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矣,冀君矜其所能,慢于鬼神,弃其祖祀,蔑其家国,遗其贤良,离人骨肉,暴虐百姓,奸宄冀国,厚赋税以为乐戏之享,发粟稻以盈口腹之欲,收美女奇物以充仞宫室,而百姓弗堪”“吾今遵圣人之教,举义师而讨之,以匡佐冀国,扶冀大厦之将顷,百姓庶民苟有顺圣教而反之至正者,皆得免,不然,吾将以大罚齑之,无有攸赦”郑忽使劲往冀君身上泼脏水,别管冀君有没有犯这些错,现在他说了,那就是有了。战争从来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谁让冀君挡了郑忽扩张的道路。这才是冀君的原罪求听到郑忽发如此无耻之论,气的捶胸顿足,在心里不断的问候郑忽的祖宗,他真恨不得拧下郑忽的头颅当酒器。他们当初也是瞎了眼,怎么会厚待郑忽这只白眼狼。郑忽也能猜到,求肯定在心里骂他,不过,无所谓,骂他又不会让他掉一根毛。嘴瘾过过也就算了,关键是手底下见真章吧“攻城”郑忽在后面直接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寿和无由自然是听从郑忽命令的,虽然这二人也不是太愿意这样和冀国硬碰。毕竟,攻城战就最难打最消耗兵力的,郑忽又没给他们配置云梯,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用撞城槌轰开城门,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杀进城内。无奈之下,二人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攻城的重担。下令全军压上,他们需要将扛着攻城槌的士卒掩护到城门口处,然后众人合力将城门轰开。这应该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打开敌方城门的方法。二国士卒全军压上之后,冀都的箭矢就如同瓢泼大雨一般倾泄而下,箭矢在空中划过的美丽弧度伴随着不绝于耳的破空声,让后方的郑忽看的听的心旷神怡。二国攻城,他率领的陉庭士卒一直在原地没动。距离足够远,弓箭是不可能射到他那里的。他从来都没安什么好心,这场战争,他就是率人来打酱油的。“擂鼓”郑忽突然下令道。“砰砰砰”不多时,鼓声响起,郑忽带着微笑,看着前方拼命挤压撞击城门的二国士卒。而来自冀都城墙上的箭矢依旧没有停歇,仍然在不断的收割着二国士卒的性命。只不过箭矢没有方才那么密集也就是了。毕竟,此时还没有三段射之类的理论战术。弓箭射击一般都是第一波是万箭齐发,之后就很难再达到万箭齐发的效果。只要顶过前几波射击,后来所受到的伤害会小很多。而且弓箭这玩意又不是无穷无尽的,每名士卒也就携带几十只箭而已。除了神射手能给敌方造成较大的伤亡外,其他士卒射箭给敌方造成的伤亡有限。话虽这么说,郇、耿两国挨过几轮箭雨之后,倒地的士卒也不在少数,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上升。不过,当鼓声响起之后,两国士卒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的冲撞城门。在后方的郑忽,几次都能隐隐约约看到从城门缝里传出的忽明忽暗的光亮。看来是距离攻破城门不远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种子两刻钟之后,在郇、耿两国士卒的合力之下,冀都的城门终于被成功攻破。二国士卒一拥而入,迅速的在城门处占据一立身之处,之后,随着二国士卒奋勇的拼杀,慢慢的,城门的控制权也落到了二国士卒手中。而后,二国士卒开始登城,接着,城墙上开始上演着惨烈的拼杀。大片抛洒的鲜血渗入进了土夯的城墙里面。喊杀声,武器相撞的金戈声不绝于耳。郑忽在城外看着城墙上的上演的这惨烈的一幕,心中无波无澜。人命在此时是最不值钱的。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郑忽下令进城。他之所以没有在刚攻破城门时下令入城,一来是想减少己方伤亡。二来嘛,他若在彼时下令入城,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二国刚攻破城门,他便下令入城有抢功之嫌,而且会让寿和无由怀疑他有争夺冀国财宝之意,不利于团结。