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代表没有行动,没过几日,蓬莱的街面上边出现了两伙人,逢人便打听蓬莱最近的新鲜事。作为热情好客的蓬莱人,没说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三言两语,就把风雅阁卖的一干二净。至于其中种种内幕,蓬莱人就不知道了,只能绘声绘色的添加自己的臆想猜测,说的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唾沫四溅。第22章 奢侈“就这些”贾章拿着手中的几页纸,诧异的问着跟随自己前来的仆役,这仆役三代服侍贾家,今年已经四十多岁,最是忠心不过,而且能力过人,贾家的大事小事,都能处理的稳稳妥妥,深得贾昌朝的信任,若非贾章远到蓬莱,只怕贾昌朝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腹跟随。“少爷,风雅阁崛起,老奴以为,绝非那李尚慕所能为,此事大有蹊跷,而且那美酒佳肴,老奴也去风雅阁尝过,非寻常所能比,更非寻常人所能做。”贾章心中哀叹,果然,这其中大有文章,滕子京来登州,一定与这风雅阁有莫大的关系,只是若是真是为了美酒佳肴,也不可能,圣人一向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不至于为了一点美酒佳肴就动用朝中大臣,这其中一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文章,至于是什么,贾章倒是没有头脑,不过只要自己在蓬莱一天,早晚风雅阁会露出马脚。“洪叔准备名帖,再准备一些礼物,明日前去拜会国舅爷吧”贾章摸着脑袋,无奈的吩咐道。洪叔躬身退去,也不多说。翌日,贾章驾车前往曹佾的府邸,心中不断思量,如何才能从这位国舅爷的口中,探出一些风头,能惊动圣人的事,绝不是小事,很可能是能影响国本的大事,国舅爷在蓬莱日久,这事国舅爷肯定知道,甚至参与了也说不定。车马粼粼,不一会,便来到了曹佾府邸,贾章下了车,愕然的看着府外一位老者,这老者身躯高大,相貌高古,隐隐然透出一股子杀气,显然正是刚刚从沙场上下来的滕子京。贾章暗暗叫苦,这老头怎么也来了,知县碰见知州,不用说,贾章也该知道怎么办。自己区区一个知县,人家可是钦命判知登州事的知州,遇见了必须有下属的觉悟。所以贾章老老实实的来到了滕子京跟前,拱手施礼道:“下官蓬莱知县贾章,见过知州大人。”滕子京久在军伍,养成了一股子杀气,更有一种勇猛精进的劲头,虽是文人,却不喜文人的软弱,所以只是哦了一声,不再说话。贾章无奈,此老资格太老,人家比他父亲还要大几岁,懒得理你,就是懒得理你,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怪不得数次遭到贬谪,真是活该。送上了拜帖,门子恭恭敬敬的接过去,快步跑进府邸,不大会,曹佾英姿飒爽的走了出来,边走边道:“滕大人,贾大人数月不见,风采依旧啊。”曹佾是国舅,又是将门弟子,文人不好与他交往过甚,所以严格来说,无论是滕子京还是贾章,都与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客套话罢了。滕子京拱手道:“本官奉圣命知登州事,国舅爷比本官早来了些,所以本官前来取经了。”贾章也道:“来时家父交代,到了蓬莱,一定要拜访国舅爷,下官仰慕国舅爷风采已久,今日一见,更是如仙临凡一般。”曹佾连忙谦逊道:“中丞大人关爱,景休生受了两位大人,咱们入府一谈吧。”三人联袂而入,曹佾为首,滕子京落后半步,贾章在滕子京的身后,不敢逾礼,免得人家说他不知礼数。入了大厅,三人安坐,曹佾笑呵呵举起茶杯的道:“登州穷苦,这茶是两浙路的顾渚紫笋,是差人从开封送来的,两位大人且试试”嚯好家伙,顾渚紫笋可是贡茶之一,不但却味道不俗,清雅怡人,而且深得士人喜爱,看来这国舅爷,也不似外界传闻的那般草包嘛也是,要是草包,也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偌大的将门曹家。滕子京端起茶杯,只见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芽头茁壮,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内呈金黄色。