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2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5(1 / 1)

d为按照明朝的制度,乃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没了媳妇儿就等于没了儿子,没了儿子那职位就得没人接手,那么就得外招人员来顶替这怎么可以“如果嫁妹子、女儿给锦衣卫,也算贿赂的话,你柏珍还嫁了两个女儿给江南富商,据说聘礼就各要白银五万两。”袁彬阴沉沉的看着柏珍:“本官现在要查一查,你柏珍是不是官商勾结 你那十万两银子,没动吧”柏珍当时就噎住了,他那十万两银子都给大外孙子铺路了,家里如今就剩下两万两在库房摆阔,其他的都花掉了。“大人,我们谈论的是科举舞弊案,您何必扯上什么聘礼”万安关键时刻出声道:“柏大人家的千金聘礼几何,不也都是给女儿陪送回去了么”男方给的聘礼多少,女方陪送回去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大不了就说柏家陪送给女儿不就得了想查清楚可以去南方调查柏家女儿的嫁妆啊柏家没有陪送女儿多少真金白银,但是柏家有个女儿在宫里是皇妃,柏妃赏赐了不少东西下去,也算是给庶妹添妆了。那些东西都是出自宫中,可能在宫里稀松平常,但是在外面就是天价了。因为进贡的东西是不许外流的,比如说瓷器,进贡的瓷器就是单独烧制的,选上了就是进贡的,选不上的或者稍微有点瑕疵的,都要当场就砸碎深埋,一个碎片都不许拿出去。这就是皇家的规矩。不说别的,从宫里赏赐下来的两箱斗彩瓷器,就够那两个富商卖个一 一两万银子的了。当然,只要他们能拉的下脸卖自家新娶的媳妇儿的嫁妆。不过可以说瓷器碎了,偷拿出去卖也可以,反正五万两白银,两个富商总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来迎亲可以夹带一些私货,过关的时候,只要报出柏府的名声,就能免检、免税的走。这些内里的糟烂,是个人都知道,只是没说破而已。但是柏珍突然跳出来咬人,非要弄个科举舞弊案出来,那大家肯定不干啊。“万侍郎倒是对我锦衣卫指挥佥事家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啊”袁彬不愧老而弥坚,立刻就朝万安喷了:“听说万侍郎家里美妾如云,不知道万侍郎这点薪俸够养活全家么万安这个气呀他是个好色之徒,家里美妾的确多了一些,可是他有外捞啊这个外捞就是冰敬炭敬了。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很低,京官的年终奖金不是朝廷发,而是来自地方官员。当时地方官员来钱渠道多,而京官就比较穷困一些,尤其是京城居大不易的时候。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当冬日降临,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诗证曰:“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频叩朱门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实际上,炭敬就是春节过节费,在地方上叫节敬。炭敬是“馈岁”新年礼物的意思,所以地方官员赠送所附的信里一般不直接说数目,而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显得很儒雅。实际上就是钱嘛,这不是不沾铜臭味儿么。作为侍郎的万安,每次都能拿到很多“毛诗一部”。一年到头靠的就是这个,才能在京城中生存下去。可是他敢说么敢说他有冰敬炭敬,敢说他不缺钱花吴有为敬佩的看着袁彬,不愧是三朝元老,在先帝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能护着先帝从也先那里安全归来这份急智,这份嘴码子,一个武将把一屋子文官全都给问的哑口无言了。