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1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5(1 / 1)

d二房嫂子答应了,二房的琼儿也点头了。”到底这事儿要男人说了算,二房现在就一个小男孩,勉强算是个男丁吧。“既然要分宗,那就分吧,只是族中有不少祭田,乃是嫡子长房继承的东西,你可分不走。”吴三老太爷几乎是三令五申了:“还有祖坟那边的祖屋和坟地四周的山林。”“可以。”吴有为道:“我只是分宗,又不是要跟嫡兄分东西。”再说了,那些东西,将来肯定保不住,吴俊就算不分给他又如何还不是充公的命。哦,对了,祭田倒是不用充公,可是吴家日后的退路。吴家,也就只有这一个退路了。吴俊倒是对吴佣刮目相看了一下,果然是读书读傻了啊分宗很容易,就是办个手续,本来吴有为就已经跟吴府分家了,分宗的时候,只是在衙门里另立一支,以后生死荣辱富贵荣华都跟吴府没关系了。同时,他血脉里虽然还是皇后的亲叔叔,却再也不算是后族中人了。将来皇后或许成为太后,太皇太后,都只能惠及自己的娘家,族人。京中的消息瞬间又有改变了,虽然主角还是吴府,还是新皇后的娘家,庶出叔叔因为不愿意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加持,不想让人说自己是依靠裙带关系为官做宰,所以宁愿分宗了而他们家二房寡嫂不当事,他那小侄子却也有志气,跟着叔父一起分了宗,单独立了一支宫中吴倩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有点懵圈:“你说,分宗了”“是啊”太监牛玉苦着脸道:“如今外面倒是不议论国舅的事情了,可这分宗,也是大事啊,国丈是怎么想的呢”“不管怎么说,总是将那件事情压了下去。”吴倩儿也有些愁眉苦脸,自从哥哥的风流事情闹起来,宫中多少人看她的笑话,明面上不敢说什么,背地里不知道怎么议论呢尤其是柏香儿那个女人,每每说话都夹枪带棍,不刺一刺自己她就不舒服不会说话一样。还有那个老女人万妃。自从新婚之后,除却十五那一日,皇爷竟然只在柏香儿那里歇了一夜,第二天开始,就住在了昭德宫,白天去前宫处理朝政,晚上回昭德宫休息,只跟万妃在一起。她就是在请安的时候,见到皇爷,他的眼光也一直看着万妃,从来不看她,她是他的皇后啊而万妃,那个大了她们十几岁的女人,说话轻声细语,宫规都刻在了骨子里,竟是一点错处都拿不到。吴倩儿恨啊她想夺回自己的丈夫,皇爷的目光和宠爱昭德宫是你做的”万贞儿惊讶的看着她最小的弟弟。“是有为贤弟求我办的。”万通倒是会推卸责任:“他那个人是个迂腐的,早就跟嫡支离了心,他那大侄儿对他不甚恭敬,他也冷了情分,干脆分开,也免得日后名声受累。“可是,一个连宗族家,人都 不要了的人”万贞儿看重的就是亲情。“他不是不要,而是他们家早就不要他了。“万通想了想,干脆告诉了万贞儿,吴老爷子的死因。“天哪”万贞儿果然大惊:“那他赶紧离了那家是正事。这要是在那里生活,之不低你跟早就死掉了。宫中波澜诡异的事情也不少发生,但是表面,上大家都一团和气,只是没想到皇后家竟然是这样的。“长姐,最近怎么样皇后还为难你吗”万通又赶紧问了问万贞儿:“我跟大哥都很担心你。”“不怕。”万贞儿柔和一笑:“她乃皇后,中宫之主,管理约束宫妃是应该的,不是为难。“您就挑好话说吧。”万通才不信。那万贞儿什么样他又不是不知道,只是皇爷想要个厉害的皇后按住后宫蠢蠢欲动的女人们,这才选了她。“我这说的是实情。”万贞儿很是柔和的道:“你在外面,有没有让你大哥给你相看个亲事啊你都二十多了。”“这个以后再谈。”万通赶紧转移话题:“长姐,我进来时间有限,听说皇爷最近都在您这里”“是啊”万贞儿瞬间就犯愁了:“怎么说他都不听,不去找新婚的皇后,到我这里来,还跟小时候似的,都成亲了,非要抱着睡觉。”万通一噎:“呵”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让他去找别的年轻的妃嫔吧他倒是去,结果晚上还是回到这里来睡,也不知道皇爷想什么呢不赶紧开枝散叶,找我这个老女人做什么”万贞儿提起这事儿就愁肠百两宫皇太后已经分别点了她不下三次了,她也努力的劝说皇爷雨露均沾,结果皇爷愣是不听。她犯愁啊,愁的都不行了。呵呵”皇爷的夜生活,他可不敢随便评论,只是劝长姐不要忧愁:“可能是皇爷喜欢您这里可不是喜欢么。在没有立为妃子之前,这昭德宫就已经被布置的妥妥当当了,都是皇爷亲自吩咐的,东宫里的东西,几乎都被摆在了昭德宫。包括皇爷自己睡惯了的行李,都是原样搬过来的正文138 另立一支分了宗,吴有为了却了一桩心事。只是,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吃了亏,肯定是被嫡支欺负了,分家还不算,还分宗于是这些,人自发的为吴佣正名,说他“志向高远”、“不同俗流”、“光明磊落”等等,各种形容美德美好的词汇都砸在了他的身,上。再加上他那出众的文采,竟然出奇的博得了美名。吴家时刻关注着此事,看到吴瑛的事情已经没有人提起了,放心了;但是在听说吴有为凭此又得了美名和赞赏,又心里不甘了几许。农忙时节即将到来,大家就要下田收粮,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在为此准备,修补镰刀,整治扇车,很多有大牲口的人家都好好的喂养牲口,争取在秋收前养的肥一些,好干活。