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医童差点儿就忍不住白王太医一眼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起死回生医童看了王太医一眼,道:“郡主说了,不是起死回生的药,这抗生素也不能乱用的。”不能乱用几位太医纷纷点头,药自然是不能乱用的。等医童带着几位太医除去了隔离服才走出了后院,伊耆玥已经在为温姜行针了。行针期间忌讳被人打扰,因此几位太医来到前堂。李太医出身医药世家,自小对药材与药方可谓是深有研究。当然,能当上太医的人也是真有些本事,并不全是酒囊饭袋之辈。他们多数都善于研究,在医术上喜欢孜孜不倦的追求。此时趁着前堂病人不多,几位太医针对各自心中的疑问自行去寻找答案。李太医则再次研究起了明珠郡主医馆里特制的成药。只因医馆里出售的成药中有好几种,是他仔细辨认下怎么都分不出药理来的。并且还有几味成药分明带着些许的毒性,就连医术高明的大夫都不敢开的虎狼药方。郡主竟然用来做成成药出售,也不知道病人用过后是什么效果“林太医,明珠郡主的胆子真大呀”李太医两手各拿了一种成药,看了看身边同样出身医药世家的林太医,发表了一句他的感叹。林太医点点头,低声说道:“十天前,这里来过一个病人家里的小厮,通过那小厮详细的描述,当时我与这里的坐堂大夫李大夫,都判定病人是得了肺痨。”“肺痨”李太医心中吃惊,低声的惊呼道。肺痨就是不治之症,都说十痨九死,加上有传染性,得病后通常都不会亲自前来问药。林太医点头,“我与李大夫的判定一致,李大夫开了药方后还加了一种成药,就是李太医您左手拿着的这一种,说是制肺痨的。”李太医顿时撑大了眼珠子,盯着自己的左手,“这一种”就是制肺痨的“是呀,我也很惊讶。”林太医道,“因此这几日,我都在关注那家的小厮是否还会前来求药”说完话林太医看了看医馆大门外,“算算时日,已经过去十日了,也不知究竟如何”因为是肺痨,他们也无法亲自上门去查验用药后的效果。林太医望着门口的眼睛带着期盼,都等了好几天了,真想知道结果呀“是呀,只有亲眼见到药效才能知道结果。”李太医道。“今天来看诊的病人不多呢”一位没有病人的坐堂大夫说。“大约是看热闹去了。”一位等待抓药的病人说。“什么热闹”众人都没有注意到。“听说温家被皇上派兵给围了。”那抓药的病人小声说道。“温家就为了后宅之事”“谁知道呢”前堂里的人不出声了。住院部还住着一个温家人,明珠郡主打了招呼的,不要传温家的事情让住院的病人听见,对病人不好。“夫人,就是这家。”外面传来一个年轻小子的声音,门口也很快出现了两个身影。“夫人,上次开药的就是这位坐堂大夫,李大夫。”进来的年轻小子从穿着打扮来看,就是一小厮,他正领着一个妇人进来。妇人年约五十,身上的穿着得体,看来家中还算殷实。不过她面容憔悴,显然是家中得病之人让她极为操心。妇人来到小厮说的李大夫跟前,“李大夫,您之前开的药,我儿吃过了,感觉身体有了好转,这一次专程前来,还想再给开一些。”之前开的药什么药几名大夫立刻向李大夫这边围拢过来。“您把上次的药方子带来了吗”李大夫问道,他哪里记得之前开的药必须要见到之前的药方子才能知道是什么病,他之前又开了什么药“之前的药方子呢”老妇人立刻回头盯着小厮要之前的药方子,小厮伸手在怀里摸了摸,坏了,没有。小厮顿时一脸涨红,出来时赶得急给忘在了家里。李大夫一看小厮那模样,就知道大约忘记了,于是道:“没带来是吗”老妇人狠狠地瞪了一眼小厮,这么点小事都要忘了。听见大夫问话,她转头回来就堆起了一脸的笑,歉意的说道:“抱歉,之前的药方子还真给忘记了。”“无妨,说一说前一次的时日。”李大夫问道。小厮立刻埋下头,算了算:“应该是十一月初六。”李大夫立刻起身走到一边,打开一个抽屉在里面翻找,很快找到一个本子并拿了出来。老妇人与小厮看着李大夫翻找那大本子,不明就里。几位太医却一脸的了然,原来做出看诊记录本还有这种用处。病人复诊时通常都会记得带上之前的药方子,但偶尔也会遇到没有带药方子来复诊的病人,通常遇到这般情况病人只能回去拿了药方子再来。