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石化厂、汽车厂、农机厂、轮胎厂、水泥厂、玻璃厂、精密仪器厂等等,也都是大几千乃至上万的工人。发电站的工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加上一些培训出来的电工和架设线路的工人,也有好几千人。而人数最多的则是路桥集团和建筑集团,都是有着几万工人的队伍。建筑集团是从路桥集团里分割出来的,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在各个聚集点修建混凝土建筑。而路桥集团也进行了几次的扩招,现在几万工人没有一个闲着的,正在大肆的修桥修路。池旭在这一片调查的时候,就好多次看到平坦的公路上面跑着汽车,速度甚至比他骑着马还要快上很多。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非常的惊奇那蒙着铁甲的车竟然能够开得那么快,上面还拉着上万斤的煤。问了一下才知道那个东西叫做汽车,烧的是汽油,不久前才制造出来,现在已经开始成规模的生产了。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也就是一二十辆,主要的任务就是将煤矿那边的煤拉到钢铁厂那边去炼钢铁,也负责将生产好的钢铁拉到需要的地方。目前因为产量还少,还不能够替代马车的作用,但是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可以替代马车了。以后马车的作用大概也就是短距离拉一些比较轻的东西,长途运输还是汽车靠谱一些。池旭了解到这汽车只要有足够的汽油,一个白天就可以跑上一千多里之后,整个人都感觉到不好了。碧落城到京城,也就是差不多两千里的距离,开上这汽车的话,不用两天的时间就到了。这就意味着方浩如果要造反,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不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打到京城,根本就不会给人准备的时间。这个太恐怖了。虽然这东西对民生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是对战争的好处更大。当年戎突人发动那一场战争的时候,池旭就已经开始做官了,他可是了解到运输物资送上前线是多么的困难,庞大的运输队伍是怎样将这个国家的国库给掏空的。可是有了这样的汽车,只要有着配套的公路,运输物资上面的难度将会大大的降低。方浩要是真的造反,有这样的车作为后勤支援,物资的供给完全不成问题。而相对之下,尧国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运输速度和效率。想到道路的问题,池旭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大桥南岸一直修到雁城的水泥路面,正好可以开这样的汽车。再想到运送那几门大炮特意扩宽的道路,虽然不是水泥路面,可是这样的汽车跑上去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池旭突然感觉到一阵寒意。“我应该要马上回到朝廷,跟朝廷的人说明这件事情,让他们将这条路给废掉。”他心里升起这样的想法。但是很快又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他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一路走过来,他看到了路桥集团的人在几个地方修桥修路的身影。也了解到了路桥集团现在有多少的工人。这样一支几万人组成的专门修路修桥的队伍,有着恐怖的执行力。就算是将到京城的那条路全部给废掉,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可以修筑起来。因为不可能将所有的路都给挖掉,最多也就是将一些桥给拆毁,将一些险要地方的路给挖断,那只需要修补一下,并没有重新修筑一条道路那么困难。他来到这里,没有看到方浩军队的大炮有多厉害,但是已经看到了方浩运送军力的速度有多恐怖。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方浩这边正式士兵有六万名,预备士兵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那就等于一共有十二万的军队。他非常的了解方浩,不可能在这个数字上面作假。一个当将军的真的有了谋逆之心,只会瞒报士兵的数量,不可能多报至少在举事之前不可能多报。而方浩手下那几十万的工人队伍,也让池旭感觉到心惊。因为那些工人很多都是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身体都非常的好,比禁军那边的士兵身体素质还要好很多。禁军没有那个条件,让手下的士兵每顿都有肉吃,国库支撑不起来。这里是因为在大草原上,有着很多的牛羊,还有不少的牧民放牧,给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肉食。京城那里做不到。将这些身体素质很强的工人组织起来,就是一支几十万的军队。那里面有不少就是戎突人,甚至有一些还是以前的戎突士兵。可是根据池旭的观察,那些戎突人对方浩的看法都还不错,对现在他们的处境也比较满意,基本上都认为比以前过的要好。能够吃饱,能够穿暖,不用担心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会让自己饿死,这就算不错的了。池旭过来之后,没半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收割粮食的季节,这个时候,路桥集团和建筑集团的大多数工人都解散了,到了田地帮助收割粮食。池旭看到一车车装满粮食的马车在路上行走,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这是他向往的盛世。可是这个地方的盛世是一个对朝廷有异心的人开创出来的。第十五章 大救星池旭不知道方浩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碧落城,在这段时间里,他天天都去大草原上观察,没有一天是呆在特务府的。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在碧落城的附近调查,后来将碧落城的附近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又去了别的地方。从早走到晚,天黑的时候到了哪座城池就在哪座城池住下。如果去的地方离城池还远,就随便找一个边民聚居点住下。他是朝廷的命官,又是钦差大臣,不管是去哪个地方住宿或者是吃饭,都会有人接待。没用多少天的时间,他就到了天赐大草原。天赐大草原比起他上次过来的时候,人口少了很多。因为方浩又得到了幽云大草原,所占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必须要迁移一些人口过去,所以天赐大草原,又抽调过去了不少的人。钢铁厂和煤矿那边的人也都少了很多。在这边更多的是种地的农民。现在天赐大草原这边,包括驻守的士兵,包括不少的老人小孩,一共也只有二十多万人。天赐大草原这边早几年对土地的开垦有点严重,有一些并不是很适合作为耕地的草原也被开垦了出来。那个时候也是没有办法。想要快速的发展起来就需要大量的人口,而拥有大量的人口就需要有足够的粮食,这使得他们对耕地的要求很大。天赐大草原这一边,方浩所占的地方又很小,适合开垦为耕地的地方并不多,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面积,只能够将一些不怎么适合开垦为耕地的也开垦出来,种上大豆高粱这样的抗旱作物。不过到现在,人口减少了很多,对粮食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了,所以一些不适合开垦出来的耕地又逐渐的退了回去,重新变为牧场。