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1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7(1 / 1)

d下集团的介入,那万万是不行的。只需要循序渐进,把蓬莱的产业拆分开来,全力经营幽州便是。赵祯这次当真是出够了风头,满天下都知道,当今的赵宋皇帝,是真正的真龙天子,那可是在战场上都有金龙护佑的,再加上他打败了辽国与高丽联军,声望之隆,直追太祖太宗,甚至有人上表称赵祯乃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只是上表的家伙下场不太好,被一纸诏书,发配到了岭南烟瘴之地去了。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几年前的那个皇帝了,越来越讲究务实,而不是吹捧两句,歌功颂德就能迎合皇帝了。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是乐见其成,但是还有一些人忧心忡忡。比如赵允让,这个赵家的王爷,因为赵宗实在幽州之战立了功勋,被册封为历史上的濮安懿王,当时王府还大肆庆贺了一番。但是赵允让越想越不对味,于是去请教文彦博。文彦博开口就道:“王爷,圣人只怕对您不满了啊。”赵允让吓得身躯一抖,端茶杯的手哆嗦个不停,强自镇定下来,恭恭敬敬的道:“文相公,还请赐教。”文彦博看了一眼赵允让,轻声道:“如今陛下声威日盛,远超先皇,幽州之地回归我中华,乃是莫大的功绩,就算是太祖太宗,也不能有的大功。陛下回京之日,便是声势最隆之时,陛下携浩荡之事,只怕要掀起轩然大波。到时候无论是变法,还是立储,朝臣都不会再忤逆陛下的心思。就算是偶有阻拦,有那么多支持变法的朝臣,只怕也是阻拦不住。皇子赵宗旭虽然年幼,却已经显现出聪慧之处来,余靖受封太子少师,正是陛下要告诉天下人,他要立储了。”赵允让面色发白,别人只以为他与文彦材有交情,却不知道文彦博彻彻底底是他的一大臂助。两人之间,存在着藕断丝连的联系,互为利用。他不认为文彦博会对他撒谎,如今文彦博这么说,只能说自己的儿子,机会真的不大了。“文相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文彦博看了面色恢复正常的赵允让一眼,知道这老头心中又动了心思,当即似笑非笑道:“有的法子可一可二,却不可再三。王爷,我劝你最好息了心中所想。陛下既然敢做,自然有了完全的思虑,你若是敢动手,便是你们一家的末日。虽然赵宗实小王爷深得陛下欢心,但是你儿子,毕竟不是你。”赵允让悚然一惊,看向文彦博的眼神顿时变了,怪不得人称老狐狸,这份洞察力,天下少有,自己只不过心中想了一下,立刻就被他察觉了。文彦博自顾自的说道:“如今的大宋,早就不是以前的大宋了,这些年工商繁茂,大宋国力蒸蒸日上,不似以前需要卑躬屈膝送上岁币求和的日子了。陛下大胜,取回了幽州,却没有乘胜追击,显然是有思虑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又如何征战天下如我所料不错,陛下的下一步,定然是整顿吏治,重新开始变法。王爷,在这当口,你可不要犯糊涂啊”赵允让沉默了,文彦博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犯糊涂,被皇帝抓了小辫子,文彦博这个老狐狸,到时候肯定会一推二四六,你想死你去死,他可不会跟着一起送死。不过文彦博显然小觑了赵允让的决心,老头子挺直了胸膛,轻笑道:“祖宗成法,怎能轻易改变陛下想要仿效蓬莱变法,改变天下,还要问问这天下的世家大族,愿不愿意把自家的田产献出来。都是几十年几百年积攒下来的,我不信陛下会夺人财富,这可不是明君所为。”文彦博闻言,呵呵一笑,赵允让还等着皇帝被天下人反对,臭名远扬之时,就是他的机会。只是可能吗文彦博看向幽州的放心,眼前浮现出那个稚嫩的面孔。第272章 圣贤之道“现在的大宋,以前不是以前的大宋了。”面对苏八娘与蔓菁,未央侃侃而谈,得意非凡。“当年师父他老人家意图变法以强国,得到的却是个贬官的下场,但是现在不同。皇帝已经不一样了,经过这次大胜,必定是锐意进取。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士林,都不可能再干扰皇帝的决心。