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1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4(1 / 1)

d但是底子还在那里,到时候找点关系,走私出去销往海外,大笔的赚回金银钱。财自己再考个进士,做个贡生,天子门生了,就没人会欺负他了,多多的赚钱,多多的 享受他那一百来岁的生命。这一晚,万通只是一个听者,聆听吴有为的各种人生计划。聊到很晚,最后俩人是睡在的书房,万通的书房里有两张巨大的竹榻,据说平时是跟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说晚了就会在这里睡下,不过竹榻上现在铺了锦被,因为九月份了,光睡竹榻会有些冷,怕着凉。竹榻中间是一个四角的竹桌,上头放着竹杯子,盛茶很好喝,有淡淡的竹子清香味道。第二天吃过了早饭,万通去点卯,吴有为带着人去了二房那里。吴孟氏知道他来了十分高兴:“见到你就放心了。”“二嫂,没事的,那些人和我们没关系了。”吴有为想了想,告诉了她,吴府和吴氏族人大概会在事情结束后找上门来。吴孟氏一愣:“他们 会找来么ot“吴府已经抄家了,现在不能找来,事后就不一定了。”吴有为也想让吴孟氏有个心理准备,他倒是不怕,可二房这边孤儿寡母的,又有钱,可是个软柿子。吴孟氏坐在那里沉默了半晌,才开口道:“听说你在吴家村那里盖了新房子”“是啊”吴有为点头:“已经盖好了,都是住房,不过还有个学院,起码盖个两三年。其实盖学院用不了那么久,可吴有为还想做绿化嘛。已经订购了不少杏树,等明年开春的时候,立刻挖树坑移植过来,养个两三年就能开花结果了。道那个时候,景致会很好看。环境好,心情也好么。“可有多余的房子”吴孟氏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有啊”吴有为道:“我在那里有一个院子,还有另一个客院,都盖好了,里头也收拾好吴有为将那院子形容的特别好,是他给自己留的嘛,当然盖的好了。吴孟氏却道:“既然如此,那院子,嫂子我买下了,这里既然不安全了,就搬过去吧,孩子每月有三天时间休息,回去也不远。”吴有为”仔细想一想,哪儿里也不如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护得住二房。“行,这样,那房子我就送给二房了,房契我明天就让人送来,二嫂,这里你也别要了,卖了吧,租出去他们说不定还会闹腾,不如直接卖出去。”吴有为狠厉的道:“我给你找个狠角儿,一般人家恐怕压不住,狠一点儿的,吴府如果敢上门,就敢下黑手收拾他们。吴府的人他太了解了,抄家了就什么都没了,他是个男人能顶得住压力,二房是孤儿寡母,孩子还不大,以现在二房的家产而言,已经是有钱了。简直没有比二房更合适的了。“好。”吴孟氏也明白,吴府的人一旦被放出来,就会找上门来,她是挡不住的,大房从来就是不讲理的,吴老夫人又是那么个身份,死皮赖脸起来,她倒是无所谓,可儿子和女儿的名声可不能坏了。吴有为在这里用的午膳,然后才回了莫灵山庄。粮食已经入了仓,吴有为晚上就吃到了新鲜的大米饭,配上红烧肉,烧茄子,还有排骨炖倭瓜。吃的吴有为大呼过瘾:“还是自家的饭菜好吃。”第二天他就去了吴家村,如今有的人家秋收已经完事了,有能力的人又出来找活了,吴有为这里的工地又人多了起来,不过现在是分了里外屋。外面的盖房子的加快了速度,因为再过不久就不能再盖房子了,怕冻。屋里倒是开始收拾了,尤其是吴有为跟林素管家说了,二房要搬过来,让他赶紧先收拾好。“估计二房夫人会派人来,等他们来了,咱们帮把手就行。”林素管家道:“先让人把火炕盘好,新房子,早点将火炕盘好,火墙已经建好了,不然二房都是孤儿寡母的,不是妇道人家就是小孩儿,冬天怕冷。”“嗯,对,这个要趁早。”吴有为道:“还有柴薪也都多多的备好,其他的等二嫂来了,她自己会料理。”同时,二房的人也开始收拾东西了。