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什么。孤觉得著书立传也不是很难,等三弟将来对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都熟悉透彻了,写几本介绍西方文化的典籍,给咱们大清的那些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的学子们开开眼界,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三阿哥的双眼刷的亮了,跟折射在窗棂玻璃上的细碎阳光一样,闪闪发光。大阿哥看不过眼两个弟弟的对话,开口道:“太子二弟,三弟,你们都安心,等大哥将来把那些西方国家都给打趴下后,就让他们年年带着金银珠宝,古董典籍来纳贡朝贺。太子二弟不用天天害怕被他们坐船打过来,三弟也不用天天的惦记他们的典籍古董。”真是的,小太子居然还是天天担忧自己的安全,三弟还是念念不忘,西方国家的那些蝌蚪文破书本,可是他作为大哥,就算知道太子二弟和三弟的胆气和志向都太小了,又能怎么办大阿哥有些无奈的在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他也只能是把弟弟们担心的事情都给提前解决了,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在宫里看看书写写字,空闲的时候琢磨琢磨吃喝,插花数银子。“谢谢大哥。”小太子一脸认真,严肃的道谢。虽然他觉得大哥的这个梦想,这辈子是很难能实现了,但是他作为太子二弟,还是要感谢大哥的这份心意。三阿哥的道谢就真诚的多多了,还带着点儿星星眼的小崇拜,“谢谢大哥。弟弟就等着大哥把他们的典籍字画,都给搬来我们大清。”接着他又转头看着小太子,兴奋的承诺道:“太子二哥你放心,弟弟将来一定把那个几何原本给你翻译完整了。”胤礽忍不住微笑,“谢谢三弟还记得孤提过的事儿。孤就等着看三弟的完整译本了。”顿了顿,“大哥和三弟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孤这里有一件事,可能需要大哥和三弟陪同更好。当然,你们直接回南三所也没事儿。”“太子二哥,你说,刀山火海,弟弟都陪你。” 三阿哥听到小太子说有事要帮忙,立马拍着胸脯开口。他此时是真的开心欢喜,兴奋不已。有太子二哥的帮忙说情,皇阿玛就会答应他去商学院学习西方语言。想到马上就能出宫进学读书,而不是天天在宫里背诵四书五经,三阿哥的心里实在是激动的不行,就特别想要表达一下他对太子二哥的感激。大阿哥习惯的沉默。反正太子二弟不管要去哪里,他陪着就是了。这时轮到小太子不好意思了,摸了摸鼻子,慢慢的解释道:“中午的时候和皇阿玛聊天,孤因为不知情,无意中说了两个皇阿玛颇为忌讳的字眼,让皇阿玛反应特别大。”“孤本来一下学就要去乾清宫,和皇阿玛好好道个歉,再安慰安慰皇阿玛的。你们都说有事,才先来的毓庆宫。”大阿哥好奇的看向小太子,心里纳闷,什么字眼能让皇阿玛对他最宠爱的太子发脾气三阿哥却是弱弱的问了出来,“太子二哥,弟弟问一下,你说了哪两个字”皇阿玛今儿没去检查功课,居然是因为太子二哥 三阿哥稍微想象一下,觉得此时的乾清宫,绝对比刀山火海还让他畏惧。被自己的吓到了的三阿哥,在心里无声的呐喊着列祖列宗保佑,他刚刚答应的太痛快,现在真的好想后悔嗷嗷。“皇阿玛说要给孤介绍一位僧人老师,教授孤书画,却又担心孤会跟着那位僧人学习一些古怪性子。于是孤就做了保证,刚刚说完将来绝对不会出家,皇阿玛就脸色大变。”看着此刻也是脸色大变,一脸难以置信的望着他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小太子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孤当时是真的不知道。”“太子二哥,你,你居然不知道。你”三阿哥想说,嬷嬷没教导你吗可是他随即就想起来,太子二哥的几个教导嬷嬷,包括他的奶嬷嬷,早几年就都被他送出宫,回家安养天年了。大阿哥却觉得这都是皇阿玛自己折腾的,天天就知道各种溺爱小太子。小太子说不要嬷嬷们,那就不留一个。整的毓庆宫都是一伙儿年轻的宫人,也没人想到给小太子说这些忌讳。