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为他们的生活添了点调料。站在窗边看着屋外的雨滴从廊檐滴落,打在大芭蕉叶上,淅淅沙沙的雨声让沈景黎感到心浮气躁,坐立难安,他想到了他的田地,他田里还有尚未收的作物,他想到了出了问题的堤坝,他的田地就在堤坝的下游,若是那个堤坝塌了,大水便会冲刷过他的田地,田里那些作物,便会全部遭殃。越想越焦虑,看老天爷吃饭就是这点麻烦,没办法控制天候,让它永远保持四季如春。哎,是他痴人说梦了,就算在21世纪,科技发达的年代,也依然有粮食危机,有洪灾旱灾,依然有人因为吃不到一口饭而饿死,何况是知识落后的古代。他哀叹了一声,在心里默默数着自己这段时间积累的粮食和银子,以求心安一些。穆琛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从外面回来,沈景黎立即迎上去,“堤坝的情况怎么样他心里不安,隐约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不太乐观。“穆琛脸色凝重,那堤坝是个豆腐渣工程,挡不住大水的冲击,若是这雨一直不停,堤坝塌陷,那么生活在运河下游的百姓势必会遭难。“问题很严重吗”他紧张地抓着他的手,能感觉到他的指尖微凉。“我会处理的。”他越是这么说,他越是担忧,他害怕大雨成灾后的惨况。他的田地收成怎么办住在土地里的人该何去何从一旦运河决堤,大水肯定会冲到田地和百姓住家中,那么这灾情就不会运河附近的百姓会丧失家园,流离失所,而朝廷的救灾,他是完全不敢指望的。十四,你给我调几百人吧,找庄子上的或者靖王手上闲着的人,你让他们给我待着。”有备无患。“你想干什么“调人是可以,但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我不知道。”他看着他,焦躁的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好,我给你准备人。雨连续下了一个月,而且雨势丝毫没有减缓,穆琛每日都出城查看堤坝的情况,那堤坝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已经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缝,靖王调遣知府衙门的捕快扛着沙袋前去补救但就怕洪水的气势太盛,那些沙袋根本防不住。沈景黎每天都急的团团转,他急切地让穆琛赶紧派人手给他,他要去将田里的作物全部收回来。“景黎,稻子还没有全熟,你是不是太心急了”他知道他急,可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吧。“你知道那个堤坝能撑多久一旦它决堤,我那些庄稼就全完了你知道那些庄稼能让多少个人不饿肚子吗”正是因为明白粮食的重要性,所以他才担心,他才着急。“好,我马上帮你调人。”“让他们赶紧把地里的作物收回来,稻子记得要烘干,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怕潮湿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妈子,他其实不想去操心的,他只是想安安静静当着懒人,可是他抬头看了看穆琛,又回头看了看跟李琦在罗汉床上玩耍的狃儿,有些事真的不能不操心。十四,你知道河堤一旦溃堤,会发生什么事吗穆琛拧紧眉,这也正是他担心的事情。“你知道的,这河堤不稳,若这雨一直不停,迟早会溃堤的。”他脸色沉重,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忧国忧民的人,可他是因地震死去后穿越的,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总有种莫名的恐惧“你们应该先疏散百姓,尤其是河堤下游的百姓”“可百姓未必肯走,毕竟洪水未至前,谁也不相信河堤拦不住大水,没人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他何尝不忧虑,这段时间他每日都到城外巡视,便是担心这场雨会造成大灾难。“所以,我们目前要做的,不仅仅是抢收粮食,还要想办法在洪灾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低。”