“小姐,我们真的要去投奔小老爷吗”奶娘有点惴惴不安。“现在我们唯有投靠三弟,才能免于被打扰。”吴孟氏道:“吴府的人现在出不来还罢了,出来了,就凭那老虔婆的性子,非得来我这里闹不可,我的这些钱财房产田地,都是给我的一双儿女留着的,可不是给她养老的。吴孟氏也想得很明白,唯有吴有为能护住自家,自从儿子拜了师,一天比一天懂事了。自己的这点家产,还得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做嫁妆呢。吴有为安排好了房子,就去拿了房契,然后又回了京城一趟,将房契给了二房,换了二房的房契,在二房吃过午饭,去看了看小侄子和张升,教学情况良好。张升对吴府的事情也知道了一些,但是吴有为已经另立一支了,跟吴府没关系,倒是走运的躲过了这次劫难。他还很庆幸的跟吴有为道:“幸好分宗了。”“可不是么”吴有为低垂眼眸,是啊,幸好分得快。又去找了万通,跟他说了:“找一个厉害的,狠角色,我卖给他一栋宅子。“你家二房的宅子”万通一看房契就知道了。这正是二房的宅子的房契。“嗯,他们打算搬到吴家村去居住了。”吴有为道:“那里山清水秀,还有我在。”万通秒懂:“知道了。”吴有为就觉得万通是个明白人。“你二嫂是守节的节妇,如果多年之后,有一块贞节牌坊,那也是立在吴家村。”万通想的可就长远了。吴有为一脸黑线:“这个先不聊。”贞节牌坊什么的,他很鄙视古代的这种陋习,可是他改变不了。大环境如此,他只能让二嫂过的尽量顺心些,照顾自己的小侄子学业,孩子太小,前途还谈不上。“好。”万通从善如流:“等二房搬走了,安顿好了,我估计废后的案子也该结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才能放人。“吴府,会怎么样”吴有为到底没忍住,问了一句。“家都抄了,还能怎样贬为庶人呗。”万通道:“吴俊和他儿子恐怕不死也得不了好。谁让他们俩以前那么嚣张呢皇爷没有册封国丈和国舅,吴俊在外面找人疏通关系,奏折都递了多少封了,没封他还消停了一些。吴瑛呢吴瑛在外面,别人恭维他,喊“国舅爷”他也敢答应。皇爷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不封,你敢自称,他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作死,没办法。”吴有为对吴俊和吴瑛并不关心:“那下人们呢ot“都已经官卖了。”万通道 有想买的人吗”吴有为摇了摇头:“没有,只是打听一下而已。”他给了当时小院子里伺候的下人机会,能走的都跟他走了,不能走的,就凭运气吧。吴有为安排好了,就又回了莫灵山庄。二房在三天之后,就派了人去新房那边看了个够,然后陆续的有大件的家具搬过去,最后是一些细软,十天之后,就搬了进去。吴有为在半个月之后,将二房的房子卖了,吴孟氏是个狠人,她不仅托吴有为卖了房子,当时分给她的铺子也一起卖了,可以说,吴府但凡是知道的地方,全都处理了。吴有为也学了她,分给他的铺子,也正好快到租赁期了,他找万通介绍了一个可靠的人牙子,只要日期到了,就不续租了,直接卖掉。这个重阳节过的忙忙碌碌。等一切就绪后,天冷了下来,工地停工,改成在屋里做事,铺地面,打家具,盘火炕等等。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猫冬了。吴有为在第一次下霜之后,就去看了看即空大师。顺便带了他新弄出来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即空大师还是老样子,看到小说就移不开眼光了。吴有为在法海禅寺里吃了一顿斋饭,慧空送了吴有为好多干蘑菇:“都是信徒和一些居士、施主们送来的,大师吩咐了,挑了好的给您带回去。”吴有为看了看,比自己家采的都要好,里头榛蘑、猴头菇比比皆是,立刻笑嘻嘻的都接了过来:“好,好,这个我喜欢。现在的蘑菇可都是绿色食品呢。还有猴头菇,他记得这玩意儿还是进贡的东西。