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附身高顺> 分节阅读 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8(1 / 1)

d才率领部队离开了邯郸城。他命令部队马不停蹄,直奔魏郡的梁期县城而来。直到晌午时分,沮授等人才安扎好营寨,准备休整一日再做打算。这时候,负责转运俘虏部曲的太史慈、荀彧等人已经率部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被高顺调来麾下效命的王脩和邴原二人。众人分别多日,自然要摆宴庆贺一番。却说高顺。他等关羽等人率部而回后,休整了一夜才拔营离开安平国。而此时的安平国境内,也是没有一个黄巾叛军了。不过,安平国此时已民生凋零,残破不堪。不但黄巾叛军不愿来,帝国的大军也不愿来此驻扎。高顺等人一路前驱,渡过绛水,在东武城县稍作休息。东武城是崔琰的老家,崔氏在此地一家独大。黄巾军来袭时,崔氏自发组织部曲进驻东武城县城内,才力保此城不失。见高顺引几十万大军前来,围攻东武城的黄巾军早就撤离此地。崔琰如今是高顺麾下的典军都尉,秩比二千石的大员,算是衣锦还乡了。崔氏的族长很热情,非要摆宴招待高顺等人。高顺以大军要光复甘陵县为借口,婉拒此事。他让崔琰留下,休息半日后再去和大军汇合。随后,高顺引军南下,在日落之前来到了甘陵城外。甘陵城是最早陷落的县城,住在城里的甘陵王已被张角斩杀,头颅此时还悬挂在瘿陶城外的旗杆上。甘陵城的守将有两位,一位是于氐根,一位是郭大贤。见高顺率领四十多万人前来,他们二人率领三十多万大军严阵以待,甚至还把四大城门都封堵死。看样子,他们决心已下,要和甘陵城共存亡。勘察完地形后,高顺第一次出现眉头紧锁的情况。他迎着血色晚霞的余辉,策马冲锋了好久才恢复常态。“高中郎将你是在为怎么攻破甘陵城而发愁么”看到这一幕,荀攸策马来到高顺身前,神情惊讶的问话。闻言,高顺却摇了摇头。戏忠见此,却唏嘘道:“主公这是在担心甘陵城里的黔首会不会出现人吃人的情况”他确实一语中的,猜中了高顺的心思。高顺曾经听说过,三国历史上的曹操、刘备和袁术等人,都曾经吃过人肉。他不想这样的丑事因为自己而出现,所以才有些郁闷。“明日发兵魏郡”一念至此,高顺喃喃一语。“此策甚妙啊”闻言后,戏忠赞叹道。听到这,荀攸和娄圭也同时眼睛一亮,大叫道:“采中郎将此计甚妙”见三人都如此赞叹,高顺也明白其中的味道。这叫欲情故纵之计,先撤离军队麻痹敌人,再派伏兵一击。确实是个好计谋,戏忠不愧有急智,要略胜荀攸一筹。一念至此,高顺心情大好起来。掌灯时分,还在大营里大摆宴席,招待所有兵卒,也包括率领一千家族部曲而回的崔琰。第二日清晨,高顺拔营直驱魏郡斥丘县。夕阳西下时,他和率部而来的沮授部兵合一处。此时,高顺的麾下有六十万大军。当然,其中有三十万人全是妇孺老幼。当晚,高顺在中军大帐里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怎么驱逐黄巾军。一番讨论后,高顺最后定下:钟繇为东路大军都督,统领太史慈部、王脩部和邴原部等三万步骑,负责剿灭青州平原国的黄巾军;沮授为西路大军都督,统领魏续部、麴良部和赵云部,负责扫荡魏郡黄巾军。而徐荣再次被高顺重用,统领鲜于辅部、张辽部、鲜于银部等,负责南下兖州东郡,驱逐黄巾军。高顺却没有出征,亲自坐镇斥丘县,负责转运四十几万黄巾军降卒俘虏。第二日清晨,十几万大军闻令出征,魏郡的黄巾军闻声而逃。有的小渠帅率部北上钜鹿郡;有的率部渡过河水,和东郡南岸的黄巾军汇合;有的干脆脱去黄色战衣,藏匿回老家做良民。于氐根和郭大贤二人闻听此消息后,不由得暗自庆幸。他们本来已经接到张梁的命令,要求他们率部北上钜鹿郡,和张角部汇合。但是,这年头参加黄巾军的头领,谁没有野心他们见高顺放过自己后,便又打开城门,准备出城寇略粮草。一日后,高顺没有动静,未派大军踏入清河国;两天后,高顺部仍然没有动静。于氐根和郭大贤的胆子有些大了,准备率部北上东武城县寇略。