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日,石夫人便派人送来请贴到卫府。卫夫人打开请贴看到上面写的名字半天没回过神来,最后拿到南苑,请教卫老太太:”石夫人这不会是写错了吧“卫老太太凝眉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可是石夫人是三品诰命夫人,余念娘才来京城多久,两人怎么可能认识,这也太奇怪了。等派人将余念娘请过来后,石夫人将请贴给了她,余念娘一看,石夫人邀她第二日去石府作客。见她神色如常,卫老太太和石夫人知道这不会是假了。卫老太太就好奇的问她:”你怎么认识大理寺卿夫人“孙妈妈便代替余念娘,将头日去街上见到石夫人的情形简单说了:”出于礼节姑娘上前问了安,然后又见石夫人不太舒服的样子。我们老太爷有一些治腰伤的偏方,于是姑娘就告诉了石夫人。“”哦。“石夫人和卫老太太一脸恍然,若真是这样,运气也太好了吧。”没曾想,她今日派人,送来请贴。“余念娘笑着道。”既然这样,那明日你就去吧。“卫老太太道,又提醒她:”初次上门,你又是小辈,记得带些礼物。“”是。“余念娘应声。等卫其玉等人知道后个个都惊讶得不得了。大理寺卿可是三品官阶,更重要的是石夫人出自护国将军府。石夫人虽然温婉娴淑,待人温和有礼,但处事却是如她的丈夫石易明一样精明稳重,平常不刻意和谁走近,也不疏远哪个府。正因为如此皇帝一直很器重石易明,特别是两位皇子开始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以前也不是没有人试过去亲近石夫人,但,石夫人都是不远不近的待着。没想到却对余念娘另眼相看。话又说回来,究竟怎么样还得再看。第二日,余念娘便带着孙妈妈和玲珑去了石府。石府离卫府不远,在隔着两条街的杏林巷子,半路上,她到京城有名的糕点铺买了一些糕点。到杏林巷,孙妈妈将请贴给了守门的,余念娘带着孙妈妈和玲珑,由石府的一个下人领着去了内院。石府人口简单,除了石易明夫妇,上无长辈,下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所以,三进的院子已经足够。和将军府秀丽的景致不同,石府布置更为简约,舒心。余念娘到的时候石夫人正在见庄子上的管事,丫头带着她在偏厅坐下,又沏了茶,然后客气的请她稍坐一会儿。没一会儿,石映雪便带着丫头过来了。这算是代母亲招待客人。余念娘礼貌的起身。两人之前就见过,相互见礼,石映雪端庄温婉的坐在余念娘对面,简单客气的询问了余念娘平日喜欢什么之类的。然后两人便静静坐在偏厅里喝茶。好在没一会儿石夫人就过来了。见两人都只坐在客厅里,便笑着对余念娘道:“怎么没让映雪陪你去园子里转转。我们府里虽然比不上将军府景致好,还是不错的。”比石映雪显得更和善好亲近。“哪里,夫人客气”余念娘道。场面上寒喧了几句,余念娘直接切入正题:“不知道夫人药买齐没有,要先令人炒热。”“买好了。”石夫人道,又请教余念娘:“要怎么炒”“很简单。”余念娘道。旁边的孙妈妈已经站出来为石夫人解释:“请夫人允许老奴为夫人解释。”石夫人疑惑看了眼余念娘,对孙妈妈点头。孙妈妈立刻一字一句清晰的道:“药材最好全都切成小碎块,若能成磨成粉更好,拿东西炒热,炒烫,然后用沙布包裹在一起,放在手背上不烫为宜。还要准备热水,然后便可以开始了。””嗯。“石夫人点头,看向一旁的婆子:”可听清了“那婆子忙垂首行礼:”奴婢记住了。“石夫人摆手。等下人们去准备,石夫人便带着余念娘和石映雪去了花园。石府的园子景致不如将军府多,可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花团锦簇。