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8(1 / 1)

宗罪,天子或许可以洗地,但他的威严在郑忽命人开口的那一刻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郑忽不过一国世子而已,竟然敢堂而皇之的历数天子的罪状,这让卫公、陈侯怎么想,传出去让列国国君怎么想,郑忽这样的世子都能做的事,没理由哥不能做啊可以这样说,即便是天子今日能将郑忽击败,也无法扭转郑忽命人历数天子罪状对王室造成的暴击。可以说,此事标志着天子正式地跌落神坛以后其他诸侯有和天子关系不睦的,直接就可以学习郑忽的故智嘛天子此时已经到了暴走的边缘,欺人太甚,真的是欺人太甚郑忽把他这个天子当成什么了,竟然敢当众出言斥责,乃父郑伯都不敢行如此大逆之事,你一个流亡在外的公子,是谁给的你这么大的胆子。如果说方才天子只是想给郑忽一个惨痛的教训,那么现在天子已经对郑忽动了杀心。郑忽难道没考虑到他这么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吗自然是考虑到了。考虑到了还这么做,那是因为郑忽有自己的考量。第一,梁子已经结下了,就没必要再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了,谁也不比谁高尚到哪去。第二,郑忽观天子军阵列严整,天子应该是比较懂兵法的,所以,郑忽存了激怒天子的念头。天子一旦被激怒,指挥失当,他就有了更大的胜算。虽说郑忽并不认为天子能击败他,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太祖的教训,郑忽怎么敢忘第三,无论天子在私底下耍了什么小动作,但天子出兵讨郑忽之无礼,可谓是名正言顺。天子又遣人在阵前将郑忽的无礼举动一一罗列并斥责,这对郑忽一方的士气是有影响的。郑忽想要扭转这个不利因素,就只能和天子先打一番嘴炮,让两方士卒知道知道问题不是出现在他郑忽一方。而是天子欺人太甚,逼他离开郑国也就算了,现在他已经流亡在外了,天子还不愿放过他,他这是在无奈之下的奋起反抗。他才是代表正义的那一方。不得不说,郑忽的这种做法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陉庭士卒闻言皆有愤然之色,他们没想到自家主君竟然被天子逼迫到这种程度。郑忽什么样的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却又类似的答案。所以,在郑忽让人回怼天子之后,陉庭士卒人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怒气。天子怎么了,天子就能肆无忌惮的欺负别人了而与陉庭士卒大振的士气相反,天子统帅的三军,士气微挫。郑忽列举的天子十罪,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也就最后一条先王怀悲戚之心于地下是推论。主要是一时之间,郑忽还没来得及编故事。不然,郑忽假借鬼神灵异之事,完全可以将天子的不孝给坐实了。如此言辞凿凿,天子三军的士卒多少是有些犯嘀咕的。嘴炮是第一战,毫无疑问,郑忽取得了胜利。接下来,自然就轮到真刀真枪的较量。手底下功夫不行,说什么都是放屁。天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率先命人击鼓,他想要郑忽知道知道天子和王室绝不可轻辱。天子既然已经准备好了,郑忽自然不会让天子失望。坐镇中军的他让人挥动大旗,指挥右军的邓荒率人进攻天子左军,也就是由陈人组成的军队。邓荒接到郑忽的命令之后,当即在己方的一片鼓声中率领右军发动进攻。陉庭士卒本就在方才阵前一番口水战中怀有愤恨之心,且又有郑忽军功的赏赐作为激励,个个奋勇,驱车猛进,皆欲杀敌以报郑忽之德。而陈人自从与郑国和解之后,多年无战事,只是迫于天子应召,才勉强兴师相助天子,士卒皆无为王战斗之心。两军交锋,陉庭攻势又猛,陈人的第一波反击被陉庭士卒以摧拉枯朽之势击破之后,其后的陈人再无战心,纷纷奔散逃命。这一逃不要紧,却冲动了天子中军阵脚,天子中军士卒亦开始慌乱躁动起来。