变法势在必行。”苏八娘抿嘴笑道:“而且这变法的大旗,非二郎无人可以扛起,想来二郎的抱负,也要实现了,这也算是徒承师业了。”未央哈哈大笑道:“师父没干成的事情,是因为他只看到眼前,而我不同,我看到的是未来。天下大势滔滔,数千年的思想,哪有那么容易改变。但是在我的干涉之下,别说大事,就算是人心,也可以改变。”最难琢磨是人心,未央如此自信,不是无的放矢。这些年他做了太多的事情,有太多的手段,却改变天下,他不信,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能翻天。这是个机会,大机会只要大宋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循序渐进,数千年的痼疾,将会真正的扫入历史的尘埃,再也不复存在。蔓菁却忧虑道:“公子所依仗着,不外乎两种外力,一是皇帝,一是民心。怕只怕,皇帝三心二意,而民心有被世家大族操纵了数千年,岂是容易变的”未央摇头道:“你所想者不错,但是如今对于我们来说,皇帝其实占的位置并不重要。我们靠着皇帝,固然是能利益最大化,更何况当今陛下乃是不世明君,对于我们助益极大。现在的情形,就算是换一个皇帝,也不可能阻止我们改变天下的决心,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愿,而是天下集团的意愿,这其中纠结了多少力量都是想要改变的。至于民心,东南的事情就是个例子,只要我们做的好,把百姓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就是最大的民心。其实我们的百姓要求的很简单,无外乎三餐温饱,仓里有粮,如果自家的孩子能识字读书,那就更好了。但是自古以来,寒门难出人才,就是因为世家大族垄断了识字读书的机会。我们建立书院,就是打开这个缺口的机会。纸张的成本下降,印刷的成本下降,读书识字的成本自然就下降了,百姓们自然就会改变心思。这才是民心”蔓菁点头道:“公子所说不错,但是先贤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均分利益,这就是个难题了。”未央摇头道:“你错了,机会就放在那里,你若是不抓住,那就是你没有本事,没有能力。既然如此,一辈子受穷,也是理所当然,天上从来都不掉馅饼。只要有一部分人,能认识到其中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大好事。这一部分人,自然能带动一部分人去认识这个世界,重新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这才是长久之道。”苏八娘瞪大了眼睛听着,未央与蔓菁的对话,一向都很难懂,两人言谈之间,似乎极为默契,虽然用的是大白话,但是连在一起,苏八娘就有些懵懵的了,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回头她会私下找未央,让未央给她详细的解说。蔓菁想了一会,又说道:“公子,圣人让您去开封,您打算什么时候过去”未央摇头道:“暂时不打算过去,等一段时间把,这就快年关了,过了年再过去。”蔓菁点头道:“公子要去开封,一定要小心一些,朝堂之上无好人,多留个心眼准没错。”未央笑道:“你家公子也不是好惹的,惹急了我,大不了掀桌子,大家谁都不要好过。只要我有掀桌子的能力,他们就不敢对我怎么样再说了,我背后有那么多人,我就不信,他们不忌惮。”蔓菁轻笑道:“公子还是莫要大意,士林风议,几千年的底蕴,不是那么简单的。”未央自然知道儒家的本事,也知道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流派是何等的强大,适应世界的本事,更是强大的令人发指。不过未央不担心,现在的儒家,远没有后世那么厚重的底蕴,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拿下的。要是未央穿越到明朝,他觉得自己肯定会选择融入,而不是掀翻,这就是区别。其实他现在做的,就是兼容并蓄,要是放在明朝,肯定会被视为异端,分分钟就干掉你的事情。但是大宋毕竟风气开放,再加上现在思想混乱,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所以蓬莱才能趁势而起,干成了别人想也想不到的大事。