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皇宋锦绣> 分节阅读 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8(1 / 1)

d指挥使了么,他考武举干什么”“他是化名过来”孙吉苦笑的说道,他也是在离开京城的时候,才得到皇城司的提醒,知道了丹木的存在,也是他提醒薛玉等人注意丹木,只是一个预防,没有想到他真的出现了。“我知道了,是为别人保驾护航吧,他投奔了什么人”严华对武举似乎更加熟悉,他眼睛一亮道。“他帮助王家十七郎拿下武探花”王家,武探花,薛玉呆了呆,略带不敢置信的问道:“真定王家”孙吉点点头,似乎带着巨大的怨念,低声说道:“王元辅啊,王元辅,你就这么急不可耐么”接下来,房间之中的听不到什么了,孙吉的话,给了众人巨大的冲击,他们在消化孙吉所说出来的消息。同样的简单对答,在赵信心中,却如同大江大河一般,王家十七郎和武探花,这些他不太清楚,有宋一朝,就连武将都被压制,更别说武举了,武状元都少有记载,更别说后面的榜眼探花,他们在整个北宋官场上,只是微不足道身份,就连名将之中,真正出身武举的,好像一个没有,很多的武进士,大部分都是底层军官,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连将门都受到臣的压制,更别说没有太多根基的的武将了。后面王元辅和真定王家,却是让赵信不寒而栗,这个名字和背后的家族,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真定王家他们是河北大户,从太宗潜邸出身,一直做到天雄军节度使,封鲁国公王超,是真定王家的崛起根源的,他也一手创造了王家这个绵延数百年的将门,王元辅正是王超儿子之中,最出色,做到中书门下平章事,最终以太子太师致仕的王德用。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胁真定王家,王德用,赵信很快就把所有有关王德用记载给的回忆起来了,这是一个在史书上,有着记载的庞大家族,最先奠定基础的是王德用的父亲王超,然后是王德用,王德用的子侄一辈没有多少出色的,可是孙子之中,却出来了一个王渊,王渊之后,还有一些后人,可以说是贯穿南北宋,在史书上面留下的浓重的记载的。王德用作为武将,也是北宋仁宗朝的大将,武将除了宋初,能够在历史上面留下名字,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甚至说,连官在内,整个宋史上,留下名字的,绝大部分都是高官,还有一些在某一个领域之中,做到极致,一些道州县官,这些可能在当地权倾一方,是大人物的存在,可是除非未来做到宰抚的位置,或者是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否则的话,在正史上根本看不到,只能记录在县志,或者就是一些杂化集,可靠性不高。立足于历史之中,才会发现,这些人结合起来,力量绝对不小,一个普通的县官,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官宦人家,更别说州官和道官,他们相当于后世处厅部级,破家县令,灭门令伊,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真的是父母官,他们的想法,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些远高于普通人和商贾的高官,在普通人和当地的州县来说,绝对算是高官的代表了,可是他们不足以在历史上留名字,他们都是埋在历史厚重之下的泡沫。王德用这个人,肯定是可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做到参知政事,以太子太师这样的高位致仕,可以说荣耀一生了,可是他的儿子,还真的没有几个出色,似乎最高也就是做到三四品,跟一品大员,二品六部尚书比起来,三四品不高,可是就封建王国的程度上面,三四品已经是贵不可言了,更别说王家根深蒂固,在历史上,记载王家跟很多的家族的联姻,是河北贵族,将门代表之一,不过从王德用开始,已经逐步的偏向臣,他儿子之中,有几个是科举出身,做的也是官,反倒是孙子又出了王渊这样的武将。孙吉的话的意思相当的清晰,丹木投奔的是王家,王家就是幕后黑手么据赵信所知王德用没有子女亲属入宫,更不会介入夺嫡之争,因为干掉赵信,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应该是投奔了一个有能力夺嫡的,王家不可能是最终的黑手,夺嫡之争,应该只有宗室,或者是有子嗣的后妃,不说王家没有人入宫,就说现在的仁宗的儿子之中,就只有赵信这么一个独苗,就知道这种可能不大。