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重生之庶子为尊> 分节阅读 1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6(1 / 1)

d,顿时有了兴趣。他赶忙把信拆开,脸上的神情带着笑意。“如何”李墨染瞧他那神情,当下也猜到了几分。“平王、碌王、雍王,三人都同意来京城为太皇太后庆祝七十大寿。”赵元崇把信给李墨染,“这不仅仅是太皇太后七十大寿那么简单,这是朕登基以来,召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君臣一聚。之玉,朕登基时,三王并没有来。”“嗯。”新皇登基,藩王没有来,赵元崇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更是加强了他想削藩的决心。不过,奇怪的是:“当时没来,为次愿意来了”李墨染提出疑惑。“你的意思是,这次他们愿意来,目的恐怕不简单”赵元崇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当然,他们邀请三王来京城的目的,本来也是不简单的。“嗯。”李墨染点头,“宇文霆的主子还没查出来,所有的疑点都在坦州,而岳磊祈又是被流放到坦州的,我总不是很放心。你应该知道,我们拔了宇文霆,又破了越州的银库和粮库问题,幕后的那人已经忍不住了,却在对方想要蠢蠢欲动的时候,三王愿意来京城,你不觉得奇怪吗”赵元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以为呢”“那个幕后一直没有查出来的人,会不会是三王之一”这才是李墨染最想问的问题。“如果是,你认为谁的可能性大”赵元崇问。“坦州靠着碌王的封地,按照理论上来说,碌王的可能性最大。”李墨染回答,“否则坦州有那么大的动静,碌王肯定会知道,那么他知道之后,又会做什么”“理论上是这样没错。”赵元崇不否认,“但是,这种理论我们会想到,碌王又怎么会想不到若是他想到了,那么又怎么再选坦州呢”这个李墨染沉默了。他也不否认赵元崇的话没问题,这种理论上的道理,谁都懂:“也许,不排除他会欲擒故纵。”明知会被人怀疑,却偏偏为之,用此来解脱自己的嫌疑。“怎么了,你还有其他的想法”看李墨染欲言又止,神情沉重,赵元崇又问。李墨染摇头。“在之玉心里,是不是碌王的可能性最大”赵元崇起身,来到他身边,双手按住他的太阳穴,帮他揉了揉。感觉一下子舒坦了,李墨染靠着赵元崇:“嗯。”“那么平王和雍王呢”赵元崇问另外两个。“平王封地最大,雍王战功最显赫。”李墨染回答,他对三位藩王,真的不认识,早知如此,上辈子就应该把这些搞清楚的。这也是玩笑话,很多事情,哪里是自己能控制的,就像他突然来了这里。“不错,平王的封地最大,如果说没有野心,我也不信。而雍王,先皇众皇子中,他最出色,却偏偏没有立他为太子,难道他能服气”赵元崇才不信。“所以在你心里,雍王最有可能”第一次,李墨染和赵元崇的意见不统一。但也就是因为这不统一,让他们更加深入的去分析三位藩王的作风。“如果人人像恭王一样,愿意当个闲王,朕也愿意重用他们了。”赵元崇感叹了一句。李墨染地一震,总觉得,哪里不妥。“怎么了”按摩的时候,赵元崇感觉到了李墨染刹那间的僵硬。“我只是有个疑惑。”李墨染拉住赵元崇的手,把他拉到面前,双手环住他的腰。“什么疑惑”赵元崇抓住他不安分的手,这是挑逗,在御书房挑逗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恭王为什么不要封地,甘愿在京城当个闲散王爷”这个王爷,困扰了李墨染很久,从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个我也不知道。”赵元崇哪里会知道这些。“有个人也许会知道。”李墨染道。“谁父皇”“不是,太皇太后。”李墨染开口。“不,还有端磊也许也知道。”“如此说来,沈令言可能也知道。”