这一日,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甘陵城的四个城门大开、畅通无阻。于氐根率领步骑三万,驰出甘陵城,郭大贤率部三十几万负责守城。“哒哒哒”突然,一阵阵激烈的马蹄声从甘陵城的南方传来。甘陵城的城墙都随之摇晃了起来。看到这一幕,刚刚离开甘陵城的于氐根顿时面如死灰一般。“高血虎狡猾如狐全军回城,准备守城”就在这时,甘陵城的西方和东方又有几万骑兵高速飞驰而来。片刻之后,太史慈和关羽等从东方而来;鲜于辅和张辽等从南方而来;麴良和赵云等从西方而来。三路骑兵大军几乎同时驰入甘陵城内。郭大贤刚刚爬上战马,被拍马赶到的赵云一矛刺入胸膛。赵云高举着郭大贤的尸体,又冲出甘陵城,准备追赶已经出城的于氐根。他刚好和准备回城的于氐根部迎面相撞,一个照面下,于氐根被赵云用马刀斩下头颅。“于氐根和郭大贤皆已死,尔等还不快投降”赵云骑着马,在甘陵城外不停的绕圈,朗声大喊着。时间不久,甘陵城里黄巾军全部弃械投降。他们都瘦骨嶙峋,气色不佳。一问之下,赵云等人才知道,甘陵城里已经断粮多日了。高顺闻讯后,立即调来大量行军粮救助这些黄巾降卒。当闻听并州有免费的粮食和田地后,这帮黄巾军降卒不用高顺押送,自愿尾随迁徙的大部队北上。甘陵城一战,是高顺在河水以北的最后一战。此时,河内郡通往冀州、幽州的通道已经畅通,北军五校在雒阳城里募集的大军可以随时北上钜鹿郡,支援卢植部。而卢植此时却危险万分,差点殒命。且说卢植,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率部强攻张宝下曲阳的大营。卢植的麾下只有五万步骑,而张宝的麾下却五十万大军。张宝没有坚守下曲阳的大营,却率领五十万大军和卢植摆开战阵对攻。卢植部的战力高,每伤亡一人,张宝部便伤亡十人左右。可是,张宝全然不顾麾下兵卒的损耗,日夜不停的攻击卢植部的大营。两军在下曲阳县附近的昔阳亭附近,已经厮杀了十几日。这一日,卢植剩下不到两万兵卒,张宝军队也不到十万。见此,卢植命刘备和张飞为先锋,全军突击张宝军战阵的薄弱处。当他率部冲出包围圈准备逃入中山国时,张梁突然率领三十万大军来援挡住了前路。第二十六章 分头南下卢植看到这一幕后,不禁长叹一声,“怎有这么多的黄巾蚁贼高德厚在干嘛难道被黄巾蚁贼打败了”刘备和张飞二人见此,也都脸露恐慌之色,准备保护卢植率部突围。就在这时,中山国都尉黄忠率领步骑一万众,越过中山国的边境,缓缓朝张梁部逼近。“血虎大旗”“并州高血虎来了么”“快逃啊”“”张梁部麾下的三十万黄巾军战卒看到黄忠的战旗后,顿时慌乱的叫喊起来。他们都惊慌失措,开始朝钜鹿郡的腹地奔逃。“站住不准逃跑逃亡者死”见此,张梁脸色铁青的咆哮。可是,即便是处死了几百人,他也没能阻止麾下兵卒逃窜。卢植见此,朗声喊道:“出击全军攻击张梁部斩杀张梁者封侯”“冲啊不要放跑了张梁”闻令后,卢植的麾下兵卒皆朗声高喊。他们在卢植的率领下,又掉头冲击张梁部。张梁部的黄巾军溃卒乱成一团,朝张宝部的战阵冲去。两部黄巾军互相拥挤踩踏,伤亡无数。这一战又发生了戏曲性的变化。卢植却率部大胜,抓获降卒六万多人。战后,刘备私下对卢植说:“恩师高德厚的血虎大旗之威居然能吓退三十万大军,其人恐怕对帝国不利”闻言,卢植也微微点了点头。他脸色冷峻的对刘备说:“战后,老夫一定会替你谋一个好出身你要争气,将来在朝堂上抗衡高顺替陛下分忧”“喏弟子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卢植吐露真心话,刘备郑重的行礼作揖道。旋即,他目光冰冷的看着黄忠部的血虎大旗。却说高顺此时正在精兵减卒。大军南渡河水后,不比在河北游荡,他要注意一些政治影响的。一番精减后,校尉钟繇统领步骑两万南下青州,负责剿灭青州和徐州黄巾叛军;校尉沮授统领步骑两万,南下兖州和豫州;高顺自己亲率两万五千步骑南下,直奔东郡的河南。钟繇麾下,由张郃、高览、邴原和苏由等统领一万步兵;崔琰监督军纪;太史慈、关羽、宋宪、侯成和王脩等人统领一万骑兵。沮授麾下,朱灵、牛金、孙霸和新投效的东郡卫国人乐进等统领一万步兵;毛阶监督军纪;张辽、甘宁、李通、魏续和麴良等人统领一万骑卒。