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7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3(1 / 1)

d子人摇旗呐喊。当无数士人向着开封和兖州涌去的时候,竟然形成了一种极其诡异的气氛。诡异的是,这些人大部分非但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有一种极其兴奋的感觉。其实这不难理解,自古以来,并非只有科举才能入仕,若是能以白身晋升朝堂,那更是可以睥睨天下。白衣傲王侯啊想想多美一旦一朝成名天下知,若是皇帝不把自己弄进官僚体系,那就是野有遗贤,帝皇之过。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是保孔派,还是灭孔派,都积极运作,合纵连横,一时间士林动荡,连欧阳修这个文坛领袖,都目瞪口呆,汗流浃背,唯恐一个不慎,就身败名裂。包拯与唐介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他们的行营竟然被冲击了,冲击行营的,还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这些人打着大义的名号,又是大宋新一代的新鲜血液,打不得骂不得,万一出点事情,那就是大事情。所以两人内心很是担忧。反而负责护卫两人的贾章,却是不闻不问,在他看来,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他算是看明白了,天下之事,不过是利益纠葛罢了,这些人也是为了利益,他们一旦成功,不仅仅能获得孔家的青睐,身价暴增,还能落个好名声,一朝闻名。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若非如此,就算是孔家,也不可能号召这么多的学子士人前来闹事。终于,第一桩流血事件出现了。一个癫狂的学子,竟然跑到了孔夫子的坟茔前,念了一篇大气惶惶的祭文,而后拔刀自尽。有第一桩,就有第二桩,开封那边,竟然有人在皇宫门口自尽,而且还不止一人,乃是百人同时,声势之浩大,让人闻之心境,触目惊心。皇宫中的赵祯杯不已。“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孔家的天下”赵祯额头青筋暴跳,看着大殿内的朝臣,杯道:“不过是一谢影的事情,竟然就有数百学子绝食抵抗,还有上百人自杀陈情晏相公、夏相公你们来告诉朕到底这天下,是姓赵,还是姓孔。”“臣惶恐”所有的大臣都弯下了腰,君辱臣死,请罪是必须的。“启奏陛下”贾昌朝却是没有弯腰,他大义凛然道:“此事蹊跷,必然是有人妖言惑众,混淆视听,臣以为,应当把闹事者,全部抓起来,仔细查问,还世间清明。”贾昌朝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大哗。一个御史指着贾昌朝怒道:“这些学子,都是饱读诗书,大宋未来的中流砥柱,贾大人莫非要断了我大宋传承不成。”这话就严重了,赵祯面色一沉,贾昌朝却是不急不缓道:“陛下,孔末乱孔,确有其事,当年的事情,也确有文字记载,甚至当事人还有在世者。据臣所知,张家已经招认了,他们当年把真的孔仁玉交了出去,与孔末一起把偌大的孔家赶尽杀绝。现在那所谓的孔舜亮,就是孔末后人。试想那孔末毁了圣人道统,又篡夺圣人根基,与张家一起,行那天怒人怨之事,若是不断然处置,天下孔孟门徒如何交代这位御史大人,你是张家人,还是刘家人,竟然为断了圣人血裔的逆贼说话,就不怕孔圣人显灵,夺了你这一身儒家学问。”贾昌朝之言振聋发聩,那御史连连后退,口不能言。第157章 倒孔之风波将平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峻,赵祯终于下令,责令包拯与唐介即刻审理此案,把案情公布天下。“事情发展到现在,孔家必灭,从此以后,天下只有孔夫子,而无孔家。”未央品着苏州名茶碧螺春,一边品茶,一边对王安国说道。王安国满头大汗,浑身汗如出浆,神情十分惶恐。未央在苏州主张江南大局,合纵连横之下,偌大的江南,竟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更为让他惊恐的是,未央的所作所为,竟然一点都不瞒着他。他们相处时间并不长,但是未央似乎就看准了他了,每做一件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流露一点给他,到最后干脆也不隐瞒了,直接就和盘托出。