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子,有了它再也不怕人手不够了”石宏大一眼就看到了这东西的前景广阔。“那是,这就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才弄出来的,可日收是目的以上”于良吉开始扒拉算盘:“要是换了大刀,有这么个两三个,咱们家那点土地,几天就能收完。”不用拿着小镰刀一把一把的割谷子,求瘦的时候不知道快多少石宏大想了想:“好,就按照你说的往上报”于良吉莫名气的抬头:“我说的往上报我说什么了我”“你不用知道,这样就很好。”石宏大摸了摸他的头,就让他自己来吧。这人没多少花花心思。于良吉继续摆弄自己的收割机,这个可是个农业利器早没想到,早想到了他早弄出来了不过现在弄出来也不晚,现在他们这个时代相当于他那个时代的清朝早期,提早了好多年,加上有穿越前辈的功绩,那百年耻辱算是没有了,国力日渐强盛。七月中旬的时候,天气极热,杏子熟了制作甘草杏一直是十八里铺的保留曲目,尽管外头也有不少人家制作甘草杏,可都跟十八里铺不是一个味儿,都说还是十八里铺的最正宗。侯府也有杏子熟了,于良吉就指挥人手也做了不少甘草杏,存了许多在地窖阴凉处。另一边,石宏大在书房奋笔疾书,于良吉的设计图纸没给,只给了个中等模型,因为于良吉说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他就没个上头图纸,等最后图纸定下来了,再给上头一起捎过去,今次寄了个模型,可一试。连于良吉设计此物的理由他都给编好了,写完之后。直接送去了特快专递处传递。东西很快就送到了京城的皇宫大内。皇帝陛下起初也不明所以,看了石宏大的奏报之后,找了个韭菜地试了一下,当时震惊的无法言喻“皇上,此物简直、简直、简直了”工部尚书当时就在他身边,惊讶的连说了三个简直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激动地有点黝黑的脸庞都泛红了结果皇帝陛下又看了看石宏大给他的奏章,最后干脆给了工部尚书:“你看看吧,庆丰侯还真是,朕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了”工部尚书也不客气的接了过来一看,好么石宏大给上头的说法十分有趣:庆丰侯家以及十八里铺的所有土地,今年皆种植了谷子,庆丰侯怕秋收的时候人手不够,大家挨累,就在家琢磨了这么个东西出来,说是为了节省劳动力一开始是用来割谷子的,后来思维散发,改了又改,终于改成了这个样子据说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图纸繁多,就不给送来了,等他弄好了,一并连图纸带成品,给京里送过来。“这位庆丰侯是个做实事的”工部尚书很是看好于良吉的发明。皇帝陛下摇头轻笑:“这天才和凡人的思想就是不一样,朕可没法理解,他是怎么想的要是换了个人,恐怕早已此物给自己搏个好处了,偏偏这事儿要不是石宏大看的牢,他压根不知道要跟谁报功劳。安排在侯府的内务府的也回了两次,说侯爷有点不通人情世故,但是极爱自己出身的村落,连土豆种都是先给的自己村落,然后才外流的,这个庆丰侯倒是个老实人”工部尚书却很看好于良吉:“他对得起自己的封号就好,朝廷缺的就是老实人,有那些需要跟人勾心斗角的,还是让七窍玲珑心的人来办吧”横竖朝廷不缺狡猾奸诈之人,缺的就是办实事的老实人。且只有老实人,他们才放心。皇帝陛下一想也是,要是庆丰侯是个贪功的,他当时也不会封他侯爵之位了。便让人回话给石宏大,便宜行事。石宏大他是放心的,从一开始,石宏大就是凑巧看中于良吉,后来的一些列事情,足以证明石宏大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看看,人家一眼就看中了一个人才石宏大接了回信,总算是放心了,又找人弄了些铁料回来给于良吉,夏天太热,学校放了暑假,小怀兴和孩子们整日的在侯府的水渠小湖里翻浪消暑,于良吉怕他们玩过后渴了忍不住喝脏水,少了一大锅酸梅汤,放井里镇凉了给他们喝。