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9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4(1 / 1)

d蔓菁赶忙收拾了一下,出去给未央打洗脸水,再也不敢停留。。。。。。。“混账”钱暧抬手砸碎了一件精致的玉器,看那雕工色泽,绝对是上好的和田玉,价值千金,当真是可惜了。“莫要自乱阵脚。”尹姓中年人皱着眉头道:“未央敢从海外运粮,早就应该有了盘算,我们如今不过是投石问路,看看他的道行到底有多深,如今看来,我们还是小觑了未央,需要调整一下了。”“动漕帮”钱暧双目充满了怒火,咬着牙说出了三个字。尹姓中年人皱了皱眉头,一条极其清晰的悬针纹出现在眉间,仿佛在思考什么一般。“尹爷”钱暧急躁道:“未央修路,那就是动了漕帮的饭碗,漕帮百万漕工,我就不信,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尹爷幽幽叹道:“一旦动用漕帮的力量,那就是不死不休,一点退路都没有了,我虽然是他们退出来的代言人,却也不想做炮灰,钱暧,这事你去做吧”钱暧一怔,旋即心中大怒,好你个姓尹的,你不想做替死鬼,就让我去做,以为我钱家好欺负是吗要不是我钱家在江南帮扶,你们能呼风唤雨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不死不休了,钱暧不愿认输,放弃九州之地,还有登州蓬莱,他咬了咬牙,狠狠的道:“好,那我就修书漕帮,让他们罢工,我就不信,泱泱运河百万漕工,朝廷真想看着百万漕工造反不成”尹姓中年人再次皱眉,眉间的悬针纹更加清晰,他淡淡的道:“钱暧,你要想清楚了,就算是干掉了未央,漕工造反,待朝廷大军一到,到时候清算起来,你钱家就算是前朝皇族,也不可能幸免。”钱暧悚然一惊,大宋不杀士大夫,就算是造反,士大夫也未必就会被杀头,但是世家却不同,朝廷有一万种方法,让你万劫不复。再说了,他钱暧虽然可以动用近乎无穷的资源人脉,钱家却并非钱暧一人之钱家,他还有弟弟,虽然不大管事,但是他的二弟钱晦,娶宋太宗第九女献穆大长公主之女,官至群牧副使,三弟钱暄,官至宝文阁待制。他的两个弟弟都是朝中之人,断然不会眼睁睁看着钱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一想到这里,钱暧顿时没了心气,他虽然是钱家的大家长,但是要没有两个弟弟撑腰,哪能肆无忌惮,把生意做的满世界都是占据了商场的半壁江山钱暧颓然道:“尹爷,您说怎么办吧”尹姓中年人此刻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他们纵横家讲究的就是个合纵连横,却不是两败俱伤,更何况儒家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这个集团看似庞大,实则松散无比,不能为所欲为,除非到了大厦将倾之时,不然绝不会行造反之事。他虽然看不起钱暧,但是当前还是要做事情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就把九州之地拱手相让。尹姓中年人闭目,一根手指无意识的敲打着桌子,这声音更让钱暧烦躁不堪,过了许久,尹姓中年人才睁开双眼,眼神发亮。“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声东击西传令商州,让他们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叛乱,届时我们运作,让未央前去平乱。一旦未央前往商州平乱,东南失了首脑,其余之人,绝不会是我的对手,到时候九州之地,唾手可得”“妙啊”钱暧闻言,抚掌大笑。第202章 布局庆历三年八月,商州篷起义义军领袖张海、郭邈山等人。集结于虢州今陕西灵宝以东,洛阳以西,州县不能制。九月,入金州时,劫府库兵仗,散钱帛与其党及贫民。宋令左班殿直曹元诘领禁兵镇压。未央看着邸报,心中叹息一声,该来的总会来的,这些人简直无法无天,视人命如草芥一般,毫不吝惜展现出自己的獠牙,想要一口吞下自己。历史上的商州篷起义,甚至愈演愈烈,义军南下直抵襄、邓、均、郢。及至十二月,张海等牺牲。