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林老将军威名远播,老国公作为李家的子孙,自然也不用说,但是他们的经历比当年的雍王丰富,而当年年少的雍王,在缺少经历和阅历的情况下,却依然用兵如神,虽不如央国的战王杨子圣那么威名远播,但那是因为召国名将众多。可虽如此,在当年的林老将军和老国公心里,雍王两字,在战场上,还是极有分量的。而现在,帝皇竟然在雍王面前如此讲话,是要逼雍王造反吗端磊和沈令言,偷偷捏了一把冷汗。“所以,雍王叔就把手中的兵符交给朕了,他说他手中的十三万兵马,随时为朕效劳。”端磊和沈令言再次面面相视,接着沈令言道:“皇上,雍王手中的十三万兵马,都是跟着雍王出生入死来的,就算有兵符,也未必会听皇上的。”这话说来有些大逆不道。但是沈令言,他信眼前的帝皇,三年的效忠,沈令言对年轻帝皇的性格,大概也有了了解。他不重视繁文缛节,也不重视君臣之别,他重视的是朝纲、百姓。“所以雍王叔把兵符给朕,是取笑朕吗”赵元崇眼神一沉。“那倒是未必。”端磊道,“如果是这样,他大可说兵符没带在身边,用不着如此犯险。雍王此人,很令人捉摸不透。”“所以,朕只能静观其变”赵元崇问。原本只是试探雍王,现在倒是好,雍王直接丢出兵符,难题却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倒是未必。”端磊眼睛一转,一抹狡诈的光芒闪过。沈令言对端磊太了解,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老师的意思是”赵元崇好奇。“不管雍王给皇上的兵符意欲为何,皇上倒是可以利用这兵符来试探碌王和平王。”端磊说出心中的计划。赵元崇一听,顿时所以的烦恼烟消云散了,之前他一直纠结雍王交出兵符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一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平王明日到达,碌王后日到达。朕想借这次的机会,直接告诉他们朕的决心,撤蕃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他们不同意”赵元崇顿了一下。“如果他们不同意,皇上打算如何”端磊问。“那他们的选择就只有造反。”赵元崇道,“对于造反的人,朕从来不手软。”看他处理宇文霆造反的时候就知道,一干人等,能杀都杀。这句话,其实有些残忍,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封地本来就是召国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藩王没有野心,撤蕃又有什么关系官位爵位还在,只是封地没了,兵权没了。高贵的身份还在,只是把住处从封地搬到了京城而已。当然,有野心的就不同了。“做大事者,当不拘小节,皇上英明。”端磊道,年轻的帝皇的确有魄力,可是,“众藩王若是联手,恐怕召国的内乱会非常严重。”“就算召国的内乱严重,别国还有胆子在十国关系敏感的情况下,打召国的主意吗”赵元崇反问,自信满满,“谅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是的,十国的和平即将扯断,哪个国家先动了心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十国平分的囊中之物。“皇上所言甚是,老臣没有结合当今天下的情况。”这一点,端磊忘了。“但是”沈令言道,“藩王手中的兵马加起来,如果跟朝廷对抗的话,长年累月的战争,最后苦的还是百姓。”“这天下间没有不苦百姓的战争。”赵元崇回答,“取舍之间必须要有所牺牲的话,就必须果断的选择。”赵元崇做事情,一向目标明确。“而且,朕会尽可能的减少对百姓的伤害。同事提高藩王的利益,平衡他们的心理。”“皇上不打算把他们传来京城”端磊意外。