统帅陈人的周公黑肩,见势欲阻遏陈人挤动中军阵脚的逃窜行为。但在此种情况下,陈人怎么可能还会听他指挥。非但不听他指挥,反而更加卖力的挤动中军。因为周公黑肩给慌不择路的陈人一个逃窜的方向。中军这一动,对卫军士气的打击也是极大的。虢公林父不得已命人斩杀了几个骚动的卫人,卫军的骚动这才渐渐平息,不过士气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提振。郑忽见邓荒率军一路猛进,杀的陈人几无还手之力,于是再次命人挥动大旗,命令高渠弥向天子右军发动进攻。高渠弥见右军的邓荒进展极速,一路横推,也起了争功之心,挥军向卫人杀去。卫人不似陈人,卫军虽然士气有所萎靡,但卫与郑结怨已久,郑忽虽居陉庭,却依旧是郑人。卫人在虢公林父的指挥下对于高渠弥的进攻奋力还击,一时间,双方杀的是难分难解。郑忽眼见高渠弥一时难以击败卫军,而邓荒已经大破陈军,于是,又一次的令人挥动大旗,命邓荒向天子中军进攻。与此同时,他也率领中军压上,两路人马合攻天子中军。天子原本见陈军溃败,有些慌乱,不过,很快又逼迫自己镇定下来。现在见郑忽竟然敢主动向他的中军发动进攻,心中愤恨之极。一面大骂郑忽竖子,竟敢起凌上弑主,一面指挥中军迎击郑忽。中军是由成周国人组成,成周国人平常秀个天子治下之民的优越感还行,奉天子之命插手别国内政时,打的也是别人让着他们的顺风仗,谁也没见过这种阵势。说到底,最能打仗的那一批周人,也就是所谓的南国之师已经被宣王埋葬在千亩之战中。次一点也在犬戎进攻镐京时,消耗殆尽。平王东迁靠的都是诸侯的兵马。成周国人根本就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战争。这也是历史上长葛之战后,周王室迅速衰落的原因所在。若是成周的军队能够争点气,即便是遭长葛之败,周王室也不至于败落的如此之快。当时的郑国是列国之间的顶级战力,卫宋蔡联合起来才能和郑国掰腕子,打不过郑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说,不单陈人是猪队友,成周国人其实也是猪队友。邓荒在左侧猛攻天子中军,郑忽率军在正面与天子中军交锋。天子中军在稍作抵抗之后,一触即溃。到了这个时候,天子真慌了。不慌也不行,再不慌他还真有可能成为周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人生擒的天子。天子急忙命御戎调转车头,什么天子威严,天子体面,这些东西再重要,也没有逃跑重要。郑忽率人冲杀,距离天子的车架不过有百步距离。在天子的御戎调转车头的瞬间,郑忽和天子的目光有交错,郑忽狠狠的瞪了天子一眼,天子更加慌乱了。也就在此时,周公黑肩率人从左侧冲杀出来,持戟横亘在郑忽眼前。郑忽本就没有生擒天子之意,也乐的做个顺水人情,命令中军士卒掉头攻击卫军。这一仗,打赢了也就完事了,将天子擒来,他也没法处置。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得不偿失参考历史上的长葛之战,他今日的逾越之举已经够多了。打口水仗就不说了,历史上郑庄公都没敢率军和天子中军正面对抗,只是命人打趴了天子的左右两军而已。过犹不及周公黑肩见郑忽率人攻击卫军,心头微松,还好郑忽没有硬刚,不然,他只能通过死来逃避天子被擒的那一刻。看着郑忽离去的背影,周公黑肩无奈的叹了口气,也不在和陉庭士卒纠缠,而是命人后撤。王事多艰啊能够护卫天子安全脱身,才是而今的当务之急。另一边,虢公林父率领的卫军和高渠弥率领的陉庭士卒,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战,都有些疲惫。而这时郑忽的介入,无疑让原本作战的陉庭士卒士气大振。更别提,郑忽令军中士卒皆大呼“周军已败”一刻钟未到,大批的卫军开始溃逃,卫军也败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战后的影响天子联合卫、陈两国出兵陉庭,却被郑忽击败的消息在当天晚上就传到了小子侯和曲沃武公耳中。翼城与曲沃距离陉庭本来就不远,天子出兵攻打郑忽,二君想不关注都难。事实上,从天子进入晋国的土地内,二君的探子就开始时刻关注天子和郑忽的动向,天子率人与郑忽对峙到交战,这些都没逃过二君的法眼。