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3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81(1 / 1)

d进士,便在老家那里找了个书院教书,家中田地不用交赋税。牟俸考中进士,家中高兴。牟价现在还是个举人,准备过两年来会试。其实牟家已经很不错了,父母和顺,兄弟团结。就像这次,牟家依然全家都跟着牟俸来了京城。“我知道了。”牟俸跟着牟侃回了家,没想到临时的家竟然是进士巷。牟俸官升一职,在吏部当了差,这里的院子他给退了,牟家人返回原籍生活,临走的时候,继母李氏觉得牟俸在京城当差,明显最近不会外放,便提议在这里买个院子:“一家子在这边住,将来他弟弟来京城会试,也有落脚的地方。”牟父觉得不错,便同意了。于是牟俸在京中也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家中花了半数积蓄,买了一座三进带俩跨院的大院子给他。吴有为他们又有了一个可以交往的人家。但是在牟俸知道朝中都有谁为自己说项之后,他便每家送了一捆他们老家重庆那里特产的老腊肉,麻辣熏肠和红糖滋粑。剩下的就没了,这么点东西,连重礼都算不上,更何况是受贿了。吴有为跟李东阳他们在品缘茶社喝茶的时候,刘大夏却说牟俸这才是:“知道进退,懂规矩。”他要是给的稍微重一点的谢礼,那就是他行贿了,御史言官们肯定不会放过他。他要是不给,那就有点忘恩负义了,名声上不好听,以后在官场上,再遇到事情,谁给他求情所以说,这个人很不错了。“是啊”吴有为道:“他要是能做个御史就好了。”保证“铁面无私”。“他在吏部也挺好,能好好的看一看吏部的升迁。”李东阳道:“而且如果他在吏部做的出色,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到了御史台,现在的左都御史已经年迈,估计会致士,那个时候,他如果调回去也正好接任”原来是有远大前程的人,吏部只是他的一个跳板而已。吴有为听明白了。刘大夏倒是对邮政很感兴趣,尤其是邮政率先安排的都是伤残士兵,他就更感兴趣了。说了一些邮政的事情,喝了一壶大红袍,吃了一些点心便散了。九月,秋高气爽,万通跟吴有为,在初七的时候就请了假,回到了莫灵山庄,重阳那日,一起登高。“真好”吴有为看着远处的风景:“一起登高。”在南边,每年都不能一起登高,因为万通要出兵靖海。现在好了,回来之后,他们可以一起登高望远了“嗯。”万通伸手给他捋了一下碎发:“南边来了消息,汪直和张仑已经快要打到日本国了。”他们俩靖海,可比万通放得开,加上水军日益成熟,联合作战演习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相互配合的也越来越好。“打过去才好。”吴有为道:“对了,那个台湾,可看着了”“上头只是个台湾府,四周都是小渔村。”万通道:“跟上海县差不多,不过现在被水军占据了,那里地方不错,果然是个好地方。”“那里在后世被称为宝岛“。”吴有为道:“是个很繁华的地方。”万通点头:“不错。”他是去过那地方,开发起来的话,的确不错。回头万通就给汪直去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而吴有为继续给小太子当家庭教师。且小太子的菜也该收了,这次是秋白菜和萝卜。吴有为让小太子收了菜之后,让人教导小太子如何腌菜,小太子累了一天,只腌好了他那十几个大白菜,感慨的道:“以往并不怎么喜欢吃的腌菜,竟然是这么累才做好的东西。”“现在您累,到了冬日,便可以吃自己做的腌菜了。”吴有为道:“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辣白菜”“好啊”小太子兴致勃勃:“做好了给皇祖母享用”现在有了辣椒,吴有为终于祭出了他最喜欢的辣白菜。其实他也没做过,但是见他妈妈做过辣白菜,只是那辣椒酱是需要红辣椒的,现在正好有了红辣椒。师徒二人兴致勃勃的做了一小天的辣白菜,放在一个阴暗的地方等待时间的流逝。七天之后就能吃了。这七天里,师徒俩上课都心不在焉。