“大哥,三弟,你们不想去也没事儿,你们回南三所,孤去乾清宫。” 抬手看看时间,小太子有点儿着急,说着话就站了起来。准备动身去乾清宫。大阿哥和三阿哥对视一眼,由三阿哥开口,“太子二哥,大哥和胤祉都陪你一起去。不过先说好,皇阿玛要是发火,你可要护着大哥和胤祉。”皇阿玛是绝对不会舍得冲太子二哥发火的,否则今儿下午也不会让太子二哥安心的上课,自己委屈的憋在乾清宫窝气。但是皇阿玛看到他和大哥就不一定了,惹他心烦了,一脚踹过来绝对是没有任何犹豫心疼的。“谢谢大哥和三弟,孤保证护着你们。”小太子顿了顿,又说道:“其实皇阿玛也很疼爱大哥和三弟的。”大阿哥和三阿哥的脸上齐齐的露出哈哈哈的表情。皇阿玛当然是“也很疼爱”他们,否则能咋办好歹他们哥俩也都是皇阿玛亲生的。胤礽看着大阿哥和三阿哥那压根儿不相信的表情,在心里轻轻的摇了摇头。皇阿玛怎么会不疼他们不管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还是现在的皇阿玛,对待他的每一个儿女,都是有着真心的疼爱的。只是五指有长短,人心有偏向,疼的多一点儿少一点儿罢了。一路无话,兄弟三人一行,沉默的来到了乾清宫。康熙皇帝此刻正在抓紧时间批阅奏折。他今儿中午,确实是有点儿失态,或许是因为对象是最疼爱的太子吧,他才没控制自己装出一副没事儿的样子。小太子走后,他一个人闷头坐了半个小时,才平复心情。去慈宁宫和太皇太后聊了一会儿,也觉得自己有点儿杞人忧天的康熙皇帝,回来后就开始了忙忙碌碌的处理国事。当然,今天最要紧的就是,安排好人手在全大清境内,推广治疗疟病的青蒿素。听到梁九功的通报,心下了然的康熙皇帝,虽然对于大阿哥和三阿哥的到来有点儿惊讶,却也是高兴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处的好。把儿子们宣了进来,沉默的看着对面的小哥仨,康熙皇帝还故意板着个脸,不说话。大阿哥和三阿哥看到皇阿玛这个架势,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全靠着那点儿“皇阿哥的尊严”强撑着场面。小太子却是已经感受到了皇阿玛的心平静气,甚至是,好像有一点儿开心郑重的一个鞠躬行礼,小太子面容诚恳,眼神真挚,“皇阿玛,儿臣来和您道歉,中午的时候,是儿臣无知,口出妄言,让皇阿玛伤心,儿臣心里很是愧疚不安。”虽然康熙皇帝还想吓一吓小太子,让他以后说话谨慎点儿,可是这当着大阿哥和三阿哥的面儿,他怎么都要先给太子留面子。更何况他察觉到,太子的道歉是真诚的,愧疚不安也是真心的,但是被他吓到的,反而好像是大阿尔和三阿哥康熙皇帝当下改了主意,大方的开口,“知道错就好。这也是皇阿玛的疏忽,没想到这茬儿。皇阿玛给你安排的两个教导嬷嬷,明天就会去毓庆宫叩见你,好好的跟着她们学,不可再犯这样的错误。”“谢皇阿玛大度。皇阿玛放心,儿臣一定认真的跟着教导嬷嬷学习。”大阿哥和三阿哥互看一眼,不敢相信,就这样完事了皇阿玛没打没骂没发火儿更没有关太子殿下禁闭居然还直接承认是他自己的疏忽,忘记了给太子殿下重新安排教导嬷嬷果然太子殿下说他们不来也没事儿,就是真正的没啥大事儿。他们还以为是太子殿下要面子强撑,刚刚明明是他们在强撑,太子殿下却是一脸的镇定。哥俩此刻心有灵犀的想到,幸亏自己是皇阿玛亲生的,太子殿下也是一向仁厚友爱的,他们能每天有人伺候着,吃饱穿暖,开开心心的读书进学。真的要非常知足。还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可以退下了的小哥俩,就听到小太子开口建议:“皇阿玛您饿不饿儿臣和大哥,三弟刚刚只是吃了一点儿点心,现在还感到有点儿饿得慌。”“哈,你就是看不得皇阿玛得点儿好东西,带着兄弟来吃皇阿玛的“大户””感受到皇阿玛愉悦的心情,胤礽也不由的笑了起来,“皇阿玛是说,中午的那道宾川海稍鱼晚上还有”“还有一条,正在炖着。可能要再等一会儿,你们先吃点素菜垫垫胃。梁九功,传膳。”本来康熙皇帝想着晚膳的时候,小太子吃的那么畅快,等海稍鱼炖好了,就给小太子送去一份的。现在看到他不光自己来了,还把大阿哥和三阿哥给带了来,父子四人一起用膳,当然是更开心。“儿臣看书上说,这道大理名菜,有酸辣和清汤两种做法,而且要用宾川本地的水源来烹饪,才最有当地风味。”对于小太子这种喜欢大鱼大肉的胃口,康熙皇帝一直是看不惯,“饿不着你就行。