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花锦良缘> 分节阅读 1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7(1 / 1)

何意,浪费时间去调查这些人有什么用处呢太皇太后摇摇头,“你啊,虽说办事能力强,却太一根筋,你按照哀家的吩咐去办吧,整理好之后交给宸儿,她会知道哀家的用意的。”叶隆讪讪地道:“臣愚钝,臣马上出宫去办。”“嗯,记住明日入宫议政”太皇太后叮嘱了一句。“是,臣谨记”叶隆告退而去。第243章 教训叶隆回去之后,找来叶宸说了一下太皇太后的旨意,叶宸听了便道:“好,那劳烦父亲准备这些人的资料背景,我命桑娜阿依塔去调查。”叶隆好奇地问:“你就不想知道太皇太后让你调查这些人所为何事”叶宸笑道:“女儿知道。”“你知道”叶隆微怔,“你真的知道她的意思她为何要调查这些人”叶宸坐下来,看着他说,“父亲,皇帝登基才多久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新政,而且,这新政看得出是针对何人的吗”“针对何人啊”叶隆又是一怔,这新政,还有针对叶宸轻声叹气,“新政提倡增加农耕赋税,这很明显,针对的就是广大农耕,我大周以农业为本,太上皇早些年也扶持商业经济,可谓农工商是齐头并进的,但是,却有人说我们大周重农轻商,这已经是在挑唆了。如今新政刻意提高商人地位,却打压农耕,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叶隆也渐渐地听出了门道,“没错,你言之有理。”“这些人,为何要皇上不经过辅政大臣便直接颁布新政是因为一旦商议,此事就算不被废除也会被搁置,这对他们最终的目的很不利”“慢着,你说最终目的他们还有最终目的”叶隆快速打断她的话,脸色微变。叶宸看着他,严肃地道:“父亲,这新政必定会导致大周百姓怨声载道,有些地区还会乱起来,而如今,谁希望咱大周国乱起来啊朱睿他们现在就是等着看朝廷的笑话,等着看百姓痛斥朝廷,然后他好揭竿而起。朝廷增加了赋税,便等同是在百姓的口袋里掏钱,百姓能乐意看到有人反抗朝廷,就算不踊跃,也会大呼叫好,那样,叛军便得了民意。”叶隆神色一变,“为父明白了,你和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说,皇上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极有可能是朱睿的人”“没错,”叶宸道:“朱睿为睿王的时候,广招贤能,门下不知道多少食客,他不仅仅是拉拢朝廷大官,一些官职品阶底下的,他也招揽,为的就是物尽其用。”“明白了,”叶隆缓缓地道,“看样子,他的势力已经开始慢慢地凝聚回来了,如今需要编织一个借口,一个顺理成章反叛朝廷的借口。”“是的”叶宸道。叶隆赞赏地看着叶宸,“想不到你心思竟如此缜密,就连为父都想不到这层去。”叶宸微笑,“那是因为父亲身处乱局,看不清楚而已”叶隆略有些忧愁,“今日太皇太后说任命我为丞相,但是,为父信心不足啊,因为,皇上非昔日的皇上,咱们这位新帝,专挑好听的话。”这点也是叶宸所担忧的,朱善耳根子太软,没主见,又极力要做出一番政绩来,他任命新人,就是因为老臣他觉得自己无力驾驭,便干脆起用一批人,培植自己的势力。这龙椅都还没坐稳,就闹出这般大的动静,这些老臣们,心里能舒服吗他们心里不舒服,那皇帝心里也肯定不能舒服的。“宸儿,还有一件事情,”叶隆想了起来,此事他不知道如何去办,只能是让叶宸出个主意了,“太皇太后说让清平去见见苏贵妃,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去见苏贵妃”叶宸笑道:“我早已经命人留意她了,她这两天已经命人在打点了,应该是要进天牢见苏贵妃的。”“你竟想到去留意她”叶隆意外地道。“朱睿与大姐有婚约,清平怎可能不参与谋反中去尤其,这是她夺回一切的唯一办法,她必定会豁出去。”叶隆这下子是打心底佩服了,“宸儿,你生为女儿身,可惜了,你若是男子,这满朝文武,谁能想到你前头去呢”叶宸暗自苦笑,筹谋算计,并非是天生就懂,是受了太多惨痛的教训,逼着长成这样的。