一直到七天之后,辣白菜做好了,小太子亲自端着送到了清宁宫,其他人那里都是派人送去的,周太后吃着玉米粥,配上辣白菜,美滋滋的很:“还是我皇孙儿懂得祖母的心啊”周太后年纪大了,御医们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给她老人家建议的食谱都是清淡为主,可是周太后本来年岁就大了,舌头的味蕾已经退化了,再吃的清单,她就没滋没味儿了。老太太好面子又不肯明说,那样显得太后好像很馋一样。现在不同了,皇孙儿给送来的辣白菜,白菜干脆鲜香,甜美异常,又味道醇厚,辣椒的味道更是十足吃着就是香周太后高兴了,一口气用了三碗粥,老嬷嬷不敢再给她盛了:“太后娘娘啊,就算再喜欢,也只能吃这些了,不如明日再用”小太子也劝道:“皇祖母今日用的好了,明日还可再次享用,孙儿那里有一坛子是专门为皇祖母腌制的,明日就送过来,今日只是想看看皇祖母喜欢不喜欢。”喜欢自然继续送,不喜欢那就只能送一次了。“喜欢,喜欢着呢”周太后擦了擦嘴角:“哀家的皇孙儿真是厉害。”小太子咧嘴一笑:“孙儿也终于知道,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古诗里的”隹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了。““你的先生教得很好。”周太后感叹道:“哀家要赏他。”虽然腌菜是妇人们的活计,但是在民间,男子也是要做的,小太子能体会到悯农一诗中的意境,将来肯定会体恤百姓们的辛苦。吴有为莫名其妙的得了周太后赏赐的宫中腌制的小咸菜八坛。还很纳闷儿呢:“我干什么了就受到了赏赐”“太后可能是觉得,你喜欢吃咸菜”万通翻了翻八坛小咸菜,发现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东西。吴有为在东宫讲课的时候,赏赐就送到了家中,等他回来就可以启坛吃了。“是吗”吴有为想了想:“我只是觉得,早餐就应该是清粥小菜。”“嗯,晚餐也可以吃的。”万通扭头问万福管家:“今天晚上吃什么”“新打下来的玉米面做的饽饽。”万福管家道:“还有新的红豆煮成的红豆粥。”“菜呢”吴有为问:“是什么”“大鹅烧土豆。”万福管家道:“还有新收的秋菠菜做的果仁菠菜。”一凉一热,一荤一素,一粥一干粮,这便是晚饭了。正文466太子殿下的期末考试其实他们家真没有外面人想象的那么奢侈。“那就再加两样小菜。”万通一指太后赏赐下来的小菜坛子:“在里面挑两样吧。”“是,大人。”万福管家只好让人将菜坛子搬进厨房,随手打开两坛,一个是咸酥花生,一个是五香豆干。倒真是家常小菜。但是宫中的手艺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用的料足不说,可能还配上了独家的腌制手法,反正吴有为吃的相当满意。万通决定以后吃没了皇太后的赏赐,就去找长姐要点宫中的小菜给这人吃。十月,秋收结束,江南塞北又是大丰收,唯有江西以及附近不太美好,不过宪宗皇帝已经决定免除哪些地方的秋粮赋税,与民休养生息。同时,吴有为也在家里搞起了慈善,这些年一直没断,加上他的收入越来越多,这捐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林素管家这两年却是越活越年轻了,他家的小子已经上了陶文书院,吴有为趁机给家里人都放了奴籍,虽然说日后三代之内不能科举,但是三代之后却都是良民了,可以读书习武,文可以科举,武可以参军了不然就算是军籍低贱,却也不会要奴籍和贱籍的人。做慈善的事情吴有为一直坚持,这么多年了,都不知道捐出去多少钱,他是不记得的,但是林素管家记得。等到冬月来临,北方开始下雪了。吴有为裹紧了身上的貂皮大氅,冬天出门给学生上课,真是一种折磨。不过对方是皇太子,他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他去陶文书院上课吧进了东宫,吴有为才舒了口气,脱掉大氅和帽子、围脖、手套以及口罩,看到自己的先生全副武装如此,皇太子也笑了:“您怎么穿得这么多呀”“殿下呀,外头冷得很,不穿这么多,臣可不敢出门。”吴有为随意的道:“您就不觉得冷吗”小孩儿火力壮,屋里也热得很,所以他发现皇太子穿的有点薄。