那酸梅汤酸甜可口又凉爽,孩子们都很喜欢,连两位先生都觉得很不错。京中两位先生来了信,说一切都好,初期有两天水土不服,如今已经大安了,并且叙述了一下京中的情况,俩人考中了一家公立的师范学院,正式进京进修,等他们考了进士后,就会要求回到十八里铺,请于良吉给他们留个位置云云。于良吉看完也有点哭下不得,这俩人见识了京城的繁华,竟然还是惦记十八里铺,可见是死心塌地的想回来了,就让管家注意些,等入了秋,找两个好房场,起两座院子,盖得好一些。“可有人要安顿”平白无故的,侯府要盖房子,还要盖在十八里铺,和管家总要问一问的。“给两家人预备的,先盖着吧,等他们回来再盖就晚了。”于良吉呵呵一笑,收了信放到了盒子里。饭饭小说论坛大星星手打,转载请注明346 七月八月何管家虽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还是抽空找了老村长批了地基,选了房场,立秋一到,雨天减少,就找了工程队去搭建。而一到八月便是立秋,所谓“秋高气爽”。“我怎么感觉没凉快多少啊”于良吉蹲在门口捧着半个香瓜啃,这是晚熟的香瓜,在别的香瓜都已经没有了的时候,它才成熟。“刚立秋,暑气还没降下去呢”石宏大将他手里头那半个香瓜抢了过来,几口就给吃没了。“你干什么”于良吉想扑过去抢回来,结果那必须不能够啊“你上午都吃了一个了。”石宏大一只胳膊就能拦住于良吉的小身板子。“这是这是下午的”于良吉张牙舞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块头,他才吃了半个。原来,他找的这个香瓜,个头很大,很是香甜,平日里石宏大就许他吃两个香瓜,还只有拳头大小的那种,多一口都不许他吃。其实是怕他吃多了拉肚子。“这个个头大,半个顶上午那一个,没收了”石大人微笑着用一只胳膊逗弄于侯爷。于良吉挣脱不过人家,大瓜也让人吃了,只好偃旗息鼓,旁边的曹嬷嬷见状,赶紧上了冰糖野菊茶和一碟花生酥,一碟芝麻酥。“曹嬷嬷,不要把我当成孩子哄”于良吉气鼓鼓。“在老身的眼中,您跟大人和少爷都是一样的。”曹嬷嬷站得笔直,说话毫不客气。于良吉揉了揉鼻子,乖乖喝茶吃点心。石宏大微笑以对。倒是曹嬷嬷松了一口气,刚来的时候,她犯了个致命的错误,这两年她都为这个错误努力改正,老实巴交的看守内宅,且看得很紧,那些但凡漂亮一些的丫鬟小子,从来不让往于良吉和石宏大身边凑,也不让往少爷身边安插,都避着不见人。并且小心翼翼的照顾少爷,侯爷和大人吩咐的事情,严格执行,从不多嘴多舌,一直到现在,这才感觉,自己是被侯爷和大人接纳了。老太太想得很多,于良吉和石宏大其实没想那么多不过阴差阳错倒是结了老太太的一段心结,老太太遂好过了许多。金秋八月,南方已经是金桂飘香,可北方没有桂树,只有沙果树。于良吉带着人拼命地摘沙果,今年他们家的沙果树让他照料的很好,沙果也很成功,每一个小沙果上都带着一个“福”字这个时候正是沙果成熟的时候,揭掉上头覆盖着的剪纸,这沙果算是成了型,个头还很大,因为有了就没让一棵沙果树多结果子,果子少了,营养就上去了,自然沙果就大了,还带着“福”字。他就不信了,眼看着八月节将近,这样的还卖不出去侯府的沙果,当然是让顾掌柜的包圆儿了,别人看了,于良吉也不藏私,谁家种了沙果树,可以过来学一下不过十八里铺真的不缺沙果树,且这东西太麻烦,还要学习剪纸,大家都没兴趣。“一个铜板一个”于良吉跟顾掌柜的讲价。“成交”顾掌柜的根本没还价,直接就买下了,并且是包圆于良吉当然没全卖给他,自己留了一些,自家吃和送礼,剩下的才卖了换钱,之后去别人家要了些沙果过来,切了晒果干。