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2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6(1 / 1)

d介于十八里铺的杀猪饭不能一家一家的请了,因为根本排不过来,老村长就来找于良吉了。“这个习俗不能变,但是家数多了,也排不开,咋办”老村长找于良吉来想办法了。“这样吧,要不一个姓一请呢”于良吉想了想,还真是,如今不仅有新增加的人家,还有分家单过的人家。于良吉想的是,十八里铺人口虽然增加了,可姓氏并没有增加,不如按照姓氏来请“姓氏”老村长想了想:“也成”能一个姓的基本上都是一家子,全村也就两个姓氏不是一家子,就是铁匠作坊新来的两位铁匠师父。但是八百年前说不定也是一个祖宗呢就这样,定下了,以姓氏为单位,请客这下子就排开了,十八里铺有十九个姓氏,新加上去的是巴家。头一家杀猪饭是侯府,依然是十头大肥猪,吃了一顿美美的,第二家就是老村长家,第三家则是变成了张家,第四家。在吃杀猪饭的时候,大家说了一下自己家的菜棚子,这一年依然赚了钱,虽然辛苦了些,一年四季看似都没闲着,但是他们宁愿这么辛苦着,也不要没钱赚在家闲着猫冬。腊八的时候,喝了腊八粥,还去老倪家吃了杀猪饭,过了腊八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石宏大送了两位老先生和他们的孙子回了府城,顺便把苹果什么的都拉了回来,走的时候也带了给府尹和将军府的年礼。还有给县太爷的也一起带过去。都是按照往年的惯例,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条。等石宏大回来了,正好,将军府准备的贡品车队也跟着来了,侯府进献贡品的车队也跟着他们一起走,于侯爷今年给的贡品是四盆金桔一点都不客气的说,是四盆接满了金桔的果树密密匝匝,尤其是金桔的颜色,真的是金黄色,一看就喜庆幸好这个时候走的都是水泥大道,并不颠簸,还有保暖设施,这一路紧赶慢赶,才没让金桔怎么样,新鲜水灵的送进了宫。送完了贡品,于良吉松了口气,这侯爵也不是白给他的,这每一年的研究成果也就罢了,还要给进贡送金银玉器之类的,他不是没有,可是那个造价太高了,他送不起也不想送。就想了不费钱的办法。这个就挺好本来就是因为农业而封的侯爷,每年给进献都是农业有关的东西,还都能得到赏赐,不错不错送走了贡品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小年的时候,一家三口祭灶,送走了灶王爷,开始预备过年,同事,有交往的人家都送来了年礼。于良吉走的一直是淳朴路线,给送的年礼基本上都是自家出产的东西,给两位老先生送了很多小番茄和牛奶草莓。而人家将军府回的年礼就是狐狸皮子同样是将军大人没事的时候,自己带人出去打的“其实,将军大人也很朴素的嘛”于良吉摇头晃脑的称赞。石宏大拍了拍皮子,没吭声。其实,那位也跟于良吉一个念头,图的就是省钱省事就这样时间飞快的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起来接了灶王爷,祭祖,上香,以前还可以去给村里人送礼,如今不用了,管家早就挨家挨户的送完了,于良吉只好拉着一大一小在屋里玩扑克。饭饭yokiak手打,转载请注明352 瑞雪丰年玩到晚上,才吃了顿饭,然后颓废的遛弯儿消食,因为外头太冷了,只能在屋里溜达,幸好他们一家三口都在主屋,三层高的建筑,举架也高,且屋里还养了一棵金桔。高达一米五的大金桔树上,挂满了金桔,小兴怀楸了好几个,吃着有点苦,可于良吉喜欢。“这东西啊,又称金枣,金柑、小橘子。”于良吉指着金桔给一大一小科普:“美容护肤,开会生津。能理气解郁,化痰。”“这么好”石宏大吃了一个,没觉得咋样,就又吃了一个,再吃了一个,吧嗒吧嗒嘴,还是没觉得咋样。闲着无聊,也不想玩牌,于良吉就教导小兴怀读书,小兴怀过了年就十三岁了。“过了年,好好做准备,秋天的时候,就带你去考童生试。”于良吉考过了小兴怀,感觉孩子真的是长大了,知道的东西也多了,一个童生试,已经没问题了。且孩子已经十三岁了。