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24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3(1 / 1)

d了等人都热闹完了,晚上在书房,结柳公公说了:“水小姐也算是半个宗室女了,乃是皇上的长姐家的女儿,理国公府水家的嫡女,出身肯定不错。”“教养怎么样啊”于良吉想到的是这一点,万一事儿挑毛拣刺的,他们家本来就三个男人,要是被女人给搅合了平静日子,以后可怎么办他这个侯爷身份是很好,可人家出身更好爹是理国公,娘是长公主,他在亲家面前可没底气啊“教养您放心”柳公公算是看出来了,这是担心水小姐性格不好,怕娶了个搅家精回来呢:“水小姐只是有些不服气,小姑娘嘛,漂亮,自信,又有好的出身,就怕家里人随便给找个夫婿嫁了,她又受太上皇和皇太后喜欢,胡闹的时候,二老也在偷偷支持,闹的皇上那儿也不敢多说什么,最后闹大发了,被家里禁了足。她也知道自己做过头了,这姑娘心情好着呢。”“那以后跟我家孩子吵架什么的,岂不是动不动就搬出自己的爹妈,甚至是外祖父外祖母”于良吉惴惴不安。再相爱,也抵不过现实水小姐人家的外祖父外祖母那可是太上皇和皇太后而于兴怀的外祖父外祖母是谁就一乡下老头老太太“这您放心”柳公公哭笑不得:“水小姐的家教很好的,她自幼心地善良,自爱自重,但是绝对不自傲。”“哦”于良吉半信半疑。“侯爷也不用担心,这婚事。”柳公公小声道:“还是水小姐自己跟长公主说的,长公主才进宫请的指婚圣旨。”“啊”于良吉跟石宏大都惊疑不定,还是人家姑娘自己请的圣旨“您可以问问世子,走的时候,是不是跟水小姐说了什么或者留了定情信物”柳公公也挺八卦的:“不然人家小姐不会厚着脸皮开这个口”“嘿”石宏大一拍拍桌子笑咪咪的与有荣焉。“臭小子,等我有空了就问”于良吉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个档口,人家小两口的私事,自己就别瞎嚷嚷了。这种事情,关系到未来侄媳妇的名誉,他还是不知道的好管他们怎么样的呢,反正这事儿就这样了,赐婚圣旨都下了,这事儿就铁板钉钉了。柳公公没听到八卦,蔫了一下,不过天色不早了,就说了说准备聘礼的事儿:“已经下旨赐婚了,这提亲就免了,直接下聘,定亲,然后请期,成亲。”“哦哦。”这个简单,但是想到那各种细分的流程,于良吉就有点眼睛发花。柳公公看天色不早了:“时间晚了,大家都累了,回去歇着吧,咱家也累了,明儿见啊”“哦,明儿见”于良吉送到了门口,何管家赶紧过来,但是没让他靠近,柳公公身边的六个小太监就围了上来。客院。这些人在侯府,高规格接待,因着秋收后还要缴纳税粮,还要准备越冬;再加上这个时候要着手准备世子大婚的事情,还有大棚的事情也不能放下,毕竟这个冬天还指望它出钱呢于良吉忙的基本上脚不沾地了,就连石宏大有的时候都被他抓了壮丁,唯有于兴怀,刚回来,又加上天气冷,大家都忙着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每天都带着一只羊上山。羊肉味儿大,母豹子老早就闻到了味道,过去一看,是一个人,后头还跟着好多人不过只有一个人过来,且它的确饿的不行,自己无所谓,还有崽子在。第一次接受人类的喂食,它吃了一半,留了一半,一直到那些人走远了,才叼着另半只回到窝里。于良吉在忙活的时候,石宏大也没闲着,除了看着于兴怀,别让他自己喂了豹子之外,俩人一起商量了一个长长的清单,聘礼清单因为柳公公说了,对方算是半个宗室女,这聘礼不能薄了,而且是圣旨赐婚,就更不能。