郑忽的所作所为自然也一字不落的传入二君耳中。翼城殿内,小子侯听到郑忽遣人至阵前历数天子十宗罪时,大惊,道:“郑忽果真使人言及此”向小子侯汇报的探子向小子侯拱拱手,道:“卑下不敢欺瞒君上”一时间旁听的群臣也惊呆了。恍恍惚惚像在梦中。这一群人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郑忽的大胆了。那可是天子,诸夏文化圈里的共主,有天命加身的昊天之子。现在郑忽竟然敢说天子有罪,很多人仿佛听到了心中价值观崩塌时发出的轰鸣声。天子不应该永远都是正确的吗昊天之子怎么可能会犯错,难道不应该都是佞臣的锅吗“君上,郑忽竖子大逆不道,绝君臣之义,离上下之德,乱尊卑之序,臣请发兵击之,以正君臣,以和上下,以理尊卑”公子缗素来和郑忽不对付,平常瞅准时机都会在小子侯面前给郑忽上上眼药,更何况现在郑忽作了如此过分事情的情况下。小子侯默然不应。殿中的很多群臣用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公子缗。开玩笑呢吧就人家现在这个实力,你打得过吗陉庭还没归郑忽之前,国人都攻不下陉庭。更别谈现在人家不仅全盘继承了陉庭的一切,而且还搞来了大批兵马,扩大了地盘。更重要的是人家刚击败天子,兵锋正盛,只有傻子才会说出在此时去触人家霉头的蠢话。公子缗见没人搭理他,想要继续劝说小子侯,却见小子侯已经示意探子继续未说完的事情说下去。见状,公子缗只好明智的闭上了嘴。没过过久,探子已经将他所观察到的一切叙说完毕。小子侯听完,突然有些庆幸,庆幸他在郑忽和天使发生冲突时,坚定的站在了郑忽一边。他没想到,不过一年而已,陉庭已经有了如此强劲的实力。如果说,一年前郑忽从贾、杨、霍三国借来的士卒是一群乌合之众,只不过是人多而已。那么现在,他可以确定这三国的士卒已经是拥有了相当战力的可战之士,战斗力有没有翼人强大,他不知道,但这已经足够了。他当初憋屈的选择,为他换来了一个强大的盟友。更重要的是,郑忽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加强士卒训练,这条郑忽刚入翼时提出的兴晋之策是完全可行的。贾、杨、霍三国的乌合之众经过一年的训练,都能蜕变重生,翼人没道理做不到。如果做不到,那可能就是某些人的能力有问题,比如公子缗。不过,小子侯也实在不好在而今的这种情况下谈论此事,并且公子缗终究是长辈,小子侯觉得,他还是在私下里督促一番比较好。“郑忽既败周,诸卿以为寡人当如之何”小子侯询问群臣的意见道。“不如遣使称贺,一则示君上不臣之意,二则探其意,可否为我伐曲沃之助”司寇赵公明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小子侯没说话。其他人也没说话,公子缗倒是想提反对意见,却被小子侯给瞪了回去。确实,如今的这个情况是比较棘手的,是关系到未来翼城对郑忽的定位问题。小子侯虽然从来没有把郑忽当做晋臣来看待,但是郑忽名义上一直是晋臣。现在郑忽实力强大,又击败了天子,若一切还像原来一样,小子侯怕郑忽心存不满。而且若是郑忽名义上还是晋臣的话,那么,对天子不礼,攻击天子的这个锅就要由他来背了。说起来,击败天子,这或许是一件能够在列国中建立巨大威望的事情,但自家实力不行,这就是祸事一桩。小子侯很清醒,他可不想成为列国的靶子。但是,若郑忽在名义上不再是晋臣,他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郑忽,以诸侯相待小子侯有些纠结。郑忽现在的处境和曲沃是差不多,虽然不是名正言顺的诸侯,但论实力,已经和诸侯无异。小子侯一旦承认了郑忽等同于诸侯的特殊地位,这极有可能给晋国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不确定因素。“君上,不如遣使称贺,观郑忽之意如何,而后再行决断”执政卿嘉父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小子侯想了想,觉得暂时也只能这样了,于是道:“善,不知卿可有意代寡人至陉庭”“君上有命,臣不敢辞”嘉父拜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