秋天考个童生试,到了第二年春天,考个县试,十四岁,中个秀才,也应该,因为原主当年就是十三岁的秀才,守孝二十七个月,等守完了孝,十六岁,中了举人。这孩子不用守孝,且十四岁的秀才,也是一个小天才了,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可以考个举人了。“然后放他出去游学,等二十岁的时候,再考进士”于良吉看着外头的夜空:“考中进士,就该考虑婚事了。”“小叔,你计划的太远了,先说说年夜饭都吃什么吧”小兴怀小脸儿通红,娶亲什么的,早了点儿吧“不好意思了啊”于良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石宏大看孩子不好意思了,就带着一大一小回屋了,加了管家过来,四个人玩儿叶子牌。“这个我不会,不玩了吧”小兴怀不想玩。“在京中,老人们玩儿的最多的不是扑克,而是叶子牌。”何管家道:“他们更喜欢玩儿这种老式的东西,而扑克一般都是年轻人玩儿的,人老了不想熟悉新规则,因为那样很麻烦,所以,您最好也学一下,不求精通,起码会玩儿。”于良吉想了想:“玩儿吧”叶子牌的规则,于良吉也不知道,何管家教两大一小玩儿了会儿叶子牌。到了晚上,鞭炮响起,烟花满天,伴随着簌簌而下的大雪。“瑞雪兆丰年啊”这是这么多年来,少数过年的时候,下大雪。“是啊,明年肯定是个好年头。”石宏大揽着他的肩膀,一起看漫天的烟火和大雪飞舞。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三口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小兴怀抱着一本资治通鉴看的津津有味。于良吉看了他一眼,嗯,典型的文科生孩子这两年长得很快,如今已经到他肩膀了,想当初刚来的时候,他还是小小的一团,说话都是软软糯糯的奶腔。到了初一,一大早,小兴怀就穿戴整齐,于良吉和石宏大坐在正堂,小兴怀恭恭敬敬的给俩人磕了三个头:“兴怀给叔叔和石叔拜年,祝叔叔和石叔喜春吉祥,顺意安康。”“好,好。”于良吉赶紧笑眯眯的递出红包,石宏大今年没给红包,他拿了一套小弓箭那小弓半月形,用的材料于良吉都不认识,他不怎么会看武器,但是也能看得出,这小弓箭的不同寻常。“这是铁木弩,梨花箭。”石宏大将东西递给小兴怀:“自动上弦三次,每次最多可以射出十只箭,最远距离三百米,有效距离两百米,最佳射程是百米之内。”“你怎么给他这个”于良吉心说这种杀伤性武器,怎么能给小孩子当玩具呢“他喜欢的,过年前就听他说过好几次。”石宏大笑道:“男孩子嘛,总要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武器。”尽管东西提及小,可石宏大是让人按照真正的弓弩缩小了制作的,且用的铁木,光是这小弓弩就用了很长时间财做成,因为铁木本身很坚硬,木匠十分花费力气。“驽者,怒也,怒而击之。击力毋增加,而制弩之法有增加。冲斗弩制挂口长不过七寸,力不过百五六十斤,弩箭重不过二钱,五十步发,准而有力,远难命中。今弩制,挂口长九寸或九寸半至一尺者,力有三百斤或三百五十斤至四百斤者,弩箭重三钱至四钱,百步能命中,其技不减于弓也。如弓力四五十斤,用箭有五六钱,何也因弓矢之长,阴弓拉满,以至于彀,又加射者撤放之力,故箭发百步能杀敌者,此也。然而世之习弓矢者,比比皆是,计百千中未必得以精巧者。其技之难也。故阮子曰:世多善弩而拙于弓,弓无法准,故任巧由意,弩有法准,故易有善。今蹶张弩,有力则能挽,下士亦可习,如法上射,朝习可以暮成,雨露无妨。上弦架箭,十步之内犹能杀人,若弓似不及矣。这是武备要略里提到的关于弩的记载。”小兴怀摸着得到的小弩弓箭,十分顺利的背出了这段话。于良吉有听没有懂这武备要略和他也没啥关系,小家伙又背得快,只知道大概是说的弓弩的事情。“不错,不过现在弩箭都是统一制式,不像以前那么散乱了,给你的就收好,今年秋猎的时候,好好打猎,估计我跟你小叔还能指望一把你的皮子做衣服呢 ”石宏大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这种小弓弩很好用的。”