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更加从侧面证明了郑忽无论是对翼城还是对曲沃都没安好心。天天在嘴边挂着小子侯对他有多么多么大的恩情,但实际行动却是与嘴上说的背道而驰,这不是有二心的表现,是什么不过,这也不正证明了他赵公明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吗郑忽确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是以,赵公明在心里很快就调整了过来,无论如何,他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协议既然已经达成,接下来再聊起来,就顺畅了很多,在很多问题上,双方也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也算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坦诚相待吧期间,郑忽提出此次征伐曲沃,想让赵氏出几名族人随军征伐。赵公明欣然应允,既然达成协议了,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一来,赵氏协助郑忽统兵,有利于巩固两方的友好关系,二来,及早的进入郑忽的圈子,对于赵氏的未来也是有利无害的。所以,事情就这么愉快的敲定了。最重要的事情既然已经敲定,接下来,二人又对翼城的某些事情交换了看法。整个谈话的过程显得轻松而又愉悦赵公明委婉的提到了郑忽取新田、虒祁和韩原三邑的问题。郑忽闻弦歌而知雅意。不过,却并未多言,他觉得小子侯肯定会沉不住气,遣人来暗示他将地归还于翼城。郑忽对此事早有心理准备,之所以他到现在没有提归还的事,倒不是因为他吝惜土地,而是他想要通过这种吊着小子侯胃口的作法以便赢得小子侯更大的感激。话说,太过轻易得到的东西,会让人感觉理所应当,峰回路转有时候更能让人感到惊喜和心存感激赵公明见郑忽已经听进去了,便不再多言,如何处置已经不是他能所插手的事情了。对于自己的位置,赵公明摆的很正又闲聊了半个时辰左右,赵公明在郑忽的一再挽留下告辞离去,郑忽亲自将之送出府邸。送别了赵公明之后,郑忽原路返回,屁股还未坐热,便听到嘉父前来拜访的消息。郑忽心中一动,微微一笑,心说这嘉父来的还真及时。说是来拜访,怕是目的没那么简单吧郑忽猜测,其目的无非有二。其一,为征伐曲沃而来,之前在殿中他并没有提出征伐曲沃的方略,小子侯虽然答应出兵,但是心中肯定是有些忐忑不安的,这很正常,翼城太长时间没有取得对曲沃战争的胜利了,现在贸然开战,小子侯怎么可能不心存疑虑,对此郑忽完全可以理解。其二嘛,正像方才赵公明提到的那样,为新田、虒祁和韩原三邑而来,再准确一点,应该是为新田、虒祁两邑而来,韩原已经被郑忽封给高渠弥了,小子侯无论如何多少是要给郑忽这个面子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郑土三日后,翼城城郊三里外,小子侯率领翼城诸卿亲自将郑忽及郑忽所率领的翼人送到此处。对小子侯,对翼城来说,此战真的真的是无比重要甚至不允许出现哪怕是一点小的差错。翼城根本无法承受失败要知道,翼城撑死了也就四百乘的兵马,若这场主动出击失败了,前去的二百乘兵马尽数埋葬在曲沃,那对翼城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和天塌了,没什么区别小子侯这是在拿翼城的前程命运在赌,赌郑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虽然他心里也曾有过犹豫、徘徊,甚至是在嘉父前去和郑忽搞了一次长谈之后,他隔天又亲自召见了郑忽,又来了一次长谈。长谈的结果,让咬紧牙关最终下定了决心。正如郑忽分析的那样,与其坐而受缚,不如奋力一搏即便失败了,不是还有郑忽引郑兵攻曲沃的保证吗其实郑忽只是为了安小子侯的心,才这么顺嘴提了一句,他巴不得翼城和曲沃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呢,引郑兵攻曲沃,做梦去吧一群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打曲沃的时候什么力气都没出,事后竟然还有脸向他索要新田、虒祁两邑,留下韩原一邑给郑忽,还好像郑忽欠了他们多大恩情似得,什么玩意就冲这一点,还想着郑国出手帮助翼城,去黄泉路上想去吧郑忽又不是翼城保姆,累死累活之后什么都得不到,凭什么若不是为了安抚小子侯,郑忽才不会提这么一茬。