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16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3(1 / 1)

d神一荡,小小年纪,生出了别样的心思。“好啦好啦,知道你苏子瞻是大才子,行了吧咱们去找八娘姐姐吧。”苏轼嘿嘿一笑,牵着王弗,向着宝津楼而去。宝津楼是帝后所在之地,未央身为大臣,自然在那里。今日文武百官,几乎到齐了,比寻常上朝的排场还要大,要知道上朝还有翘班的呢,但是皇后娘娘举办集会,邀请天下有才之士相聚,这可不是寻常之事,就算是拖着病体,也要见识见识。未央正周旋于各大狐狸之间,笑的如同一只夜枭,让人不舒服。不舒服也得忍着,因为皇帝很舒服,皇后很开心,所以大臣们只能很舒服,不舒服也要装作一副很舒服的样子。皇子赵宗旭与公主赵瑾一个在赵祯怀里,一个在曹皇后怀里,一人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吃的香甜,这是雅集的商品,一出世就风靡开封,物美价廉,得到了广大孩子们的喜爱。苏轼拉着王弗远远的走过来,赵祯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顿时眉开眼笑道:“朕的麒麟才子来也”众人看去,看到小胖子手里牵着一个小美人,顿时会意的笑了起来。都是老狐狸,笑的自然如同狐狸。狐狸们笑声震天,豪迈无比,惹得金明池内的才子佳人连连瞩目,羡慕异常。“小民苏轼,参见圣人。”“民女王弗,参见圣人。”赵祯难得出宫一趟,散散心,多日在宫中积攒的闷气,似乎一朝散尽,看着小胖子,和蔼可亲的道:“起来吧,又不是上朝,今日游玩,没有臣子,也没有皇帝。”苏轼是什么人,一颗玲珑心肝,当真是晶莹剔透,王弗虽然有些小害怕,但是也被苏轼拉了起来,给予了她足够的信心,也不怯场。“谢陛下”两人喜滋滋的来到了未央的座位旁边,坐到了未央的深厚。今日集会,大家都带了一些家中或者看好的年轻人,只是大家都是一两个,未央一人就带七个,而且每一个,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本事,所以很是不爽,不爽的后果,就是大家交代自家人,一定要把未央的学生们干掉,不然就不要回来了云云。所以他们看向未央身后的那几个年轻的小孩子,都双眼放光,跃跃欲试。要说最郁闷的,就是赵允让了,他儿子虽然多,出众的就那么一个,这会在未央身后安坐不动,似乎根本没看见自家老子坐在那里的落寞一般。如果是寻常场合,赵宗实难免落个不孝的名声,但是今日是以才论道,讲究的就是一个门第出身,赵宗实坐在未央身后,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梓潼,今日你是主事人,朕就不越俎代庖了。”曹皇后意气风发,自从跟未央家的两个才女一起厮混了许久,愈发觉得自己也沾染了许多文气,今日雅集集会,本就是刻意为之,当真是当仁不让。“今日集会,没有什么规矩,本宫这里有三双玉佩,男女分开,赏赐玉佩一枚。”众人顿时目光灼灼,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这就是传说中的赐婚吧那玉佩乃是鸳鸯佩,其意不言之明,皇后娘娘自然是来点鸳鸯谱来了。能得皇后赐婚,也算是一桩美事。没有谁考虑是不是能找一个合心意的美娇娘,人家要的就是这个范。“盛唐诗篇冠绝天下,我大宋承继盛唐,这第一项,自然是比诗以此玉佩为题,限时两刻钟,请大家作诗吧”皇后娘娘的话自然不可能传遍金明池,早有小太监奔走呼号,大家听得明白。未央身边,苏八娘捅了捅他,无语道:“比诗,柳羽这家伙只怕不行吧月娥也是个莽撞的性子,只怕也不成。”未央微微一笑,努了努嘴,苏八娘与蔓菁看去,只见柳月娥直勾勾的看着一个英俊的少年郎,眼睛眨都不眨。那少年郎面如冠玉,鼻若悬胆,生的俊俏,微微一笑,便如春风来袭,很是不凡。“陈糙”蔓菁讶然道:“夫君前日说过,一定要请陈糙父子,莫非夫君知道,月娥一定能看上他”未央嘿嘿一笑,故作高深道:“所谓宿世因缘,大抵如此,夫君我掐指一算,此二人乃是天赐良缘,若不玉成,岂不可惜”苏八娘与蔓菁同时翻了个白眼,未央虽然有神妙手段,但毕竟不是能掐会算的真神仙,能看出来才怪。那陈糙似乎也感觉到有人看自己,循着感觉看去,见到时一个漂亮的小娘子,含羞带怯的看着自己,顿时呆了一呆,一颗心提了上来,一时间竟然忘了下笔。