最终的黑手,应该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全部都是宗室,不可能是王家,哪怕王德用贵为宰抚,也没有这个资格,王家,可能是加入到了某个势力之中,并且下重注,最终亲自登场了。从穿越开始,赵信就知道,他敌人可能就只有一个,汝南郡王赵允让和他的儿子赵宗实,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赵宗实不可能做出这个布置,他才11岁,真正有权势和下下手的,是汝南郡王赵允让,本以为要对付的是依附于汝南郡王的普通官吏,除非是到了王朝更迭的时刻,否则,高官们不会轻易下注的。仁宗现在正值壮年,在位才20多年,年龄不过是三十多一点,身体非常的健康,哪怕是为了夺嫡之争,也不可能这么早下注,他也没有想到,赵允让已经拉拢了一个王家,甚至可能,通过王家的姻亲关系,影响一大批将门家族。宋朝的宗室,过的不太好,一直都是受到压制,只有继承大统的时候,才会想到它,本以为可能只是一个三四品,甚至是四五品的敌人,可是王德用的出现,让赵信发现,他有些小看的赵允让的势力了,连王德用的王家都给赵允让站台,不惜亲自出手,别说下面人做,这么大的事情,牵扯到夺嫡之争,有可能一着不慎会万劫不复,王家这么大的家族,国公家族,还是宰抚之家,不会这么的短视,没有王德用的首肯,下面不可能调动的,那就说明,王德用真的很看好赵允让。在一个皇帝还活着,还有皇子在前提下,依然下场对付他,该有多么大的把握,才会这样,这是他没想通的事情。可是想不通归想不通,事情也要处理,丹木带来了直接的威胁,丹木这么一个边军都虞候,敢明目张胆的出现在河北,背后没有支持可能呢,孙吉等人感觉到奇怪的地方,现在,一切都有了解释了,王家摆平了这一切,王家出身河北,本身的权势加上姻亲,王家在河北势力相当的大,大名府王家也能够当一半的家,一时间,赵信发现危机已经显现了。对上军方第一人,而且现在就在相州,虽然不是在河北,却距离河北不远,他真的要是对赵信下手的话,别说是孙吉四人,四百个都不行,当然了,王德用肯定不敢这么明目张胆,他选择丹木这个西北军,而不是河北禁军,就是远近上面的考虑,可能未来要对付的,只有西北军的一小部分骑兵,河北禁军或许不会动用。这也是赵信能够想到,唯一亮点的地方,不知道幕后黑手是谁,赵信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幕后黑手的消息,现在知道了的,却纠结无比,镇定王家这四个字,就如同高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难道,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么,不,赵信心中无尽的呐喊道,还有机会,他们有一点点运气,在丹木之前离开,而且卡牌系统也积累了足够多的东西,只要能够综合利用起来,肯定可以解决。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卡牌系统,赵信再也没心思跟如意和绿荷说话了,直接翻身上床,闭目进入到了卡牌系统之中,他需要尽快的弄清楚,这一次的南乐之行,到底获得了多少收获。船速还在缓慢的加快的,寻常船只,不可能这么快,在运河之上的,每天能够走30里,就算是合格了,可是这一次,他们尽可能快的赶路,在临走的时候,招募了最少12个船工,分成两班,不停歇的前行,以前一天最多30里,但是现在,从中午午时,出发,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已经抵达了大名府了,之前,他们都没有打算大名府停留,这一次,丹木的出现,更是如此,相对于南乐,大名府才是王家真正的大本营,王德用知大名府的时间,甚至比他在中枢都要长,停留在大名府,那是找死,没有在大名府停留,而是直接向北,越过大名府,连夜赶路。就在他们的船离开南乐码头一个时辰之后,大量衙役和厢兵,出现在了码头,所有的船只不允许离港,以追击水匪的名义一个个的排查,如果不是孙吉和王松当机立断,赵信就真的走不了,因为李光彻底清查,甚至不管这些船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赵信船的明面身份,根本就挡不住这样的搜查,如果他们还在南乐的话,肯定会被逮个正着的。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南乐县衙之后,绿色官服县令小心的陪在一个军人的旁边,并且看着军官脸色说话,这在宋朝是不可想象,文武官职的区别,文官远高于武官,哪怕是从九品,刚刚入流的文官,都可以训斥六七品的中级武官,也就是节度使这样的高官,或者州刺史这个级别,他们会小心一点,至于三四品,甚至更高的文官,他们根本就不在意武将的看法,更别说陪笑脸。