沈景黎挠着头,觉得自己迟早会秃顶的,他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告诉穆琛,包括要通知城外的百姓做好防范措施,要在城门口准备大量的沙包,等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堵住城门口防洪,还要让百姓准备好木盆木桶逃生,甚至寻几处地势高的庄子充作难民营,灾后收留受灾的百姓,以及要收集药材和粮食。穆琛看着他,眼中浮现出一抹惊喜,猛地一把抱住他,道“我去见王爷,马上去做安排。”第071章 大河溃堤了雨继续下着。天无一日晴,在连下几日之后,大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好了,不好了,夫人,溃堤了。”沈景黎正拿着一个布球逗孩子玩,李琦便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他神色慌张,身后沾着雨水,头发湿哒哒的垂在两边,看上去颇为狼狈。“十四呢”“老爷去城门巡视了。”李琦喘着气,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端着水来喝,“二爷带着陈健一同过去帮忙了。夫人,大水会把整个城都淹了吗“那要看具体的情况。“天灾难测,他也不能保证什么。沈景黎低头逗着孩子,小家伙完全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独自抱着布球玩的不亦乐乎,偶尔想起沈景黎,便伸手向他讨抱抱,还乖巧地喊一声,“阿姆抱抱。”虎头虎脑的模样甚是可爱,他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脸,小家伙以为他在跟他玩,就伸出小白手来抓他的手,抓住了,就咿咿呀呀笑得开心。堤坝溃堤后,水势迅速的升高,有如万马奔腾般向低洼处漫去,很快的,近河的田地全被河水掩盖,紧接着是附近的农家,一间一间的房子,最终只冒出个屋顶,底下的田地和道路完全看不见了。洪水凶猛,遇见什么就吞噬什么,来不及避难的人,来不及带走的家禽,还有各种锅碗瓢盆,带着勇猛强势的劲头,洪水朝着府城而来,遇到了砖石堆砌的城墙就被冲散开来,水位寸一寸的往上升,升到半墙高就变缓变慢,让人看了稍微松了口气。刘知府心急如焚地在家里走来走去,头发都快愁白了。雨势渐小了,但还是稀里哗啦的落着,眼看着一时半刻还停不了,雨水的味道夹杂着一股泥腥味,久久萦绕不散去。“水来了,水来了,好大的水,我们要被冲走了“呜呜呜,呜呜,我们要被淹死了,救命啊,我还不想死啊”“肯定逃不掉的,大水会将整个江城都淹没,我们都会被淹死的。”“娘啊,爹啊,我不想死,你们快来带我回家吧,刘知府在前院愁白了头,他的后院却像起火了一般,不停有人挑事情,悄悄散布洪水来的消息,并大肆的渲染,引起众人的恐慌,府里上下闹得炸开了锅,每一个心里都想着该如何逃出去。刘知府的正妻韩氏急急忙忙将自己的私房收拾好,又悄悄到库房里拿了几样好东西,忐忑不安地将包袱藏起来,才踩着沉重的步伐去了前院。刘知府在大厅里已经转了好几十圈,他如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是团团转,靖王一开始来巡视运河堤坝,他第一时间清除自己贪污的罪证,并找了几个信得过的水利师父去忽悠他,可如今大雨冲垮了堤坝,靖王肯定会重新彻查这个事情,那么他贪污的事情一定掩盖不住,再加上他在这场洪灾里根本毫无作为,头上的乌纱帽估计保不住了。老爷,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洪水真的会将整个江城都淹了”韩氏面容憔悴,眼神不安地在丫鬟的搀扶下走进来她活了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大灾大难,内心根本无法承受,她看着面容同样憔悴的刘知府,内心更加的恐慌。“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情况”城里所有的官兵都被靖王调遣走了,根本没有人来向他汇报目前是什么情况,他现在也是两眼一抓黑,啥也搞不清楚。被刘知府一阵呵斥,韩氏觉得有些委屈,可她却不敢表现出来,只好白着一张脸,默默站在一旁。“啊”一声尖叫从后院传来,刘知府脸色一暗,甩了甩衣袖,朝着后院走去。后院闹成一团,所有的姨娘、丫鬟、婆子到处乱走着,有人尖叫,有人哭泣,有人抱着细软想要跑路,有人吓得腿软瘫坐在地刘知府看着这鸡飞狗跳的一幕,一股气不由得往上冒。“来人啊他大喊了一声,止住了众人的慌乱,他们惊慌失措的四处张望,将目光齐聚在他的身上,感觉他似乎比洪水更可怕。“老爷两个小厮跑过来,跪在刘知府的面前。