正文316 我要弹劾他万安熄火了,袁彬却没打算就这么算了:“皇上,锦衣卫必须要整顿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有发生,老臣真的是无颜去见先帝啊”袁彬都将先帝抬出来了,谁还敢说什么可是柏珍他们也不能就这么被压下去。“皇上,吴佣是不是真的配做这个探花郎,有没有作弊,现在还是个未知“刘诩是他们里头最稳重的一个,他将他们的猜测又说了一遍,着重点换成了吴佣吴有为的学问上,因为他们都知道,吴佣是没有什么好的老师教导他的,于是缓缓开口道:“不如调查一下”“调查调查什么”商辂摸着胡子道:“早在天顺八年的时候,本官就认识吴佣了,记得当年他商辂缓缓的跟众人说了当年的事情,尤其是吴佣写过的对联和诗词,当年也算是震惊全城了,还号称从那以后无人敢“咏春”。“这样的人,你说他配不配做探花郎”商辂看着刘诩:“你要是觉得他不配的话,你也在一炷香之内,写四首诗,题目就是春夏秋冬,你要是写不出来,是不是也要查一下你当年你会试是不是作弊了“那要不要将历届会试都查一 一 下”刘定之嘲讽的道:“也别我们大明了,翻一番史书,宋朝的再查一下核对一下”“从隋唐开始吧”尹直带着人进来了,通报都省了:“皇上,臣有罪啊,让吴侍读被人冤枉,臣敢担保,吴侍读没有作弊”“臣等也愿意担保”翰林院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乌泱泱一大群,看起来气势十足。“哦”宪宗皇帝来了兴致:“你们这么有信心”“回皇上,臣等是跟吴侍读同科的人,当时也是在一起学习的,吴侍读学习另有一”张升站出来,将吴有为那“模拟考试”的过程说了一遍,又有杨一清等同年做证。甚至杨一清道:“皇上若是不信,可以让人去陶文书院、去吴侍读家里看看,现在还有模拟号房在那里立着,这总不会是骗人吧”李东阳看着柏珍他们问:“我们有证有据,就是不知道柏大人你的证据呢科举舞弊案事关重大,没凭没据可不行。”李东阳自幼便有“神童”之称,才在翰林院三年,就已经是翰林院的侍讲了,虽然还不是学士,却也快了。而且李东阳幼时还跟宪宗皇帝一起上过课,也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皇帝讲过课,俩人亦师亦友,因为没有历史上反对万妃一党的事情,李东阳的妻子又是成国公家的女儿,倒是更亲近宪宗皇帝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宪宗皇帝心里的天平早就倾向了吴有为那一方,只是,柏珍这边的人也不少。宪宗皇帝揉了揉额角:“此事就此结束,吴佣,是朕挑选出来的人才,不是给锦衣卫练手的罪犯。”“谢皇上。”吴有为道:“但是臣要弹劾柏珍”众人 “宪宗皇帝都笑了:“你要弹劾柏珍”他堂堂天子想息事宁人,结果这小侍读不干了。要知道这事儿闹起来,吴有为已经在名声上有所污点了,这些文人更喜欢人云亦云,他就是怕闹得太大,将来吴有为不好做人。结果吴有为自己还不乐意息事宁人呢,身上还带着“伤”就开始弹劾别人了。话说,这弹劾虽然人人都可上奏章,但是基本上能直抵御前的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包括四品;但是以从四品,包括从四品在内的以下官员,都只能递折子到内阁。吴有为这是当场就上奏弹劾啊“是的”吴有为张嘴就来:“翰林院侍读臣吴佣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他将当年海瑞死谏嘉靖的奏折改了改,就成弹劾柏珍的了这篇奏折他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很好奇,海瑞可是跟包拯齐名的青天大老爷,据说他,上这篇奏折的时候,是准备好了棺材的,死荐啊且字字珠玑,一气呵成。吴有为当殿没用纸笔,仅靠口述,就弄了一篇佳作,将里头的反派都按上柏珍、万安、刘诩等人的名字,弹劾不死他们。