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娇笙> 第一百三十一章:互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一章:互刺(1 / 1)

安笙收回手,替徐氏掖了掖被角。而后道:”素问风论记载,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方盛衰论中又载,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故孙女斗胆,敢问祖母,近来可是有何烦心的急事,思虑太多“徐氏闻言,目光便微微闪了一下。这丫头好生敏锐,竟然连这个都看得出来,看来是真跟着普云大师学到真本事了。如此也就不怪乎,能治得了陆家长子的顽疾,又医得好荣贵妃的奇症了。不过,医术学的再好,也不能勘破人心。徐氏不可能将自己头疾的真相,告诉安笙。所以,就随便找了个由头,搪塞过去。身为顾家的大家长,需要她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家里每个孩子,她都关心啊,这一关心,就难免想多,想的太多,就受不住了。嗯,理由很完美。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安笙当然也不会挑徐氏的毛病。别说徐氏还费心找了个,听起来就颇为靠谱的理由搪塞她,就是什么都不找,坚持自己就是忽然头疾发作,安笙也不能说什么呀。老夫人在这个家里,那可是说一不二的,谁敢违拗她的意思。安笙听完徐氏的话,适当的表达了自己身为后辈,却让长辈操心的羞愧感,和浓浓的感激之情,然后,赶紧下方子开药。写完了方子,安笙又对徐氏道:”若祖母信得过孙女,孙女想替祖母扎上几针,用药效果毕竟慢,祖母现在这般难受,还是扎针来的快些。“徐氏目光动了动,随即含笑道:”祖母自然信得过你,如此就累你给祖母扎上几针了。“安笙一面回说这都是应该的,一面让青葙准备一下,她好替徐氏施针。青葙闻言,便将药箱中的针包取出,放好。安笙转头对盼夏道:”劳烦盼夏姐姐,替我点一支烛火过来。“盼夏闻言,忙按照安笙的吩咐,点了一支蜡烛,拿了过来。安笙让盼夏将烛台放在徐氏卧房里的圆月桌上,然后拿起针包,走了过去。将要用到的银针一一放到烛火上炙烤消毒,接过青葙手中沾了药水的棉帕将银针擦拭干净,安笙才又拿着银针回到了徐氏的床边。下针之前,安笙柔声道:”许会有些刺痛感,孙女斗胆,请祖母暂且忍耐一二。“徐氏点点头,应了安笙的话。安笙举起一枚银针,刚要照着穴位扎下去,就听外面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安笙的手一顿,停在了半空。徐氏面露不悦,对盼夏道:”你去看看,是何事“盼夏告了声罪,忙快步出了内室。安笙猜测,多半是侯府其他人,赶过来探老夫人的病了,说不得,还要争着侍疾。果不其然。盼夏去而复返,回的话与安笙的猜测几乎差不多。徐氏这会儿正烦着,哪有心思见人,于是便叫盼夏将人都劝回去。盼夏领命而去,不多时,又回来了,答说人都请走了。徐氏嗯了一声,让安笙继续。安笙这才又凝神静气,下针。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及足厥阴肝经均布于此,督脉与脑府直系,徐氏此症,系情志所致的内伤头痛,需通络止痛。故而,安笙才要为徐氏施针。治疗方法并不复杂,只需取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诸穴,并以远端穴为主,先刺,诸穴再以强泻之法,即可。诸针刺下,安笙俯身轻声问徐氏:”祖母可觉痛感无法忍受吗“徐氏轻轻摇了摇头,说尚可。确实有些刺痛感,但也并非无可忍受。治病么,哪是能好过的,徐氏也理解,所以并未挑刺。安笙见徐氏还算配合,心下稍安,又道:”银针需得停一刻钟,待一刻钟后,孙女再为祖母取针,祖母此次皆因忧思太过,引发的急性头痛,若无意外的话,施针一次,再辅以药物,便应无事了。“安笙的语调轻轻柔柔的,很能安抚人心。徐氏听得也很舒服,便配合的点了点头。松鹤堂院外。本来皆是准备来侍疾的三位夫人,如今均被挡在了门外,可想而知,面色自然都不大好。安笙一早被徐氏派人请去治病,大家伙都是知道的,所以这会儿,就有人拿这个说事,来刺激方氏。宋氏眼珠一转,看向方氏,道:”还是大嫂有福气,我等想要尽孝,却不得而为,大嫂就好了,即便自己插不上手,却还是有人替你尽孝,这份福气,到底是我们比不了的啊“宋氏口气自然,细品似乎还带了点欣羡,仿佛真的不过是有感而发,才说了这番话而已。可这话传到方氏耳朵里,怎么听,都觉得像是在嘲笑她。是啊,她都进不去,被老夫人挡在了门外,她不待见的那个庶出的女儿,如今却正在老夫人屋里大献殷勤。这怎能叫方氏不刺心人比人,气煞人。方氏一想到只有安笙一人被徐氏单独请了过去,心肝脾肺就无一不疼。这丫头怎么就得了普云大师的法眼,授予医术了呢这好事,若是落在她的嫡亲宝贝女儿身上,她自是高兴,可是落在顾安笙那个小贱人身上,就是她心头的一根刺啊现在,宋氏还动不动就伸手戳一戳这根刺,是生怕她疼得少了吧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没说出来,不代表丝毫不知。宋氏三天两头的给她使些小绊子,别以为她是个傻子,什么也看不出来。她现在算是看明白了,顾菱那件事,宋氏根本就是知道了,却还一直装作不知情,想背后阴她,没那么容易”三弟妹这话说的不对,“方氏假笑一声,目光直直地盯着宋氏,”安笙是不是去替我尽孝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给娘治好头疾,只要娘的病好了,咱们谁伺候在跟前儿,那不都是一样的么。“方氏言笑晏晏,一席话既讽刺了宋氏的小心眼,又表明了自己的大度贤德,可谓高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