“将那几个闹事的人给老爷我赶出去。”他指了几个比较失控激动的人,很是生气地道,“本官还没死呢在这里闹什么闹被指中的人中有一个受宠的姨娘,她哭啼啼的跑过来求饶老爷,求您饶了妾身这一回吧,妾身不敢了如今城门被封锁,整个江城的百姓都不得随意出入,她若是被赶出去,能去哪里栖身刘知府看了一眼被她抱在怀里的包袱,冷笑一声,“这个包袱里装的东西,怕是够你活下半辈子了,滚没人敢说情,几个小厮板着脸,将九个被点中的丫鬟婆子赶出门。那些被赶出门的人,跪倒在刘府门口哭哭啼啼喊了大半天,可如今这人心惶惶的危急时刻,大家都忙着怎么保命,谁还有心情管知府家的闲事。那些人哭了半天,见无人理会他们,竟求到穆家,沈景黎的面前。沈景黎犹豫了片刻,安排他们住在城东的庄子上,并且送了一批麻布过去,让他们赶制一批成衣,想要留在他的地方,就必须千活,他不收留白吃白喝之人。在大水封城的第七日,连日来的大雨终于停了,又过了几日,气势汹涌的洪水才退尽。洪水一退,穆琛和许彦林连忙出城运粮,他们知道,不趁早将米粮运会城,等城外的百姓吃完手上的粮食,一饥饿便会行抢。人一饿,暴动就起。不得不说沈景黎很有远见,他在江城附近买了大量的田地所有田地产出的粮食,只卖出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存储下来,等下一季的粮食产出后,再换一批粮食存储下来,将之前那批低价卖出去。如今这三分之一的粮食,就成了最重要他们救命稻草。他们整整拉回二十四车的大米和白面,还有五大车的粮种沈景黎考虑的永远比他们要多,他不仅担心洪水来,人们没有饭吃,更担心洪水过后,人们没有粮种重新生活,对于被洪水洗劫一切的百姓而言,那几车粮种就象征着希望,有了这些粮种,未来的生活才有了期盼。靖王眼热地望着穆琛和许彦林拉回来的粮食和粮种,颇为欣慰地拍了拍穆琛的肩膀,“子安,你做得好。”若是没有这批粮食,他们防洪防的再好,江城百姓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十四,我以前真是小看你了,你原来不光会打仗啊。“许彦林冲上来,一拳打在穆琛的胸膛上。穆琛微微一笑,这哪里是他的功劳若不是沈景黎执意买地储粮,并且当机立断地让人冒雨抢收粮食,他们估计只能等着朝廷开仓赈灾,或者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景黎建议我们组织难民修建河堤。“他真的是捡了一个大宝贝,“年轻有力气的男子分组去重整被洪水冲垮的村落和修建河堤,女人、老人和小孩在难民营里帮忙照顾受伤的难民,让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去领取米粮和粮种,这样会更有条不紊。”不能让百姓一味的依靠朝廷的救济,有时候朝廷并不可靠是沈景黎的原话。听着这话,靖王和许彦林齐齐地望着穆琛爱不如,不禁有些汗颜,他们两个大男人考虑的竟还不如一个在内宅的双儿。由靖王出面,在城门口搭棚施粥,因为有宣读条例在先,难民们都规规矩矩,没有人敢推举争抢。“婆婆,你小心烫,傍晚还会再发一次粥。”看着狼吞虎咽的老婆婆,李琦用略带无措的笑脸提醒。他到底年轻,没遇到过这种严酷的情况,也不晓得饿肚子的滋味,看着这些难民,内心不由得涌现出一股同情心。刘知府站在暗处,看着有条不紊的难民队伍,涨红着一张老脸,一种不安和恐惧袭来,他竟然感觉几分惭愧。因为靖王的名头,不少的大户人家也搭棚施粥,还派出家里的小厮丫鬟帮忙维持府城街道的整洁和平安。大水冲走庄稼人一年的心血,连带着他们的家,他们少数的继续,一场水灾让他们一穷二白,可是向人乞讨又有些拉不下脸,十分羞耻。靖王推出的这种劳动领粮的政策,很巧妙地满足了百姓的自尊心,他们感觉到了尊重,而不是像条摇尾乞怜的小狗,得面对着别人的同情和怜悯。靖王因此成了江城百姓心中的活菩萨,每天认真干活便有饭吃,还能赚取一定的粮食或者粮种,靖王专门请人协助他们整理家园,盖房子的银子,一半由朝廷赈灾的银两,另一半由他们打个欠条,在衙门登记在册,来年再还上。赈灾行动,在靖王等人有条不紊的规划下,处理地非常圆满,难民的问题也在最快的时间解决,而不至于让他们各处避难,影响其他府城的百姓。事后,靖王向皇上上了奏折,言明此次的水患受灾最为轻微,都是多亏了穆琛夫妻,是他们夫妻的建议,事后的施粥赈灾,安抚百姓,才能以最低的损失度过这次劫难,当然,他还在奏折上掺了刘知府一本,这一本让刘知府落得个为官不正的罪名,被判流放西北边境作者闲第072章 回京的路上“回京”这会不会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