那些还在耕作的农田,也开始实行轮耕。以前池旭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势头了。劳动依然还是有,因为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种地的都忙碌了起来。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密集的人了。这里对粮食脱粒,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虽然还是很简单的机械,但是比完全的靠着人工,效率要高上很多。一车车脱粒过后的粮食,用马车拉着送到聚居点的水泥地面上去晒干,那金黄的颜色让池旭看到了一种富足之态。以前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并不正常,因为那还是处在快速发展期间。现在这样子,才属于这一片土地的老百姓走上正轨之后的生活。池旭还在天赐大草原这边看到了十几所学校的存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方浩这边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扫盲班没有废除掉,又盖了很多所学校。那些学校除了白天让孩子们上学,晚上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给成年人上课的夜校。在这一片地方可没有什么寒假和暑假,五天有一天休息,过年的时候会放假十天,其余的时候不存在长假这一说。对孩子们而言,这无疑是不幸福的,可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得更快速一点,方浩不会考虑他们的幸福程度。时代的发展,肯定要有一些人要做出牺牲,这是没有办法的。池旭走过尧国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地方读书的普及率有那么高的。他了解到方浩定下来的规矩这边的小孩子六岁就必须要入学,最少要读六年书之后,感觉到非常的震撼。这六年时间,被方浩定性为六年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教育,由学校提供课本,也由学校提供一顿免费的早餐和一顿免费的午餐。想到这个规定惠及到的人口,再想到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池旭虽然对方浩有异心这一点非常的不满,但是也有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他还到了一所学校,将那些学生各个年级使用的课本都要了一套。课本的问题,梅瑜也在家书里面向梅翰林提到过,梅瑜就是因为那些课本上面宣扬的东西,而对方浩起来很大的戒心。读书人的嗅觉是不一样的。池旭拿到那些课本之后,发现确实有大篇幅给方浩歌功颂德的内容,提到方浩经营关外所取得的成就,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的好处。课本里面还提到了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有一些篇幅就是讲述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也提到了方浩来到大草原之后,给这大草原上的牧民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当然也有一些篇幅提到的是草原上那些贵族们对牧民的统治是多么的残暴和黑暗。在很多课文里面,方浩就是这座大草原,众多牧民的大救星,他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解决了所有人的温饱问题。在课文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要尊崇皇帝,没有一篇课文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看了这些东西,池旭终于明白了梅瑜为什么怀疑方浩有野心。这些课文就是写在纸上的野心,这就是他在草原上收拢人心的证据。在这一片草原上,至少在那些孩子们的心里,只有方浩并没有皇帝。一开始看到那些课文的时候,池旭的双手都在颤抖,眼神里充满了愤怒。这就是乱臣贼子啊可是看了很多篇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这里面很多东西说的都是事实,也有着很大的道理。戎突人的贵族固然是在奴役牧民,靠着剥削牧民,过上富贵的生活。可是在尧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的穷人,甚至见到过饿死的人。这个朝廷那些王公大臣们的钟食鼎食,就是建立在那些穷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多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只是自己穷,自己的子女也都要世世代代穷下去。他们的存在和牲口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他们的价值还不如牲口。那才是让人绝望的。从这个方面来讲,方浩在这边实行的那些东西,确实可以让那些穷人的生活得到改变,确实可以被称为那些人的大救星。第十六章 学校镇北军这边的小学有六门课程,分别为语文、数学、物理、劳动、体育和品德。物理和劳动课都是要到四年级才会有。这里的小学物理大概相当于方浩以前那个世界的初中物理,而且是删减版的,只是教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可就是这些很基础的知识,池旭也看不懂。包括数学他也只能看懂一点点,更深层次的,到了三年级的数学他就看不懂了。而且这数学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那些符号他看得更是头疼。劳动课本上面写的,有农业技术,比如说怎样植树、怎样嫁接、怎样育种、怎样播种、怎样插秧等等。也还有怎样放牧的知识点。不过再高深一些的层次,就涉及到工业技术了,很多时候都是要去工厂实地学习的。这些东西池旭也只能够看懂一点点,但是这种模式他觉得是很好的。所以他主要看的就是语文和品德这两门课程的课本。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看上一段时间的课本。现在天赐大草原这边基本上都已经通了电,不过他们的电器也就是灯泡而已,暂时并没有开发出多了不起的家用电器来。仅仅只是一个电灯,就让池旭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伟大。这可让人生中多出了多少的时间来课本中给方浩歌功颂德的文章确实不少,但是更多的都是有着实际用处的。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这个不用多说。劳动可以培养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哪怕是其余的学习成绩再差,劳动这一门功课上得好,长大之后就不难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数学、物理这两门,虽然池旭看不懂,但是他也能够明白,学好这个,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将会更大。虽然他非常的反感方浩想要造反这件事情,可是一想到现在方浩管辖的区域,有十多万人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读书,那十多万人培养成才之后,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