玉泉山的水哪里不够好待会儿记得多吃点青菜,免得明天起来胃里有虚火。”胤礽摸了摸鼻子,他不是喜欢大鱼大肉,更不讨厌清汤青菜,他只是觉得大鱼大肉可以更快的吃饱肚子。果然,今晚的宾川海稍鱼是清汤的做法儿。胤礽乖乖的喝了两小碗,再加上一开始那一大碗药膳,和梁九功在康熙皇帝的示意下,特意给他夹的那一大碗素菜,小太子觉得,他这是喝饱了要,估计没有肚子啃完那两只蜜汁鸡腿。在小太子的恋恋不舍的注视下,康熙皇帝一个眼神,那两只小鸡腿就分别跑到了大阿哥和三阿哥面前的小碟子里。回过神来的小太子,发现自己的面前又多出来一碗素菜,好在康熙皇帝终于良心发现,让梁九功给小太子夹了一大碗鱼肉。鱼肉还是可以多吃吃的,但是鸡鸭牛羊这些肉却是要少吃的。大阿哥和三阿哥看小太子欢快的端起来放鱼肉的小碗开吃,才夹起自己的小鸡腿开动。哥俩突然发现太子殿下好像有点儿可怜,多吃点荤菜皇阿玛都管着。虽然他们也觉得太子殿下的饭量比常人的大了一点。第83章 电兄弟几人安静的用完这顿晚饭, 小太子抬头一看,已经是七点多了, 西边的大太阳也开始慢慢的下落,就麻溜的带着大阿哥和三阿哥退下了。他刚刚可是都看到了, 御案上那一摞一摞还没批复的折子,虽然心里还有其他事情想和康熙皇帝商讨,但是今天实在是不好意思再继续打扰下去了。回到毓庆宫,胤礽沐浴梳洗完毕,就去了书房,先认认真真的把今天的大字练习完成了。静坐沉思,小太子难免有点情绪低沉。已经读了一大半史记的他, 对于皇阿玛今天中午说的话,心里怎么会没有一点儿触动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家确实强大了, 有了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实力,可是商鞅本人的结局, 却是被那些因为商鞅变法, 个人利益收到损害的贵族们“以车裂之刑五马分尸, 游街示众”。秦朝以后,各个朝代主持变法的大臣们的结局,更是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皇阿玛为了保护他,估计是要和处理内务府那帮人一样,把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们, 一个个的先给解决了。胤礽知道,他这一年的努力,虽然是在民间有了一些民心基础,但是他折腾的这些,大力发展“工”,“商”,“军”的每一件事儿,都是和古华夏一千多年来,一直处于社会统治地位的士族阶层,有着不可调和的,直接对立的阶级矛盾。估计那些保守的汉臣们,当初是怎么极力的拥护他这个,代表儒家“嫡子继承制”的太子殿下,现在就是怎么捶胸顿足的懊恼悔恨,甚至对他深恶痛绝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来。不自觉的,胤礽想起来在给仁孝皇帝送葬之前,那个提议让大阿哥作为孝昭皇后的嗣子,和他一起给两位皇后披麻戴孝守灵的文臣。或许在那个时候,那些保守的大臣们已经是在警告暗示,他这个“不守祖制”的太子。只是因为皇阿玛习惯的把他所有的事情都包揽着,暗地里打理妥当,不告诉他这些烦心的事情罢了。估计现在这种对峙的局面,估计已经严峻到,光依靠皇阿玛的威势弹压不住,保守派们反对的声音了。认为自身的垄断利益和统治地位受到“工”,“商”阶层威胁的士大夫们,开始明目张胆的弹劾他,皇阿玛才不得不和他明白的说出来。这些保守派文臣,天天喊着所谓的“以仁义治国”,平时连在前线杀敌报国的武将们都一个劲的打压排挤,更何况是以前被他们踩在脚底下,任他们鄙视欺凌的“工商阶层”胤礽拿起毛笔,一笔一划的在铺开的纸张中间,写下了四个大字,“程朱理学”。他好像,终于到了,和极力崇拜拥护程朱理学,占据朝堂半壁江山的保守派文臣们,撕破脸皮,面对面的博弈拼杀的时候了。一直以来,小太子准备用来对付程朱理学最有利的武器,阳明心学,一般都是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在那些还在自称是前朝遗民的大文豪,学子们之间传承。对于目前这个时代,阳明心学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大文豪,胤礽自觉他已经尽全力的显示出诚意了,再多的,就要引起皇阿玛的反感了估计。所以,如果他们这些人都还是不