开春在收拾就赶不上农时了。有的人家种了麦子,这是这里的细粮了,收起来更是要仔细。家家都要种上几亩地,虽说不如苞米、高粱好伺候,产量也没前两个多,但毕竟是细粮,逢年过节都不用出去买了。就是这里是没有水田的,所以大米还是要外买才行,只是大家都很少吃大米,北方以面食为主。可于良吉在现代已经吃惯了大米,于是家里每年都有采购几百斤大米。幸好今年多数的土地种植的都是土豆,少数种植了玉米高粱等物,且土豆这次真的是高产“亩产最少一千二,最多一千五”老村长高兴的迎接于良吉他们回来,顺便跟于良吉报喜:“全村人的地窖都装不下了”“好啊,大家都伺候地伺候的好,才能丰收”于良吉可不敢居功,先将功劳分给大家才是。“没有好的土豆种,我们也不能种出这么多土豆来”老村长可知道,平时大家谁注意过土豆都种了这么久,产量也就那样,谁没事琢磨土豆啊而且一琢磨还是好几年没个大恒心大毅力,谁琢磨它啊要不是侯爷说出来,大家谁都没注意,土豆还能如此高产。于良吉他们回来了,同样的,考试的学生们也回来了,不过因为不想给他们压力,大家都默契的不问考试结果。且土豆大丰收,全村人一起办了个土豆宴主食是土豆丝饼和土豆鸡蛋饼,之后是各种土豆做成的菜肴,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泥各种各样,还有黄厨娘做的番茄土豆,就是把熟土豆碾成泥,然后搓成圆儿,粘上点儿土豆淀粉,过一下油,撒上番茄酱。干锅土豆片,醋溜土豆丝,一品土豆泥等等,这一天,成了十八里铺的土豆日。这么大的动静,十八里铺的土豆大丰收之事,不胫而走,尤其是张家老爷子和李家村的两家人,同样土豆大丰收。“这下子那些说酸话的人可是自打嘴巴了”老村长用筷子夹了番茄土豆吃,一边吃一边解气。“是啊,是啊”石宏大附和他老人家,并且说了东北将军都知道了他们这儿的土豆的事儿。东北府靠近边关,民风彪悍,十个秀才里起码有七个是武秀才,所以对文官们敬而远之,对武官们却敬佩的很,尤其是东北将军,虽然是驻守在最后一道防线,却要操心前头两道防线的吃喝拉撒睡,还要时不时的更换一下驻守官兵,人员流动之大,实属罕见。这也是东北将军为什么没去前线,却依然受人尊敬的原因了。并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弄好这些复杂人员调动的事儿的,但是肯定不缺冲锋陷阵的将军。黄老先生跟韩老先生,也都跟他们说过,一开始当然是要去前线当冲锋将军了,过了快十年,二老也致士归隐了,东北将军不想让老人担惊受怕,这才接替了这个位置,当了个勉强算是半个太平将军。为什么是半个呢因为到底是在边关靠近的位置,东北府过去便是承德府,承德府一过便是顺天府,离京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也不算是远离朝堂,这边也没有远离战场。“这么说,咱们十八里铺在将军那里也露了脸”老村长激动不已。“当然”石宏大点头,其实何止是露脸啊简直是让人盯上了果不其然,十八里铺土豆丰收的消息才放出来,那边将军府就派了一队一千人的士兵,带着好几挂大马车,大摇大摆的就朝十八里铺而来不过比他们快一步的是府城的报喜,八个秀才,全都中了举人名次还很靠前一点不意外的话,他们哪怕去了京城,也能考中进士。再说一句,圣太祖取缔了同进士,因为那个同进士太不好听,毕竟“同进士、如夫人”的话,说了快四百年了,前朝的科举制度之严格,对同进士之不公,特别让圣太祖心烦。不过明面上取缔了,实际上,靠后的名次到底是不如靠前的有底气。八个举人啊还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跟于良吉那个时候中举一样,全村再次轰动,幸好老村长早有准备,直接关了村口的大门,谁都不放进来,自己村子里开了流水席,正正热闹了一天家家户户都挂了大红绸子攒的花儿,喜气程度堪比过年。中了举的人家更是激动,有两户人家基本上哭了一天,看一眼中了举人的孩子就掉眼泪。激动的老村长坐在大门口那里,痴痴地看着村子,以及跟村子一样大的侯府,眼中激动的老泪横流。在于良吉中举的时候,他就想了,十八里铺终究是起来了,等于良吉成了侯爷,他就想啊,十八里铺有了靠山了,等现在八个孩子都中了举人,他就彻底放心了,十八里铺以后就算是没有侯府,也能立住了。多亏了于良吉啊老于家,祖坟没有,他爹娘的坟,也该冒冒青烟了于是那一天,老村长自己带着冥烛纸钱去了西山的坟地,给老于家的坟上了高香烧了冥纸。老于家的坟地真的冒了青烟,只不过是香火的青烟。“中了举就是该高兴”于良吉平日里不怎么喝酒,不过这次八个学生一起给他敬酒,他喝了,然后是学生家长,也给他敬酒,他也喝了。再然后就是那十六个秀才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他还是喝了一杯。学堂里那些孩子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当然对他们的山长更喜欢,一起敬了一杯,于侯爷就这么惨烈的被放倒了。