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娇娘赋> 第三百一十一章 姻缘木(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一章 姻缘木(一更)(1 / 1)

苏夫人见三娘都这么敷衍过去了,便与赵氏笑道:“行了,咱们进去吧”赵氏点头道好,三人便进了寺里。三娘不好此道,赵氏她们往哪里走,她便跟到哪里,她们拜,她也拜。空了的时候,苏夫人同她说起话来:“拜佛要心诚才灵,你既然不信这个便不必拜了,白费力气。”“夫人怎知我心不诚”“若是心诚,跪拜之时一定规规矩矩的,一个头磕到响,可不似你这般随意三拜了事。”“也罢,我确实不信这个,那边跟着你们便是。”苏夫人偏头朝寺中院坝望了望,指给三娘看:“那棵树你该去拜一拜,或是求根锦囊挂上去。”三娘伸着脑袋看了看,树旁立了石碑,碑上刻着镏金的三个大字“姻缘木”“这”三娘甚是为难,索性道:“不必了吧,我就跟在你们后头拜一拜,管他灵不灵呢。”苏夫人却不依:“我让你去,你便去,若是不去,我便将你与阿玉的事情告诉你母亲。”三娘顿时吓了一身冷汗,这苏夫人真是难缠啊“成成成,我去便是,那事情千万不能同我母亲说。”若是说了还得了,依赵氏脾气,恐怕一回去便拿出来教训她。届时,王家上下都知道了,王祁莹还不跟她拼命苏夫人又道:“可别糊弄我。”“放心吧,我可不敢糊弄您。”苏夫人满意的点头:“那你先去,我与你母亲还需参拜两位菩萨。”三娘无奈,只能朝着苏夫人方才所指那处去了。姻缘木前有个和尚摆案而坐,两女子正在求锦囊。那老和尚嘴里不知念叨着什么,念完之后就将锦囊交到那两女子手中,之后两名少女便去挂锦囊了。三娘感觉怪怪的,她可从来没干过这种事情,虽然没人认得她,可她就是觉得臊得慌。看这周围人少了些,三娘才敢朝那老和尚的小摊儿前去。“师傅,我来求只锦囊。”那老和尚抬头看了看她,二话不说,从案下取出一只锦囊以及纸笔:“将你心之所想装入锦囊之中,月老才会看到你求的是什么。”三娘便点头答应,提起笔准备书写。可是笔到纸上,三娘竟不知要写什么,思来想去她书下两句诗,俗的不能再俗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好之后,她便要装入锦囊之中。老和尚制止了她:“姑娘不可敷衍,连姓甚名谁都不写,月老哪里知道你是谁还有,姑娘求谁的姻缘都得写下来,这样月老才好帮你牵线。”三娘本想堵那和尚一句,就算我写了,月老也不一定知道我是谁。算了,且不计较了,她便有把纸展平,提名“瑶生”。可老和尚说了要写与谁求的姻缘,她便又在一旁写了“钦玉”。写完,三娘没来由的打了个冷颤,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之后,她才将纸条塞入锦囊,拉紧束带。老和尚便开始默念起来,叽里咕噜的似是在念经。这有意思,月老可是道家的人,管佛家什么事和尚管起人间姻缘,还能与月老传达意愿三娘不管他了,自行前去将锦囊挂在树枝上。这下任务完成,她总算能复命了。她正准备回头去寻赵氏她们,一回头见她们从菩萨庙里出来。“祁瑶,你在那里作什么呢”赵氏远远瞧见了她便问道。三娘一边朝赵氏走去,一边道:“没什么,我觉得无聊便过来透透气。”赵氏不疑有他,想着三娘这个年纪的女子向来不喜寺庙什么的,也颇为理解:“那咱们直接去文曲庙里参拜吧,末了便直接回去。”苏夫人道好,三娘更是巴之不得。正要往文曲庙走,苏夫人突然道:“哎呀瞧我这记性,方才在观音娘娘面前烧了香竟没拿一点儿贡品。我得去那一点儿,贡菩萨的吃了有福。”赵氏点点头:“那我们在此处等你”“不用不用,你们先过去,也不知文曲庙那边排了多少人了,你们快些去,免得耽误时辰。”赵氏想着她们先去占个容易挤进去的好位置,等苏夫人来了便能省些时间:“那好吧,苏夫人快些。”如此,三娘便跟着赵氏先去了文曲庙。没一会儿,苏夫人来了,三人挤了半天可算是拜着了文曲星君。三娘这回可是诚心的拜,心里一边想着王祁贤能考中,一方面顺带提苏钦玉求一求,虽然没什么必要。正是办完了,她们便又一道往回去。下山的路好走得多,没耗什么时,一行人便到了山下。赵氏同苏夫人寒暄几句,自然要说告别的话,三娘则在一旁候着。片刻,两人说完了,互相见礼之后,便各自走了。上山下山耗了三娘许多力气,回去之后倒在榻上不省人事。一觉睡到次日辰时,三娘头晕脑胀的起来,换装梳洗。人还未彻底清洗,事却已经来了。沈嬷嬷匆匆赶来与三娘道:“小姐,一大早府里便来了几位宗亲,说是有事找大老爷,几人正在崇德堂说事呢。”三娘还挺惊奇:“父亲他去了”沈嬷嬷点头:“自然是去了,宗亲寻到府上来,老爷岂有不管之理”不用说,一定是胡姨娘坐不住了,离春闱结束还有两日,她能不急么“那咱们也去看看热闹”沈嬷嬷想了想:“得去依老奴看,会出事情。”到底是在内宅里混了几十年的人,见解也独到,她们赶到崇德堂的时候还真有戏看了。此时崇德堂除了几位宗亲和王文胥,还聚集了二房女眷,三房女眷,以及王老夫人。赵氏此时还未来,但消息已经传过去了,要不了多久也会到。三娘她们进屋不敢动静太大,轻手轻脚的从后面绕,站在众人身后听戏。王三爷此时不在,王老夫人便成了那个掌事的人。她难得替胡姨娘说话:“胡姨娘来王府十几年了,有功劳也有苦劳,首先这生儿育女便是大功一件。再者,文远未功成名就之时,胡姨娘也安分守己,不说扶正,平妻的位置也当得。”,,;手机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