而于兴怀则是除去喂豹子,还打了一对大雁回来活着的大雁于良吉用眼睛酸酸的看着他,看的他脸都红了晚上石宏大就抱着于良吉问他:“你也想要大雁吗”“不想”于良吉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俩字儿聘礼准备的很快,于良吉将家底一半都搬了出来,包括皇帝赏赐的那些,以及各种金银珠宝等柳公公回京的时候,他们要一起走,带着聘礼。六礼齐备,十月初就启程了,这是于良吉和石宏大第一次,一起去京城。侯府的全副仪仗,以及柳公公的全副仪仗,声势浩大,东北很久没这么热闹了,大家都在路上看稀罕哪怕天气冷,也出来看热闹于良吉头一次大冬天的出来,以往出去走的最远的就是府城,这次可倒好,为了迎娶侄媳妇,他这古代第一次旅行,就这么付出了。侯爵的车架很大,石宏大骑着马在旁边护着走,于良吉时不时的掀开窗帘往外看,外头都是人,而且看到了这个时节,树叶子都没多少了,也没有看头。“你要不也坐进来吧”于良吉招呼石宏大。外头说话都一股哈气,还挺冷的,石宏大骑在马上,多冷啊“不用,骑马赶路习惯了,你坐在车里冷不冷”石宏大弯腰跟于良吉说话。“不冷,车里还有炭盆和取暖用的铜管,像个小型移动的房子,里头还铺了好多厚实的被子,狼皮褥子,赖兔毛的毯子,舒服着呢。”这车还走的很稳当,马路上全都是他们的人,旌旗蔽日。“那就好,关上窗户,冷气都进去了。”石宏大伸手帮他拉上了窗户,队伍匀速前进。侯府往南走,就是张家村,路过的时候,耽误了一会儿,于兴怀去给外祖父外祖母磕了个头,顺便告诉他们,他去京城下聘了。“这是好事,你的亲事能有个着落,我们也算是放下了心里头的大石。”张老太太摸了摸于兴怀的脸:“我的外孙子都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等外孙子成了亲,就带外孙媳妇过来,给二老请安。”于兴怀也笑呵呵的抱了抱老太太:“等外孙子回来啊。”“嗯,等你回来”老太太拍了拍于兴怀的头。“等到了京城,好好表现,那个是国公府啊”张老爷子和于良吉的担心一样,生怕自己家的外孙受委屈,毕竟对方说起来,也是花皇亲国戚,太上皇的外孙女,皇帝的外甥女,国公的嫡女,长公主的亲闺女“您外孙也是探花郎啊老爷子还知道点“门当户对”的意思。“这可是圣旨”于兴怀哭笑不得:“放心吧,等娶回来你们就知道了。”贞娘,也就是水永贞的小名,她是个很好的女孩子,有点骄傲,但是不自傲,心地善良,但是同时,她也有一定的手段,以后家里交给她,也能让小叔和石叔享点清福。以贞娘的性格,绝对不会看不起他农家出身的外祖父外祖母的,而且她更喜欢他传奇一般的小叔,还有他那身份神秘的石叔。告别了张家村,再往南就是郑家村、赵家村。走了一天,在天擦黑的时候,终于到了大庆县城,这是临盛县城往南的第一个县城。东北这边是不能像南方那样,随便找个地方安营扎寨的,这死冷寒天的都能冻僵了他们这群人直接住在了县衙,别的地方也接待不了这么多人马,且他们还带着贵重物品。大庆县城的县令第一个去拜访了柳公公,但是在柳公公知道他是第一个被拜访的人之后,就没见他而等他再去拜见侯爷和石大人的时候,俩人也没见只有世子于兴怀见了他,跟他说了会儿话,这位就蔫头耷拉脑的走了。“为什么不见他”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吃火锅,于良吉还不明白,柳公公为何不见呢不止是他不见,他跟石宏大也没见大庆县令。“咱俩是内宦,他一个外臣,不先去拜访何侯爷和石大人,也不去拜见世子,先来跟我打招呼,算怎么回事儿”柳公公是很有自知之明,这内宦和外官,那是绝对不能结交的当年他帮庆丰候,也只是传个话,送个东西,真敢明目张胆的写信来往,怎么可能他又不是不要命了“这人脑袋有毛病石宏大的结语很有意思:“咱们不必理会他”于怀兴却只顾着往火锅里头添东西,涮羊肉,手切牛肉,毛肚,虾子等下,那个县令的确有些拎不清。