以及一些关外来的草原白蘑菇,这东西他可弄不来。正在旁边看小说的即空大师冷不丁来了一句:“你怎么写的都是江湖中事ot“这年头,江湖中事不犯忌讳啊”吴有为摇头晃脑:“文以史乱政,侠以武犯禁。哪个都不容易啊。”“那你还写”即空大师抬头看了他一眼,无奈吴有为正躺在摇摇椅上哼哼唧唧,没注意他的眼神。正文149 猜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吴有为握拳喊口号:“我也算提前为国为民了一把。”“放屁”即空大师丢了个花生壳在他脑袋上:“一个小话本而已,你还为国为民,你怎么不想点别的为国为民啊”“正在想呢,正在想呢”吴有为扒拉下那个花生壳儿:“您老讲究点儿行么丢人花生壳干什么ot“难道你想让贫僧丢你茶盏子”即空大师指了指案几,上放着的还冒着热气的三才盖碗。吴有为不吭声了。嬉笑过了,即空大师才道:“也不知道你是不是运气太好,吴家算是完了,你却提前分了宗,事后分宗还能说你是明哲保身,可这提前半个来月,谁能攀扯你自圆其说都圆不上来。”吴有为得意洋洋:“嘿嘿”他不是运气好,他只是凑巧知道点未来的发展。要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他那学校的校长,外头流行外语的时候,他就让人教学生们外语,外头流行国学了,他就让人教学生们国学。学生们学没学会他不知道,但是他融会贯通倒是真的 预备教案就预备了整整八十本。也因为如此,他才当上万金油教师。拿最高的工资,过最忙碌的教学生活。想着想着,吴有为就睡着了,即空大师看着他,叹了口气,轻轻的给他盖了个毛毯,窗门都是关着的,屋里茶香袅袅,寂静无声。皇宫里昭德宫万通站在床边,看着躺在炕上的万贞儿,眼中有着安慰。宪宗皇帝坐在炕边也看着万贞儿,柔声问道:“可有什么想吃的么”“吃点秋菜就行了。”万贞儿笑着道:“臣妾没事的,肚子里的这个小的也没事了,皇爷别太紧张。”说着还用手拍了拍宪宗皇帝的手:“你们有事情就去聊天,别耽误正事。”“如今你才是正事。”宪宗皇帝如今心情好,因为他的贞儿和孩子都没事,人也不若前些天那么阴郁,整个皇宫都跟着遭殃。“这才刚怀上,算什么大事啊”万贞儿更乐了:“等生的时候才是大事呢。她都这么大年纪了,太医都说了,这生孩子,第一胎最重要,而她这第一胎更重要,现在可以吃一些补养身体,等到后来就只能忍着了,因为胎儿太大很容易难产的宫中这种事情很多见,所以万贞儿如今想吃什么就趁早吃,等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就不敢这么放肆了,得“适当进补”了。一想到生产,宪宗皇帝的脸色就变了,他也听老太监说过,女人生孩子就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用命在搏。所以他才会在登基之后,对自己的生母孝顺非常。当然,跟他说这事儿的也是周太后身边伺候的老太监,当年是经历过周太后生产的人。“不怕,朕一定让贞儿平平安安的,我们的孩子也会平安”宪宗皇帝安慰万贞儿:“今日有迎霜麻辣兔,吃一只好不好”“孕妇不能吃兔子。”万贞儿道:“不过可以吃花糕,臣妾听闻重阳的时候,皇爷也没吃花糕,这可不行,祖宗规矩,您多少吃一些。好,朕听贞儿的。”宪宗皇帝从善如流:“来人,上几盘花糕过来。“是。“太监赶紧下去找花糕。明朝宫中农历九月时,宫中御前要进献安菊花。且自初一日起,宫中帝后开始吃花糕。宫眷内臣则自初四日起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九日“重阳节”时,帝后要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等处,进行登高活动,并品尝迎霜麻辣兔喝菊花酒。这月宫中也要“糟瓜茄”,储备过冬的菜蔬,以供食享之用。而九月因为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