“平甫兄,令兄是什么意思”未央的笑容在王安国眼里如同恶魔一般。“家兄言道:读书读的是道理,敬的先贤,不是先贤的后人。所以家兄认为孔家是真是假无所谓,既然他们成为天下大害,除去便是了。”未央赞道:“介甫兄果然至诚之人,小弟佩服。”王安国没好气的道:“你才十三岁,能不能像个正经孩子一样,不要天天怪言怪语的,像个老头子一般。”未央不由莞尔,王家人也不知道都是啥基因,他们家的人,都生的俊美,而且都是为政的高手,王安国也不例外,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理财小能手,这种人才,未央自然不会放过,而且与王安石有了一些关系,搞不好能阻止一些事情的发生。王安石就是头倔驴,不给驴拴上缰绳,很容易出问题,比如现在的范仲淹,就是四面树敌,离败退不远了。王安石比范仲淹更甚,面对的问题更大,甚至可以说,王安石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也不为过。范仲淹已经没有办法阻止,所以未央只能倾尽全力的补救,只要干掉孔家,东南和江南,都会受到极其微弱的影响,就算是开封周边权力中心损失惨重,也能补救回来。而且未央有一种坐看范仲淹倒霉的窃喜感,范仲淹是忠厚君子,对付满朝的老狐狸,早晚会栽跟头,就算是皇帝再护着他也没有用,这是必然的事情。搜罗名人,似乎已经成了未央的一种爱好,看到历史名人,就忍不住想要结交一番,很是热心。对于某些虽然有瑕疵,但是依旧对大宋有贡献的人,未央都不愿放过,更何况范仲淹、王安石这种人。不过对于某些罪大恶极的,未央还是持冷漠态度的,比如孔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说你不好好做你的文宗,非要跑出来搅风搅雨,还惹到了未央的头上,这不是作死吗了解未央的人谁不知道,这小子对自己人那是掏心掏肺,但是对外人,尤其是对有敌意的人,对不起,平安无事还好,要是双方有了龌蹉,那对方肯定要倒霉。“平甫兄,过些日子,想来孔家之事就要结束了,你不想亲眼看看”王安国拱拱手道:“谢了,与你认识这几日,一日三惊,还是敬谢不敏了。”未央不满道:“好歹我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大宋有品阶的官员,你就不能稍微尊重一下”王安国咬牙切齿道:“好你个未央,我这时候觉得,当时游园,搞不好就是你故意寻到我,故意念一首歪诗,让我上当的。”未央笑道:“平甫兄说笑了,我对天发誓,那次是真的偶遇,不过听闻平甫兄是王家人,所以才起了结交的心思。平甫兄扪心自问,这几日我可有对你有任何隐瞒事无巨细,可都是和盘托出,咱做人要讲良心啊。”“哼”王安国哼哼唧唧道:“说吧,这几日你刻意交好我,我自然知道,你对我的好,我铭记在心,你到底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未央摇头道:“平甫兄说笑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我相交,乃是君子之交,自然无所求。”王安国将信将疑,这小子就是个妖孽,挥手间风起云涌,竟然能指使江南诸多世家还有那些大富商为他所用,太彪悍了有木有,要说他对自己无所求,王安国一点都不信。还别说,未央真的对王安国没有什么想法,这几日两人相处下来,甚是投缘,未央只是想交个朋友罢了。“唉,算了就当我交友不慎吧。”王安国也是个洒脱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情。“不曾想天下文华汇聚之地,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未央笑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家不过是其中不甚起眼的一家,及至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排除异己,吸纳各家思想,这才有了汉儒。但是若是论强国富民,儒家却不是合适的,无论是墨家、公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在治国一道,都比儒家来的合适。当然,这是先秦时代的理念,时代在进步,那些思想未必就适合大宋。儒家也是如此,不能与时俱进,说什么万世不移之道理,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我们的祖先赐予了我们文字,赐予了我们五谷,赐予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让我们遵从什么万世不移的,而是让我们开拓进取,延续华夏文明,延续华夏血脉。