第235章 诗与词未央这边,自然不用他操心,若是连这点小事都要老师亲自过问,也白瞎了这么些年的教导。王弗被苏八娘拉到身边坐着,说着小话,只是一双眸子,不停的向苏轼瞟去。苏轼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大笔一挥,笔走龙蛇,随即扔了毛笔,兴冲冲的赖在了自己的姐姐身边,跟王弗眉来眼去的,一副恶心样子。苏八娘没好气的给了苏轼一个爆栗,让他安分一些,十几岁的小孩子,怎地就如此急色,也不知道跟谁学的,看来回去得好好教育一番了。苏轼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还一门心思的往王弗身边凑。未央终于看不过去了,就算人家是你以后的媳妇,也不用这样讨好吧他一把把苏轼抓了过来,坐在身边,递给了他一块糕点。苏轼这个人,除了才情妖孽之外,对于美食,那更是有一种执念,这种执念,甚至超过了所谓宿世因缘的诱惑,转眼间就投入了消灭美食的大计之中。毕竟是皇家出来的美食,虽然比不得蓬莱美食那般,但是胜在精致,而且少见,吃起来还是很香的。王弗看苏轼摇头晃脑的吃东西,有些小小的失落,不过毕竟还是十来岁的孩子,转眼间就被场中出现的一位大帅哥吸引了目光。要说大宋当官的,还真没有几个不漂亮的,士人最重风仪,尤其是当官的,若是长得不够帅,科举的时候,不能给考官一个好印象,那么分数肯定上不去。无论是什么时代,看脸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般无二。说起来这个毛病,还是大宋才开始出现的,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活的太过轻松的原因。比如科举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称之为“三鼎甲”。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探花,状元是皇帝钦点的,一年全国才出一个,是当年全国考生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但是很多人其实都更想当探花,他们宁愿不当状元也要当探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千百年的科举制度中逐渐形成了一项潜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当探花的人一定要非常的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如果中了探花,不仅是朝廷对你才华的肯定,还是朝廷对你的外貌的肯定。这就造成那些中了探花的人虽然功名没有状元的高,但是他在朝廷中受欢迎的程度却不会亚于状元。所以说,古人也是看脸的。状元没什么好骄傲的,只要才华出众,再加上皇帝青眼有加,对于有些人来说不难,但是探花,那是妥妥的看脸,你要是不帅,根本就不可能得探花之名。场中的这位,就是去年的探花刘攽,刘攽一身玄色窄袖襦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气质优雅,气度逼人。此人一出,顿时全场肃静,几乎所有的女子,都双眼放光的看着他。探花郎啊这可是稀罕物,看一看也是正常的。未央虽然不爽此人如此风骚,惹得自己大小老婆都频频注目,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小子长的确实帅,在场之中,年轻一辈,能比得上他的,当真没有几个。刘攽出场,先是给帝后施礼,然后环环抱拳,笑道:“今日盛会,天下才子济济一堂,圣天子在上,诸公在座,天佑大宋天佑吾皇开一朝盛世。下官不才,愿抛砖引玉,先赋诗一首。”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这是应有之义,既然是集会,自然要有人做这个引子,去岁的状元公本来是最合适的,只是性情木讷,比不得探花郎长袖善舞,由他出面,自然是最好的。刘攽开口吟道:“八月金明秋水高,池水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喜且乐,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婉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安乐。”