至于他为什么不继续坐山观虎斗,而是选择入城,原因也很简单,他怕露馅。二国入冀之后,首先会抢掠一番,这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在于,抢掠瓜分之后,肯定就冀城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争执,这一争执,郑忽露馅的可能性就极大了。所以,郑忽此时入城,就是想抢在二人就冀城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争执之前,转移注意力,此时还不是矛盾爆发的时候。他若是不在场,二国想怎么闹怎么闹,和他无关。现在他在场,寿和无由一旦闹到他面前,在他面前对质,少不了会提高渠弥当时的承诺,那他就算是彻底露馅了。“入城”郑忽下令道。一路畅行无阻,偶有骚乱也被陉庭士卒顺手解决。现在的冀城很乱,杀人、抢夺财物的士卒随处可见,二国军纪之烂可见一斑。没有任何人去约束这些问题,郑忽估计寿和无由正在争夺冀都府库中的财宝以及冀君的人头。小民的性命和财宝相比,自然是财宝更重要。郑忽对此种状况管不了也不想管。他能约束好自家士卒不加入到“强盗”的行列就已经算是积了大德。此时又不是什么和平年代,圣母的做法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益处。这样闹一闹也好,等到将来郑忽接收冀城的时候会省心很多。没有对比,哪能凸现出郑忽的光辉形象。穿过一条条街道,郑忽终于来到了冀城宫室。此刻,宫室入口大门洞开,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大门口内外横七竖八的倒着几十具尸体。断臂残肢,鲜血还在地上流淌。郑忽下车,跨过这些倒地的尸体,带着人径直的向冀国大殿走去。不多时,郑忽已经带人来到冀国大殿,殿内无人,不过柱子上、案几上都有滴撒鲜血的残留。郑忽一边让人简单的收拾一下,一边遣人将寿和无由请来。当郑忽再见到两人时,两人面色红润,嘴角皆挂着笑意。看来这两人收获颇丰啊只是不知道的是那两千金的彩头被谁得到了。三人见面,一番见礼寒暄之后,郑忽稍稍询问了一下战况,顺便假模假样的关心了一下的伤亡情况。不过,看起来这二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看样子,估计是还没抢够。于是,郑忽很快便转换了话题,询问他当时许诺的两千金的彩头被谁给拿到手了。二人闻言,无由的脸色明显一暗,看来是寿通吃。“世子稍待,吾来时匆忙,稍后便遣人函冀君之头送与世子军中”寿在郑忽面前邀功请赏道。郑忽对此还能怎么说,顺势称赞寿骁勇善战,是郇伯的辅弼之臣。无由有些愤愤不平。见状,郑忽冲两人拱拱手道:“赖上国之力,冀君得伏其辜,然虽如此,冀之稷邑未下,吾怜稷之父兄身陷于不义而不知,今吾欲返之使正,不知二卿意下如何”寿和无由对郑忽的这番话均表示赞同,但却没有一个请命前去攻打稷邑的。攻破了冀都,杀了冀君,冀国就已经完蛋了。二国得到的许诺是冀国的土地,离开冀都那不就是相当于将冀国的土地拱手让人了吗没人是傻子,这样的蠢事没人愿意去做。郑忽见二人无动于衷,知道再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了,翻车的可能性极大。看样子只能将两人分开,然后再在中间挑拨,方能达到目的,不然二人若是同时向郑忽讨要土地,那就彻底完蛋了。没办法,郑忽只好托言城中混乱,让无由前去主持,将其支走。这样,殿内只剩下郑忽和寿。郑忽恨铁不成钢的教训道:“耿遣兵相助,卿得二千金犹不知足,大收冀府库珍宝,耿能无怨乎”“一旦耿怨,与卿争夺冀地,卿何面目见郇伯”寿听到这,冷汗都下来了,是啊,他刚才只顾着抢财物了,忘了这一茬。人家耿国又不是郇国的小弟,出兵帮助郇国打仗自然是需要些报酬的,虽未明说,但在战利品这块,郇国多多少少是要表示谦让一些的,不能让人家吃亏。“世子救臣”寿是真的慌了,这要万一和耿国打起来了,那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届时,别说得地了,他这个执政卿将成为郇国最大的罪人。“而今之计,卿唯有将所收府库珍宝尽数让与耿,方能弥祸”郑忽叹了口气,向寿建议道。