如此,那撤蕃是“不,比如雍王叔用兵如神,镇守在封地的确适合。”“皇上的意思是,藩王的封底要撤,亲王的爵位要留,然其位其职,就看他的用处”沈令言问。一语击中。“不错,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元崇回答。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初用张甬承也是如此。而今敢用藩王,就是不知,年轻的皇帝,何来这样的勇气。不过,这句话听起来,真是荡气回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君如此,贤臣何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端磊和沈令言,异口同声道。“老师和沈相,是这满朝文武中,朕除了之玉之外,最信任的人。今后不管朕的路走的有多远,若是错了,还请老师和沈相,一定要忠言进谏。”“喏。”亲贤臣,远小人,自古忠言都逆耳,但不知召国的圣武帝,将来会如何。第73章 平王碌王驾马车队停在平王府前,随行的侍卫下马,而从马车上出来一位严肃气派的中年男子。平王作为先皇长子,当年太子竞选的名单里,大家从未想过他。当然,谁也更是没有想过那个毫无背景可言的先皇四子,而今的太上皇文孝帝。平王是个长相斯文的中年男子,但带着一股难以接近的高高在上。他下了马车,直接进了王府。“王爷。”随即有人迎了上来。“京城情况怎么样”平王问。“雍王于昨日到达,今日已进宫面圣,在雍王离开之后,皇上马上传见了沈令言和端磊。”对方回答。平王点点头。平王的个子不高,带着文人的雅气,却又令人觉得阴沉了些。“哦雍王一出来皇上就传见了沈令言和端磊”奇怪。“是。”“沈令言和端磊是皇上的左膀右臂,雍王一走皇上就传见他们,可见雍王和皇上在御书房出了事情,能听见他们谈了什么吗”平王大步走进客厅,下人马上端上茶水。平王手一挥,让众人退下。虽然很少来京城,但王府的一草一木却从未变过。只是太久没来,感觉陌生了,纵使这晨是他被封去封地前,一直住的地方。可人啊,在习惯一个地方之后,就会把另一个地方忘记。“听不见,整个皇宫都在皇上的掌控之中,想要安排进一个眼线已是困难。御书房盘龙殿当班的人,身家背景都彻查的非常清楚,根本插不进其他人。”“我那倒子虽然才十六岁,但比起父皇当年的冷硬作风,可是一点都不逊色啊。”平王冷笑了一声。对方没有说话。“京城其他的情况如何”平王想了一下,又道,“恭王府呢”“恭王还是养花泡茶,并没有其他情况。”“哼,养花泡茶”平王不屑,“当年的皇位竞争,恭王和雍王的两派人马打的如此激烈,父皇却出乎意料的选了老四,真是好笑。他老四一个贱种,凭什么当太子,凭什么当皇帝”一想到这里,平王就气。“王爷息怒。”“但是不得不说,父皇这招高啊。老四当了太子也让本王痛快着,当年恭王和雍王何等骄傲,后来还不是和本王一样,什么都没了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王爷说的对。”“你知道父王为什么选了老四吗”“属下不知。”“本王也不知啊,不过如此一来,两边争斗的人马消停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两边的大臣不得不为老四做事情,从某种意义来说,为了在老四面前留个好印象,他们可是鼓足了劲的做事情,倒也是团结了起来。父皇就是父皇,什么都看的如此透彻。”平心而论,先皇是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心计,当今天下,已是佼佼者。赵元崇也玩心计,但和先皇相比,还是弱了些。先皇当然睿智,恭王身份特殊,他就算再爱一个女人,可首先他是帝皇,当然不会把赵家的江山让给别人。如果皇位给了雍王,雍王和恭王争斗的如此激烈,雍王一旦继位,雍王那边的人不会放过恭王。恭王是他最爱的女人为他生的儿子,他一定要保全。所以,雍王不能继承皇位。