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3(1 / 1)

的地位比较高,嘉父也应该是建议而非代言。这些三点结合起来,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翼城想和他建立平等的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主动抬高一国世子让他与国君的地位平等,有国君会这样做吗没有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嘉父或者小子侯在试探他的态度。看看他对现在的晋臣身份是否有意见。那意思,如果有,小子侯他是可以做出让步的。而郑忽此时会对自己的晋臣身份有意见吗那怎么可能没有了这个晋臣身份,自动变为外人,以后如何窃晋“君上厚爱,臣不胜受恩感激,谨谢之,但有所请,臣必亲至翼言于君前。不敢称兄弟”郑忽非常感动的向嘉父表示道。嘉父对郑忽的表现很满意,一种自己没有看错人的自豪油然而生。第二百六十章 有个好爹当晚,狐突带着一脸的愤恨回到曲沃,向曲沃武公复命。别看他在陉庭时,面对着郑忽和嘉父时说的是义正辞严,骂翼城,讥郑忽,让人以为曲沃根本就不惧郑忽和翼城的联合。事实上呢,对于郑忽和翼城的联合,狐突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乐观。郑忽已经用战争证明了,他的军队有不弱于翼城的战斗力,比之曲沃如何,狐突不知道,但是从其打败卫国军队的那场战斗来看,即便稍逊于曲沃,却也相去不远,更别谈还有郑忽、高渠弥这样的善战之人率领这支军队。这两方联合起来,原本几乎已经是曲沃砧板上鱼肉的翼城,实力陡然大增,明朗的晋国局势,再生波澜。狐突不知道郑忽是出于什么心理而弃曲沃选择翼城,论实力,曲沃比翼城强的太多,能给他的帮助也更多,论政治,曲沃政治清明,上下相和,良臣猛将各得逞其志意,若郑忽归曲沃,在他们这群人的帮助下,郑忽不是有更大的机会提前结束流亡生涯吗退一万步来讲,即使郑忽不能提前回国,但他在曲沃的待遇肯定要比在翼城的待遇要强的多,至少狐突是这么认为。问题是郑忽的快乐又怎是他一介凡人能想象的到的呢狐突最终只能把理由归结于郑忽在报恩。别管理由是什么,反正是现在的情况对曲沃极其不利,说句危言耸听的话,曲沃现在到了自桓叔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郑忽的练兵才能让狐突深为忌惮,只用了一年的时间,郑忽就把贾、杨、霍三国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为一支可以和曲沃掰腕子的强军,若是再给郑忽一年的时间训练陉庭和翼城士卒,曲沃在郑忽手下还有还手之力吗狐突扪心自问,觉得或许还真没有。只能说,脑补这个玩意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事实哪有狐突想象的那么夸张。把一支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强军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就好比一张一百分的试卷,有的学生总是得个位数,那么,这种学生的进步空间是很大的,主要是看你有没有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如果有,至少让这样的学生取得及格的成绩,问题是不大的。但如果想更进一步,那就不是引导的问题了,而是全凭个人的天赋、实战和努力。拿现在的陉庭士卒来说,战斗力已经算是及格了,但想要更进一步,跟训练已经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即便是加大训练量,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唯有不断的去经历战争,不停的在生死边缘挣扎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就是再给郑忽一年的时间去训练这支军队,意义也不大。不过,这种科学的理论,狐突是不甚理解的,不然的话,他岂会心怀忧虑。不管怎么说,这都无法打消狐突对郑忽与翼城联合的忌惮之心。进入曲沃宫室,狐突在寺人的引领下,轻车熟路的来到的偏殿。此时曲沃武公和韩万已经在偏殿等候狐突的到来。“君上”狐突向曲沃武公行礼道。“伯行毋需多礼”曲沃武公回来,而后便迫不及待的询问道:“如何”“郑忽折而入翼,臣有辱君命,还望君上恕罪”狐突脸色一暗,急忙向曲沃武公请罪。