“这都不是问题,”未央意气风发的道:“想来以前的时候,我只是想让家里人吃饱疮,后来有了点能力,又想要蓬莱的人吃饱疮。再后来的时候,我遇到了滕夫子,他老人家对我关爱有加,经常与我讨论朝堂之事,很是担心大宋的未来。我觉得,为了滕夫子,可以委屈一下自己,让大宋的人吃饱疮。这才有了现在的天下集团。其实人啊,都是很知足的,我就很知足,只是因为别人的感情,所以变得不知足。不知足是个好事,这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前进,而不会因为懒惰,混吃等死,虽然混吃等死才是我的终极最求。现在有了更多的人对我寄予更高的期望,推动着我去做事情,我觉得做好了才是应该,做不好总感觉对不起他们。既然我要做,那就要做到最好,让大宋百姓吃饱疮只是最低要求,虽然不能让人人都富足,但是最起码要人人知礼,人人识字,有摆脱贫穷的资本与欲望,这样才行。”未央拉拉杂杂说了一大通,这才发现,苏八娘与蔓菁看向自己的眼神变得很是诡异,他歉意的道:“对不住,这些事情,不该给你们说,平添烦恼罢了。”苏八娘摇头道:“二郎有雄心大志,我欢喜还来不及,你的志向,以前也没说过,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何你这么努力了。”蔓菁眼眶微红,叹息道:“公子真乃当时圣贤也”第273章 熬死他们可以预见,赵祯回京之后,自然是万民拥戴,群臣相迎,上演一出盛大的欢迎仪式。跟着赵祯回去的狄青,肯定会受到重用,更不要说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士们,都会得到封赏。至于未央,别人能看到的,他自然能看到,对于这种明面上的东西,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远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候。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未央从不认为,士人会这么轻易的就认输,想要获胜,还有更加艰辛的道路要走。这条路比打仗可要艰难多了,毕竟打仗靠的是谁家人多,谁家兵器好,谁家铠甲结实,谁家的士气旺盛。朝堂之上,魑魅魍魉,鬼蜮横行,到处都是陷阱,未央又不可能一言不合就干掉这些人,自然是要小心翼翼。毕竟每一个举措,都有可能带来不可测的变化。当未央回到蓬莱,召开会议的时候,就已经确认了一些事情。把蓬莱的产业做了分割之后,又规划了一些具体事宜,未央便躲进了书院,闭门不出。至于未央在干什么,有人认为未央在筹划更大的事情,有人认为未央在养精蓄锐。实际上,他只是陪着范仲淹,整日里在书院里闲逛。“然正,其实朝堂之上,虽然艰难,但是只要你找好自己的位置,做事还是很容易的。”范仲淹躺在躺椅上,眯着眼睛看着蓝天,笑眯眯的道:“这些年老夫在朝堂上虽然呼风唤雨,但是做起事来总是有人掣肘,你却不同,你有很多盟友,就算是世家,在你的手里做事的也不少。所谓利益均沾,同舟共济。现阶段,你有这些人帮扶,自然是无往而不利。老夫担心的只是,你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与他们沦为一体,背弃了自己的初心。”未央点头道:“师父教诲的是,他们这些人做别的不行,把不与自己同路的人染黑,变成和他们一样,却是拿手好戏,比如师父的好友,所谓的庆历诸君子,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沦为他们的走狗了。”不说这还好,一说范仲淹就来气,“哼都是些眼窝子浅的货色,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就背弃初衷,视百姓于不顾,他们也配称老夫的朋友”未央知道范仲淹刚正了一辈子,自然不会忤逆他的意思。“说起来,现在变法,正是最好的时机,幽州新复,东南已平,这都是变法的土壤,靠着这些地方,循序渐进,荡平天下,指日可待。然正啊千万不要让为师失望啊”范仲淹苦口婆心,未央自然从善如流,“师父放心,弟子别的本事没有,要说强国富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