寿满脸的不情愿,吃到嘴里的肉,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吐出来。而且,抢冀国府库的士卒那么多,让这些人把抢到的东西上交,你确定这不是在开玩笑他要这么做了,士卒还不得恨死他。“非得如此不可”寿不死心,希望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而这正中郑忽下怀,郑忽就等他这句话呢郑忽欲言又止,寿看着郑忽的样子更着急了。“世子若有助臣之策,但讲无妨,臣感激无尽”“卿不若移兵攻稷,暂留冀都于耿,任其劫掠,如此,方能抚其心”寿很犹豫,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把冀都留给耿,谁知道耿人会不会在他离开后翻脸,占据冀都当城自己家的。“非此策不可”寿向郑忽确认道。“非此策不足以抚其意”郑忽如是答。“吾知卿所忧者何,不过惧耿之背信而据翼之地也”“然”寿皱着眉头道。“卿谬也,如卿让利于耿,耿不能亦不敢背信也”“愿闻世子之教”“耿既得利,背信而求地,见欺于诸侯,此不智之极也”“且吾尝与耿君约,耿君苟背信,是欲使我与上国联兵讨之,以耿君之明,必不为也”寿点点头,稍稍安心。尤其是最后,郑忽表态如果耿侯占据冀都,他愿意和郇国一起讨伐耿国的保证,这让寿的底气足了不少。在他眼中,郑忽的兵可不算少,百乘兵马啊,一旦耿郇开战,这股力量绝对是能够左右战争胜负的。“苟耿据冀而有,世子必助臣等攻伐耿国”寿觉得,他还是再确认一遍比较好。“然”郑忽斩钉截铁的回答道。“既如此,臣便率军攻稷”寿也不是犹豫的人,当机立断。反正到这一步了,吃到肚子里的肉是不可能吐出来了,留在冀都有可能会两败俱伤,还不如拼一把,至少有个盟友傍身,赢面还是很大的。郑忽点点头“此事宜速不宜迟,卿且去,卿破城之时,吾必遣人将二千金奉上”寿吞了口口水,贪婪的蛔虫在肚子里不停的蠕动,两千金啊,富可敌国就在眼前。“唯”寿率人离去不久,郑忽亦在城门处向无由告别。郑忽给出的理由自然很充分,他要回去准备两千金。无由有些不忿,这飞来的横财他竟然连毛都没摸到。郑忽仿佛知道无由心中的想法一样,安慰道:“卿收冀地,而郇得利,此可谓善也”“卿何必心存不满,苟卿得利,郇岂愿以翼地付卿之手,二国相争,卿何面目见耿侯”无由神色一肃,收起脸上的不满,恭敬的冲郑忽拱拱手,道:“谨受教”郑忽回礼,告辞离去。接下来,两国再怎么闹,郑忽就管不了了。猜忌的种子已经埋下,只要郑忽不让两国使者同时在他面前对质,那么他基本上就没有翻车的可能。他只需要回陉庭整顿好兵马,随时关注两国的动向,在必要的时候再添一把火,然后时刻准备出兵将两国灭掉就成了。一旦灭掉了这三国,郑忽的实力必然大增。要知道这三国的土地大部分都处在浍水的河谷平原地带,土壤肥沃,稍加稳固发展,就能给郑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别提郇国还盛产食盐。有了土地和食盐的支撑,左右翼城和曲沃之间局势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说到底,郑忽想要崛起,一定是绕不开这两方的,尤其是曲沃。曲沃才是郑忽这个阶段计划中最主要也是最强劲的对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施压回到陉庭,郑忽将郇国和耿国的后续之事交给了高渠弥。他之所以会亲自带人走一趟,那是因为联合两国出兵讨伐冀国,临阵必须要有一个能镇住场子的人,不然指挥不灵容易冀国击败。纵观整个陉庭,除他之外,其他人还真没有这个资格。而现在冀国算是彻底完蛋,剩下的郇耿两国马上也就要开撕了,这么一来,后续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瞅准时机出兵就是了。这种事交给高渠弥再合适不过了。当然了,郑忽也没忘记让高渠弥准备好两千金给寿送去。谁让他是个讲信用的人呢高渠弥对于郑忽败家子的行为深恶痛绝,这个陉庭府库的老底也不过就这个数而已。现在倒好,郑忽上下嘴皮一碰,直接将自家府库送人了。虽然高渠弥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但身为郑忽的大管家,遇到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