入眼满园子的花,尽管这个时节不是花季,园子里还是搜罗了不少冬季的花。特别是那十几棵腊梅树,微风一起,满园子花瓣飞舞,一片飘香。相比起将军府,余念娘更喜欢石府的园子。很快,药材就炒好了,热水也准备好了。余念娘随石夫人回到主院。屋子里烧了碳盆,十分暖和。进屋后,石夫人便脱下斗篷,在坑上躺了下来。下人们捧着托盘,端着热水,拿着帕子鱼贯而入。余念娘站到离榻不远的地方。石映雪好奇的坐到一旁的小凳上。”夫人要先拿热帕子将腰部捂热。“孙妈妈道。石夫人侧身,面朝内,将衣服撩起,露出腰的位置。贴身丫头立刻拿起帕子放进热水里拧干,然后将帕子捂在石夫人腰处。等到热气散了又重新将帕子放进热水,拧干再捂。如此反复几次,余念娘问石夫人:”夫人,感觉如何“”暖暖的,感觉挺舒服。“石夫人道。”腰部,有无,灼热,发烫感“余念娘问。石夫人怔了怔,摇头:”这个倒没有。“”不行。“余念娘道。一旁的孙妈妈已经对屋子里的下人道:”换了烫水重新捂过。热度不够“什么叫热度不够从没听哪位御医说过还有这讲究下人们看向坑上的石夫人。”照余姑娘的话做。“石夫人躺在坑上,头也没回的道。下人们立刻端着盆出了屋子,没一会儿就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烫水进来了。余念娘走过去,将手背轻轻放进水里,又烫又灼手。这温度才对。她点点头。丫头将帕子重新放进盆里,手一下水,她立刻被烫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可是刚才余念娘将手放进去,眉头都没皱一下,丫头不敢出声,强忍着手上的痛将帕子拧干。”等下。“余念娘叫住丫头。丫头不解看向她。余念娘拿过丫头手上的帕子,将帕子轻轻一抖,在暖哄哄的屋子里,也能看见帕子上滚滚的热气。”烫水,热敷“余念娘道。在那么滚烫的热水里浸过的帕子,就那样捂在石夫人腰上,恐怕到时候腰疼没治好,就要烫伤了。将帕子全部抖开后,余念娘又将帕子重新叠起来,然后轻轻捂在石夫人的腰部。石夫人只微微蹙了蹙眉。不算太烫,还能忍受。等到只帕子的表面热的时候,余念娘将帕子内外交换叠好,重新捂上。直到帕子上的热气散了,余念娘将帕子取下,走到热气滚滚的盆边,声音清朗的道:”看着“屋子里人都好奇的看过去。包括石夫人也转头看了过来。余念娘将帕子放进盆里,等到帕子完全浸在烫水里泡过,然后拿着帕子一角提起来,帕子上立刻热烟滚滚,接着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从帕子上面轻轻快速往下捋了一下,接着手指拿起帕子另一角,如此四个角都捋过,双手再拿着帕子将水拧干。这时候帕子的温度刚好,不会烫得下不了手,更不会烫伤。等重新叠过后捂在石夫人腰部温度也是正合适宜。刚才的丫头顿时脸色涨得通红,她郝然的垂下头,却又不敢错过余念娘的每一个动作,最后对着余念娘深深的福了一礼。石夫人在心中暗自点头,石映雪则惊讶的看着余念娘的一系列动作,旋即又释然。如此反复的热敷几次,石夫人已经感觉腰部热热麻麻的。下人们将盆端走,余念娘打开托盘上的布,里面包了一层又一层,最后露出一个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纱布包。上面的纱布也是包了几层,摸上去热乎乎的,闻着有一股浓浓的药味。”夫人若不嫌弃,由念娘替夫人按摩“余念娘拿着药包走到坑边。”那有劳余姑娘了。“石夫人回头对余念娘笑着道。余念娘点头。侧坐在坑边,先将纱布轻轻放到石夫人腰上,问:”夫人,温度可宜“”有一点烫,不过还可以。“石夫人道。然后余念娘拿着药包在石夫人腰部揉按,打圈,特别是在腰眼处旋转,先顺时针,然后逆时针。