太皇太后、端磊、沈令言,加上武将老国公,应该是当年最接近先皇的人。第66章 恭王身世“走。”赵元崇牵起李墨染的手,他是说行动就行动的人。“去哪里”李墨染无奈,只好顺着他。“去找太皇太后问恭王的事情。”赵元崇回答。李墨染无语:“你能别这么急吗”这男人的真的被养坏了,上辈子哪里是这么毛躁的,稳重,稳重他还懂了不懂了“你不是想知道吗如果疑惑的事情藏在你心里,你就会一直想,既然如此,何不干脆问个清楚。”赵元崇理所当然的道。李墨染一愣,是为了他吗不过,这样毛躁的有时候觉得挺可爱的。凤仪宫。太皇太后这地方,自从赵元崇搬进东宫到他登基,是很少主动踏进这里的。今儿,赵元崇竟然带着李墨染主动来请安,这叫太皇太后怎能不“受宠若惊”“孙儿见过皇祖母。”“墨染见过皇祖母。”两人同时行礼。“都快过来,今儿这吹的什么风,竟然让皇上主动想起哀家了”半调侃的话,也带着那么一点打趣。他们祖孙之间,很久没有这么用这么轻松的语气说话了。“皇祖母恕罪,孙儿碰到个难题,想来请教皇祖母。”赵元崇略带几分玩世不恭的语气。哦林太皇太后挑眉:“那哀家可得好好的听听,仔细的听听,咱们的皇上还能被什么难题给难倒了。”“皇祖母,孙儿不明白,皇爷爷众皇子中,为何恭王叔没有封地”赵元崇直接问。林太皇太后的笑脸一僵,随即又勉强扯出笑容:“你为何突然问起这个”赵元崇早就料到林太皇太后有些一问,于是道:“您七十大寿将近,孙儿下了旨,命藩王一定要来祝贺。孙儿和墨染在讨论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恭王叔,帮有些好奇。”这解释合情合理,况且先皇已经过世那么久了,恭王的事情虽然对别人而言是个秘密,但是对太皇太后,而言却不是。这件事,她还真是知情者。“先皇没有封封地给恭王,让他在京城做个闲散王爷,只是为了保护他。”林太皇太后闭上眼,这件事她不仅知道,那还是她不愿意提起的伤口。这个伤口过了五十多年,如今想起来,还是刀割般的痛。可是,林太皇太后不愿意继续藏下去了,既然皇上问了,她当然顺着皇上的意思说。她当年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现在她的孙儿能做到了。先皇啊先皇,你费尽心思想保全召国和那个孩子,我倒是想看看,当皇上知道那个孙子的真实身份之后,是否还愿意让他当个闲散的王爷。“为了保护恭王叔什么意思”赵元崇更加听不懂。李墨染的眼神闪了闪,恭王的身份,竟然还有一段秘密。“太祖打下召国江山的那段历史,你们可还记得”林太皇太后看向他们。赵元崇点头。“自然,召国最荣誉的时刻,谁都不敢忘。”李墨染回答。“那么当时的汤国情况,你们可也记得”林太皇太后再问。赵元崇继续点头。“汤国朝廷腐败,太祖打进汤国京都的时候,皇宫被大火笼罩之下,烧了一天一夜,当时不见的还有汤国的小皇帝和一件保监会连城的珍珠衫。”李墨染熟读历史,对汤国和召国的历史非常的熟悉。当时在国子监的时候,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楼,也因此才结识了沈令言,才有了这段忘年之交的友情。“不错,而你恭王叔,就是那汤国小皇帝的后代。”林太皇太后这句话,把赵元崇和李墨染全都镇住了。两人心态早已成熟,加上李墨染活了两辈子,却仍然因为这件事而没有反过来,可见这个消息的震撼度,有多么的深。“皇祖母,这件事,从何讲起”赵元崇想要知道事情之详细,就恭王身份这件事,牵扯甚广,就林太皇太后的片之词,还不够。当然,赵元崇是相信林太皇太后的话的。但是如果恭王是汤王朝的后代,那么赵元崇眼神一凌,之前关于汤字刺客的事情,是不是他们的推断全都错了“恭王的母亲叫唐穗玉,是汤朝那个没有找到尸体的小皇帝在外生的女儿。唐穗玉在汤朝旧部的拥戴下,混进了皇宫哀家老了,也不得不承认,那个女人长得,真是国色天香啊。”国色天香,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所以迷惑了先皇的心,也带来了林太皇太后,一生的痛。“比起之玉如何”赵元崇语出惊人的问了一句。