“那个”于良吉有听没有懂,柳公公不是代表的皇帝么人家最先拜访他,也是应该的吧“小叔,吃肉,吃肉”于兴怀适时地出声,给于良吉夹了不少涮羊肉到碗里:“这是今年的小羊,一点都不膻”“是吗”于良吉夹起来蘸了蘸碗里的蘸料,吃了一口,果然,柔嫩的小养肉,配上蘸料十分美味。“这个好吃”于良吉笑眯眯的点头,继续吃。“下点青菜下点青菜”柳公公也往锅里丢了不少新鲜的青菜进去,他是个太监,大冬天的吃太多羊肉,不好。聊天的内容,立刻就歪楼了。第二天大家起来吃了早饭就启程了,继续往前赶路。因为是着急进京,中午是不停顿的,索性天短夜长,大家早饭又吃得好,走了一小天,终于到了第二个落脚点,利另一座县城,大安县。大安县的县令是两年前接任这里的,大安县一直很平淡,循循渐进,这是他第一次接待大员。人柳公公来的时候,走的都是驿站,有点绕远但是能不跟外官接触,柳公公可精明了呢但是这次回去就不同了,赶路,不能绕远走,全都是驿站的那条路了,只能直直的往京城赶,所以才走的大道。大安县的县令明显是个很有规矩的,他第一个拜访的就是庆丰候和石大人其次是世子于兴怀,只是恭贺一翻,并且送上自己的祝福,而且交代人好好接待他们。“本官是个川娃子,家里老人担心到这边饮食不习惯,特意找了好几个做了厨子的远亲跟着我一起来这边安家,今天晚上就让他们做一桌地道的川菜给大家”大安县令有着川娃子独特的爽朗,就是看着皮肤有点黑。饭饭悠悠的活手打,转载请注明384番外之四“川菜啊”于良吉一听就眼睛亮了:“要水煮鱼,要鱼香肉丝啊”“侯爷对川菜也有研究”北地地广人稀,且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外头的很少流传过来。没想到侯爷竟然也知道川菜“当然”于良吉兴致勃勃:“天府之国啊火锅,麻辣烫还有。”说的大安县令那个高兴啊自己的故乡被人如此称赞,当然高兴了于是晚上就有一桌地道的川菜摆了上来,麻辣鲜香扑鼻庆丰候点的水煮鱼,麻辣烫,还有鱼香肉丝,石宏大要的麻婆豆腐,柳公公说的宫保鸡丁,世子是下聘迎亲的,于是又加上夫妻肺片。东坡肘子回锅肉,粉蒸牛肉怪味鸡,摆了一大桌子主食就是龙抄手,龙抄手是川人对馄饨的别称,怕他们吃不惯太辣的川菜,大厨细心的给配了甜丝丝的杂粮粥。这一餐吃得相当好,只要石宏大不时不时的不让于良吉吃水煮鱼。“你少吃点,胃不好还敢猛吃辣想晚上肚子疼”石宏大淡淡的将于良吉筷子上的鱼肉夹走自己吃掉。于良吉回头就给他夹了一筷子拍黄瓜晚上给喝的也不是茶水,而是水果茶。第二天走的时候,大家还依依不舍,大安县令还送了这些人一大包锅底,有条件就吃火锅,没条件就做点麻辣烫。有好的锅底,吃什么都觉得好吃。再往前走一天,他们到了通辽驿站。往南的第一站,就是通辽驿站,这是东北府和辽东府以及兴安府的交界处,是一个最大的驿站。整座驿站是四栋四层高的水泥楼,一水儿的透明玻璃,弄得不像是个驿站,像个高级宾馆里头的驿兵,一个个喜气洋洋,因为他们每一年都是“盈利”的那个每次接待路过的官员们,他们可都是尽心竭力,然后走的时候,官员们就可以结账了。这次来了这么多人,更加热情了“侯爷跟大人住在天字一号房,柳公公住在二号房,世子就住在三号,带来的人都住在标间,东西都给放到了院子里,黑天白日都有人巡逻,绝对安全”驿站的驿丞,十分殷勤的带路。“谢谢,这次可是不用住县衙了。”于良吉倒是喜欢这里,因为县衙毕竟人多手杂,还是这驿站好,一水儿的官兵。原来的驿丞,只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后来圣太祖给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