从翼城骗点兵马出去真特么的不容易饶是郑忽的养气功夫已经很炉火纯青了,心中还是难免有些烦躁。此刻,小子侯拉着郑忽的手嘱托道:“此战诚如子忽所言,晋国之生死存亡荣辱毁誉系焉,愿子忽持重以慎,寡人在翼静候子忽之捷报”郑忽微微一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对小子侯拱了拱手道:“君上放心,臣必不敢有辱君命”小子侯忧心稍减,勉强露出微笑,对郑忽道:“既如此,寡人就放心了”郑忽闻言,对着小子侯一揖及地,小子侯回礼。而后郑忽没有再多做停留,直接转身大步离去,未过多久,军中便传来大军开拔的命令。小子侯目送着郑忽率领着大军离去,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这才带领着翼城群臣原路返回。小子侯虽然同意了郑忽攻打曲沃的建议,但是他心中很是不安。翼城太长时间没有战胜曲沃了,即便郑忽说的再好听,也无法抚平他心中的不安情绪。战争不是儿戏,谁胜谁负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行的。他并不怀疑郑忽的统兵本领,以及郑忽训练士卒的能耐。但是,翼人可不像陉庭士卒,是被郑忽亲自操练过的。翼人的战斗力如何,小子侯心中也没底。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想让郑忽帮忙操练一年翼人,之后再联合郑忽发起对曲沃的战争。计划的再好,终究不如变化来的快。郑忽讲的确实也道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曲沃此时已伤元气,不趁着此时攻打曲沃,等待曲沃恢复元气之后,想要再和曲沃掰腕子可就更难了。有鉴于此,小子侯只能硬着头皮,紧咬牙根,准许郑忽的请求。虽然是准许了,但是心悬着,一刻也未放心,或许只有当郑忽战胜曲沃之后,小子侯才能将悬着的心放下吧就在翼城这边,即将由郑忽带领着翼人与曲沃开战。蔡国那边,祭仲已经带领着郑军打完了对蔡国的战争。蔡国原本被郑国攻陷了国都上蔡,于是迁其都于莘邑。莘邑建于汝水东岸,上游有一湖,名为汝湖,汝湖与汝水相通。秋收之后,蔡国连日阴雨,汝湖水位暴涨。祭仲先命人将汝湖与汝水相通的下游堵住,待水积蓄到一定程度,引汝湖之水灌莘邑。于是,莘邑瞬时化为泽国。就这样,莘邑中的蔡国残军和宋国军队一齐喂了鱼虾。而在这种境况下,蔡侯竟然还逃了出去。没办法,祭仲只好继续率人追击,一直追击到桑隧邑。蔡侯龟缩在桑隧邑中惶惶不可终日。桑隧邑城门四闭,祭仲先是假模假样的劝降,蔡侯怎么可能会向郑国投降。没有得到任何回复的祭仲,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在城下历数蔡侯所犯下的罪行。之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命令郑军攻城。蔡军精锐早已经被原繁埋葬在洪水,次一点也被在埋葬在上蔡城下和莘邑之中。桑隧邑的蔡军少又弱,士气亦是极其低落,哪里是郑军的对手,没过多久,桑隧邑便被郑军给攻下。而祭仲本以为这次能够生擒蔡侯来着,未料到又被蔡侯给逃了。祭仲心中若说生气吧,确实很生气,蔡侯竟然两次都在他眼皮子底下给溜了。若说不生气吧,心里也确实有点庆幸,因为万一他生擒了蔡侯,还真不知该如何处置。杀了肯定不行,送回国内也是个麻烦。祭仲之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参照武公时灭胡国和当初伐许国的例子,觉得,蔡侯若不自杀,最好的下场就是带人跑到南蛮之地重新立国,像胡国一样,次一点的便是像许君一样,被郑国监视,保有宗庙社稷,沦为郑国的附庸。而今看来,蔡侯或许会像之前胡君一样了。这样也好,总比这个烫手山芋落到自己手中强。既然蔡侯已经失踪,祭仲也不能总纠结这个问题。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嘛他象征性的派人搜寻了一番,搜寻无果之后,他一面派人向新政报捷,一面开始整顿原先的蔡国的土地。