石宏大没办法,只好抱着人回了老宅,正房一直空着,没人住,但是一直有人打扫,里头一应事务都是齐全,直接进去就能入睡。将人洗了个澡,打理好了,才放进被窝里,看着他的睡相,不禁伸手摸了摸,没想到啊当年一时心软,弄了个学堂,因不想让小侄子离他们太远,愣是在十八里铺这么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子里落了学堂地基,如今,虽然达不到名人辈出的地步,可也绝对远近闻名了。如今学堂越发的办大了,别的村子的孩子们,在考中秀才之后,于良吉就打算让他们去县城的公立学堂上学,他们十八里铺的学堂,只接受十八里铺的秀才们继续深造,考中举人之后,也要送去府城,在府城的学堂求学。有远见卓识,又甘心平淡,说实话,他已经知道上头找了当初于良吉考举人的时候的试卷,上头的确回答的四平八稳,也的确是差了些灵气,却偏偏考中了而且名字卡的刚刚好,十分妥帖的倒数第二名十分不惹眼的那种名次有人会在乎第一名是谁,倒数第一名也很扎眼,但是倒数第二名,就很稳妥了。他没见过那个时候的于良吉,只知道他到了于家,看到真实的于良吉,却是另一番景象。不出彩也好,就这么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太出彩了,上头也该担心了。于良吉第二日醒来,有点头疼,石宏大给他喝了一杯不知道什么东西,味道很大,冲的他瞬间就清醒了“宿醉的感觉真不好受啊”于良吉也有过宿醉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他第一次独立帮一个农户家弄好了大棚,且盈利颇多,第一年就回了本,农户大喜之下,请他吃了一顿正宗农家宴,喝的是他们自己家酿造的粮食酒。酒的味道很不错,谁知后劲十足,等他第二天醒来,就是这种感觉,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喝酒了,因为他难受了。没想到今天再次感受到了宿醉的厉害。“可不怪我啊”石宏大洗了毛巾,给他擦脸:“别人还罢了,我能替一替,都是你的学生,叫你一声山长,我怎么能替你喝酒”这就是为什么,于良吉喝多了的原因换个人,哪怕是老村长呢,石宏大也能替他喝,可学生们就不一样了。石宏大可没在学堂里担任任何职位,平日里管学堂的也是于良吉,他除了跟教导武学的老师切磋几招,就剩下跟韩老先生看看沙盘了。“是啊,这个你还真替不了,将来老了,我就有学生来看我,你有啥赶紧的收几个徒弟吧”于良吉思维散发出去,一发不可收拾。饭饭元年空。手打,转载请注明335 惊吓到了“我不用人来看,我有同袍就够了。”他那些同袍,都是过命的交情,这辈子都忘不了。于良吉一愣,没想到石宏大竟然是这么个回答,可仔细一想,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尊敬,那同袍们的关系就堪比亲人了。学生可以背叛师门,老师还能逐学生出门墙。偏偏他们这些同袍,却是性命相依过的,哪怕十年八年不通信,见了面依然不陌生。自从他封了侯,石宏大就接到了不少来信,都是他那些同袍们的来信,以往不方便联系,现在有了侯府这么大个目标,收信都方便很多了。“是啊我倒是忘了这事儿了”于良吉洗了洗毛巾,转身给石宏大擦了擦脸:“同袍们呢过命的交情。”石宏大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同袍们都不敢相信,报纸上刊登的那个封了庆丰侯的人,会是他的契弟。还有人怕于良吉当了侯爷会给他们老大苦头吃,毕竟一个男人也不会生孩子,又是个没依靠的,弄死了找个女人成亲正经生个继承人才是时下流行的看法。殊不知,有人就是跟时下不太一样于良吉从来没有跟他提过生孩子的事儿,更是直接上书请立世子的时候,写的是于兴怀的名字,再有,俩人谁上谁下,从来没跟他争过,他自己只想老实的躺着享受,并不想干体力活儿。“那是”石宏大给他整理了一下衣领,俩人这才出去吃早饭。因着土豆丰收,这早饭的小菜也是让土豆占了一半,两道小菜分别是炝土豆丝和凉拌海带丝。吃完早饭送了宝宝去上学,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了车达:“可了不得了,外头来了一群兵爷”“兵”于良吉看向石宏大。因为整个十八里铺,能跟“兵”扯上关系的,也就石宏大一个。其余的不是专注农业的侯爷,就都是小老百姓,侯府里头那些人是内务府的出身,跟兵就更沾不上边儿了。“我没调遣人手啊”石宏大同样一脸迷惑,随后便是一脸谨慎的样子:“我去前头看看,你赶紧回侯府”顺便吩咐车达:“去告诉老村长一声,让大家都别出门,守好门户,实在不行,就先躲起来”平日里,官兵是不能私自离营的,离营超过百米就要请示,出营地超过百米而不请示者,视为逃兵离营。这可是大罪要知道圣太祖对兵士十分优容,若是长辈病故、至亲嫁娶等等,都是有探亲假的,平日里每三年每个人都有一个月的探亲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