“嗯”狠狠点头,他一定会好好珍惜。吃过了早饭,便回去补眠了,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做准备,要去外祖家了。今年小兴怀也有礼物给姥姥姥爷,就是他做的四双鞋垫子两双给了于良吉和石宏大,剩下的两双,他带给了张家二老。这次去张家村依然轻车简从,到了张家跟老爷子谈了谈今年的计划。“中了这么久的地,需要杀杀菌了。”于良吉提醒老爷子。“今年打算种一茬春蒜,然后补种一茬土豆。”老爷子道:“自打前年闹了虫灾,村里人都怕了,去年春天也种了一茬春蒜,后来种别的就没事了,以后估计隔三差五的都会种一茬大蒜。”张家村也算是吃一见长一智,现在再也不敢随便种植青菜了,别的村子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于良吉毫不吝啬的告诉他们种植菜棚子的禁忌。例如不能连作同一物种,不能只知道施肥而不知道消毒,更不能不通风换气等等。“这样很好,不能盲目的看啥好就想干啥,没有系统了解过就不要随便跟风。”于良吉对张迪可是怨气深重,据说那几个村子之所以种植大棚,都是他撺掇的张迪要是个人才,于良吉肯定不会不高兴,他更喜欢良性竞争,可张迪这人太让他失望了,啥都不懂就赶指挥人手跟风搞菜棚子,而且他要是真想帮大家发家致富还有情可原,他这是意气之争“张迪已经不是村长了。”张老爷子知道于良吉生气张迪的所作所为。“不是村长更好,这样的村长能带领大家干什么”于良吉一听就解气的不得了。“也不是族长了。”张老爷子笑眯眯的道:“村里要重新选举村长和族长,正月十五就在祠堂公举。”张迪可把张家村害惨了,大家没赚钱不说,有好几家差点揭不开锅他年前终于顶不住压力,引咎辞职了不辞职也不行,村里人天天去他家闹,当时说好了赚钱,结果呢他收拾不了烂摊子,只好装缩头乌龟,引咎辞职也是为了避风头,不过若是后来者能把张家村摆平,估计这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从今往后他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了。“有人找过您家吧”石宏大突然出声猜测。“找过,说让我当村长,我没同意”张老爷子摸着胡子笑的有点老奸巨猾的架势:“我傻啊,给他收拾烂摊子擦屁股谁惹的事儿找谁去啊”当初那么被人欺负,真当他们家的人没脾气啊“您老英明”于良吉竖起大拇指,要是老爷子当了村长,肯定有操不完的心。石宏大看了看老爷子,若有所思。直觉告诉他,张家村的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能跟侯府拉上关系的,也就张老爷子一家了。但是张家村的事儿他无法插手,因为张家村是一姓村,来个外人立刻就跟白天鹅进了黑鸭子群一样显眼在张老爷子家呆了两天一夜,他们回到了十八里铺。初六是侯府请客吃饭的日子,和往年一样全村的人都来了,包括小孩子们,于良吉喜欢大家热热闹闹的。吃饭的时候,还跟老村长他们商量:“前年种植的土豆,去年种植的谷子,今年咱们也种一茬春蒜吧”“你不说我也想提了,去年种植的谷子还够吃一年多的呢,咱们种植一茬春蒜杀杀虫挺好,张家村的虫灾可刚过去,我们也担心自家土地。”车爷爷喝了一口葡萄酒。老村长也点头:“我们不缺粮食吃,田地最重要,种一茬大蒜,左右有好处,就算没什么,也能求个心安”张家村的虫灾虽然是发生在大棚里,可也吓坏了这群老实人。农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各种天灾在他们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情。“张家村做损事情太多,报应”当时付二柱子家的就狠狠唾弃了一番张家村。十八里铺的人虽然问心无愧,却因为自己赚了钱,怕福气太过他们这群人压不住,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几年的好日子,且种一茬大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