曲沃武公闻言明显一滞,急切之色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何以至此”曲沃武公并没有立刻去责怪狐突办事不利,而是询问狐突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狐突将今天在陉庭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曲沃武公闻而叹了口气,有悔恨有懊恼,也有气愤,因为他发现若是案狐突说的,那他这段时间算是彻底被郑忽给耍了。郑忽几乎未做任何犹豫便选择了翼城,那岂不是意味着郑忽和他通使往来,是为了探听曲沃的虚实。而且很有可能,郑忽将得到的消息给了翼城。亏他原来对郑忽如此看重,极尽拉拢,换来的竟然是被无情的出卖。要知如此,他根本就不会同意郑忽攻灭郇、冀、耿三国,甚至在郑忽联合郇、耿两国攻击冀国的时候就出面阻止,在郑忽和天子打起来的时候,他就应该出兵勤王。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悔不当初啊曲沃武公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觉得应该没有将曲沃的一些重要的消息透露给郑忽,这才稍安。事已至此,接下来如何应对郑忽和翼城的联盟,才是至关重要的,再多的悔恨也没什么意义。“郑忽折而入翼,为之奈何”曲沃武公向韩万和狐突问计道。“臣以为当遣兵击之,以报郑忽背信之仇”韩万率先回应道。“臣附议,郑忽居陉庭一年而兵盛如斯,不于此时击之,必为我之患”狐突自然不会反对。“计将安出”曲沃武公接着问道。“郇、冀、耿三国为郑忽所灭,然历时日短,其民不附,真君上存亡续绝之时也,君上何不遣人至三国广而告之,其民必喜,而德君上之德,可以建大功矣”韩万拿捏住了郑忽的七寸。而且还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狐突虽然没说话,看那意思是同意韩万的提议。“郑忽为郑伯爱子,如我败之,苟郑伯兴师来伐,非我所能当也”曲沃武公没有反对韩万的提议,也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反而提出了一个极为要紧的问题。其实,曲沃武公是最想揍郑忽的那一个,不仅是因为像狐突那样忌惮郑忽的能耐,还有就是他被郑忽给耍了。但问题是郑忽有个好爹,你万一把小的打哭了,小的跑去叫老的过来报仇,那该怎么办曲沃武公有信心打小的,但没信心打老的啊韩万沉默了,确实不排除这个可能。而狐突却道:“君上毋忧也,郑远,劳师远征未必可以建功,且郑虽胜宋蔡,却顿足于中原,苟出师伐我,宋蔡必乘而攻郑,以郑伯之明,必不为也”曲沃武公一想也对,社稷与爱子,自然是优先考虑社稷。这没什么说的,儿子可以再生,社稷没了就真没了而且来说,即便是胜了郑忽,他也不会对郑忽怎么样,应该问题不大。“善”曲沃武公的忧虑情绪一扫而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赵公明的推测与曲沃的沉重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翼城的偏殿中,气氛却是比较愉悦。尤其是当嘉父向小子侯汇报了郑忽无有不臣之心之后,这个愉悦的气氛到达了高潮。这不仅意味着翼城未来能够得到郑忽的全力帮助,同时似乎还证明了翼城依旧是唐叔、文侯时期的那个翼城,是晋国的中心,是晋国真正的大宗。这些由不得小子侯不高兴,更别谈,郑忽在曲沃拼命拉拢他的情况下拒绝曲沃,那是相当于狠狠的给了曲沃一巴掌。翼城自昭侯以后,在与曲沃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如果说栾成的叛归让小子侯的父亲哀侯大喜过望的话,那么郑忽回绝曲沃的举动,让小子侯深感解气。小子侯觉得郑忽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虽说他之前是允许郑忽和曲沃保持暧昧关系的,但这种事情,没有人会对中间的那个人绝对放心,小子侯也不例外,至少他心中是有狐疑的,只是碍于郑忽的身份,不好明说罢了而今郑忽用事实证明了他是个可信的人,小子侯怎么可能不心生欢喜。同时小子侯也很庆幸,庆幸自郑忽入翼以来,凡郑忽有所请,他从未有拒绝,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郑忽才能给他这么大一惊喜。一旦得到郑忽的倾力襄助,那翼城的翻身时刻不就即将到来了吗还有什么比这个能更让人高兴的吗或许是没有了。当郑忽选择依旧臣事他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郑忽是愿意是接受他的指挥的,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但郑忽拥护他的态度已经是相当明朗了。