平王平王嫉妒心强,无智无谋,也不是太子人选。那么只有碌王和文孝帝。文孝帝没有母妃家的背景,他若是当了皇帝,势必会善待恭王和雍王,因为他的背景不足以和这两位的背景相抗衡,就算他过继给了太后,为了自己的势力,他也不会对恭王和雍王动手,他要做的是拉拢别人的势力。所以,文孝帝是很适合的人选。而碌王就算有勇有谋,但野心太大,猜忌心也太大,如果他继位,其他人的后果可想而知。英明神武的先皇啊。驾马蹄端起了阵阵的灰尘,马背上的人突然拉紧了马缰。而他身后的侍卫,一拥而上,把他保护在中间。“退下。”男人骑着马从侍卫中走出来,“你是何人”他问的是同出现的黑衣人,黑衣人身上,有熟悉的盘龙香的味道。“原来是你。”碌王知道是谁了。“王爷可否借一步说话”黑衣人问。碌王点头,下了马。两人走到较为偏僻的地方。“你家主子有什么话要说”碌王问。“主子说,他跟碌王您说过,借用林太皇太后的寿辰动手,是最好的时机。”黑衣人道。“这事本王知道,事成之后,召国一分为二,本王和他平分半壁江山。”碌王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半壁江山呸,他要的是整个江山,等事成之后,他就把对方剁了。他手中有兵权,对方可没有,他怕什么“主子说,林太皇太后寿辰期间,是起兵的最好时机。他想借用碌王的兵马,直接攻下坦州。”黑衣人又道。“我来这前他可没跟我说这个,他说到了京城再商量。”碌王回道。“主子也是突然想到的。我们这边的人攻打京城,碌王那边的人攻打坦州。皇上借用这次林太皇太后七十大寿,把所有人都传来了京城,如此一来,碌王起兵,他根本无法抵抗。而且,皇上对此番大寿的目的也肯定不单纯。众藩王聚集京城,碌王也该担心的。”黑衣人道。这话,说到碌王心坎儿了。皇上此举到底为何,大家谁都说不准,但是作为藩王,谁都不喜欢来京城却是真的,谁都不敢肯定,帝皇会什么时候摘了他们的脑袋。“那么你家主子的意思是”碌王想了一下,问。“主子要王爷的兵符。”“放肆。”碌王顿时怒了,“他要本王的兵符做什么”黑衣人微微一笑:“王爷息怒,没有兵符王爷怎么起兵难道王爷要自己回封地再起兵不成”这个“可是兵符不行。”兵符代表什么,谁都知道。“王爷和主子是一条船上的人,王爷害怕主子拿了王爷的兵符会怎样吗军队里的副将都是王爷的人,就算主子有兵符,又能撼动的了王爷的地位吗”黑衣人见碌王犹豫,声音也冷了下来。“本王跟你家主子往来的事情,本王都有证据,若是本王出事,这些证据就会交到皇上的手中,所以本王也不怕他耍花样。”碌王说着,把兵符拿了出来。黑衣人接过兵符:“王爷放心,主子说了,我们的人在京城动手,京城这边的人消息传不出去,到时候您的兵马再起兵,这件事非常的顺利。”碌王点点头,心里还不是很安心。但是一想到即将成功的事情,即将被人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心里就痛快着。“嗯,预祝我们成功。”听起来,成功在即。御书房。平王进京的第二天,同样递折子,觐见皇上。“平王叔多年不见,风采依旧。”赵元崇微笑的打招呼。“承蒙皇上厚爱。”平王一向骄傲的神情,也微微收敛了些,脸上有了几分微笑。十年前林太皇太后六十大寿,他见过当时还是太子的赵元崇,只当是个安静的孩子 ,并不惹人注意。当时最耀眼的孩子,莫过于当年的静王赵元贤。但是才过十年,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三年前宇文霆造反失败,静王一系连根拔起,后来静王自杀。如今这召国的天下,谁还能动的了赵元崇的地位文有齐王、沈令言、端磊。武内有老国公,外有南平侯余铮、林家。召国已经前所未有的团结,如果要更团结,除非平王眼睛一眯,在御书桌上,看到了熟悉的令牌,这是心一惊,雍王的兵符。第74章 平王进宫见平王的视线停在雍王的兵符上,赵元崇便把雍王的兵符拿了起来,笑着解释:“这是昨日雍王叔进宫时,交给朕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