叶隆很快就整理了一份名单给叶宸,叶宸交给桑娜和阿依塔,让她们利用京中的探子去查探这些人的身家背景。而翌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被召集到了太皇太后的樟鑫宫。皇帝得知之后,也急忙赶去,却见并非是之前所言的在议政,而是与一群大臣赏花饮酒,还请了歌姬前来助兴。太皇太后见他来到,含笑招手,“皇帝也来了过来坐吧。”皇帝走过去,坐在太皇太后身侧,对这个老祖宗,他始终是心存敬畏,纵然如今做了皇帝,这份惶恐还是挥之不去,坐在她的身旁,战战兢兢的。“老祖宗今日怎么这么有雅兴啊”皇帝含笑问道。“宫中无聊,便请了诸位大臣过来陪哀家赏花饮酒,皇帝办完正事了”太皇太后问道。“办完了。”皇帝敷衍着说,心里却想着太皇太后从不会做无用功的事情,她今日肯定别有用意。太皇太后笑了,“你父皇乃至你祖父,都从不曾说过政事是可以忙完的,你啊,比你父皇和祖父都出色。”皇帝一怔,听出这话里有讽刺的意味,不由得大窘,“朕,朕不是这个意思。”太皇太后笑了笑,没与他说话了,而是举起杯子对着诸位大臣道:“列为臣工,往后你们若是得空,可每日入宫陪哀家吃酒,哀家许久没像今天这么高兴了。”皇帝笑了,“老祖宗好雅兴,只是,诸位爱卿哪里有闲暇每日入宫陪您吃酒”太皇太后看着他,慢慢地把酒杯放下,“怎么就没闲暇了他们如今哪里有事做呢,连施行新政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可见,就算他们不做事,也有人替他们做事,与其每日闲着,还不如入宫陪我这个老太婆吃酒解乏味,也算功德一件。”底下寂然无声,众人都纷纷放下杯子,先前还猜测不到老祖宗喊大家入宫吃酒是为哪般,原来,在这里等着呢。皇帝笑容慢慢凝固,这才领会到老祖宗的意思,“老祖宗,这朝中也并非只有新政一事,偌大的国家,总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那就继续提拔新人”太皇太后干脆地说。第244章 钱永朱善的神色微微一变,嗫嚅道:“老祖宗对朕提拔新人有意见那为何你直接跟朕说出来”其实他心底有些微愠,但是,因一直惧怕老祖宗,所以,便连丁点的恼怒都不敢表现出来,他的帝位,毕竟还没坐稳。太皇太后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哀家以为,皇帝有什么事情,都会找诸位老臣们商议一下,即便不在廷议上拿出来说,也至少会私底下问问几位辅政的大臣,显然,哀家料错了,皇帝长大了,可以自己拿主意了。”朱善分辨道:“老祖宗,并非是朕不想与诸位臣工商议,只是觉得新帝登基,需要雷厉风行,大肆改革,让百姓各归其位,安居乐业,而一项新政实施,如果要经过多番廷议,耽搁不少时日,朕觉得没必要这样浪费时间。”“你用的那些人,背景你都知道吗可经过吏部审核”太皇太后问道。朱善道:“朕是皇帝,莫非连起用几个人的资格都没有吗”太皇太后冷声道:“自然有,但是,皇帝用人,需要谨慎,因为你每施行一项政策,在你看来不过是颁布了一道圣旨,但是对百姓而言,却是一番番的折腾,国家要长治久安,需要审慎每一项的举措,本朝重农,是因为农耕为国之根本,只有稳定了国本,才可大手促进经济发展,你如今提高农耕赋税,并且增加了许多杂税,哀家让人算了一下,一户百姓,按每年耕种一亩地算,每年要给付的税,比之前多了五分一,皇帝,你这是在百姓碗里讨饭吃啊。”“有这么多吗”皇帝怔了怔,随即道:“不对啊,朕让钱永算过,每年也不过略略增多了一点,对百姓来说,是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对国库而言,则是一笔大进账,如今开战,军需粮草样样都要银子,若不是这样,怎能支撑得住”钱永是他新提拔起来的人,被他封为内阁大学士,参与廷议,而此人原先不过是在鸿胪寺任职少卿,主管礼宾祭司等事情。“钱永是哪位大官啊哀家怎么没听说过”太皇太后问道。朱善道:“钱永如今是内阁大学士,原先在鸿胪寺任职,接待外宾事宜,此人见多识广,满腹经纶,是可堪用的大才。”