因为一早一晚终于凉快了许多,打铁铺子开始继续打造零件,这次是用的铁,不再是打着试一试了,而是正式打造。两个铁匠六个徒弟到底是人多,师父打造小零件,徒弟两人合伙打造大零件,于良吉还去找了邵铁匠,反正现在是农闲,请邵铁匠过来帮把手。也不让他干多重的活儿,给那些东西打个毛边抛个光什么的,邵铁匠还很乐意,九个人加上于良吉这个外行,还弄得挺快,十天就给弄出来了。于良吉开始带着石宏大组装,他没那么大力气,但是石宏大有啊这东西组装完之后,石宏大脸色很是精彩,头一次看到成型的,原来模型小还没注意,弄大了看才发现,好丑的东西啊张牙舞爪的好像一只大螃蟹,偏底盘上恁多刀片子。“等收割的时候,咱们就用上”于良吉兴致勃勃,如同得了好玩儿的玩具一般。这一款虽然是最普通的马拉收割机,却是他依照原来的记忆画出来的,还有可改进的空间。紧接着,八月十五就要到了。家里走节礼的有管家在,于良吉只是看了看给张老爷子家的东西是否妥当,其他的都是何管家在打理。而别人家的节礼也早早的就送了过来。还有朝廷的赏赐,也很是丰厚的样子。不过跟侯府有实在交情的人都知道,侯爷不喜奢华,故而给的都是十分实用的东西。张老爷子家的礼物是二舅舅送来的,一大车,除了干蘑菇和干木耳,就是老太太和两个舅妈给小兴怀做的一套秋衣,用的是上好的锦缎料子,没绣花却是用了滚针滚边,不容易磨坏,过年的时候,老太太记下了小兴怀的身量,稍微放宽一些,穿着竟然正好给石宏大和于良吉的是毛线织就的小坎肩,秋凉的时候穿着正好。剩下的就是自家的农产品了,装了一大车过来,虽然明知道侯府不缺这个,只是心意难得。其他人的礼物就不一一叙述了,过了八月十五,石宏大带着人护着于良吉和孩子们去了府城,这一批十六个秀才,考举人。没有带于兴怀,因为他过了八月十五就要去学堂上课了。本来应该早点过来的,但是家里的收割机一直没弄好,这才晚了些,不过到了府城,原来的八个孩子已经在府城生活的很好了,这十六个直接安置在了后罩房那边,那里本来是一般人家小姐住的地方,安静,清净。正适合他们读书。于良吉来了之后,便开始给他们打气放松,还带他们去逛街,因秋闱秀才最多,路上遇到好几个认识的,他们去打招呼,于良吉只负责微笑点头。他穿着平常,大家以为也是同窗或者同学,愣是没人认出他那一身鸦青色的衣服料子是出自皇宫大内的贡缎。考试的时候,于良吉和石宏大分别送人进了贡院,回来之后,石宏大干脆拉着于良吉去买些苹果回来窖藏。窖藏苹果的方法,已经公布在报纸上了,很多人家都喜欢秋天收上些苹果,冬天的时候好吃。这个时候的苹果也没有往年那么难卖,需要减价处理,都是正常买卖,尤其是秋天了还没怎么熟透的苹果,更是畅销。于良吉买了三大车回来,跟石宏大俩带着人手好一通忙活,忙完了又买了一车熟透了的苹果和橘子,放在家里吃,顺便等孩子们考完试出来。这次也带了刘全森来,他在府城采购了一些药材,预备冬天的时候用,因为冬季的时候多半是风寒感冒,所以预备的都是一些防风、柴胡等。因为十八里铺的日子好过了,药房里的药材也就多了,如今刘家也新盖了房子,还专门盖了药房,独立在刘家外面,是个三合院,东边是药房,西边是诊室,正屋里是可以住人的。他们这边采购好了东西,那边孩子们也考完了试,于良吉和石宏大又带着人呼呼啦啦的将孩子们都接了回来。齐五一家子早有经验,早早地烧了热水,弄了热乎乎的米粥,等刘村医给号完了脉,说没事了,就开始挨个给洗澡,喂粥,然后洗脸漱口放床上睡觉去。一句考试的话都不问。“睡着了也要有人守着,等到了下午就叫起来,不精神也不许他们再睡了,出来溜达溜达。”于良吉怕孩子们睡的太过伤脑,穿越前辈尽管改革了科举,这考试也是要费脑子的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照顾这十六个半大的少年,一直到两天之后,彻底恢复了过来,才带着他们回了十八里铺。彼时已经开始秋收了,不过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