得益于蔡侯的逃亡,蔡国的土地已经完完全全的落入到了郑国的手中,从此以后,蔡地即为郑土。郑蔡之间的战争已经绵延了一年,蔡国早已经残破不堪。而祭仲首先要作的工作,便是派人在汝水中打捞尸体以防止疫病的滋生传染。兵祸之后若不能谨慎的处置,很有可能转变为范围更广的病祸。祭仲执政这么多年,自然深谙这个道理,处置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第二百八十三章 为翼城挡枪郑忽带领着翼人直接回到了陉庭。倒不是因为他要出百乘兵马随同伐曲沃,而是他要和自己的智囊们好好的谋划谋划,如何才能让翼城和曲沃两败俱伤。直接硬拼不是不行,关键是这样做太容易落人口实了,而且翼人的战斗力比不上曲沃,硬拼估计想要打胜,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郑忽可不准备做这样的蠢事这明显和他的预期不符嘛将大军交给赵夙统领安置,郑忽驱车前往陉庭的城守府中马不停蹄的召集众人议事。“晋侯授吾以兵而击曲沃,吾欲使翼与曲沃各竭其力,然后翼胜之,计将安出”在自己人面前,郑忽自然不会再遮掩他的真实意图,直接将问题点出。众人闻言,开始在心里默默的思考了起来。这个事可不简单。翼城的战斗力本来就比不上曲沃。现在想要翼城战胜,而且是在两方都各竭其力的情况下,换言之,就是让翼城和曲沃两方都拼的差不多的时候,让翼城取胜,这事还真不是一般的难。郑忽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不说其他的,等到两方都拼的差不多的时候,郑忽都怀疑翼人还有没有那个勇气再向曲沃发动进攻,能不溃逃就已经事谢天谢地了。说到底,翼城这么多年对战曲沃的失败,让翼人多少对曲沃有些恐惧,不自信。除非到了关键时刻,比如曲沃攻进翼城了,翼人退无可退了,翼人才会孤注一郑的和曲沃死磕。不过,到现在,这种孤注一掷的精神其实也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因为在历史上小子侯死后,曲沃武公直接攻入了翼城,若不是天子派虢公领兵营救,立公子缗为晋侯,翼城就已经灭了。像左传认为小子侯死后翼城就算是已经灭亡了。桓公七年,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桓公八年,八年春,灭翼。所以来说,翼人现在对上曲沃,你给他们讲顽强,讲拼尽全力,那和对牛弹琴没什么区别。打个顺风仗还成,像郑忽起初先带着翼人和陉庭大夫战,然后,不久之前又带着翼人略地。这种不费什么力气的战争,翼人还算没什么问题。要是遇上逆风战,尤其是对上曲沃的逆风战,翼人要是能靠的住那就见鬼了。这不是郑忽不信任翼人,而是翼人的表现真的是不给力。翼人的血性真的已经是被消磨的差不多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翼人,小子侯那帮翼城的上层统治者要负很大责任。他们穷凶极恶的压榨搜刮,使得翼人早已经失去为翼城效死的心。一只没有信仰的军队,还能有什么血性可谈“主上,臣以为曲沃新败,为防备我趁其虚而再攻,曲沃必然增兵自守,而家谷、荧庭、周阳与聚邑必然空虚,不如出翼人攻之,以聚其士气,强其志意,而后再与曲沃战,如何”季率先向郑忽建议道,只是话语中带着不自信的意味。“不可,翼人非曲沃敌,即取四邑,翼人亦不可战而胜之”邓荒一针见血的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想要翼城取胜,那绝对是不能让翼人和曲沃士卒正面交锋的。即便是提升了士气,受挫的可能性还是极大,一旦受挫,那基本上就算是可以宣告失败了郑忽是同意邓荒的看法的,此次与曲沃的战争能避免正面交战就避免正面交战。既然不能正面交战,众人的心思就开始在考虑该怎么搞偷袭消耗两方实力了。“臣以为不若伐庐柳、令狐、桑泉、解梁诸邑,诸邑地近我之耿冀地而远曲沃,若曲沃来救,是我以逸待劳也,如何应战,则皆取于我,若曲沃弗救,是主上以翼人取诸邑而归我,翼城远,晋侯难制”邓荒接着向郑忽提议道。郑忽点点头,确实,庐柳几邑距离翼城太远,小子侯的手根本伸不了这么长。得到之后,郑忽名义上可以归还给翼城,但是其实小子侯是没办法有效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