顾渚紫笋汤色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喝了一口茶,只觉,滋味甘醇,不由开口大赞道:“好茶”贾章也赞道:“果然好茶,这个时节,顾渚紫笋可是不多了,没想到国舅爷这里竟然能有收藏,真是兴致高雅。”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没有营养的话,谁也不愿意先开口触及核心。滕子京是皇帝派来的,目的清晰,本来就是与曹佾商议事情的,所以不可能走,至于贾章,本来就是打探消息来到,厚着脸皮就是不走,总不能赶出去吧曹佾也很无奈,眼看日近午时,便叫人去风雅阁叫了一桌酒席,几壶美酒,便百无聊赖的应付着贾章这只癞皮狗。宴席上,贾章看着满满一桌子菜,嘴里直咽唾沫,闻着那诱人的酒香,更是勾动了腹中馋虫,但是主人还未动,哪有客人先动的道理,只能忍着。滕子京看着满满一桌好酒好菜,鲍鱼海参,龙虾鲷鱼,各色水产琳琅满目,老头登时双目一瞪,老脸严肃起来,疾言厉色道:“边关将士百战余生,每日吃着最粗粝的粮食,吃不饱穿不暖,国舅爷竟然整日里奢侈无度,岂是人臣所为”曹佾顿时愣了,一顿饭罢了,至于上纲上线吗不过人家是知州,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为了边关将士着想。“滕大人教训的是,每每想到边关将士受苦,景休都暗自伤心。”曹佾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泪,说道:“但是这登州穷困已久,百姓生活更甚边关将士,景休不才,愿意为大宋鞠躬尽瘁,之所以如此奢侈,也是为了登州百姓罢了。”这话说的,奢侈还有理了滕子京瞪着曹佾道:“国舅爷是何道理自古奢侈之风不可长,这是圣贤之理,莫非国舅爷以为圣贤是错的”不要戴帽子好嘛曹佾心里边都气疯了,这些文人都是一个德行,动不动就搬出圣贤,动不动就说出一番大道理来,让你反驳不得,说是错不说也是错,总之就是你错了。第23章 纯粹的人“老大人有所不知,登州的百姓穷啊”曹佾抹了抹眼角,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滕子京狂撇嘴,奢侈还有理了若如此,大宋臣民全部沉迷于享乐之中,岂不是就能打退辽国与西夏“登州穷,是因为土地不适合耕种,再加上沿海风暴时有,海盗倭寇猖獗,有时候契丹狗打草谷,也能来到登州,这都是原因。但是登州有海产啊如今解决了海产储藏运输的问题,所以登州百姓有了指望。百姓捕捞不易,一家老小全指望这些海产生活,所以价格贵一些,也是常理,更何况长途贩运,靡费不知几何。但是百姓有了银钱,才能吃饱饭,才能捕捞更多的海产,才能更加的富足。我之所以叫了这么一大桌子菜,也是为了登州的百姓。老大人想想,这一桌子菜,花费百贯之多,酒楼固然盈利,但是百姓也能捞到实惠不是而且酒楼依法纳税,衙门也能收到更多的税,国库也能多谢银钱,有了钱,朝廷才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这是三厢有利的事。既然对大家都有好处,景休恨自己不能多吃美食,多饮美酒,为百姓,为国家,景休恨不能死在美酒美食之上。”曹佾说着说着,由原来的狐疑,说到最后连自己都信了,未二郎真是人才,当时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自己还训斥他来着,原来这还真是很有道理啊,损失的只是我们这些有钱人,却让天下人都得到了好处。当然,有钱人开酒楼,收海产,赚到的只会更多,原来钱是要花的啊越花越有钱啊曹佾越琢磨越有道理,最后忍不住一拍大腿,我特么真是太有才了,他兴致高昂的道:“老大人,景休不才,但是也是大宋国舅,身为国舅,岂能不以身作则”滕子京目瞪口呆,这不对啊天下财富是有数的,世家大户和朝廷收的钱越多,百姓的钱便会越少,与民争利这种事情,如何能做得但是为何国舅爷这番话,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呢一旁的贾章下巴都掉了下来,这是哪门子道理简直离经叛道啊,不过我喜欢,若是这样,岂不是自己逛青楼也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了曹佾嘿嘿的小声笑了,更加坚定了与未二郎交好的决心,这小子就是个妖孽啊,相处的时间越久,便会发现这小子越多的秘密。