有了看诊记录本似乎俭省了病人来回折腾的这一趟。事实上看诊记录本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李大夫拿着那大本子过来,翻到十一月初六的那一天,问“病人的名字”小厮赶紧回答,李大夫在记录本上依次查找,很快找到,“是这一个吗”“是,是,是。”小厮看了一眼,连连点头,“正是。”李大夫仔细查看了之前的记录以及开出的药方子,原来是一被确认为肺痨的病人。“病人服药后的症状如何”病人既然已经服药十日,李大夫直接问服药后的反应。“咳血的状况少了许多,近几日夜里也能睡着了。”老妇人回答。咳血少,能睡着了真的管用几名太医脸上都带上了惊讶之色。李太医与林太医站在一旁,一直听着他们之间的问答,听到老妇人的回答,两位太医都有些呆滞。就算是他们对于肺痨也是束手无策,通常都是嘱咐家属好好看护,加强营养,靠自身来抵抗,扛得过就能争取到一线希望。抗不过的十之。两位太医没有想到,竟然真有药方子对治疗肺痨有效果,搞得李太医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放下的成药。“李大夫”李太医明显是一激动起来,又忘记了明珠郡主为他们定下的规矩。李大夫抬头看了李太医一眼,以往太医都是高高在上的,斜着眼睛看他们的,至从到了明珠郡主的医馆,不仅能学习到很多新东西,还能斜眼瞧太医了,别提心里有多爽了。林太医赶紧拉了拉李太医,摇摇头,示意他别打岔。见李大夫斜眼瞧自己,李太医心里其实挺憋屈,只是想到明珠郡主的规矩,李太医不得不闭了嘴。郡主有规矩,不能中途打断坐堂大夫的看诊、问诊,一切疑问要等病人走了,坐堂大夫得了空才能询问。李大夫回头对着老妇人仔细的叮嘱,“您的儿子一定要与家人隔离开来,独居一室,不过要保持空气流通,您的儿子饮用的食具、器皿要与家人分开,每日消毒,用沸水煮一煮。”老妇人连连点头道:“之前的交代我们都照着做了,儿子现在是独居一室。”李大夫点点头,继续嘱咐道:“适当的让您儿子练练功,增强抵抗能力,能使他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营养方面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豆类食物。坚持一下,多则一年,少则半年,您儿子的病能好。”“真的”老妇人一听李大夫说儿子的病能好,立刻激动了起来。能好能彻底好李太医又激动了,刚要张嘴再次被林太医给拦住。“是的。营养跟上,适当的锻炼,坚持用药,一年半载的就能好。”当然,这是明珠郡主说的。“感谢菩萨,感谢郡主,感谢李大夫。”老妇人嘴里连声道谢,眼泪是夺眶而出。其实得病的是老妇人最小的儿子,自小就聪明伶俐,学问又好,私塾里的夫子是赞不绝口。老两口那真是疼在心里,捧在手里。就这般护在手里长大的孩子,可就是莫名其妙的得了肺痨。他爹也跟着病了一场,病好了也不在去看儿子,显然就是放弃了。无他,都说十个肺痨九个都得死,如若不是家里还算殷实,仅靠老妇人自己护着最小的那个自然不行,好在前面的三个哥哥还知道维护最小的弟弟,否则多半也活不下来了。这下听李大夫说好好将养一年半载的还能好,那简直是天大的惊喜。老妇人是喜极而泣,小厮也在一旁跟着抹眼泪。“我这里再给您开一副相助的药吧。”李大夫提笔就写。“羊脊髓、蜂蜜各五十克,生地十克”林太医低声的念到,对于克这个用药单位,这些天他已经不陌生了。几个大夫也不插言,对明珠郡主所开的这家医馆的一些特别之处他们大多都不再陌生。抓药的单位为克,称重的秤也不一样。什么住院部,几位坐堂大夫可以在一起讨论一个病例等等,说实在颠覆了他们心中多年以来的习惯。“您先将羊脊髓与生地一同放入锅里,加水煮汤至熟透,捞去药渣再加入熟羊脂油、盐、生姜丝、黄酒、蜂蜜,加热至沸即成。这药是滋阴清热、止咳化痰的,可以分顿食用。”老妇人点点头,哭天抹泪的抓了药与小厮离开。等老妇人与小厮走了,几个太医赶紧上前询问。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