真说起来,农家似乎就没有哪段时间是真正闲着的,总能找些零零碎碎的活做。尽管自家只是租赁田地,吴有为从京里回了自己的莫灵山庄,发现大家都在准备秋收的东西,他也不甘寂寞,折腾了起来。经过观察,他发现了村里缺少的东西,于是让人买了一些木头,让木匠做成农具,又买了两个大石磨,四个小石磨,在村里建了个磨坊。可以磨粮食,磨豆腐。因为村里家家都有牲口,谁家磨东西,套上牲口就能磨了。且磨坊是建在屋里的,不怕风吹落灰。磨坊是紧急加盖出来的,不过却盖的很不错,石板铺地,石磨在上面,也是青砖瓦房,要的就是那个干净。医馆在这个时候已经建好了,大夫一家入驻,各种药材纷纷采购,村中之人有病就有大夫可看了。只是药价吴有为没定的太低,跟一般药店持平。但是吩咐了大夫一家子:“穷人吃药,富人花钱。有钱的就开点好药,价格高一点,赚点钱;普通人来了,开适合的药就行,零头抹去。”大夫一家子都笑了:“很是,很是”吴有为主持了医馆的开业典礼,回来后不久,就有管家来报喜:穆师傅的儿子穆晓生的媳妇儿,穆关氏,名叫丽娘的,有了这是一早丽娘不舒服,特意去医馆号了脉,才知道,大概有两个月:了。只是之前丽娘跟着公爹和丈夫在老董那里,担惊受怕,到了这里虽然过得好了,可能是以前吓到了,没来月事她以为是闭月了,还想着等医馆开起来了就去看看,只是最近早上起来总是有点恶心,怕是中暑了。别小看秋天,秋老虎一样能让人中暑。于是赶紧去医馆找大夫看病了,现在穆家爷俩儿每个月的工钱不少,都给她保管,手里不缺钱,不舒服了也敢迈进医馆的大门了。结果一号脉,有了“这可是喜事啊”吴有为也高兴:“让人别叫她做什么活儿了,左邻右舍有生养过的妇人帮忙看着点,虽然要秋收了,可她这一胎恐怕不太稳,就不用她下田了,做饭也不用,就只管养胎。有了孩子,有了后代,就不信了,穆家父子俩还不得给他卖死命啊除此之外,吴有为还有事情要办。因为是分宗过来的,所以这族谱也要另立。怎么立呢吴有为弄了一个一百页的好像账本一样的白本出来,蓝色锦缎封皮,上面有留白,他恭敬地用馆阁体写了“吴氏族谱”四个大字。然后用了自己的私印,证明这是他立的族谱。第一页上,就一句话:树大分枝,业大分家,族大分宗。然后下头写着:京城吴氏,国朝初期,随太祖进京立业,历经三代,有子名佣,小字有为,另立宗族,遂建族谱。第二页上,立宗人:吴佣,字有为。在他的上面,是“生母”俩字,下头写着:张氏。张氏,就是原主的生母,他打听出来的,只是叫什么,并不知道,也没人记得这位小姨娘的生辰。不过,这不妨碍他将这位原主的生母立为祖宗,记入族谱。还有二房,也跟他立在一起了,吴有为特意将吴傍的名字跟自己并立在上头。表示这是兄弟俩创建的吴氏宗族。又拿东西去给二嫂看了。吴孟氏摸着上头“吴傍”的名字,落了一把泪:“分宗就分宗吧,分宗也挺好。立宗除了一本新的族谱之外,他还挑了一个向阳的地方,打算建立一个祠堂,正好,祠堂后面,则是开辟出来的一片祖坟。这坟地,上第一个坟墓,就是这位张氏姨娘的坟茔。宗祠建成二进院,一进有个大堂,可以给以后的族人开会用;他这一辈就他一个,下一辈就那俩孩子,但是俩孩子之后,人口或许会很多。二进则是带着东西厢房,西厢房空着,以后可以停灵用;东厢房也是空着,里头放置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正房则是放着祖宗牌位,当然,现在有的牌位就一个,张氏的牌位。吴有为打算每年的祭祖,就祭祀这位张氏好了。而吴傍的灵位在二房,他想着建好了宗祠,也请进来。是年,八月癸未,御经筵。乃是朝中一大文坛要事。甲申,命儒臣日讲。天下学子纷纷赞扬新帝“敏而好学”。万通忙完了,就再次光临了莫灵山庄。虽然秋日了,开始秋收了,但是吴有为不用下田,只在自己的山庄里待着,躲避秋老虎。万通每次来都不空手,这次带了不少梨子苹果的过来,都是秋日成熟的南方水果。他来了,直奔书房,吴有为正在默写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是在清朝康熙年间,作者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清朝康熙甲辰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别看是个文人行武事的官,却生平十分璀璨,他的评语很特别,据宝庆府志记载: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吴有为任教的时候,正是国学复兴的时候,他们学校为了相应号召,还专门开了国学课堂。吴有为作为兼职的国学教师,特意学了许多古代的书籍,其中就有声律启蒙这本书。这本书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他最后是给背了下来的,至今不忘。以前他也没想起来这本书,可是在小吴琼拜师之后,他就记起来了,于是默写出来,打算给小侄子和张家侄子当个启蒙的读物。在心里算是拾人牙慧了。万通进来的时候,他还在低头写,已经抄写出来的则在晾晒,等干透了再裁剪好装订成书。万通拿了他的稿纸看了看上头写的东西,他是在进入锦衣卫之后才开始学习的,只不过白天习武,晚上练字,文人雅士那一堆东西,他多少懂一些。这上面一开始的对句就很有意思。“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