听说未二郎在家闭门苦读想要蟾宫折桂嗯明日自己亲去送些笔墨纸砚,文人不就好个文雅嘛这边曹佾想的美得冒泡,那边滕子京终于回过神来,诡异的看着传说中不学无术的国舅爷,心中暗暗把这位天下能排的上号的纨绔提升了几个档次,此乃大才,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为国家理财,让大宋国库充裕,万民安居。贾章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连滕子京这般顽固的老家伙都能说的哑口无声,这绝对是人才啊,以后是不是要多亲近呢这样自己挥霍一下,是不是就名正言顺了这时候的社会风气还是很开明的,理学那种灭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还只是萌芽。所以滕子京想通了,也就不再纠结,抄起筷子,夹了一筷子鲷鱼刺身,透光阳光折射的鱼肉,泛出晶莹的光泽度,沾了沾酱料,一口咬下,紧实的鱼肉在口中弹起,甘爽鲜甜。蘸取现磨的山葵后,在唇齿中留下清淡与冰凉,将鲷鱼的美味放大到了极致。“美味,当真是美味,开封虽有鱼脍,但是此鱼脍却更胜一筹。”老头赞了一句,端起一杯美酒,这是基酒,鸡尾酒需要现调,所以不能送来,只能送来冠以夜不归之名的基酒。老头一杯酒下肚,面色微红,惋惜道:“可惜永叔不在此地,若是永叔在,有此美酒,当有传世之作现世。”永叔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醉翁欧阳修,此老无酒不欢,有美酒,必定千方百计的尝尝,据说曾经为了品尝一下赵祯珍藏的极品美酒,硬是软磨硬泡了小半年,赵祯才万分不舍的赐给了他半坛,可见其好酒之名。不过此老在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到现在此老还在夷陵垂钓饮酒,玩的不亦乐呼。曹佾连忙知趣的道:“此酒虽好,却是太烈,饮之过多,于身体不宜,浅酌即可。不过更烈的酒我这里也有,老大人好酒,择日你我共饮如何”滕子京抚须笑道:“国舅爷有心了,老夫从边关而来,未免沾染了沙场血气,用烈酒洗一洗却是极好的。”两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一旁的贾章气的不停的吃不停的喝,恨不得把国舅爷吃喝穷了。人家的意思很明显啊我们要密谈要事,你小子太碍事了,既然是属癞皮狗的,那就避开你就是择日是何日可以是明日,可以是后日,总之是你不在的日子。曹佾与滕子京连吃带喝,放浪形骸,酒至酣处,曹佾摇头晃脑吟诗一首,正是未央的那首海上书怀。滕子京也是大名鼎鼎的才子,之所以名望不高,不过是被欧阳修、范仲淹这种妖孽压住了罢了,他的才华,也只是稍逊于他们,也差不了多少。听到这一首海上书怀,顿时对曹佾惊为天人,没想到这位国舅爷竟然有如此才华,还有理财之能,若非生于将门,只怕又是文坛一位大家啊。老头暗暗惋惜,如此人才,竟然不能为国尽其才,实在是可惜啊。不过旋即老头就精神抖擞,等回京之时,必定向圣人举荐,国朝得一贤才,乃是大宋之福啊看着老头细细的揣摩这首海上书怀,如饮琼浆,摇头晃脑的样子,在曹佾的眼中,也变得可爱了三分。这才是纯粹的人啊人品高洁自己与老大人一比,真是云泥之别,一在青天一再地。第24章 安坐农庄,心忧庙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科举,不仅学问要精深,有一笔好字,也是必须的。埋头练字的未央,自然是辛苦的,尤其是六月尾,酷暑最严重的时候,虽然有冰块祛暑,但是未央依旧热的不行。所以短衣短裤应运而生,顺便出来的,还有袜子。裹脚布那种东西,未央实在是受够了,这个时节的人,实在是太不讲究了,大热天的穿着长袍,叫上裹的一圈一圈的,在家里还好,有木屐可穿,但是出去的时候,还必须穿着厚实的千层底,这特么夏天要是不热死几个就没天理了。好在大宋还算开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