各三十六圈。滚转揉按一番,药包上的热度慢慢消退,余念娘便将上面一层纱布剥开,继续打圈,若是药包热气又退散,接着又将第二层纱布揭开。如此包了三层,可以按很久。等药包揉按完以后,余念娘开始用手替石夫人按摩,方法和之前药包揉按方法差不多。按完一边,石夫人换过身,余念娘又替她按另一边。如此将近花了一个半时才做完。丫头扶着石夫人起身,她伸了伸手臂,腰上好像松了不少。接着又穿上鞋,站在屋子里扭转了腰好几次,这才确定腰部酸疼的位置经过余念娘这么一按,果然一点儿不舒服的感觉都没了。石夫人十分惊喜的道:”比御医扎针还有效果“石映雪听了母亲的话也很欢心,双手合什,高兴的道:”阿弥陀佛,母亲的腰终于不疼了“孙妈妈和玲珑不由看了石映雪一眼余念娘洗净手,旁边有下人递上干净的手帕,她擦完手,这才看着石夫人道:”连续七日“”余姑娘的意思是我娘还需要这样按摩七日“不待石夫人说话,石映雪已经迫不及待的道。”嗯。“余念娘道。”真是太感谢余姑娘了。“石夫人真的非常高兴,请了余念娘到另一间屋子坐:”让下人清理清理。“又吩咐丫环:”将刚做的绿豆糕端过来请余姑娘尝尝“余念娘的确有些饿了,没有客气,连吃了三块糕点。石夫人还问她:”厨房还有桂花糕,味道也挺不错,你要不要也尝一块。“”不用了,谢夫人。“余念娘婉言拒绝。而坐在石夫人旁边的石映雪更好奇石夫人的腰。”母亲您现在真的一点儿也没不舒服吗“石夫人点头:”当然。可见余姑娘的法子很有效。“说着看向余念娘。余念娘颔首点头,没有谦虚。石映雪站起来,正儿八经的向余念娘福了一礼,道谢:”多谢余姑娘。“”不客气。“余念娘。”只是听余姑娘刚才说还要连续七日,不知道明日还能否请余姑娘来再帮我母亲按摩。“石映雪客气的道。”可“余念娘一点儿没推辞,爽快的应下。”那在这儿先谢谢余姑娘了。“石映雪再次行礼。”客气。“余念娘道,眼神朝旁边孙妈妈瞥了眼。孙妈妈立刻恭敬的对石夫人和石二姑娘道:”姑娘的意思是,这七日会亲自过来替夫人按摩,同时再将这法子要点教给夫人贴身的丫环,七日以后,可每三日再敷一次,等腰部情况好转起来,时间可再延长。“石映雪看了垂眸端坐的余念娘一眼。石夫人点了点头,道:”那后面几日麻烦余姑娘了。“”且,不管夫人腰疼好转没有,不可轻易弯腰,不可提重物,日常最好戴着护腰“孙妈妈再次道。”护腰“石夫人看着余念娘问。”是。“余念娘点头。这东西很容易做,也有不少人用过,但这东西看着普通,平日戴着和没戴,没感觉有多大区别,所以,很多人都没当回事。”护腰不能做得太软,稍硬一点才好,每日戴在身上,日子久了便能知其好处。还能帮助腰部恢复。“孙妈妈解释。石夫人点头,不管余念娘说的这些是不是真有用,不过,她这按摩的法子的确有效,所以,石夫人很认真的听着孙妈妈的话。旁边贴身服伺的人更是用心的记了下来。稍坐片刻,余念娘便离开了石府。等余念娘一走,石映雪就问石夫人:”娘,您的腰真不疼了“”是啊“石夫人满脸笑容。她的腰伤是旧疾,很多年了,找了许多大夫,御医也看了不少,别说宫里正经看外伤的御医,就连民间有名的外伤大夫,正骨大夫,石易明都替她找了不少,大多的效果都没余念娘这个好。而且维持一段日子就又犯了。拖拖拉拉的反反复复,现在成了顽疾石映雪自是希望石夫人腰伤彻底痊愈,可是:”既然她的手法不错,为何不让她一直替母亲按摩,让旁的人来总也没有她做好的“”这可不行。“石夫人道,知道女儿是为自己好,也不责怪她的想法:”她虽是商贾之女,但也是正经人家的姑娘,现在跟着卫老太太住在卫府,身份比以前高了。就算不是如此,做人要有分寸,给人留一条路。她能亲自来伺候母亲几日已经可以了,若以后也让她来,岂不把她置于下人的地位“,,;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