他也知道规矩,所以他没那个时间上奏折,一道一道的过关后递到御前,他当面就弹劾。引经据典谁不会啊他没有急才可他有深厚的 历史底蕴。比他们早几百年的见识,用的都是经典吴有为将所有人都镇住了当年海瑞能上奏这一折指不定多呕心沥血,琢磨多久呢,吴有为当殿张口就来,谁还敢怀疑吴有为的才学听到一半的时候,万安心里叹了口气,不愧是钦点的探花郎,这文采要是没那么多家孝压制,早几年出人头地,又是第二个李东阳,都特么的是神童啊尹直他们是惊喜,一直听人说,不如亲眼见,不愧是皇上注意到的人才,看看人家这才华,这急智,这份反应。就连张升他们都十分钦佩,以往吴有为读书的时候,也都是软哒哒的样子,乍一看就跟普通文人没啥两样,但是这次看样子是被逼急了,看看这一字一句,每一个都有含义,弹劾的对方不以死谢罪都不行了。商辂他们更是如此,此子果然文采斐然吴有为一口气说完,眼巴巴的看着宪宗皇帝:臣都这样了,给个交代呗万通低头浅笑,这就是他喜欢的探花郎“这文采,还用作弊”宪宗皇帝似笑非笑:“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出口成章啊。”宪宗皇帝自觉今日也长见识了,见到了古书上所说的出口成章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就隐士高人能教导出来。而万安则是满头汗了,皇上说的太对了,这样的才学,还用得着作弊倒是柏珍,他听不太懂这些之乎者也,但是咬定一点:“万通为什么只搜检你一个”“你为什么嫁女儿,不嫁给同样都是官宦人家门门当户对的,反而嫁给两个江南富商呢”万通冷声道:“这又作何解释”当他锦衣卫白干的呢柏珍要是能解释清楚,他早解释了。此事就连宪宗皇帝都知道他想干什么,因为自从两位庶妹嫁给了富商,柏家就没断了给柏妃送钱。后宫之中,皇太后有皇上孝顺,不缺钱花;皇后每一年都有一万两银子的花费,以及无数赏赐等等,后宫的小库房都归皇后管。这是后宫之中最不缺钱的两位了。其次就是两位皇妃。万妃宫女出身,万家也没少给她送钱,加上宪宗皇帝的私库,分好几个,其中两个他就送给了万妃。可是万妃说了,要给两个女儿存嫁妆,给儿子攒聘礼,平日里生活也很简朴,要不是万家后来跟吴有为做了买卖,赚了不少钱,送了不少好东西进来,万妃的日子过的肯定清贫。剩下的就是柏妃了。柏妃一开始还行,起码遵纪守法,后来就变了,心狠手辣起来,在想收拾她的时候,她就有了皇长子,等生下儿子后,柏妃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在后宫排挤人不算,还要在前朝找支持者,在后宫收买人心,花钱如流水。要不是太后说看在皇长子的面子上,别让柏妃得不了好,他早就收拾她了,现在柏妃还看不出来么除了去看皇长子以外,他从来不是去后宫看她的大把大把撒钱就撒吧,有人想当散财童女,后宫中人也乐得有点外快可以赚。只是自从七位皇子皇女没了之后,宪宗皇帝就已经将后宫捏在手里了,只是他总觉得还有什么势力在暗中潜伏,伺机而动,他留着柏妃,也是想查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势力或者说,是什么。人眼看着两边又要再次纠缠起来,宪宗皇帝强硬的下了决定:“此事乃”刚说到这里,一个太监火急火燎的进来了:“皇上,皇太后请您过去,皇长子 病危一共就两个儿子,一个病危了,宪宗皇帝再不待见他亲生母亲,也不可能对儿子不闻不问。尤其这是皇长子,第一个儿子。虽然前头也有几个,可那都不是都没了么。“快走”宪宗皇帝一听就站了起来,匆匆往外走,边走边吩咐:“此案交给内阁处置。“遵旨。”阁老们一躬身,就算是恭送了。此事颇有点虎头蛇尾,因为皇上走了,这些 还在相互瞪视,不过吴有为那边明显占优势,内阁和翰林院都站在吴有为这边呢。万安那边都是一些皇上的宠臣,但是宠臣归宠臣,不是肱骨之臣你就只能当个“宠”臣。一个“宠”字足以说明一切。阁臣可以不是宠臣,但绝对是皇上看重,重视的臣子。皇上走了,他们留下了,吴有为安然的躺在担架上,万通指挥人:“抬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