所以儒家,必须重新改革,让儒家适合时代,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国策。没有什么万世不移之道理,有的是华夏亿万百姓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煌煌大世。”未央慷慨激昂,王安国胆战心惊。离经叛道,这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未央竟然直接否定了儒家,认为儒家应该转变。历代文人都坚信,四书五经之中,经史子集之中,有治国大道,能治理国家,万世不衰。但是自从儒家秉国以来,何来万世不衰之王朝无论是哪个朝代,都逃不过兴衰,似乎已经成了定律一般。由此看来,儒家所崇尚的万世不移之道理,实在是子虚乌有,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第158章 倒孔之过堂未央洋洋洒洒,宛如演说一般,说了一大堆之后,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平甫兄,令兄乃是治世之才,平甫兄也是难得的人才。令兄风华盖世,才干无双,难道平甫兄就愿意沉沦于世,庸庸碌碌吗男人大丈夫,就算是不能出将入相,也要为国尽忠,尽心竭力,为了大宋之崛起而努力。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内部党争激烈,变法派与保守派死战不退,外部,有西夏与辽国虎视眈眈,河西走廊与幽云十六州尽在敌手。当此时,正是我堂堂男儿扬名立万之时,平甫兄,何不与我一起,荡平海波,靖难天下”王安国目瞪口呆,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大家都在宣扬太平盛世,宣扬君王仁慈,百官有为,但是偏偏眼前这个少年,一言点出了其中关键。是大宋的官员看不到,还是这个少年太偏激不是大宋的官员,都是从上千万人中杀出来的人尖子,无论是手段见识,还是权谋之术,都是最顶尖的,只是大家不愿意,也不想揭开遮盖大宋头顶的那片乌云。揭开了,一切都露在了外面,什么盛世,什么太平,统统都没有了,有的只是一地狼藉。华夏之地被蛮夷窃取而不敢声张,每年摇尾乞怜,只是为了所谓的太平。这一刻,王安国的血是沸腾的,他想到了自己的哥哥王安石,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哥哥依旧执着于内部,对于外部的威胁,似乎也不愿意提。但是未央敢,不仅敢,而且付诸了行动。一想到未央与自己所说的,纵横辽地三千里,无人能挡,擒拿辽主,辽国束手,王安国就面红耳赤,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去砍杀一番。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时候,热血的总是少年。少年正处在一种迷茫阶段,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而这幻想一旦被人引燃,立刻就会化作熊熊烈火。未央画了一个大饼,王安国甘之如饴。“还请未兄教我”王安国恭恭敬敬,以师之礼待之。未央心中暗笑,论起忽悠人,你们都不成,咱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手段没看过君不见滕子京就被自己忽悠的甘愿给自己打工老狐狸贾昌朝的儿子,甘愿做自己的马仔将门四大纨绔,甘愿为前驱连皇帝都被咱忽悠的五迷三道。你一个热血少年,还不是手拿把掐“平甫兄说笑了,小弟年纪尚幼,若是平甫兄想要找人指点,蓬莱暨行书院,最是不拘一格,很是适合平甫兄。”未央的谦虚,在王安国眼里成了自卖自夸,这小子绝对是故意的,暨行书院都是你开的,还说什么让我去暨行书院求学。。。。。。。包拯与唐介并肩高坐大堂之上,下面跪着的,是孔家当代家主,远曲阜知县孔宗愿。“孔宗愿,还不速速招来”包拯一拍惊堂木,声若惊雷。但是孔宗愿似乎根本不在意,虽然囚服在身,依旧保持着大儒风范,令人心折。“包拯,吾乃圣人苗裔,孔家在曲阜,一向是与人为善,救济乡邻,你们说我孔家欺凌百姓,又从何来当年孔末乱孔,张家乃是孔家恩人,孔家报恩,,又有何不可包拯、唐介,汝二人巧立名目,屈打成招,污蔑圣人苗裔,乃是罪人我儒家圣地,岂容尔等放肆”不得不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