李墨染嘴角抽搐了几下,这个人问问题,不看场合的吗林太皇太后因赵元崇的话,仔仔细细的打量了李墨染一遍。召国齐王之长相俊丽,绝对国色无双。这一点,林太皇太后承认,可是唐穗玉的美,和李墨染的少年英姿不同,她美的逼人,美的耀眼,美的让先皇情不自禁。就只是这点,足够让林太皇太后恨她一辈子了。但是,现在这恨又有什么意义,她已经死了,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就算林太皇太后想把她的坟墓挖出来,那白骨又能感觉到疼痛吗“唐穗玉优胜几分女人的柔情。”林太皇太后虽然不想承认唐穗玉的美,却还是无法用这种谎言来欺骗自己。赵元崇撇撇嘴,他不信这世上有人会比他的之玉还要好看。“后来呢”李墨染问。赵元崇那无厘头的问题,他就不去理会了。“后来唐穗玉借着先皇的疼爱背地里拉拢朝中的势力,先皇是何等睿智的男人,他识破了唐穗玉的计划,但他对唐穗玉的爱太深太深,深到用尽了手段折断唐穗玉的一切,却又把她保护起来。”这样的爱,多么令人妒忌。但是这梳妆打扮爱,多么令人恐惧。“所以恭王没有封地,当个闲散的王爷,这就是原因。一个身上流着汤朝皇族血脉的人,怎么可能有实权先皇虽然爱唐穗玉,却也依然是召国的帝皇。”这就是一国之君,在江山面前,爱情永远不可能排在前面。当然,首先这要一个英明的帝皇才会做到。听着林太皇太后对先皇那段皇宫恩怨的描述,赵元崇和李墨染意识到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也许从一开始,他们的怀疑就出了错。他们把恭王给忘记了。从一开始,他们以为有封地的藩王才有野心,但如果有封地的藩王有野心的话,那么汤字刺客的意义又何在藩王如果要造反,又何必借前朝的虚名这对召国的子民而言,绝对是个耻辱。但如果是恭王,因为他是汤国皇室的后代,所以那些汤字的刺客,就可能理解了。“多谢皇祖母。”不管林太皇太后在说这步人后尘事的时候,有多少个人的虚构在里面,但至少有些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先皇和唐穗玉的事情。两人离开凤仪宫,心里都有些复杂。如果做这些事的人真是恭王,那么赵元浩呢他是否知道要知道,他曾也是赵元崇的伴读啊。“你怎么看”赵元崇问。李墨染想了想道:“恭王固然可疑,但其他三位藩王也不能排除嫌疑。还是之前的话题,禄王的封地跟坦州如此近,坦州如此大的动静,他那边怎么会不知”这的确是个问题。“我让暗卫彻查恭王。”赵元崇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恭王久居京城,如果再和藩王联手,后果也许比他们想像中地要严重。“嗯。”李墨染不再说话。御书房里,徘徊着一阵诡异的寂静。恭王府。恭王作为一个闲散的王爷,平日里除了弄弄花,就是作作画,恭王领的是朝廷俸禄,因为俸禄有限,恭王府并不宽裕,所以恭王府内的环境更是以素雅为主。“父王。”这和年赵元浩一直在外游历,虽到了娶亲的年纪,但男儿志在四方,恭王并不勉强他。恭王不想自己唯一的孩子像他一样,被囚禁在京城,囚禁在王府里。“回来了风尘仆仆的,先去梳洗一下。”恭王正在泡茶。恭王泡茶的技术、种花的技术都很好,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王府里养成的。“赶着太皇太后的七十大寿来的,就怕来不及。孩儿先去梳洗,稍后把带来的礼物交给父王过目。”在赵元浩的心里,他的父王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没有封地而自暴自弃,反而教育自己忠君爱国。他放任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来不勉强自己,什么叫身教重于言教他的父王便是如此。只是偶尔,赵元浩会为自己的父亲感到不值。他的父亲也是个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