“好”不知谁带头起哄,大家纷纷点头称赞,这首诗做的四平八稳,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大家并不计较这些,给了刘攽极大的敬意,毕竟人家是皇帝推出来打头阵的不是不能夺了下面人的风头。一首首诗不断的传了上来,帝后阅览之后,便传给臣子们,大家一起鉴赏。“好诗”文彦博是排在第三位的,双眼放光的盯着一张纸,摇头晃脑,如饮琼浆,让后面的贾昌朝等人恨的牙痒痒。大家都是文人,对于诗词之道,自然都爱到骨子里,你老文拿着不放手是什么意思“文相公,可否与老夫一观”眼看文彦博似乎有往袖子里塞的准备,贾昌朝终于开口了,好东西藏起来,你还想留作传家宝不成文彦博尴尬一笑,万分不舍的递给了贾昌朝。贾昌朝捏着那张纸,双目放光,啧啧赞道:“如此才情,堪比李杜啊”当朝首相次相都这么夸赞,让后面的人更加心痒难耐。贾昌朝也想藏起来,但是众目睽睽之下,还是传了下去。未央狐疑不已,到那张纸传到他这里的时候,他不由笑了,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太过熟悉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皇后娘娘虽然说是以情景为题,但是潜在的意思,是以当前的景色和少年少女为题,大家都不傻,自然知道其中含义。这首诗虽然借助了比喻,比如把金明池换成了西湖,这也是诗人作诗的常理,借喻嘛总比写成“欲把金明比西子”来的好了不少,这句堪称是神来之笔,实在是缺不得。他回头看了一眼苏轼,心中暗笑,这年头能找一个跟苏轼相比的人,实在是太难了。一首首好的诗词传了过来,除了苏轼的这首诗,还有一首好诗。渭水尘空绀业倾,桐江烟老汉风明。蚤知贤达穷通意,閒把渔竿只钓名。未央翻了翻记忆,知道这是未来的三元及第,冯京的作品,便传了下去。冯京毕竟是冯京,还是有些才华的,虽然比不得苏轼,但是与自己其他学生比起来,单以诗词论,也在伯仲之间。大家看完了,点评了一番,最终还是点了苏轼的那首诗,作为第一道题目的首名。苏轼嘿嘿一笑,上前接了一块玉佩,至于女子那边,也有不少好诗问世,只是意境上差了一些,但是也有一位叫姓魏的女子,夺了头彩。第二道题目,自然是词了,苏轼以一首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夺得头名。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两次拔得头筹,大家终于开始正视这个小胖子了,虽然他的诗词中,透漏出极其旖旎的气息来,但是大宋民风开放,还不在乎这些,大家在乎的是,这个小胖子的才情,也太过逆天了。苏轼得了两块鸳鸯佩,很是开心,随手赠给了王弗一块,引起了一片“哦”声,羞的王弗脖子都红了,老王方在下面笑的极其开心,满意无比。冯京也在不远处,他此刻双目直欲喷火,恨恨的盯着那边,心中升起无限怨毒,本以为自己这些年苦心游学,又有富相公倾力栽培,更请教了不少名士大儒,早就今非昔比,区区苏轼,无论是年纪与阅历,都比自己差的远,如何能比得上自己可惜事与愿违,有些东西,对于有些人来说,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冯京若是与苏轼比试贴经、墨义,估摸着苏轼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论起诗词歌赋,对于苏轼来说,这就是喝水吃饭一般简单,都不带想的,冯京不输才是没天理。未来的三元及第,此刻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恰好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行色匆匆,不小心撞了他一下。这下子,冯京一腔怒火彻底被引了出来,抬手就是一巴掌,还未等那诚惶诚恐的小厮道歉,抬手就是一巴掌,把小厮扇的天旋地转,脸颊快速的肿胀了起来。“不长眼的狗东西,竟然敢冲撞本公子”冯京的伙伴们同时皱了皱眉头,身为士人,自然有士人的骄傲,如果与同为士人的人起了冲突,大家都没话说,同仇敌忾,也算义气,但是与一个下里巴人冲突,实在是有失身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