太皇太后漫笑起来,“噢还是满腹经纶大才啊,那哀家得好好认识一下,来啊,把钱大学士传进宫来,陪哀家吃酒。”朱善脸色阴晴未明,他知道太皇太后传召钱永入宫,只为刁难他,想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用了几天,就被太皇太后迫不及待地剪除,不由得暗中生气,可见,自己虽然坐了江山,可还是得听她的。正如钱永所言,他必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收获民心,才能真正亲政。如今,更是坚定了这种想法。臣工们都知道太皇太后的用意了,静坐不说话,太皇太后命人设席,招呼皇帝坐在自己的身侧。“来,今日这么高兴,哀家敬诸位臣工一杯,替百姓谢谢诸位臣工尽心尽力,为国忧心。”老祖宗举起酒杯,含笑道。“谢太皇太后赐酒”众人纷纷站起来,回敬她,然后喝尽。太皇太后饮尽后,见朱善呆坐不动,不由得问道:“怎么了皇帝不赏脸吗”朱善勉强一笑,“朕敬老祖宗一杯”“敬酒也有个由头”太皇太后望着他,“你这一杯,敬哀家什么呢”朱善想了一下,“谢老祖宗自小对朕的爱顾之情,谢老祖宗年事已高,却还得为国事操心,敬老祖宗为朱家江山牺牲的一切一切”他这话,隐晦地点出了朱家江山,是的,这江山是姓朱的,不是姓龙的。太皇太后没有喝,淡淡地道:“江山,不是谁的江山,而是百姓的江山,哀家为百姓谋福祉,是哀家的分内事,因为,哀家今日一饮一食,皆是百姓供养,在其位谋其政,责无旁贷。”朱善咬了咬唇,“朕受教”太皇太后见他一脸的不服,心中不由得轻叹,朱善虽自小被封为太子,但是,天资愚钝,又被他那愚蠢的母后祖母教错了,虽愚蠢却骄傲自满。本来她以为,江山交托到他的手中,他若能倚重老臣辅政,假以时日,也可以成为一个不过不失的皇帝,比狠毒的朱睿好很多,只是如今他才刚登基,便迫不及待地要挣脱束缚,看来,以后也是一个大麻烦啊。她这副老骨头,还能撑多久大学士钱永被传入了宫中。他很年轻,不过三十几岁,是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学士,他胡子剃得很干净,衣冠整洁,神态昂然,在太监的引路下,不徐不疾地走进来。他进入殿中,首先叩拜了太皇太后,然后再叩见皇帝,皇帝让他平身,他谢恩后站在一旁。“来啊,为钱大学士设席”太皇太后下令道。“是”殿中的人急忙张罗,请他坐下来。钱永谢恩,缓缓入席。太皇太后看着他,问道:“听皇帝说,钱大人年轻有为,知识渊博,哀家这辈子最敬佩的就是读书人,所以,今日特意召钱大人入宫见一见。”“太皇太后和皇上谬赞,臣惶恐。”钱永站起来,不卑不亢地道。“你坐下来吧,今日随意就是,在座的都是哀家的老朋友了,在这里,没什么君臣之分。”“是”钱永应声坐下来。当然他也不会真的认为没有君臣之分,太皇太后可以说这句话,可他们作为臣子的,则礼不可废。“钱大人以前是在鸿胪寺是吧”钱永回答说:“回太皇太后的话,臣原先在鸿胪寺任鸿胪寺少卿。”“嗯,确实年轻有为。”太皇太后眸色淡淡,“那在进鸿胪寺之前呢”钱永神色微微变了变,却如实回答:“臣进鸿胪寺之前,曾在国子监。”太皇太后笑了起来,“噢,国子监,咱大周朝最高学府,难怪钱大人学识渊博,原来竟是从国子监出来的,那不知道钱大人在国子监任什么职位”钱永显得局促不安,眼神闪烁,“臣原先在国子监任典簿。”第245章 赶紧找朱离朱善听得此话,微微一怔,他以前在国子监任典簿为何没听他说过不过,他随即便释然,用人的时候,就说了绝不问出身,虽说典簿只是一个八品的小官,可到底是在国子监待过,知识定然是十分渊博的,他提出的政见,与他的不谋而合。“哦,原来是国子监的典簿,一下子升为鸿胪寺的少卿,这可是一个大跃进啊。”气氛一下子有些凝固了,人所共知,典簿只是一个八品的小官,而鸿胪寺少卿,则是从四品,中间相差了七个品阶,一个官员,连升三级已经是了不得的了,更不要说他一下子就升了七级,这不得不让人探究其中猫腻啊。钱永的神色已经恢复了如常,他站起来拱手道:“得蒙太上皇大恩,破格提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