“不会,进来之前穿得厚,进来之后换了一身轻薄的衣服。”小太子笑道:“先生这里也有轻便的衣服可以换。”自从上次便装出去玩了之后,小太子这里早就让王珍备了吴有为的衣服、被褥等等生活用品。“不了,臣还是穿着厚点的好。”吴有为摊开课程表:“哦,今天上午是期末考试。”小太子一听“考试”俩字就有点发憷,因为吴有为什么都好,就是动不动就考试,第一年还好,这到了第二年,就有考卷给他做了。而期中考试,是在夏初进行,期末考试,是在冬月初。期末考试四个卷子,分别是工、商、政、农四个类别。工部几年之间已经开发了许多东西,甚至包括他的奶瓷、水泥、玻璃在内,还有小太子去年跟他一起研究出来的两样农利设施,包括龙骨水车的改良。商则是说的商业税,大明的商税很低,但是吴有为觉得还可以再高一点。政务的话,吴有为只是觉得大明在储蓄国力,好像要发大招,但是他并不在朝政核心,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目标。农业则是对近几年的丰收很感兴趣,丰收了起码能保证农人们不再饿肚子。以前吴有为绝对不会相信,华夏还有饿肚子的人,倒是南非那边还有可能闹饥荒。但是在古代,却到处都是,尽管大明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善民生,却还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考试卷发下去,上午两科,下午两科。小太子做的很认真,吴有为作为监堂老师,只许小太子吃点喝点,上厕所的时候,他都是要在外间守着的,搞得王珍特别紧张,以为吴有为想监视殿下呢“你紧张什么”吴有为义正言辞的道:“我这是为了防止殿下作弊”“殿下才不会作弊”王珍维护小太子成了习惯:“再说了,您跟殿下整天说的那些,奴婢们也不懂啊r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讲课的,反正殿下现在读的书,他都不太明白。吴有为却想到了另一件事情,记得大明是重用宦官的,那么是不是也要有宦官是跟着太子殿下的将来是要跟王忠一样,接管司礼监这个疑问他放在了心上,想着哪天约一下尚铭,问一问他,毕竟尚铭是东厂厂督,应该知道点这方面的事情。一天过后,小太子做完了考卷。吴有为告退回家,他会在第二天给考卷评分,而小太子则是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只不过不上课,还是要在上书房里跟吴有为一起探讨考卷内容的。小太子给的答案很有意思,工部只是加大对工匠的奖励;商业则是放宽一些政策,例如准许商人可以投标皇宫的采购。吴有为大感兴趣,如果竞标能成为一种风尚,将有利于大明商业的发展。对于政务,只是觉得自己还小,需要继续观政,而非参政。农的话,小太子却提出了一个疑问:“最近几年我大明天下丰收,虽然偶有地方有灾难,却也不大,粮食产量大,粮仓自然就丰足,虽然朝廷不限制酿酒了,可是酿酒又能用多少粮食粮食不缺了,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除却交纳税粮外,还剩下自己吃的,以及需要卖掉换钱的,可是卖的话,因为粮食不缺了,粮价又掉了,百姓岂不是还没钱”“这便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吴有为很满意小太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殿下很好,能想到这一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一句诗,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释义: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而延伸到现在的情况,便是太多灾祸的时候,粮食价钱昂贵,百姓们买不起,只能饿肚子;而丰收了之后,粮食却价格下跌,百姓们依然没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