南乐县的县官是一个县令,丹木不过是虞候,虞候是低品官,边军都头就是更低的了,甚至丹木的身份,还没有入品,只是不入流的小小武官,别说站在县令的面前,县衙的书吏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是这个县令没有的,因为丹木代表着王家而来,就算是南乐县令,正八品的文官,却也陪着小心。南乐作为运河上面的县城,最少有5000户以上,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县,距离大名比较的近,每一任县令都比较高配,李光李耀存也就是这个在丹木旁边陪着笑脸的县令,他的身份是八品通直郎判南乐令,南乐令是从八品,用八品散官的身份,等于级别上高了一级,这也是他本人的荣耀。最近李光有些着急,来南乐已经有3年了,即将被考封,作为一个47岁,不是进士出身的县令,李光举人出身,没有继续参加科举,直接选择了授官,因为运气比较好,从九品县尉开始起步,一路做到南乐这样望县令,从最小的一类县一直到望县,很希望更进一步。李光知道,没有可能了,他根基薄弱,没有家族的支持,更没有参加科举,没有坐师,同僚之类的,要想通过考封更进一步,这是非常困难,宋朝的官员,分了两个难关,入流是一道难关,它代表着一个官员和普通公务员的区别,可以被称之为有品级的官员了,这一关除了科举和锁厅试之外,每年放出来的极少,真正从不入流到入流,需要立下巨大的功劳,或者是机缘巧合,有贵人在背后推动。另外一关,就是从八品到七品,别看后世常说,七品芝麻官,在宋朝绝大部分的县令都是七品以下,只有京畿的县才是七品,对于未经过科举的官员来说,正八品就是极限,很难再生一级,最多在不同的县内轮转,到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比较富裕的县,可是京畿是绝对不行的,那代表着鲤鱼跳龙门,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从中间脱颖而出,一旦达到七品,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升官途径了。从二十五岁中举,到47岁,从政22年,李光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也是一个懂得做官的,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升到正八品,这已经是天花板了,七品就如同无形的手一样,锁住了他晋升的路,多年磨韧,李光也看开了,再当上几年,致仕回家,做个富家翁好了,培养培养子嗣,只要子嗣争气,获得封荫,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王家,可是河北大家,从王超开始起步,为太宗重臣,一路做到鲁国公,王德用则是王超儿子之中,最出色的一个,最高做到知枢密院,也就是西府首脑,是军方第一人,王德用的妹妹是葛怀敏的正妻,葛怀敏已经在定川寨第一战身死,可是被追封为太尉,葛怀敏的父亲也是太尉,4个儿子因为他的身死而迁官,一一得到升官,职级不低,更别说,王家的四个女儿,几个儿子,都是一定品级的官员,有王家的受肯,他升上一级事板上钉钉,只要突破了7品这个天关,哪怕王家不再支持,以李光的能力,最少6品之前,没有任何问题了。八品和七品的天关,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难于上天,王家如果出手,有很大的几率的,王家上下几乎都是做官的,在大名府有巨大的影响力,更别说王家的姻亲,也是权倾四方的,他们足以影响到整个大名府官员升迁,决定大名留守以下的大部分官职,更别说一个八品到七品的升级。对于底层的县官来说,7品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特别是李光这样,不是科举出身的,更是如此,科举出身的,可以进翰林院,一路的稳步提升,外放之后最少就是一个上县,甚至是州,稍稍磨韧一下,就可以越到7品之上的,不用依靠外力,这是一条青云之路,可惜都是天纵奇才才可以,李光最大特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一个举人已经是极限了,当时正好有一个去广南的机会,在别人看是穷乡僻壤,不屑于前去,可是在他看来,却是难得的会,因此而踏入到仕途之中,越过了入流这个天关。幸运就仅此而已,李光越过了入流,从最底层的县尉开始做起,在底层的升到县令,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本以为已经到了最后了,可能要在县令上面再做10年,最终致仕,可是王家的大腿过来,他当然是抱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