但是未央来了,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未央看了看面色同样不好的未洵、贾章、杨怀玉等人,笑道:“人家已经出手了,一出手便是大手笔,看来是打算调虎离山了。”未洵愤怒的低吼道:“当真是无法无天,他们荼毒天下,就不怕遭天谴吗”贾章冷笑道:“天谴夫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们说什么君权神授,最不信神的,反而就是他们这些人,什么天谴只要能拿到好处,就算是真有天谴又如何”杨怀玉抚摸着手中的横刀,屈指连弹,发出清越的声音,一言不发。未央看了看杨怀玉,笑道:“杨兄想要一试锋芒”杨怀玉沉声道:“为国除贼,乃是我将门职责,岂能坐视不管”未央转头看向贾章,笑道:“令尊现在何处”贾章苦笑道:“老头子最近倒是安分了,就是有点烦闷,时常找我聊天。”未央点点头,思索了一下,这才说道:“声东击西也好,调虎离山也罢,现在的局面,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不过他们总算是没有动漕帮,否则就算是我生有三头六臂,对付偌大的漕帮,也是有心无力。不过是区区商州逆贼罢了,朝廷会有办法的。杨兄也不用着急,吾辈之刀锋,岂能落在汉人身上,就算是他们是逆贼,也不能一概诛杀我们要做的,乃是万世基业,不是区区造反。在大宋朝想造反,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如今正是风云际会之事,东南不能有失,若是丢了东南,万千谋划一朝丧,一步错步步错,他们会步步紧逼,频频出手,让我们疲于应付商州就交给朝廷罢了,另外,让蓬莱火速增援朝廷三万板甲,十万横刀,想来足以应付了。”几人点点头,见识了板甲与横刀的人,绝不会不知道,这堪称当世最顶尖的神兵利器,绝对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别说区区乱民,就算是正面硬抗辽国,也是不虚。杨怀玉还刀入鞘,闭着眼一言不发。未央笑道:“我写一封奏表,推荐令尊杨文广挂帅如何”杨怀玉霍然睁开双眼,眼神中充满了异样的神色,有感激,也有意外。众所周知,杨无敌死后,杨家子嗣几乎断绝,杨延嗣只有杨文广这么一根独苗,家里面都宠溺无比,就算是赵祯,也不舍得放出去,万一死了,那可就对不起为国尽忠的杨无敌了。所以杨家愈发的衰败,如今已经近乎沦为将门之末,再过些时日,只怕就会被踢出将门之列,从此以后,泯于众人。“多谢”杨怀玉半天才憋了两个字,他实在是不知道说啥了,给了这么多铠甲兵器,再加上杨文广本就是帅才,对付一些乱民,要是还不能一举成功,杨家活该没落。未央笑道:“他们既然出手了,我们就要接着,按照原先的部署,迅速打垮他们的势力,无论是两淮盐场,还是其他各地,要全部剔除他们的势力,找我们的人接手,不要给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想要调虎离山,也要看看老虎愿不愿意,既然敢煽动叛乱,那就要做好万劫不复的准备。”面对这种情况,未央早就有预案,如今不过是真正用上罢了,所有人的快速的进入了状态,各自前去部署了。至于未央,依旧安居雅居之中,如同蜘蛛网之中的蜘蛛一般,虎视眈眈的盯着每一个角落,一旦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耳目。蔓菁依旧是温柔贤淑的照料着未央,间或为未央研墨书写,两人如同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着,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好景不长,过了几日,苏轼终于杀来了,他本来就不大,个子不高,后面还跟着一个同样不高,比他还矮了半头的清秀少年。“姐夫,你倒是好生自在。”苏轼斜眼看着蔓菁,一脸的不爽。未央一点都没有脸红的意思,打趣道:“你小小年纪懂的什么我可没有对不起你姐姐,这是蔓菁,只是借住在我这里,她为我通风报信,总要保证人家的安全不是”苏轼撇撇嘴,一副信你才有鬼的模样。那清秀少年大大方方的施礼道:“学生晏几道,见过先生,家父说先生有经世之才,让我拜于先生门下,还请先生收下学生。”