如其不然,郑忽选择选择与他平等的地位岂不是更好当然了,值此欢乐之时,也不是没有人跳出来唱反调。郑忽的老仇人公子缗就向小子侯进言道:“今陉庭强,郑忽反折而入我,为晋臣,其意不可测也,愿君上虑之”小子侯闻言便反问道:“缗叔既言子忽有他意,其意如何还请缗叔教我”然后,公子缗就不说话了,他要知道郑忽的真实目的,早就将他揭发了,还用像现在这样被搞的下不来台而嘉父则在一旁补刀道:“臣观郑忽为人忠义,恭敬而爱人,曲沃之逆臣狐突无礼甚矣,而郑忽闵其忠义,尚不忍加诛,可谓仁人矣,大司马之虑过也”公子缗刚想出言反驳,却被小子侯给瞪了回去。小子侯现在对公子缗是有些不满的,你和郑忽有仇,大家都知道,但你把仇恨带到国事里面,这就有些不知轻重了。不止是小子侯,其他人同样认为公子缗这是在报私仇。唯有赵公明这只老狐狸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别管公子缗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次说的很有道理。郑忽是什么人,郑国世子之前流亡,屈身事翼,那是因为实力不济,现在有自立的能力了,却仍然甘愿屈居人下,赵公明认为这是说不通的。以郑忽的能耐、为人和他中原大国世子的身份,无论流亡到哪里,应该都是不甘居于人下的,这一点从郑忽方入翼时,不断的想办法增强自身的实力就能看的出来。这也是赵公明之前向小子侯献计,对郑忽示以不臣之意的原因,他原本想借此让郑忽再欠赵氏一个人情,现在看来他的这个算盘似乎打错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赵公明的觉得或许郑忽所图匪小,非如此,不足以解释他的反常举动。至于嘉父所言的报恩,赵公明也就呵呵一笑,以郑忽的身份地位,无论流亡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国君还不得把郑忽当大神一样供着。就像虢公对天子说的那样,天下诸侯除卫、鲁、宋、蔡、陈五国之外,莫非郑党,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可以大致看出郑国在天下的强势地位。以郑忽郑伯爱子的身份,流亡之时尚有高渠弥这样的重臣辅佐,哪国诸侯会不知好歹的得罪郑忽所以,报恩之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赵公明现在想来,或许当初郑忽选择晋国翼城作为落脚地,就是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来的。不然,根本无法解释现在发生的一切。若是说郑忽想要为郑国找一个除齐国之外的强大盟友,那么很明显,曲沃比翼城更合适,而且曲沃与郑国有旧,郑忽去曲沃不是更容易成功吗赵公明不相信郑忽不知道翼城的实际情况,若是郑忽刚来时还不甚了解,赵公明勉强还相信,若说现在郑忽还不了解,赵公明是绝对不信的。既然现在已经了解了翼城的实际情况,郑忽在有机会选择曲沃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翼城,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赵公明现在已经可以确认的是郑忽无意借助翼城或者曲沃两方中的任何一方势力的帮助以归国。若按照这个逻辑来推,那郑忽入晋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拼命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和曲沃交恶,联合翼城,赵公明心中突然有个大胆的推测,得到这个推测之后,他自己都是陡然一惊。莫不是郑忽想要鲸吞晋国联合翼城灭掉曲沃,然后再把翼城给吞并转念一想,赵公明又觉得其中有漏洞,若是按照他的这个推测,郑忽现在取得和小子侯平等的地位岂不是更好,这样更能灵活的处理与曲沃和翼城的两方关系,而且与小子侯疏离之后,以后更好找理由对翼城下手。若以现在的晋臣身份,等灭掉曲沃之后,再行吞并翼城,那么这就是以臣弑君,落入了大逆不道的大坑。赵公明觉得郑忽肯定不会这么傻。推来推去,赵公明确实是有些糊涂了,不过,无论怎么说,郑忽一定是在布一很大的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现在还不清楚郑忽究竟在图谋什么看着小子侯和嘉父等人开心的样子,赵公明在心中冷笑不止,果然是一群膏腴子弟。他才不会去出言劝任何人,翼城已经是无可救药了,要不然他岂会在暗中和曲沃接头。第二百六十二章 祭仲的损招十日后,晚上,郑庄公书房,灯火通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