高顺麾下,黄盖为步兵都督,统领武安国、周仓、徐晃、魏延和新设的白眊营统领陈到等一万重装步兵;徐荣、牵招和夏侯兰等统领五千血虎先登骑卒;赵云、鲜于辅、程普、韩当和鲜于银等统领八千血虎义从;二千血虎卫由典韦统领,专门护卫高顺。跟随本部大军南下的,还有典军都尉满宠;医护史都督樊阿;参军荀攸、戏忠和娄圭三人;参军记室荀彧,记室佐胡昭、徐福、田畴和陈震等一干文士。三月二十日清晨,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濛濛细雨。即使如此,高顺还是命令全军拔营,分兵南下。钟繇率部东进,入平原而渡过河水,进驻高唐县;沮授和高顺部同行,渡过河水来到白马渡口。在白马县休整了一夜后,沮授率部西进入陈留郡,准备解围洛阳东方的黄巾叛军之围;高顺则率部缓缓东进,朝已被黄巾军攻陷的濮阳城而来。濮阳城的黄巾大渠帅是卜已,颇有几分谋略。因此,戏中给高顺建议:“主公濮阳城濒临河水,城墙高大坚固,欲是强攻没有数日恐怕不行卑下认为应该缓攻才可以破敌”荀攸给高顺提供两策,上策是水攻,破河水大堤,引河水冲击濮阳城;下策是用间,派人混入濮阳城内打开城门。娄圭知道高顺的脾气,不愿意伤害黔首百姓。因此,他主张用间。综合三大谋主之策,高顺准备用间。于是乎,他命令麾下的两万五千步骑,全部变成骑兵,开始扫荡东郡及相邻济阴郡内的黄巾叛军。一时间,还在济阴郡和山阳郡流窜的黄巾叛军,都被驱赶至濮阳城来。第三日下午,高顺才率部迎着夕阳来到濮阳城的城西驻扎。此时,高顺麾下的兵卒又增加了一万多人。闻听到高顺大军来兖州剿灭黄巾叛军,大野泽湖畔无田的渔猎农人,纷纷组织义兵来投。义兵中,有济阴郡乘式县的李叔节和李进兄弟俩;有山阳钜野县大族李氏的李乾;还有山阳郡的青年学子伊籍等等。他们都尾随赵云和周仓的骑兵而来,驻扎在高顺的大营附近。高顺见此,便把他们三位领头的请入大营里一述。“诸位高贤为何率领义兵来助本将”高顺跪坐在主案后,抱拳问话。他身穿缴获的黄巾铠甲,官威浓浓、气势逼人。见高顺还能给众人行礼,农人李叔节有些羞涩。他行礼道:“仆曾听说高中郎将的麾下能一日三餐,所以,所以和族人一起来投效”闻言,中军大帐里的众人皆哄堂大笑起来。看见此况,李叔节顿时满脸通红。他神色窘迫的看着高顺,嘴唇微微颤抖着。而高顺此时却未和众人一起大笑,只是神情复杂的看着李叔节,心中暗叹:“华夏黔首农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吃饱肚皮就行了哎”华夏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农人都是在为吃饱饭而奋斗。因而,华夏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你吃了么”这口头禅。想到这,他见李叔节有些难堪,便安慰了一句,“尔等只要不畏死,本将都收下了”“多谢将军不过,我弟弟李进可是很能吃的,一顿可吃下三斗栗米饭”见高顺和颜悦色的说话,李叔节斗胆再回了一句。“哦把他请来一述”闻言,高顺诧异的说道。帝国人虽然喜欢夸大,但一顿能吃三斗米的人确实不多见。少顷后,一位升高约九尺的壮硕大汉被人领到了中军大帐。他皮肤黝黑,眉浓眼小,面相憨厚,相貌很平常。即便如此,九尺来高的身材还是有点吓人的。看到此人后,高顺回忆起一个人来。此人名叫李进,济阴郡乘氏县农人,曾正面击败过吕布。眼前之人,应该是那位传说中的李进了。一念至此,高顺颔首道:“嗯是一位壮汉猛士李进,你以后做我亲卫,想吃多饱就吃多饱”“扑通”闻言后,李进给高顺双膝下跪,瓮声瓮气的说:“多谢高将军呵呵若能吃饱饭,你叫仆干嘛,仆就干嘛呵呵”随后,他笑呵呵起身,快步来到高顺的身后站立,侍卫在一旁。“原来还是个傻小子”见此,众人皆如是想。随后,山阳郡的李乾告诉高顺:他是听自家儿子李整的劝告才来投效高顺,李整想拜入高顺门下读经;伊籍是仰慕高顺的学问,想拜入高顺名下学习。听到这,高顺也命人唤来十三岁的李整。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