未央双目放光,一代词仙苏轼成了自己的小舅子,这个晏几道比不得苏轼才华横溢,性孤傲,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殊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总体来说,这位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不过要想成为自己的学生,未央还是要考教一番的。第203章 覆水难收未央考验晏几道的法子很简单,直接舀了一瓢水,泼在了地上。晏几道与苏轼不明所以,未央笑吟吟的道:“所谓覆水难收,我的题目,便是覆水收回。小晏,给你三天的功夫,若是能把这一瓢清水收回来,我便收你为弟子,而且是开山大弟子哟”未央循循善诱的声音,在苏轼耳中如同恶魔诱惑凡人,但是在晏几道的耳中,却是大道纶音,他见识过蓬莱种种,知道未央心中有大才,无论如何也要拜师成功,成为未央的弟子,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未央一身所学。虽然书院也教授未央的知识,但是晏几道认为,只有入了师门,未央才会不吝把绝学传授,不然总归是外门汉,学肖毛罢了。从书院的教科书就能看出来,都是些不甚深奥的基础知识,学会了这些,可以做一方知县,甚至一方知府,可以成为大匠,也可以成为军中大员,但是要想登堂入室,非得有名师教导不可,而未央,就是这位名师。晏几道雄心勃勃,覆水难收的道理谁都懂,但是既然先生出题,必然不是无的放矢,肯定有方法把水收回来,至于如何收回来,晏几道觉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天的时间也够了。晏几道躬身施礼,迫不及待的回去了,他想从未央的著作之中,寻找方法。但是他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未央的著作,苏轼全都看过,甚至倒背如流,他不记得其中有讲述覆水收回的道理,那就不会有。苏轼忧心忡忡的看着远去的晏几道,回头对未央道:“姐夫,你不是坑他吧覆水难收,乃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哪有能收回的道理他肯定是回去看你写的书了,里面也没有记载,你肯定是坑他。”未央翻了个白眼,哼声道:“扯淡,你没本事,那是你学问不精的原因,回去多读读书,有好处,别整天里章台走马,没个正行。”苏轼无奈道:“姐夫,咱泼脏水也有点谱行不我才几岁还章台走马莫不是姐夫你自己干了亏心事”未央立刻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嘴脸,一脸的光风霁月,“好歹咱也是一方大员,那些龌蹉之事,岂能去做”苏轼瞥了瞥蔓菁,一脸的不信。未央老脸挂不住,训斥道:“整日里脑子里想什么呢不干点正事,书院下达的任务你完成了吗就跑到我这里打秋风。”苏轼一张小脸顿时苦了下来,埋怨道:“我还小,你们就这么欺负我,也不怕我被摧残成庸碌之辈。”未央笑道:“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你是璞玉,自然是要雕琢一番的,这次九州动乱,就是最好的机会。咱们暨行书院的学子,可不能只会诗词歌赋,道德文章,这为政方针,施政方案,都要会,更要体会民间疾苦。这样以后出仕,才能做一个好官。”苏轼一脸的不开心,“那也没看你体会民间疾苦,反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没见你学过啥,不照样做了这些大事”未央笑吟吟的道:“你跟我比,还差了一些,古人言:生而知之那说的就是我,所以想要赶上我,再过两千年,你还有机会,当然,你要能活那么长才行。”苏轼气的抱起水壶咕咚咚喝了一气,随便擦了擦嘴巴,嘟囔道:“不过是清丈田亩的事,又不是多难,反正也快完事了。”未央毫不客气的教训道:“快完了,那就是没完,做事有始有终,九十步而半百里,不能马虎。”苏轼嘟囔道:“知道了,知道了你比我爹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